上港集团的主营业务 SH600018.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04月23日: 股东大会

价: 5.81 (+0.69%)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10.18/10.69
市净率PB: 1.09
股息率: 2.43%
ROE: 11.21%
A股市值: 1344亿
行业: 航运港口
净利润同比: -23.34%.23Q4
北上持股: 1.11% 5日0.0%
今年来涨: +18.57%
上市日期: 2000.07

公司名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上海市 所有制性质:省属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88.10 员工人数:13,036
主要业务:国内外货物(含集装箱)装卸(含过驳)、储存、中转和水陆运输;集装箱拆拼箱、清洗、修理、制造和租赁;国际航运、仓储、保管、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为国际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设施和服务;船舶引水、拖带,船务代理,货运代理;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应等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租赁;港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港口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港口起重设备、搬运机械、机电设备及配件的批发及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年报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国资两委和公司党委、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四年位居世界首位,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突破百亿;能力建设再攀新高峰,罗泾港区改造一期建成完工,自主创新能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克服重重困难,小洋山北作业区实现水域陆域全面开工,西侧一阶段工程的工作船码头、接岸结构、陆域形成等项目顺利推进,为2024年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锦江航运成功登陆A股主板实现分拆上市,完成资本市场“关键一跃”;新能源应用实现新突破,国内首个涵盖船用绿色甲醇全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正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公司成功入选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百篇最佳实践案例;上海海港队时隔五年再次问鼎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获得队史第二座火神杯,为上海这座城市又一次赢得了荣誉。
2023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奋力谱写上海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筑固本强根之基,再创生产经营新佳绩。
公司着力强化国际中转、换船、空箱调运等增量业务,持续巩固内贸市场,大力开展“散改集”“陆改水”项目,为实现全年生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公司生产经营稳中有升,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915.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9%。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00.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50.87%。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64亿吨,同比增长9.7%。其中,母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8504.2万吨,同比增长8.8%。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5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2.03亿元。
年内,一是,集疏运结构不断优化,物流路径持续完善。公司水水中转完成2843.0万标准箱,水水中转占比继续保持高位,达到57.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国际中转业务全年完成587.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4%;ICT新业态加速拓展,新增了常州东港、金坛、徐州、合肥、济宁等地区,布点达到12个,全年完成34.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9.2%;海铁联运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累计开行突破7800列,通达40个城市,全年完成6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9.6%。二是,口岸服务能级提质增效。公司与口岸单位的例会沟通机制取得积极成效,各项课题合作得到有效落实;双窗口靠泊、超宽交会等特殊作业常态化开展,泊位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沿海捎带试点政策试行满一年且成效显著,洋山港区枢纽功能进一步放大;“联动接卸”模式广泛推广;全港船舶计划兑现率和船舶等泊时间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三是,生产安全形势和网络安全态势平稳受控。公司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压紧压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扎实推进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警惕季节性安全风险,认真执行防范措施,提升消防“四个能力”建设,重点落实燃料加注安全管控;编制发布《上港集团网络安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不断夯实网络安全基础。
第二,行战略引领之路,增创核心竞争新优势。
一是,全力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服务中心功能不断放大,逐步在张家港、芜湖、武汉、九江等四港开通了支线联盟航线,区域物流服务能级得到有效提升;积极参与长江沿线港口整合,推动完成了九江城西码头和红光码头、太仓南三期和四期的一体化运营,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全年长江江海直达稳中有升,同比增长29%。二是,全面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公司新设长三角平台公司,优化长三角区域投资码头管理体系,更好统筹长三角资源;连云港、淮安港的支点作用不断显现,并与盐城大丰、南通吕四携手打造江苏沿海新通道,与上海港形成协同发展局面;创新推行浙江片区协同机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三是,“三新”战略持续深化。以色列海法新港的运营管理效率再上新台阶,创造了单日作业箱量和单船作业箱量新纪录,首次位居以色列集装箱码头第一,全年完成8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0.4%;港际合作更加紧密,与洛杉矶港、新加坡港、深圳西部港区等港口持续开展新能源应用、船舶岸电使用、数据共享等领域合作,合力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球合作的典范;集运MaaS(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在北外滩论坛发布上线,推进港口数据业务化,提高了港口信息整合与交流平台化水平;纸浆供应链体系加速发展,三座纸浆仓库建成投产,全年纸浆接卸量达219.8万吨,同比增长37.3%。
第三,谋改革发展之变,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公司作为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以“建设世界一流枢纽港口”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制定《2023-2025年集团深化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善员工工资与企业效益联动机制;完成上海市领军人才选拔考核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开展首次特级技师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由公司选送的选手荣获货运代理项目金牌;锦江航运于12月5日正式登陆A股主板,为进一步深耕和拓展航运市场注入了新动能;哪吒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列入“科改行动”名单,港航科创能力更加强劲。二是,内控管理有效加强,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扎实推进。公司坚持和落实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全过程监督,全年新增修订规章制度48项;不断加强财务工作,作为上海首家高水平开放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试点企业,完成跨境资金池首笔跨境借款业务,通过金融支持政策,实现重大项目低成本融资;持续优化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增设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优化区域审计的管辖范围,全面完成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多元化发展卓有成效。公司持续做好投资企业、金融投资项目等投后管理工作,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地产项目销售工作有序推进,项目资金持续回笼;国客中心彩虹桥及其地下商业空间整体升级改造完成,成为黄浦江畔的城市新地标;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北外滩国际海运论坛和2023海贸国际海事颁奖典礼,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参展了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聚强港立业之能,塑造转型发展新趋势。
一是,港口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罗泾港区改造一期是公司自主建设的首座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混行的全自动化码头,标志着上海港的自动化水平再攀新高度;小洋山北作业区全面开工;完成冠东公司20%股权的转让和浙江海港下属洋山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中心正式建成运行,成为洋山深水港的重要补充;东北亚空箱中心顺利运行,空箱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南港码头增资,滚装码头改建工程正式启动。二是,绿色港口步伐加速推进。公司与马士基、中远海运、达飞、长荣海运等全球大型班轮公司签署了绿色甲醇加注服务协议;与中远海运、国家电投、中国中检等绿色甲醇产业链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国内首个涵盖生产、运输、加注、认证等各个环节的船用绿色甲醇全链项目正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LNG加注服务常态化开展,全年完成LNG加注44次,合计26.4万立方米;新设成立能源平台公司,更好地统筹整合全港的能源资源,上海港国际船舶能源加注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岸基供电加速推广,船舶污染管理卓有成效,港区内的新能源集卡运行良好,集装箱轮胎吊全部完成油改电、混合动力等节能改造,全港主要生产装备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开展科技创新项目46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项1个,申请国家专利53项;在第六届上海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金奖7项、银奖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持续推进,《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中期评审;生产智慧指挥中心二期、空箱调运系统、BTOPS3.0和散杂货网上受理功能成功上线,安全管控一期平台完成试点;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有序推进,AIV全年完成12.63万标准箱、轮胎吊完成41.7万标准箱、岸桥完成68万标准箱;持续开展智驾车辆在东海大桥上的“减人化”编队行驶测试,提升车速和减少车辆间距。
第五,铸风清正气之魂,共建和谐家园新风貌。
一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质量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工作落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配合市委巡视,深化党委巡察,坚持同题共答,推动以巡促改、促建、促治。二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殷切嘱托,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加快实施人才强港战略,推动落实人才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三是,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五个抓”为工作重点,推动党建工作“五个有”特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发挥,4家党委单位和8个基层党(总)支部荣获市国资委系统第五轮“红旗党组织”“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称号。四是,持续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持续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督促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规矩和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五是,汇聚干部职工强港建设奋进力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第五届上海港劳动功臣评选表彰,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立功竞赛,在思想引领、职工队伍建设、权益保障和丰富职工文体活动等方面提升工作水平;坚持党建带团建,组织开展面向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团员的政治锻造和对青年的工作引领。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从事的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2023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受全球通胀高企、欧美持续加息、地缘政治冲突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导致的全球经济疲软、贸易增速下滑、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对“一带一路”地区维持相对韧性。国际航运市场低位徘徊,港际竞合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加速迭代,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低碳、智能化要求进一步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港口主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交通运输部快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9.7亿吨,同比增长8.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8.3亿吨,同比增长6.9%;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年略有回落。
从航运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2023年,集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集运货量疲软,运力供给提速,新造集装箱船进入集中交付期,运费高位回落后位于底部震荡,欧美航线运费跌至疫情前水平,船公司盈利大幅下调,集运市场格局面临调整。长期来看,国际航运市场集中度仍将保持高位,船舶大型化、运营联盟化、航运数智化与低碳化、物流全程化的发展趋势仍将持续,这将对港口发展产生长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国际枢纽港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打造智慧、绿色、科技、效率、韧性港口,拓展物流新业态和高端航运服务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港口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2023年,受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特别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承压。长期来看,受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重塑,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将持续发展,我国进出口结构也将不断变化,对港口行业产生直接影响;船公司联盟化和船舶大型化、绿色化将进一步突显枢纽港的地位,加剧国际枢纽港的全方位竞争;港口与腹地的多式联运协同效应将加强,港际间将建立稳定的竞合关系,共同推动区域港航贸高质量发展;港航物流新业态的发展方兴未艾,港口在数字化平台业务、电商物流、新型贸易、清洁能源供应等新业态发展具有较大空间;新科技在港航物流领域的应用链将进一步扩大,依托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港口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港航数字生态圈建设,赋能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型水运网络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江浙皖内河及太湖水系。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集疏运渠道畅通,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腹地经济发达。
上港集团是于2003年1月由原上海港务局改制后成立的大型专业化集团企业,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2005年6月,上港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6
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港口类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从事港口相关业务,主营业务分为:集装箱板块、散杂货板块、港口物流板块和港口服务板块。
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国内外货物(含集装箱)装卸(含过驳)、储存、中转和水陆运输;集装箱拆拼箱、清洗、修理、制造和租赁;国际航运、仓储、保管、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为国际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设施和服务;船舶引水、拖带,船务代理,货运代理;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应等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租赁;港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港口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港口起重设备、搬运机械、机电设备及配件的批发及进出口。
公司经营模式主要为:为客户提供港口及相关服务,收取港口作业包干费、库场使用费和港口其他收费。
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为:一方面,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对港口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港口进出口货物需求总量与腹地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密切相关,腹地经济发展状况会对集装箱货源的生成及流向产生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减。上海港的经济腹地主要是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形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辐射力可沿长江上溯至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并可拓展至淮河流域,上述地区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对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特别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至关重要。综上,公司港口主业业务量的增减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
2023年,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5.8万标准箱,自2010年起连续十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经营指标居行业前列。公司依托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及淮河经济腹地,辐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主枢纽港地位不断巩固提升,上海港外贸航线连通度蝉联全球第一,高密度、高质量航班密度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吸引了全球班轮公司纷纷将上海港作为其航线网络的核心枢纽,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公司坚持融入大局谋发展,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公司通过管理、资本和技术输出,大力推进“南联北融西拓”,持续优化高效、便捷、经济、韧性、绿色的集疏运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水水、海铁、空铁等多式联运,提升腹地港航物流服务能级,服务辐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上海港作为双循环战略链接桥头堡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作用持续突显。公司锚定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目标,以“智慧、绿色、科技、效率”港口为发展方向,立足“1+3”战略体系,不断谋求“新科技、新区域、新业态”新突破,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着力做强做优做大港口作业、港口投资和港口物流服务核心主业,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努力把上海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腹地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领先的行业科技和高效的经营管理,致力于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T”型交汇点,毗邻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以广袤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为主要经济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
2、发达的腹地经济
上海港的核心货源腹地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极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良好的发展环境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根据2023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上海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日趋稳固,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排头兵、先行者,浦东“引领区”建设和“五个中心”建设不断提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深化、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创建,均为公司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蕴含巨大发展空间,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蕴含巨大发展潜能,科技创新赋能港航物流产业蕴含巨大发展动能。对于公司“新科技、新区域、新业态”发展将形成巨大推动作用,为公司推进战略深化、拓展业态领域、谋划长远规划进一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领先的行业科技
公司持续巩固科技创新领先地位,加快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港口。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全面成熟运营,具备700万标准箱年度生产能力,各项生产指标优于预期,强化了国内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杆地位,获得国内首批智慧和绿色双五星港口称号。罗泾港区改造一期是公司自主建设的首座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混行的全自动化码头,使上海港的自动化水平再攀新高度。无人驾驶智能重卡项目、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大数据中心建设、港航数字空间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智慧指挥中心平台建成,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提升生产调度统筹指挥能力。
5、高效的经营管理
公司拥有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经营管理。公司不断深化“1+3”战略体系,加快高质量发展,锚定打造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着力在科技、区域、业态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以新科技赋能港口主业,新区域拓展母港辐射范围,新业态抢占价值新高地。公司始终致力于强化主业竞争优势,巩固提升枢纽港地位,着力构建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高效、便捷、经济、韧性、绿色的物流体系,深化“南联北融西拓”,逐步参与跨地区港口经营,提升“点、线、面”的港口物流一体化服务,强化母港协同效应。公司积极对标全球码头运营商,不断提升服务效率、质量和经营绩效,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国资两委和公司党委、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产经营业绩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915.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9%,连续十四年位居世界首位。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64亿吨,同比增长9.7%。其中,母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8504.2万吨,同比增长8.8%。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52亿元,同比增长0.73%;实现归母净利润132.03亿元,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突破百亿。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 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公司仍然面临众多新发展机遇。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蕴含的巨大发展空间;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所带来的新发展机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新赛道所蕴含的强大发展潜能;
企业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所注入的强大动能等。但公司发展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内经济发展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未来几年,港航业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显现,港际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与此同时,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面临考验,高端航运服务发展存在短板,市场化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物流板块改革有待进一步突破,科技创新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二) 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编制了上港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公司以“成为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为总体愿景,在“十四五”期间力争进一步巩固港口主业领先地位、积极推进多元新业务落地,建立全球标杆的港口生态体系。
“十四五”期间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上海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殷殷嘱托,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战略目标,实现上港集团在科技、区域、业态三方面的新突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自贸区建设,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坚持转型发展,坚持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建设,巩固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地位,保持综合服务水平、运营能力和科技应用全球领先。
“十四五”期间关键战略目标:保持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综合服务水平、运营能力和科技应用全球领先;积极融入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巩固龙头地位,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为股东和员工带来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和价值创造机会。
公司将立足“1+3”战略体系,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实现在科技、区域、业态三个方面的新突破,稳健发展核心主业、适度多元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搭建长江流域及长三角市场网络服务体系,全力建设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强化长江流域经营,推进江海河和水公铁一体发展,巩固市场份额;提升港航物流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扇面辐射;重点突破国际中转及沿海捎带业务,实现箱量稳中有增,打造东北亚国际中转枢纽。
(二)新科技:数字化赋能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港口服务平台,放大战略成效;科技驱动数字港口,打造全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三)新区域:开拓新区域,打造海法项目示范效应,择机布局海外优质支线网络、码头、物流资产。深入拓展长江经济带纵深经济腹地。
(四)新业态:开拓新业态,拓展港口平台业务,寻求新的战略投资,打造有序发展、共同发展的港口生态圈,孵化第二增长曲线。
(三) 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按照上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经营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公司年度股东大会确定的预算目标,报告期内,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64亿吨,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107.2%;散杂货吞吐量完成8504.2万吨,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100.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915.8万标准箱,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102.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52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10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32.03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103.1%。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海市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力军作用,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强化主要突破方向和重点工作的协调协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公司将坚定信心、善作善成,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高水平治理;主动谋划,高质量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积极行动,强化创新驱动,能级提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枢纽港口,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奋力谱写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聚焦重点项目,全力奋战年度生产目标。
一是,全力攀登集装箱吞吐量新高峰。继续加强与重点班轮公司的协同合作,抢抓全球航运市场运力调整机遇;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完善客户服务体系;高标准兑现昼夜计划和服务效率,确保港口班期综合服务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坚定不移推动工艺革新和流程优化,提升整体作业效率;立足国内大循环,强化与内贸航运企业的战略协同,做大做强内贸市场;持续优化散杂货货种结构,加大重点货种营销力度。二是,持续推进港口能力建设。全力开展罗泾港区改造一期投产运营,加快落实二期建设方案;按计划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统筹规划好洋山港区整体布局;持续提升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中心的运作能力,充分释放洋山港区产能;全力推进东北亚空箱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空箱资源配置能力;配合开展沪通铁路进港建设,做好建设与业务策划同步推进。三是,全力提升口岸服务能级。积极寻求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短板;强化与口岸单位的合作联系,在数据合作、重大课题研究和实船试验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继续推广“陆改水”和“联动接卸”模式,推动海关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区域物流服务能力;继续深化沿海捎带试点政策,力争在沿海捎带出口业务方面取得突破。四是,以新业态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常态化开展、规模化运作,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全面提升上海港的货源聚集效应;因地制宜做深做实ICT模式,将母港服务前置,打造便捷高效的物流节点;继续推进物流板块资源整合,更大力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第二,聚焦核心功能,全面助力重大发展战略。
一是,保障港口核心功能稳定运行。一丝不苟做好生产安全工作,优化应急管理体系,牢固树立新能源安全管控意识,加快构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防范意识,全力筑牢安全防线。二是,构建韧性畅达的集疏运体系。坚持把水水中转作为集疏运体系优化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海铁联运优势,着力强化中远距离等地区的网络布局等,不断巩固和扩大海铁班列;加快推进南港滚装码头改建,巩固滚装业务市场地位;打造东北亚纸浆转运中心,加快完善配套功能。三是,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开创港际合作新局面。不断巩固江海联运,持续优化管理体制,积极参与省级港口整合,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和服务升级,持续深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高质量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连云港公司积极抢抓新区域物流通道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快资源整合、创新业务模式,站稳苏北区域战略要点,不断放大湖州港、安吉港的片区联动效应,突出独山港、海宁港的关键节点作用,深入开展与安徽地区的合作等;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做好以色列海法新港的安全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做好海外战略布局,以绿色走廊和数字走廊为抓手,持续深化与洛杉矶港、新加坡港等港际间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携手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探索海外优质港口投资项目。
第三,聚焦改革提质,努力保持经济高水平运行。
一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立足资源优势,借势资本市场,将锦江航运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卓越航运企业;梳理好下属科技公司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努力建设成为港航科技领域的主力军。二是,精益管理,推动企业高水平治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深化法治国企建设,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数据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等,不断提升数据赋能主业的能力;对标一流企业,加快财务、人事、工程、审计、风控等管理职能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学习对标市国资委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体系,推进ESG体系建设,提升管理质量和绩效。三是,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水平。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合理控制成本支出,继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区域审计管理,强化问题整改;根据科技创新、新能源应用等领域的发展要求,切实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四是,持续做好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加强上海银行、邮储银行、上海国资母基金等项目的投后管理,同时,把握市场机遇,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继续做好商务地产项目,积极推进项目销售和售后管理,推进港务大厦迁建;打响世界级滨水空间品牌效应,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提升品质和功能;配合做好2024年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等各类会议、会展和赛事的承办工作;加强足球俱乐部建设。
第四,聚焦创新突破,奋力建设智慧绿色港口。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智慧港口建设。全面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智慧指挥中心和安全管控平台建设,扩展完善指标,实现多维度预警与分析,推动BTOPS3.0和集中受理的上线,扩大F5G应用范围;按计划推进各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完成《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评审;持续开展洋山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完善运营模式,提升安全性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落地,完成交通部先导示范项目的验收;有序推进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完善智能管控系统,持续提升运行性能。二是,聚焦新能源应用,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上海港国际船舶能源加注中心建设,发挥能源平台的资源优势,力争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锻造新竞争优势;按计划推进绿色甲醇全链路工作和加注服务的各项准备工作,下好绿色能源加注先手棋;认真落实2024年度节能减排计划,持续推进岸基供电、新能源内集卡应用等项目,有效控制能耗量和能耗成本;按计划做好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等。
第五,聚焦党建引领,保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二届市委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出发点,把提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作为着力点,把当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力军、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作为落脚点,强化积极作为的主动性、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业绩;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好“政治方向、战略方向、改革方向”,构建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严格选任工作程序,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带群建,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持续深化和谐家园建设,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强化责任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二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
切实履行整改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整改任务;坚持严的基调,深化完善“四责协同”机制,压紧压实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党委巡察,确保本届任期对所属党组织巡察全覆盖;持续提高巡察工作水平,严肃认真点人点事点问题,扎实推动巡察整改,强化成果运用;深化“三级预控网络”建设,做细日常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做实专项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以廉洁文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树立起清风扬港的干事创业氛围。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行致远。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盯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以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 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对港口行业影响的风险
公司从事的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尤其是经济腹地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对港口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竞争风险
从全球经济、贸易及航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集装箱海运正在向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和运输干线化方向发展,因此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公司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各主要竞争港口目前均立足于东北亚“中心地位”,积极扩建产能,使得该地区枢纽港地位竞争激烈。
3、港口自然条件的影响
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都将对港口的正常运营带来影响。上海港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带,台风、热带风暴等恶劣气候可能会对进出上海港的船舶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船舶无法靠泊码头,影响公司装卸业务正常开展。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出现的风险,公司将加强跟踪研究并积极应对,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坚持转型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对市场及竞争变化的应变能力。
0
False
SH600018
上港集团
/stock/business/sh600018/
/stock/business/sh6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