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资本的主营业务 SH600061.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04月30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6.26 (-0.48%)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17.07/17.47
市净率PB: 0.76
股息率: 1.47%
ROE: 4.52%
A股市值: 402亿
行业: 证券
净利润同比: -19.88%.23Q4
北上持股: 1.02% 5日0.0%
今年来涨: -7.12%
上市日期: 1997.05

公司名称: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上海市 所有制性质:央企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7.05 员工人数:7,851
主要业务:投资管理,企业管理,资产管理,商务信息咨询服务,实业投资,创业投资,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年报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市场回顾
国际方面,2023年国际形势继续快速演变,全球经济形势持续复杂化,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频发。国内方面,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充满着动荡与变革的百年变局中,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企稳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2023年,股票市场经历了较大的波动,A股一级市场整体发行节奏明显放缓,年内上证指数跌幅3.70%,深证成指跌幅13.54%。我国资本市场正式迈入全面注册制新时代,金融监管体系迈入“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目标,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证券市场改革深入推进,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活力,为证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受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以及中美利差持续倒挂等因素的影响,资本市场震荡下跌,市场交易活跃度减弱,同时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等风险攀升。面对外部不利形势,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国投资本攻坚克难,统筹做好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尽最大努力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战略统筹引领,强化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报告期内,国投资本强化战略引领,优化发展思路,明确产业金融管理平台定位,着力提高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努力成为产融结合示范者、风险防范引领者,提升金融业务的回报率、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国投资本积极推动自身业务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倾斜,向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聚焦,大力提升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国投资本及所属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提供资本中介服务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不含房地产)规模超1800亿元,服务项目近700个。国投资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方面,国投证券服务百利天恒(生物医药企业)、鼎龙科技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募集资金59.88亿元。绿色金融方面,国投证券完成首单牵头主承绿色企业债项目、首单独立主承绿色金融债项目,发行规模12亿元;中投保顺利完成亚行一期项目,累计带动社会投资超200亿元,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26.4万吨;国投租赁分布式光伏绿电融资租赁案例作为唯一的租赁公司案例入选“浦东绿色金融发展十大案例”。普惠金融方面,国投泰康信托设立“国投公益”系列慈善信托(备案规模9750万元),是备案成立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慈善信托;中投保电子履约保函案例入围“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3)”名单。养老金融方面,国投泰康信托以家庭信托账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财产监护、医养监护等多层次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国投瑞银基金全面布局低、中、高目标风险养老FOF产品线,完成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FOF产品的发行。
报告期内,权益市场震荡下行,面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国投资本加强战略统筹,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推进业务转型,深度挖掘内部潜能,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总资产2801.14亿元,同比增长5.07%,归母净资产530.27亿元,同比增长3.55%;2023年度营业总收入174.5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7亿元。公司下属主要投资企业经营业绩整体稳健,国投证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9亿元,国投泰康信托(单体)实现净利润10.13亿元,国投安信期货(合并)净利润2.55亿元,国投瑞银基金实现净利润3.46亿元。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资产结构等构成如:
2.平台协同赋能,多措并举提升内生价值增长潜力
报告期内,国投资本深入探索产融结合发展路径。持续优化管控体系,在增强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向专业赋能转型,推动金融企业做强做优,塑造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综合金融发展合力,形成国投资本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释放多层次以融促产效应。全年业务协同规模1381亿元,其中产融协同规模1024亿元,同比增长7%,多牌照协同优势进一步显现。
一是深化协同机制,强化品牌赋能。2023年12月8日,原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更名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赋予国投证券央企新名片新形象,形成国投母子品牌协同合力,为国投证券引入国投集团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分布区域及战略合作伙伴等多方面协同资源,对其持续发挥一、二级市场服务商专业优势、巩固证券业务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二是突出业绩薪酬双对标,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公司健全人力资源制度顶层设计,大力推动激励约束机制调整优化,按照业绩分位决定薪酬标准、考核结果决定奖金兑现的优化思路,形成整体“统一管理框架、统一决定机制、统一配套措施”的高管薪酬决定机制;形成薪酬管控优化方案,推动企业“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增加量化、对标指标考核权重,全方位压实金融企业考核责任。
三是强化市值管理职责,树立资本市场良好形象。报告期内,公司扎实履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职责,顺应监管导向、及时把握市场窗口期,稳妥启动和推进股份回购工作,适时守护公司价值;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树立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形象,相关ESG评级得到有效提升。持续跟进上交所信披规则要求,对公司定期报告、重大事项进行规范披露,连续四年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评价最高级A级。
3.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推进,管理资产规模和含财率创新高
报告期内,国投资本旗下各金融企业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围绕客户需求创新特色产品与服务,不断拓展和丰富营销渠道,努力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国投资本及旗下各金融企业管理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末,国投资本管理资产(业务资产)规模8992.78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其中,国投证券(含安信资管、安信国际、安信期货)管理资产规模1595.16亿元,增幅12.6%;国投泰康信托管理资产规模3911亿元,增幅31%;国投瑞银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含瑞银资本)3486亿元,增幅0.5%。公司财富管理收入34.66亿元,同比增长4%。
2023年,国投证券顺应行业发展大趋势,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聚焦财富端买方投顾能力体系建设,促进财富管理从收入驱动的销售模式向客户驱动的顾问模式转型。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体系,加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报告期内,国投证券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800亿元,同比增长5%。年末公募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规模279亿元,行业排名第17名,同比提升2名。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自2022年5月展业以来,客户覆盖率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累计签约客户8.4万户,入金客户超7.6万户,累计签约资金超30亿元。私募买方投顾“安心选”搭建“龙腾”“龙跃”“龙享”三大组合,打造私财客户“1+1+N”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国投证券积极布局机构理财业务,开发上线“易企赢”机构理财平台,为城农商行、上市企业、法人团体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综合理财服务,持续推动财富管理纵深转型。
2023年,国投泰康信托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加速布局,设置资产配置中心,增强高效资产配置服务能力;设置产品管理中心,重塑产品发行流程;强化品牌赋能业务发展。家族信托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2023年末存续规模突破350亿元,合作渠道数量超过70家,覆盖率稳居行业前列。保险金信托2023年新增规模超150亿元,新增单数超1900单,构建了业内覆盖面最广的保险金信托展业平台。
2023年,国投瑞银基金共斩获26枚公司级、产品级行业奖项,是自成立以来获奖最多的一年。其中,凭借近年来优异的业绩表现和突出的整体实力,在第十八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评选中荣获“明星基金公司成长奖”,再次彰显了业绩实力及行业认可度与美誉度。在经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国投瑞银基金树立和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将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融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中,建立和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国投瑞银基金年内发布ESG白皮书《2023年中国资管行业ESG发展研究报告》并拍摄制作ESG主题系列对话栏目,通过推动负责任投资,坚持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循环。由于一直以来在ESG领域的投入,国投瑞银基金在“2023福布斯中国-最佳雇主”评选中荣获“2023中国年度最佳ESG实践雇主”,是同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雇主企业。
4.强化风险防控,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报告期内,国投资本切实发挥金融风险管控职能,全面启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完善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数智化水平;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基于业务实质从严把控风险,严守合规底线,对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消费金融风险等开展专项分析,进行有力督导,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旗下核心牌照企业均获得行业最高评级,公司整体风险可控在控,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2023年,国投证券优化配置年度风险管理限额,强化业务实质风险研判,深化对子公司垂直穿透化风险管理,有力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和成效;稳步推进风控数智化,建立覆盖全口径、多市场、境内外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理实力;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摸排风险管理隐患,建立城投债业务分类分级与风险管理联动机制;扎实开展创新工具研究,构建同一客户同一业务管理机制,推进经济资本深化应用,扩展升级场外衍生品模型库,实现风险的可控、在控、能控。
2023年,国投泰康信托优化全面风险管理顶层设计,健全风险偏好和内控管理体系,坚守风险防控的底线思维,促进风险约束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基于内外部数据及管理经验开发使用风险计量模型,建立并上线了证券资管业务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有效提升了证券资格业务信用风险的识别、监测与管控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风控管理扎实有效,连续三年荣获“优秀风控信托公司”奖。
2023年,国投瑞银基金健全三道风险防线,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定期开展专项风险检查,提升投资内控有效性,落实更新管控措施,优化系统流程,查遗补漏;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编写操作风险管理手册;上线佳锐反洗钱系统并妥善完成数据迁移,反洗钱“风险为本”工作获得了较好的监管评级。
5.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管理效能提升和业务升级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赋能管理提升及业务发展。国投证券完成投研投资数字化平台、机构综合服务客户端等重点项目规划,推进核心系统上线运行和升级改造。国投泰康信托以“数字国投泰康信托”为目标,开展业务创新机制、科技治理机制等数字化机制建设。
2023年,国投证券信息技术工作围绕“提升客户体验、强化员工赋能、提高管理效率”三大目标,高质量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2023年信息技术相关投入10.91亿元1,同比增长8.99%。完成信创私有云一期与分布式核心网络建设上线,推进基础设施能效提升,为数字化过程提供坚实保障。持续打造运维数字化平台,提升了平台的一站式、全流程、可视化的水平,全面保障业务连续性,持续巩固运营保障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国投证券特色的数字化平台并赋能业务,完成机构客户端、投研投资平台、员工赋能一体化平台各领域的数字化项目落地。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磐石系统的上线,不断提升客户信息质量,有力地配合了反洗钱工作,财务与人力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牢守生产系统安全防线,安全生产零事故,核心系统安全运行率达到99.9999%,全年网络安全零事件。积极稳步推进应用上云,全年支持90套系统快速构建和高效使用云资源,实现超过1万+API资产数字化管理,国投证券云原生平台能力和落地深度广度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为行业标杆示范单位。
2023年,国投泰康信托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效率提升,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8654.77万元2,同比增长63%。坚持战略引领,推动治理结构和管理架构的持续变革,逐步形成总经理办公会、数字化战略委员会与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信息技术部与领域单元的分层管理架构,同时推进数字化人才团队专业化、职能化分工,打破传统单一协同体系,以客户和用户需求为牵引,推进中台专业化分工,打造团队深度,构建基于能力的新型管理架构,实现了数字化和科技治理机制的创新。聚焦实效,全面赋能业务高质量转型。围绕资管标品、普惠金融、财富管理、数据治理与应用等领域持续发力,体系化推进技术架构建设和能力提升,全面支撑各重点业务领域发展。广泛利用新工具、新手段促进新效能,推进专业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2023年,国投瑞银基金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基金运营管理平台和自动化估值,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年内信息科技方面投入7800万元3。基于自主研发的基金运营管理平台,国投瑞银基金累计完成90余项业务功能的开发,包括实时头寸系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营销材料自动化制作等;加强数据安全及办公移动化,全面落地业务云桌面及办公云桌面,终端交付效率提升近50倍,终端能耗降低67%,管理运维成本降低50%左右。2024年国投瑞银基金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数据化,通过灵活高效的数据服务更好地支持业务;二是自动化,通过数据处理及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实现降本增效。
2023年,国投安信期货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多项实质进展。2023年公司信息技术投入6,144.61万元4,占营收比重8.66%,同比增幅11.26%。数据仓库项目(一期)完成了数据仓库产品底座层、基础层以及应用层通用功能的部署;数字化印控系统项目于一、二季度完成需求分析与设计,三、四季度由证券信息委开发实施,已初步实现了劳动合同、三方备忘录、账户计息确认函等多个业务场景在印控系统内部的应用;智能外呼项目完成“居间客户年度回访”、“一般法人客户新开户回访”等4个回访类智能外呼场景建设、测试及上线工作,并结合已上线的智能外呼场景,完成3个回访类智能质检场景的建设、测试及上线工作。公司持续开展学习培训。2023年国投证券信息技术投入=信息系统建设资本性支出+费用支出+信息技术人员薪酬*120%。信息技术投入统计口径依据中证协发﹝2018﹞51号文件计算。
2023年国投泰康信托信息技术投入=信息科技支出+信息科技人工成本
2023年国投瑞银基金信息技术投入=信息系统建设资本性支出+信息技术费用支出+信息技术人员薪酬
2023年国投安信期货信息技术投入=信息系统建设资本性支出+IT费用+IT人员薪酬。信息技术投入统计口径依据中期协发﹝2023﹞58号文件计算。
加强与母公司的交流联动,以月为单位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本年度共计组织培训10场,总学时2941.5小时,人均学时5.73小时。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证券行业市场情况
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正式迈入全面注册制新时代,金融监管体系迈入“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目标,金融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选择的新高度;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拉开序幕;北交所迎高质量发展期;债市发行审核进一步提速,多举措支持民营经济。证券市场改革深入推进,资本市场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为证券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截至2023年末,上证指数收于2974.93点,较2022年末下降114.33点,跌幅为3.70%。深证成指收于9524.69点,较2022年末下跌1491.30点,跌幅为13.54%。2023年,沪、深两市股基累计成交239.99万亿元,同比减少3.10%,日均成交9,917.06亿元,日均同比减少3.10%。
2.信托行业市场情况
报告期内,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金融市场动荡和监管持续收紧的影响,信托行业整体展业环境较为严峻。国家成立金融监管总局,实现了除证券业外金融领域的统一监管。监管政策日趋完善,信托三分类新规正式落地实施,行业内信托公司全面开展转型业务。信托公司分级分类办法出台,优化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体系,加强信托公司差异化监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指导信托业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优化完善金融服务。
2023年,信托转型进入加速攻坚期,信托行业业务模式转变带来业务利润率承压明显。行业传统融资收入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持续萎缩,转型业务尚未形成稳定、可持续盈利能力,信托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承压,2023年信托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均大幅下滑,根据目前已披露52家信托公司(除上海信托外)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数据,信托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下降10.32%,净利润下降19.80%,信托行业业务转型推进过程中逐渐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3.公募基金行业市场情况
截至2023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7.60万亿元5,同期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万亿元6,公募基金已成为实践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之一。但公募基金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方面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服务居民资产多元化配置和养老投资需求等方面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公募基金在2023年开启产品费率改革系列工作,包括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有序调降,首批浮动费率试点产品稳步推出等。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于佣金费率、分配比例上限、券商及基金公司内部制度等做出规定;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对从业人员和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各项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行业更好服务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4.期货行业市场情况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通胀水平回落,大宗商品定价回归基本面,美联储加息落地,带动黄金价格波动上行。从全年来看,期货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政策法规层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的主线,《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修订发布,进一步发挥期货交易所自律管理职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制度层面,期货市场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品种创新加速推进;在经营层面,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品种体系不断丰富,国内期货公司经营业绩整体呈现出逐渐复苏的态势,综合实力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增强,但期货公司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较为明显。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85.01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68.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0%和6.28%;期货公司资产总额1.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4%,净资产1952.58亿元,同比增长6.02%;期货公司营业收入400.90亿元,净利润99.0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17%和9.88%。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2023年,国投资本强化战略引领,把稳发展方向。公司下属各主要子公司稳住了经营业绩基本盘,行业排名整体稳定,部分子公司亮点突出。
(一)证券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国投证券(合并)总资产2,548.44亿元,同比增长5.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94.84亿元,同比增长2.85%。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3.90亿元,同比增长0.22%;利润总额21.5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9亿元。
1.金融科技持续赋能财富管理转型,加强业务创新,打造一流数字化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国投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41.89亿元,同比减少3.68%。国投证券母公司2023年新增中端富裕客户1.32万户,年末中端富裕客户数29.65万户。中端及以上客户资产10111.55亿元,占客户总资产96.46%。2023年新增投顾产品签约人数16.76万,新增签约投顾产品订单30.98万单,创收1.53亿元,同比增长30.29%。理财业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销售各类理财产品559亿元,同比增长11%;截至2023年末,股混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79亿元,同比增加12.5%,行业排名第17名,同比上升两名。此外,国投证券积极布局基金投顾业务,2023年新增签约资产12亿元,累计签约资产超30亿元,期末保有规模10.9亿元,业务收入同比提升60%。国投证券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整合各业务线资源,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创新,在客户端形成智能化交易体系和数智化陪伴服务生态,利用大数据模型和AI算力自研“AI网格2.0”等创新产品,形成“智造+”产品矩阵,满足客户多元投资需求。2023年“智造+”产品保有签约客户14.1万户,留存率超70%,其中决策工具月均访问量80万人次,AI网格智能交易为客户赚取超额收益超2000万元。同时,行情资讯类产品以优秀表现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2023年度沪深信息服务卓越合作伙伴奖、发展进步奖,以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获得财联社颁发的2023年度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奖。报告期末,APP用户突破941万,日均活跃数143.15万,月均活跃数297.51万7,月人均启动次数100.11次位居行业前三,用户粘性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2.积极推进交易机构化,完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收益互换新增名义本金规模增长显著
国投证券席位佣金净收入3.49亿元,同比减少2.51%,席位租赁业务实现股票交易6761亿元,市场份额2.05%。以“定制化”服务为抓手,加强公募客群服务深度,扩大保险客群覆盖广度,拓展理财子公司合作维度,金融机构客群服务量同比大幅提升61%,核心客户市占率持续攀升。
积极推进交易机构化,通过推动技术服务商业化、推动种子基金业务转型、建立ETF业务生态圈等举措,拓展私募客户,致力于机构业务发展、提升业务综合效能。2023年,国投证券私募机构业务取得亮眼增长,私募机构账户新增户数同比增长25%,私募机构资产同比增长32%,私募机构业务整体规模得到提高;私募机构股基交易额同比增长14%,私募机构交易占比同比增长17%,私募机构交易业务占比逐步增加。
资产托管始终坚持“走出去”战略,以机构客户为中心,不断推进机构业务数字化转型,完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托管业务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新增托管产品336只、规模121.15亿,年末存量托管产品1261只、存量规模466.90亿元。本年度累计新增备案私募产品在30家拥有托管牌照的券商中排名第13名,相较于去年排名上升3位。资产托管业务连续第三年通过了国际公认标准最高、最权威的ISAE3402国际鉴证。
报告期末,国投证券全年场外期权新增名义本金规模1435.88亿元,同比保持稳定。收益互换新增名义本金规模1183.19亿元,同比增长317.56%。积极申请做市业务资格,于2023年10月10日获得上交所基金一般做市商资格。
3.投行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股权业务收入排名行业前列,债券业务收入创新高
2023年,国投证券投行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优势业务、进短板业务、创特色业务,在年内A股一级市场整体发行节奏明显放缓、债券审核机制重大调整的不利环境下,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14.89亿元,同比减少10.77%。
股权融资方面,2023年国投证券母公司股票主承销家数16家,其中IPO承销家数8家,增发承销家数8家。股票主承销金额104亿元,股票主承销收入6.9亿元,行业排名第九位。
债权融资方面,受益于新引入团队的业绩释放以及加强内部管理后的人均效能提升,2023年债券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收入5.8亿元,投行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在深耕重点区域方面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国投证券在重庆区域公司债、企业债承销金额133.53亿元,区域内排名第一,在山东、陕西、湖南、云南省的债券主承销业务名次实现快速上升。国投证券在2023年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结果”中荣获A类评价。
特色业务方面,助力博安生物于港交所成功上市,助力东威科技成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完成国投证券首单科创板询价转让项目,参与市场首单央企滚动发行类REITs项目—电建南国昙华林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创新业务领域树立了国投证券品牌。此外,积极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牵头主承了2023年中西部地区首单绿色企业债券—渭南城投绿色债,独家主承了国投证券首单乡村振兴公司债—山东公用集团乡村振兴公司债券、首单私募类科技创新债券—惠州大亚湾科创债,在全方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安信投资积极与投行开展业务联动,持续向投行委输送优质客户名单,并为投行开发服务客户持续赋能。2023年度累计推荐项目322个,投行对接项目106个,投行立项项目5个。
4.固收投资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持续发挥自营业务压舱石作用,北交所做市业务获多项荣誉
报告期内,国投证券投资业务净收入1.99亿元,同比实现增长。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持续加强多元化策略体系建设,提升策略交易业务规模和收入贡献,丰富组合策略配置,布局推进FICC业务并取得有效突破,做市业务和资金管理规模与精细化程度均大幅提高。固定收益投资相对精准地把握住了市场走势,抓住利率中枢下行带来的投资机会,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全年未发生信用风险事件,实现了较好的投资收益。2023年,国投证券喜获沪深交易所债券做市首批做市商资格,成为“银行间+交易所”双市场做市商。此外,国投证券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023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活跃交易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自营结算100强、沪深交易所年度优秀做市商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最佳贡献奖等称号,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
权益投资方面,加强投研能力建设,积极应对市场波动,结合市场环境对策略配置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加高股息账户投资,通过灵活的仓位管理和加大对非方向性业务的投入,抓住了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收益率跑赢市场指数。
北交所和新三板做市业务方面,进一步夯实做市优势。2023年,国投证券成为首批北交所做市商之一,获得北交所年度做市商评价第二名,并荣获北交所年度优秀做市商;此外,国投证券获得全国股转系统年度做市商评价第一名,并荣获全国股转系统年度最佳做市商、年度优秀做市规模做市商、年度优秀流动性提供做市商和年度优秀报价质量做市商称号。
直接投资方面,安信投资累计出资总额19.75亿元,其中,股权投资项目29个、基金项目6个、科创板跟投项目15个,跟投金额5.30亿元。
5.资管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积极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全方位加强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国投证券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25亿元,同比减少21.90%。截至报告期末,安信资管受托产品259只,管理市值合计1516.94亿元,同比提升11.52%。
报告期内,安信资管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实现资管业务规模逆势增长。一是积极补齐业务资格,报告期内公募牌照申请取得阶段性进展,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获证监会正式接收;二是加强银行销售渠道拓展,新增多家国有行及股份行代销业务落地;三是结合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推出固收+期权及主题投资权益等创新产品,丰富产品期限类型,提升客户投资体验,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四是积极提升产品投资管理能力,提升产品业绩,报告期内可比权益产品业绩整体处于行业前列;五是进一步开拓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定制化业务,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需求,提升整体服务能力。2023年国投证券资管业务斩获金牛奖6座,英华奖3座,君鼎奖3座,投研实力获得市场认可。
6.信用业务发展稳中求进,持续优化客群结构,收入贡献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国投证券信用业务净收入13.53亿元,同比减少8.08%。2023年,市场整体走弱,行业竞争激烈,国投证券对信用业务经营环境进行充分的预判分析,围绕拓新增、稳存量采取多种措施,持续加强业务协同,充分运用数字化赋能,着力提升客户体验,信用业务发展稳中求进。在市场行情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信用业务持续发挥收入压舱石的作用。报告期内,国投证券实现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24.51亿元,同比减少4.78%,收入贡献保持稳定。
截至报告期末,国投证券母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419.34亿元,市场份额2.54%,客户整体维持担保比例238%,业务风险可控。2023年,国投证券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股票质押业务持续拓展优质项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国投证券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人民币49.49亿元,整体履约保障为254%。
报告期内,国投证券通过内部联动协同,不断挖掘客户需求,加大对高净值客户的综合性服务,促进两融客群结构的持续优化。在融资融券业务日常管理及客户交易端进行多个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及运营方案落地。抓住全面注册制改革契机,全面优化担保证券管理,优化两融交易系统,提升客户交易体验。
(二)信托业务
国投泰康信托向个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同业客户等提供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和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等信托业务。国投泰康信托同时具备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合格境内投资者受托境外理财业务资格、以固有资产从事股权投资业务资格、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格及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实业投行和服务信托四大业务板块。
国投泰康信托(单体)实现经营收入18.84亿元,同比下降10.41%,行业排名第16位,同比下降1名;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下降14.23%,行业排名第14位,同比下降1名。2019-2022年连续四年在信托行业分类评级中获得A级最高评级。国投泰康信托持续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核心理念,在全力应对风险的同时,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坚持财富管理引领发展,强化资产管理赋能,推进融资投行业务转型,加快调整业务布局。具体情况如下:
1.资本市场业务发展日趋成熟,阶段性成果显著
国投泰康信托证券投资业务产品线搭建日渐完善,固收产品规模超1000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产品业绩保持稳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丰溋、和溋等主动管理FOF产品整体表现较好,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均有较大提升。资产证券化业务行业排名持续提升,全年ABN发行规模和单数排名均首次进入行业前十,发行规模排名第9位,较上年提升15名,发行单数排名第4位,较上年提升20名。信贷资产ABS排名新晋上榜,并跳升至行业第14名。业务创新方面,先后落地全国首单市政道路停车收费权ABN、天津市首单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ABN、国投泰康信托首单绿色资产ABN和小微资产“债券通”ABN,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股权投资业务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形成以“四季”为主题的综合配置类产品,以“名岳”、“青松”系列为主题的行业类精选产品和以“坤奕”、“志合”系列为主题的TOF类产品。
2.强化国投集团内部协同与外部展业,慈善信托业务取得重大突破
国投泰康信托全年累计受托成立18单慈善信托,备案规模达2.4亿元。对内协同方面,落地了国投集团乡村振兴慈善信托,累计规模9750万元,为备案成立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慈善信托,实现国投集团内部协同重大突破;协助国投集团各板块设立“国投公益”系列慈善信托,累计设立7单,覆盖资本、电力、矿业三大板块。外部拓展方面,组织慈善信托研讨会等多种慈善活动,打造了公司慈善信托“心奕慈善”特色品牌。
3.优化固有资产配置,助力信托业务转型
国投泰康信托固有业务在确保流动性安全的基础上,根据面临的创新业务协同需求、各类资产市场走势等因素不断调整优化资产配置,配合证券投资类产品发行需求,进行资金的投资和置换;支持证券服务类信托投资需求,并为国投泰康信托其他类创新性业务提供展业关键期的资金支持。
(三)公募基金业务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的各类资产规模约3415亿(含公募、专户),与2022年末规模基本持平;共管理99只公募基金,规模2718亿元,同比增长15%;非货币基金规模1484亿元,业内排名
31/156,同比上升1名。国投瑞银基金实现(合并)经营收入14.20亿元,同比增加9%。具体如下:
1.不断优化投研体系建设,助力投资者获得更好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国投瑞银基金始终聚焦于投资能力建设,持续巩固和提升主动权益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在回报管理、风险管理、投资风格管理、投资行为管理和适当的考核机制等五方面投研体系管理上不断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高换手”和“投资漂移”等投资行为,关注投资风险,使投资业绩更具持续性。在投研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是坚持梯度建设的基本原则,研究队伍适时补充新鲜力量;另一方面是坚持基金经理自我培养、内部晋升为主的原则,以实现投资和研究之间更加融洽的沟通和研究成果向投资业绩的有效转化。根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国投瑞银基金最近三年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4.60%,业内排名40/144,近五年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06.37%,业内排名15/121。近五年股票投资能力均荣获海通证券五星评级,近三年、近十年股票投资能力均荣获海通证券四星评级。
2.逆市布局权益产品,重视产品持续贡献,实现管理规模稳健增长
国投瑞银基金从产品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打造多元投资管理能力—主动与被动、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境内和跨境,提供综合投资解决方案,实现客户良好的投资体验。2023年完成13只公募基金的新发,首发募集规模达184亿元,市占率达到1.57%,其中逆市发行四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合计募集规模29.5亿元;积极探讨相关指数产品布局,坚定投资信心,积极看好后市,主动与投资者实现更高利益绑定。在震荡行情下,国投瑞银基金加大对中短债基金的持续营销,控制产品回撤,在有效满足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需求的同时,提供相对可观的投资收益,受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3.积极践行行业责任担当,全面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国投瑞银基金积极推进权益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费率水平,于2023年7月17日发布公告对旗下40只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托管费率进行下调,积极践行“投资者利益至上”理念,着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国投瑞银基金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自2022年开始,向全体员工发起志愿者/义工活动倡议书,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公益活动,至今涌现出了“闪闪虹心、与爱童行”“云南咖啡豆”“用心栽种未来”等大量公益活动项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和行业口碑。投资者教育工作方面,国投瑞银基金开启线上与线下投资者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尝试微信沙龙线上投教活动的新方式,在互动环节对客户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解惑,缓解投资者当下的投资迷茫与焦虑;线下进行“金融知识,共融万家”的投教活动,从深圳中心书城到上海北外滩党政服务中心,再以“第十个梦想日”为承载,让财商知识插上翅膀走进云南学校课堂,旨在培养和提升投资者理财意识,拓宽投资知识面和能力,活动得到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四)期货业务
报告期内,国投安信期货总资产493.85亿元,同比下降2.45%;净资产40.72亿元,同比增长6.67%;实现营业收入32.46亿元,净利润2.55亿元;2023年日均客户权益536.53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9.13%。具体如下:
1.强化总部统筹,优化网点布局,加强母子公司协同
国投安信期货确立了由总部牵头进行业务开发的“总对总”模式,通过建立内部协同机制、优化协同激励政策、组建协同开发小组等方式归集公司重点资源,集中国投安信期货主要力量拓展战略客户,增强了服务专业度,改善了客户体验,优化了国投安信期货品牌形象。国投安信期货进一步调整了现有组织架构,优化网点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并提升网点整体竞争力。同时,以场外衍生品业务和“保险+期货”业务为抓手,推动与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
2.优化资产管理产品线,扩大主动管理规模
国投安信期货通过发行场外衍生品产品,开拓证券财富代销渠道,成为市场首批发行集合场外衍生品产品的期货资管,同时以持仓返还业务为突破口,将与证券公司、银行理财子合作的范畴延伸至FOF及现金管理等业务。国投安信期货进一步改造“类固收+”产品系列,增加CTA产品线,不断优化产品模型和策略,支持“固收+”产品系列的发展。在上述举措下,国投安信期货主动管理规模持续提升,进一步扩大了自身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力。
3.风险管理子公司探索盈利模式,完善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子公司做市业务继续新增牌照数量,累计成交额位居行业前列,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增名义本金持续提升,期现业务服务客户数量特别是上市公司、中小微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并逐步探索含权贸易。同时,逐步完善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提升内控管理水平,2023年新增业务部门,出台/修订了多项制度以完善制度体系,梳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风险管理子公司积极开展同业调研,学习相关经验,积极探索各业务条线的稳定盈利模式,为后续发展明确方向。
4.持续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
国投安信期货持续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新建广期所白云北托管机房,整合优化中金所托管业务资源,新建中金所唐镇托管机房,并顺利实现原托管客户迁移,继续为重要做市商客户优化升级柜台系统,为重要托管客户提供交易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托管业务的委托效率。国投安信期货完成了数据仓库项目一期建设与验收,并将于2024年继续推进二期建设,企业微信、RPA、数字化印控等数字化转型项目有序进行,通过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持续为组织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落地。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大股东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公司产业金融土壤丰沃
公司控股股东国投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企业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2022年6月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38亿元。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8383亿元,员工约5万人;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40亿元,利润总额252亿元,连续19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荣获A级,连续六个任期获得业绩优秀企业。国投集团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8家,全资及控股投资企业477家。其中包括9家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投”品牌。
国投集团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以推动结构优化、构筑美好生活、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为己任,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资本投资公司。国投集团重点打造“能源产业”“数字/科技”“民生健康”“产业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广泛的业务布局和投资发展潜力为公司开展产融协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产业金融实践当中,国投资本及下属各金融企业将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挖与国投集团多元化投资业务产融协同业务机会和资源价值,整合相关产业客户多元化需求,理顺激励机制,共同探索可持续的协同盈利模式,释放多层次以融促产效应,助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实现多业务共同发展和多方共赢。
(二)公司经营发展行稳致远,平台管控功能有效发挥
过去几年,虽然资本市场和监管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公司顺应市场形势和政策变化,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发展质量有明显提升与进步。公司作为国投集团的产业金融管理平台,不断深化管理服务职能,搭建了“战略统筹”——“业绩督导”——“风险管控”——“激励约束”等关键管理要素体系。
战略统筹方面,公司上下贯通做实规划,在凝聚发展共识的基础上,聚焦重点任务,狠抓规划落实,对规划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与跟踪督导。业绩督导方面,公司结合战略目标和子公司年度目标,定期对子公司业绩完成情况开展跟踪分析和行业对标分析;根据年度经营成果和发展规划对子公司及其高管开展年度绩效评估和任期考核。风险管控方面,公司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了适合金融企业的风险指标监控体系,按期跟踪风险事件,形成通畅的重大风险事件跟踪汇报机制。激励约束方面,公司对投资企业建立了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实施薪酬和业绩双对标。
(三)下属企业核心竞争力
1.国投证券核心竞争力
(1)发挥投行专业化优势,努力打造“大投行”服务生态
国投证券始终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先后为境内外数百家企业客户提供了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专业服务,努力打造“大投行”服务生态。2023年,在A股一级市场整体发行节奏明显放缓、债券审核机制重大调整的不利环境下,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14.89亿元,投资银行业务结构也进一步优化;股票主承销收入6.9亿元;债券主承销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收入5.8亿元。同时,国投证券以投行为纽带,以客户需求为驱动,联动投资、研究业务,增强各业务资源整合协同,构建全业务链投行的核心竞争力,并依托国投集团资源深化协同。国投证券在2023年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结果”中获得A类评价。
(2)深耕国投产业基金投资生态圈,机构客服务模式逐步完善
国投证券不断强化机构客户服务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国投投资生态圈形成“1+N”协同服务模式,打造一揽子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得到广大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面向私募机构客群,以技术驱动和资源赋能推动客户拓展,私募股基交易量逆势增长,有竞争力的私募客群生态服务圈基本形成;面对金融机构客群,以定制化服务为抓手,为客户提供研究、销售、两融、托管、流动性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客户渗透率显著提升;面对企业客群,深度整合国投集团与自身资源,落实全面协同,打造“一个国投”综合金融服务新格局。国投证券的研究实力始终保持行业前列,全面覆盖行业各个研究领域,并在宏观、家电、环保、机械、汽车等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3)依托线上线下优势资源,持续构建“大财富管理”业务版图
截至报告期末,国投证券拥有50家分公司、310家营业部,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网点数量位居行业前列。总部已形成客户开拓及引领、产品及解决方案、管理与发展、运营与服务四大板块,分支机构区域“桥头堡”定位迭代升级,通过客群分类经营、总分深度联动,实现客户做广、服务做深、规模做大、能力做强。推进财富管理深度转型,持续优化券结、ETF与量化布局,稳步推进买方投顾与机构理财,聚焦业务核心竞争力,线上服务创收增速明显,用户粘性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4)夯实风险防控能力,深化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国投证券始终高度重视合规和风险管理工作,持续加强建设具有前瞻性、智能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合规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业务实质风险把控与风险管理体系深化建设,宣导风险管理文化,加速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努力牢守风险底线,夯实风险管理实力,不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国投证券各项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运转,各业务条线平稳运作,整体风险水平符合风险偏好。
2.国投泰康信托核心竞争力
(1)稳健的高管团队与专业的人才梯队
国投泰康信托按照市场化方式引进专业、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为业务转型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国投泰康信托管理层信托从业平均年限超过20年,具有较丰富的金融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奠定了科学高效决策的基础;中层核心队伍已全面建立,在财富管理、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和家族信托等业务领域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素质进一步优化,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从67%增长至71%,打造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
(2)持续的战略引领与坚定的转型方向
国投泰康信托始终坚持战略先行,贯彻落实“稳中有进”的发展理念,目前已形成了包含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业务领域、十余条业务线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完整业务体系。为响应监管要求,国投泰康信托主动调整优化“十四五”战略规划,突出账户信托业务、服务信托业务、慈善信托业务发展和资产配置中心建设。国投泰康信托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建设行业领先信托公司为目标,以成为卓越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值得托付的财富管理人为愿景,保持定力,前瞻布局,积极转型。
(3)可靠的股东背景与良好的企业声誉
一直以来,国投泰康信托得到了股东国投资本控股、泰康保险集团和悦达资本,在资本实力、品牌影响力、客户渠道资源、产业区域优势上的持续赋能,在交易对手与投资者中声誉良好,公信力较强。近年来国投泰康信托注重提升品牌与市场声誉,通过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融资投行和服务信托各业务条线中积累的优势,国投泰康信托2023年荣获年度优秀风控信托公司、卓越综合竞争力信托公司、卓越数字科技信托公司、年度金牌服务力金融机构、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信托品牌10强榜、家族信托管理创新优秀案例等重量级奖项,强化品牌与业务互促机制。
(4)有效的风控体系与稳中求进的经营理念
国投泰康信托坚持“稳中有进”的发展理念,始终将合规经营作为开展各类业务的基本底线,不断加强风控合规基础管理,提升风控管理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在信托行业内风险事件频发,经营业绩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扎实有效的风控合规管理体系推动了国投泰康信托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促进国投泰康信托取得相对稳定的经营成果。
3.国投瑞银基金核心竞争力
(1)中外股东强强联合,高度重视责任投资
自2005年合资以来,国投瑞银基金股权结构保持长期稳定,中外股东方强强联合,助力稳健运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外方两大股东的丰富资源优势,以多元化、国际化作为发展的战略核心,高度重视责任投资。作为国投瑞银基金的外资股东方,瑞银集团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投资流程,涵盖投资产品、服务并融入资管机构日常工作和运作方式。依托于股东瑞银集团的重视以及在ESG领域的专业能力,国投瑞银基金较早就投身ESG相关领域,积极践行可持续投资理念,推动ESG投资在国内的发展和本土化进程。国投瑞银基金将继续结合本地优势和海外优秀责任投资策略,积极践行ESG投资,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服务绿色经济。
(2)中长期投资业绩优异
国投瑞银基金始终“坚持价值投资,重视基本面研究”二者相结合的投资理念,强调投研互动,研究决定投资、投资指导研究。在遵守既定的风控约束下,充分尊重基金经理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操作,投资决策充分授权,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回顾检讨。在国投瑞银基金价值投资理念下,包容和鼓励基金经理(投资经理)形成特有的投资风格,从而培养和锻炼有竞争力的投资团队。自成立以来,国投瑞银基金频获业内权威大奖,截至2023年末,共斩获65项权威大奖,包括20座金牛奖、21座金基金奖、21座明星基金奖等,充分展现了国投瑞银基金的投研实力和居民理财服务能力。
(3)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高标准的合规风控是基金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国投瑞银基金秉承“将风险纳入全面、系统的管理流程中,以风险管理促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架构、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以“保障合规经营,降低违规风险、维护信誉”为目标,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积极履行风控职责,有效控制合规与业务经营风险,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贯彻全员风控意识,坚定合规风控先行的经营理念,确保国投瑞银基金的稳健经营,为公司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4.国投安信期货核心竞争力
(1)服务实体、机构客户经验丰富
国投安信期货拥有二十余年实体、机构客户服务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国投安信期货在产业链的开发与深挖上锲而不舍,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风险诊断能力、风险预警能力、头寸管理能力以及交割服务能力,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的产业客户资源,同时,在业内首推“一站式交割服务”模式,塑造了交割服务品牌。近年来,国投安信期货在金融机构客户服务方面亦取得突破,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衍生品服务,权益规模稳步提升。
(2)研发优势显著
国投安信期货研发报告体系及研发服务体系完整、高效,具有行业领先的投研服务平台。研究院下设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并进一步细分为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农产品、软商品、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金融期货、金融工程以及期权研究10个研究小组,另设有投资咨询部,为客户提供基于风险管理,行情分析,策略挖掘的一站式投资咨询服务。
(3)风险管控严谨
国投安信期货实行源头防范、量化风险、多级防控、全程控制的风险管控模式。国投安信期货以投资者教育为先导,夯实客户风险管理基础;以持续追踪历史交易记录为基准,创新客户风险管理体制;以数量分析工具为手段,科学厘定维持保证金标准;以“三会一层”及“三道防线”组织架构为保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提供风控方案为契机,帮助客户提升风控能力。
(4)股东背景优质
国投安信期货是国投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拥有国投集团这一央企股东背景。国投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具有良好的国家资信、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而国投证券构建的综合金融理财服务平台,为国投安信期货业务网络的拓展及产品服务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大型央企股东背景也使得国投安信期货对于诚信经营和规范管理更为重视,严格遵守相关合规准则,保护客户资金、头寸和交易的安全性。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 行业格局和趋势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趋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市场信心进一步回升,将为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金融业新的监管改革举措将不断落地、金融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推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资委贯彻落实会议等,为公司做好产业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部署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些既是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也对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证券行业方面,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金融稳定发展列为重中之重,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优化融资结构,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作为来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提出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也明确了券商下一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挖掘新机会和新资源,通过科技创新优化服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抓实抓好防范化解风险等,稳中求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券商国际业务不断拓展,国际业务已成为部分头部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未来,或许有更多中资券商通过走平台化、专业化道路加快国际化布局。从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券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随着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上升。2023年,10家头部券商包揽了大半企业IPO保荐项目。头部券商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运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可能性将加大,在未来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对其长期发展非常有利。
信托行业方面,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经过五年的调整,信托业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已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临界点,新发展格局方向已经日益明晰。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及严监管政策下,信托资产规模余额止跌回升,说明信托行业转型成效逐步显现,信托业依然存在较强的发展韧性。从行业格局来看,信托公司的转型成效和转型路径已出现明显差异,业务模式的差异化和行业分化正在加剧。当前服务型证券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集中于少数信托公司,企业市场化重组受托服务信托、企业破产受托服务信托、债券担保品信托本身的市场发育仍在早期阶段,缺乏法律强制要求等配套制度。同时,旧有模式的不可持续也加速行业出清,一些信托公司经营困难,业绩断崖下跌。“三分类新规”明确了融资投行业务存量规模基数和三年过渡期,在转型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盈利能力情况下,信托行业经营压力骤增。未来三年,信托行业将直面白热化的竞争环境,加速洗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信托公司将以现有标品、股权、资产证券化以及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经验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加强自身投研能力、主动管理能力、社会公信力以及科技服务能力等,逐步打造新的业务支撑体系和核心盈利模式。
公募基金行业方面,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方向。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服务于国家战略,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为居民财富管理提供更高质量、更普适的金融服务。
期货行业方面,期货和衍生品法发布以来,行业生态整体向好,期货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渐显现。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期货公司需要由传统经纪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向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以及其他创新业务联动发展的模式转变,该转变也有利于期货公司取得更加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预计在未来,严监管的政策环境仍将持续,期货品种的扩容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将继续提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深化,场外业务预计将成为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海外市场预计将得到期货公司更多的关注。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强,客户投资需求进一步多样化、精细化。在此背景下,期货公司将围绕净资本、分类评级、股东背景、专业能力展开综合比拼,并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不断强化的趋势下,助力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提高、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构建,以及新盈利增长点的形成,最终实现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赢的长期目标。
(二) 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国投资本将以打造国内一流产业金融管理平台为目标,聚焦主业、发挥优势,稳中求进、积极作为,严守风险合规底线,努力推动战略规划落地。
(三) 经营计划
2024年,国投资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履行稳增长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二是切实增强管控能力,提高产业金融管理平台核心功能;三是以融促产服务实体经济,协同国投集团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四是着力构建差异化优势,持续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五是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国投证券主要经营计划
2024年,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开局之年,国投证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积极履行国有金融企业使命担当,强化产融结合,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优质综合金融服务;认真落实公司“十四五”规划优化调整,强化战略执行,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聚焦业务收入份额,大力拓展业务规模,谋求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一是经纪业务优化调整线下网点,强化数字金融赋能,稳步提升部均产能,着力提升机构交易占比;二是投行业务巩固服务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的基本盘,增强服务中大型客户的能力,积极开拓并购业务机会;三是投资业务坚决贯彻绝对收益投资理念,降低风险敞口,提升权益投资回报水平;四是信用业务聚焦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丰富和完善客户融资方案,改善客群结构,保持业务排名稳中有升;五是进一步强化创新业务培育和布局,加快推动跨境业务资格、资管公募基金牌照等业务资格的申请;六是坚持金融科技赋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促进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七是严守合规底线,有效平衡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国投泰康信托主要经营计划
2024年,国投泰康信托将以成为行业领先公司为目标,加强统筹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协调发展,围绕业务转型需要调整资源配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公司战略优化方案要求,强化规划执行落地;二是稳步执行数字化规划,确保赋能业务转型;三是坚持财富引领,加速构建财富业务规模化盈利能力;四是积极打造业务品牌体系,打造行业领先信托公司品牌形象。
国投瑞银基金主要经营计划
2024年,国投瑞银基金继续深化新能源、先进制造、专精特新与军工等领域的投研与产品战略部署,巩固优势。一是核心能力上,根据国家战略方针,在科技、“碳中和”和养老基金领域逐步发力并持续打造“有效控制回撤、追求稳健收益”的磐石型产品体系,坚持长期投资、责任投资,持续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投资工具,继续巩固在主动权益、固定收益、指数量化以及QDII业务等领域的多策略、多风格、多赛道的核心能力优势。二是投研能力上,持续强化投研体系建设,在投资风格上进一步细化和丰富,建立可持续、多维度的投研竞争优势。针对行业研究建设,增加行业研究的覆盖面,加大行业细分赛道的研究深度和力度。三是完善营销服务体系的立体多元化建设,避免对单一销售渠道的过度依赖,降低经营风险,同时继续着力打造全周期客户服务陪伴矩阵,重视客户盈利体验,将持续开展不同类型基金的陪伴主题活动与投资者教育项目,引导投资者树立更加科学的收益观和风险意识,努力为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
国投安信期货主要经营计划
2024年,国投安信期货将继续按照公司战略规划的指引,以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控风险、促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把握经营范围扩充的战略性机遇,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具体内容如下:一是经纪业务方面,稳住客户权益规模,完善核心客户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协同,探索数字金融对于业务的赋能;二是风险管理业务方面,探索更加可持续的业务盈利模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并根据监管要求,有序推动相关业务的回归;三是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进一步拓宽渠道合作,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具有衍生品特色的资产管理品牌;四是自有资金业务方面,完善策略,提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五是国际业务方面,进一步提升对大型跨国加工、贸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六是IT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完善中长期IT战略,深化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七是合规风控方面,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合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八是结合国投证券母公司的名称变更,完成国投安信期货名称变更及品牌与视觉形象管理体系的重构工作。
(四) 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宏观政策、监管政策的变化影响公司业务开展的风险。
国投证券密切关注宏观和监管政策变化,研究和深化对政策的理解,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和投资策略,应对环境变化、把握业务机会;保持与监管部门的良好沟通,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各项工作,关注监管和行业动态,降低政策因素对国投证券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投泰康信托贯彻“法律合规风险全覆盖”理念,严格遵守各项政策法规,积极研究解读监管政策,不断健全其法律合规风险管理框架,持续优化各项法律合规管理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政策合规风险管控。通过健全合规经营体制、机制和制度,持续加强法律与业务合规风险管理,政策合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国投瑞银基金重视对宏观政策、行业监管政策的研究和应对,及时跟踪政策变化;学习并加深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和投资策略。2023年国投瑞银基金针对信息技术安全、业务持续性、反洗钱、新业务开展等一系列法规积极应对,完善了规章制度和内控体系。
国投安信期货坚持追踪监管政策最新动向,并组织相关部门对行业动态进行学习研讨,确保及时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监管形势。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融资方或其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按时履行约定义务而使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
国投证券通过建立一系列机制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包括客户和交易对手尽职调查管理机制、客户内部评级机制、准入机制和授信机制、融资类业务分类审批机制、投融资项目的持续跟踪管理机制、风险限额管理和监控机制、债券池管理机制、压力测试机制、最高风险等级名单机制等;同时继续完善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强化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各类业务的风险管控时效性,设计不同监控指标,将业务管理和监控与舆情、不良信息等结合起来,从不同维度监控业务数据;持续推进内部评级系统和同一客户同一业务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作用,实现更全面、更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国投泰康信托坚持稳健经营,持续优化业务准入标准,在业务审批中坚持科学决策,重视业务逻辑和风控逻辑,重视第一还款来源,并注重集中度风险防控;做实项目过程管理,密切跟踪交易对手的经营状况,强化项目风险的预警和处置;完善重点项目监测机制,定期组织专项会议讨论汇报项目管理情况,对异常事项和潜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有效防控信用风险。
国投瑞银基金进一步加强信用标的内部评级要求和分级备选库管理;根据交易对手的资质、交易记录、信用记录等信息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和分级管理;针对经济下行区间中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事件,及时发现、汇报和处理,加强了信用风险监控体系。
国投安信期货针对信用类业务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明确了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制衡机制。建立交易对手资信评级和信用额度管理机制,根据客户资信水平和业务需求合理测定信用额度。业务存续过程中定期评估和监控信用风险,防止风险过度集中,并持续跟踪影响客户信用资质的重大事项,对其信用敞口进行密切监控。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价格、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的变化导致公司发生损失或收入减少的风险,包括权益证券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
国投证券积极跟踪证券市场变化趋势及风险形势,适时调整资产组合配置,通过建立市场风险限额体系、量化评估、风险对冲、压力测试、市场风险的监测与报告、风险处置等一系列的市场风险控制机制,有效控制自营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
国投泰康信托坚持稳健审慎的投资理念,遵循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原则,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跟踪政策、市场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及时对投资组合进行动态调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场风险的监控作用,按照既定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采用逐日盯市方法,对业务数据进行及时跟踪、监测和预警,实时掌握风险状况;完善估值管理,及时反映资产公允价值变化对当期损益和资本的影响;选用经验丰富、业绩优秀的投资顾问,密切同业交流,动态识别市场中潜在的风险;设置科学、操作性强的警戒与止损机制,并对其严格执行,确保市场风险可控。
国投瑞银基金严格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高度重视投资者财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控制,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因素,并持续跟踪风险因素的变化,以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国投安信期货设有由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与总经理办公会分层审批的投资审批流程,严格审核产品要素和风险限额情况,进行尽调及准入评估;建立了一系列市场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业务部门内部风控岗和风险管理部两道防线,对业务数据进行及时监控预警,每日独立监控业务规模、盈亏、敞口、集中度等风险限额指标,并结合压力测试等量化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同时建立报告制度,定期报告业务风险数据的变动情况,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国投证券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审慎全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通过合理进行融资安排、资产配置和资金投放,做好动态的资产负债管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适时通过各种融资手段补充长短期资金。建立流动性风险指标监控与预警机制,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分析和报告。建立流动性储备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根据需要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开展流动性应急演练,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控。
国投泰康信托制定并采取了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措施,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分散投资,控制资产组合久期;密切监控和分析金融市场走势,实时调整投资策略;综合考虑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金融市场变化、交易对手违约等因素,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做好现金流预测和头寸管理;加强营销拓展,备付外部流动性补充渠道,确保流动性风险可控。
国投瑞银基金对投资组合的流动性管理制定了适时、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投资组合的集中度管理、判断投资标的的变现能力、投资流动受限资产限额管理、编制头寸预测表、分析持有人结构和特征、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等方式确保流动性风险可控。
国投安信期货持续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风险处置流程。同时设定流动性风险指标以及指标的监控、异常报告路径,制订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及风险指标测算,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有效管控流动性风险。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国投证券通过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持续识别、评估、应对及报告风险。国投证券开展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工作,识别业务风险隐患,完善和优化控制措施;注重实质风险把控,根据其不同业务特点,聚焦操作风险高发、频发领域,开展专项操作风险评估及管理提升工作,强调新产品、新业务开展前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优化操作风险系统,推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在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及事件收集报告的系统化应用,有效提升国投证券操作风险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同时,配合风险管理培训和风险文化宣导,培育全员操作风险理念、提升员工操作风险意识,进一步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防范和减少操作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投泰康信托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和操作指引,建立集中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产品生命全周期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大制度流程的引导和监督力度,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充分发挥信息化管控作用,将业务流转、审批程序全部设置在业务管理系统中,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各操作环节的权限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风险。
国投瑞银基金通过完善业务管理制度,把握业务内生的操作风险点,强化信息系统应用等措施,严控操作风险。设立专业的操作风险监督岗对各个部门进行操作风险的评估,量化各个业务节点的风险度,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国投安信期货持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明确相关各部门职责及风险处置流程,将操作风险数据纳入监控。同时通过增加员工培训次数、将操作风险纳入考核问责,有效管控操作风险。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国投证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主动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声誉风险,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其及利益相关方、行业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国投证券根据外规指引进一步修订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声誉风险相关培训,建立声誉事件监测与处置细则及重大声誉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国投证券围绕战略和重点业务,持续加强声誉风险的监测和处置工作,为国投证券发展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国投证券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运行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国投泰康信托进一步优化完善声誉风险管控机制。持续加强和规范声誉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各类培训强化员工的声誉风险红线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容易发生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营销活动中做好严格把关;针对敏感事项开展专项舆情监测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报告频率;
高度重视投诉管理,引导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处理投诉;针对风险项目,通过各种培训及培训工作,使员工正确认识业务发展与声誉风险的关系,制定相关沟通原则和具体话术,引导员工主动维护国投泰康信托声誉。
国投瑞银基金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行业相关要求,制定了声誉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培育每位员工的声誉风险意识。
国投安信期货根据国投证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制定了本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声誉风险进行分级管理,主动监测、识别、防范和报告经营管理相关领域及工作人员的声誉风险,并积极组织全体员工参加舆论生态分析及声誉管理相关的培训,指导、督促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及工作人员落实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维护公司良好形象。2023年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0
False
SH600061
国投资本
/stock/business/sh600061/
/stock/business/sh6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