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源的主营业务 SH600405.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04月30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3.76 (-8.74%)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亏损/亏损
市净率PB: 2.66
股息率: -
ROE: -
A股市值: 21亿
行业: 电源设备
净利润同比: -999.99%.23Q3
北上持股: 0.01% 5日0.0%
今年来涨: -35.73%
上市日期: 2004.04

公司名称: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何振亚 (11.23%) 所属省份:北京市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1995.01 员工人数:2,189
主要业务:电力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通信设备、节能工程、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工程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的技术开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充电桩的技术开发;生产计算机软硬件;销售电力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及配件产品、充电桩、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生产电力电子产品;专业承包;租赁电力电子设备、机械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涉及的主要行业情况如下: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涉及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包含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备用电源智能疏散、节能业务等细分产业方向,所属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如下:
(一)数据通信
公司数据通信业务致力于电信行业、专网行业、数据中心等电源产品的开发,其中电信领域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数据通信产业主要细分为国内、国外通信电源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
1、国内通信市场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共振复苏,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5G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根据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介绍的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截至6月底,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293.7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拓展。5G共建共享基站超173万个,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
随着近几年国内大力推动5G建设和应用,基站建设增速将趋于平稳。未来,我国将继续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持续拓展5G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推进城市地区重点场景5G网络深度覆盖。同时,深入拓展5G的应用规模,继续挖掘试点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向增强5G演进升级,大力推动6G技术研究,开展技术试验,深化交流合作,加快6G创新发展。
公司积极响应双碳政策,协助通信行业完成由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的转化。在传统通信电源的基础上,引入光伏等绿色用电概念,推广智能叠光系统。通过公司在通信行业二十八年的技术和行业沉淀,对核心产品进行提效降本,助力双碳目标的实行、助力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全社会的碳达峰工作赋能。
2、海外通信电源市场
根据TD产业联盟于2023年3月发布了《全球5G/6G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海外5G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从网络建设规模来看,预计2023年底海外5G基站数量将突破190万个。到2025年全球将会有超过420家运营商在133个国家和地区商用5G网络,到2030年,商用5G网络运营商数量会超过640家,5G将覆盖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2023年,尽管全球经济承压,5G全球网络部署仍然呈现加速态势,随着5G商用进程的推进,作为通信系统动力组成部分的通信电源市场也将迎来大幅持续增长。公司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聚焦目标市场,持续拓展目标国家和地区,加速构建全球营销能力平台,实现本地化全面覆盖。同时,不断提升产品与品牌的竞争力,持续扩大客户基础,助力海外通信电源业务持续增长。
3、数据中心市场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爆发,对承载数据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的应用处理带动了人脸识别,数据处理、无人驾驶、数字作业等多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全球数字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服务器设备功率也由原来的2-3kW发展成为30kW乃至更高300kW等超算场景。
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分析、计算的载体,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石。目前,全国有近10个大规模超算数据中心,承接全国专业领域的数字计算,未来,数据超算的应用普及以及技术发展,将会促使更多的超算中心的建设落地。
随着国有云、私有云、等超算概念称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公司数据中心产品不断更新升级,开发了适应目前互联网业务和运营商业务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其中以高压直流为主要供电架构的微模块是数据中心业务的核心产品,为国内大型互联网及运营商提供了数据机房的电源解决方案,同时,该类产品已成功投入运营接近10年,高压直流供电相比传统的机房供电方案,供电更加可靠、适用于更多大规模应用场景。
(二)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是公司近年来战略布局的新兴产业方向,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2023年6月16日,国务院对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部署,持续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车载设备业务
(1)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业务
“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氢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日前召开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碳中和愿景下,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氢能源为代表的能源转型方向和技术变革路径更加明确。
面对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2023年度,各地政府发布了推动氢能产业应用的“松绑”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氢能产业体系构建。如北京规划到2023年,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电解水制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随着政策的倾斜,氢燃料电池产业持续增长,国家政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大,政策扶持在逐步强化、细化、明确化。另外,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持续提升。目前累计有60余家燃料电池整车企业,以及70余家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氢燃料电池产业链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可以说,氢燃料电池产业已经具备蓄势待发的基础,可以顺利进入下一步规模化推广应用阶段。
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是公司自2015年沉淀研发的战略产品,自去年以来,已经陆续实现销量的大幅增长,未来,将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2)车载电源业务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作为内部能量转换核心部件的车载电源的地位越发凸显,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质量车载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先进的车载电源能够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集成化的设计,促进能源密度和转换效率的共同提高,这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的技术加速迭代发展。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6亿辆。其中汽车3.28亿辆,新能源汽车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20。得益于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进程加速,中国新能源车市持续维持高增长的态势,已经成为国内车市最大亮点。
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我国乃至全球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景气之下,我国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将不断上涨,预计2025年将达到700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将继续完善产品开发过程和提升验证能力,打造专业的营销团队和产品管理团队,提升供应链水平,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
2、充换电业务
(1)电动汽车充换电市场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各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推广新能源汽车是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高景气的发展背景下,市场对配套充电桩需求大幅增加。
2023年5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披露,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对此,国家发改委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
今年以来,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等。4月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研究部署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2023年,是我国超充、快充充电桩行业爆发的重要窗口期,也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助力。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市场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接近3亿辆,2023年中国电动自行车销量预计将超过5,400万辆,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应用场景的拓宽,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继续转化。
在我国,每天平均有7亿人次通过轻型电动车出行,超过5,000万单外卖通过电动自行车送到用户手里,有3亿件快递通过电动自行车派送到终端。电动自行车在民众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
近年来,因为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2022年12月发布了国家标准GB/T42236.1—2022《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部分:技术规范》于2023年7月1日试行,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技术要求,对交流充电控制器、换电柜和充电柜的适用范围,并对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试验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
充换电设施的标准的实施,是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的积极推动力,是有效保障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安全、降低火灾事故概率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电动自行车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的充换电场景,多个省市、地区陆续出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相关管理规定,加快室外集中充换电设施的基础建设工作。公司加大力度研发产品升级,进一步提高充换电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性能,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
(三)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细分为光储业务和工业能源业务,所涉及产品为分布式光伏产品、单晶炉电源。
1、分布式光伏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87.41GW,同比增长58.9%。截至22年上半年,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划,其中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392.16GW,未来四年新增344.48GW。叠加2023年硅料产能释放全产业链价格下行带动的终端需求释放,预计2023年新增装机将增长48%以上,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30GW以上。2023年产业链价格开启下行周期,终端需求充分释放后,预计新增装机增速将稳定在30%左右,2024-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量达到170-220GW。随着分布式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改进,可以预见的是,2023分布式光伏市场增量及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分布式光伏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而从行业发展层面看,分布式光伏走上了“飞一般”的提速时代。
在2022年12月30日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能源局宣布:2023年,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合计目标将达1.6亿千瓦(160GW)左右,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目标实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目标4.9亿千瓦(490GW)左右。
近年来,公司大力投入研发,战略布局光储领域。2022年,公司光伏产品通过CQC认证及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名录;进入国家电投2022-2024年光伏逆变器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重点产品已经完成系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2023年,动力源OVERCOME系列逆变器产品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进销售渠道的铺开,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实现规模销售。
2、工业能源市场
单晶炉电源属于工业用大功率开关电源的一个细分需求,主要应用于光伏单晶硅制备领域,从全球发展的视野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极具经济性,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突破给行业带来了高速的发展进步。2022年8月1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更是强调了要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随着清洁能源的进一步普及和光伏电站的增加,单晶炉电源行业将保持稳定需求。公司凭借丰富的电力电子产品技术研发经验,可靠的生产制造能力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实力。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单晶炉加热电源产品销量将会给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
(四)智能疏散业务
智能疏散系统产品作为公司传统主业产品之一,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和公民建设等原有行业市场继续保持国内一线品牌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场、高速公路、商业综合体、医院、体育场馆等主要场景,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2022年,国务院安委会发布《“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深化“智慧消防”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网络、数据、安全、标准等短板,加快消防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智慧消防”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地区特色发布了相关政策,推动“传统消防”向“智慧消防”转变。随着数字消防、智能消防、智慧消防逐渐成为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的时代要求与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消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叠加相关政策的推动,未来我国智慧消防行业将加速发展。智能疏散产品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现代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疏散系统作为公司传统主业产品之一,在轨道交通、公民建设等原有行业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品牌地位,近年来公司专注研发,智能疏散产品布局石油化工行业,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持续围绕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坚持“一大三高”经营策略。报告期内,公司依靠其在电能转换及能源利用领域多年积累的电力电子技术持续发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3,982.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95%,净利润-6,004.30万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核心主业通信电源客户基础建设进度放缓,境内外通信电源营业收入下降;公司充换电产品受到终端客户招投标工作推迟导致增量订单暂时减缓;传统业务模块及定制电源受到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主要客户的订单需求有所下降,导致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情况差强人意。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发挥“创新驱动”的研发优势,不断充实产品序列,在推进技术更新的同时扩展销售渠道。在数据通信方面,发挥协同效应,结合光伏产品推广基站叠光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运营商使用绿色能源贡献力量;在绿色出行领域,公司响应超充站的市场需求,加快液冷充电桩的项目建设,氢燃料车载设备订单增量可观;在新能源领域,完成逆变器产品生产线的全面建设工作,17kW-30kW逆变器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情势和激烈的行业竞争现状,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持续优化运营效率,梳理研发资源,推进销售渠道铺设,积极参与海内外产品展会,提升产品关注度,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拓展市场广度。面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情势,利用公司自有优势,不断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保证业绩的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重要事项及取得成果:
(一)通信电源持续技术升级,国际营销渠道不断开拓
1、通信电源业务稳定推进,智能叠光业务崭露头角
报告期内,为了响应国家碳达峰节能要求,公司针对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三类重点设施,研发了以“高效化设计”、“极简化工程”、“绿色化建设”、“低碳化技术”、“智能化运维”为特色的智能叠光系统产品,将现有光伏产品与通信电源、模块化电源产品相结合,进一步推动绿色基站和绿色数据中心概念的实现,助力运营商和中国铁塔落实重点设施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在各省中标中国铁塔插框改造、中国铁塔能源一体化备电、室外一体化自冷电源、室外壁挂式一体电源等标案;智能叠光系统在浙江移动,中国铁塔浙江、江苏分公司实现大规模销售,并在其他地区开展智能叠储系统的试点,为客户提高了5G配套设施能效水平;同时继续落实2022年已中标的移动、联通、铁塔、电信集采份额,为加快交付效率,海外子公司协同国内生产部门完善供应链资源调配,共同搭建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完成运营商的绿色包装、绿色供应链的要求,实现了通信产品保质保量按时交付,保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2、数据中心产品不断升级,助力我国数字化建设
报告期内,随着国内电子信息化政策支持的全面落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通知,规划8个国家算力枢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要求提供算力的企业,加快实现云网协同,提升算力服务品质,降低网络、电力等成本,规划的算力资源更有针对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2023年上半年,针对不同算力要求、不同建设规模的多样化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公司与国内顶尖的云计算服务商开展产品研发合作,提供不同场景下、不同算力规模下的供电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的数据中心规模几十千瓦到兆瓦级不等,能够满足不同云服务商的多样化供电需求,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运行。
3、进一步战略布局海内外销售渠道,持续拓展国际市场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情势和行业竞争态势,公司继续拓展海外业务,深化“本地化”市场策略,积极实施远程工作方案,依托前期储备的业务基础和客户基础,保持全球业务覆盖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单个地区的市场份额,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营商进行合作,订单规模均有所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交付印度子公司的通信电源及充电模块业务订单的同时与当地主流运营商加强沟通接洽,争取获得更多客户的订单;公司完善马来西亚、墨西哥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储备,进一步扩大营销网络辐射范围;公司正在东南亚及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机构,以便更好的服务区域市场并将作为服务全球性大客户的重要支点,撬开新的销售渠道;在中亚、南美等地区已实现业务新增,市场版图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培育积累,公司海外业务销售产品逐步多元化,除保持传统通信电源业务稳定增长外,以原有的成熟销售渠道为依托,逐步推进其他产品国际销售。报告期内,光伏混动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充电设备业务拓展也都取得不错的进展。下半年,氢燃料车载产品、充电桩、光伏逆变器、光储产品及解决方案将作为重点推广产品,深入挖掘海外市场多领域产品应用场景,为公司海外业绩增长贡献更多活力和可能性。
(二)挖掘绿色出行应用场景,国内外业务协同发展
1、车载设备研发紧跟潮流,氢能产品推广成规模之势
(1)氢燃料电池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稳定向国内外主流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及其相关企业批量供货。除燃料电池大巴、商用车、特种车辆、轨道交通等主流燃料电池产品应用之外,分布式能源、固定发电、氢能叉车、船舶、制氢等场景成为了公司产品亮点。
报告期内,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订单实现了翻倍增长,目前,燃料电池业务产品已基本覆盖了燃料电池BOP系统多应用场景需求,具有高功率密度、可灵活扩容等特点。其中,公司燃料电池升压DC/DC变换器和空压机控制器作为公司的主力产品,保持了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销量;除传统的高压平台空压机控制器保持持续批量供应外,面向国际燃料电池叉车市场的30~63V电压平台产品完成了首次量产并形成销售订单。目前,公司第三代空压机控制器正式立项开发,预计年底推出上市,公司将继续丰富氢燃料电池产品序列,并以此为契机,在氢能产业链上全面布局。
(2)车载电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于新能源乘用车的新一代三合一车载电源OBC(6.6kW)+DC/DC(2.5kW+2kW)+PDU不断研发升级,与国内某重点乘用车车企合作项目,持续完善集成车载电源产品的研发试样工作。该产品符合功能安全和AutoSAR网络管理的要求,电压标准和技术水平处于市场领先水平。
商用车方面,OBC(3.3kW)+DC/DC(1.5kW)+PDU三合一电源产品已成功匹配多家客户,目前部分客户正在上车测试,该产品在微面和微卡车型上应用广泛;商用车OBC(6.6kW)+DC/DC(2kW)+PDU三合一电源已经成功对接另一国内重点车企,面向自动化底盘进行开发,年底有望搭载整车。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车载电源技术还在不断进行技术预研和技术攻关,同时进行软件过程能力改进,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进一步丰富产品序列、提升核心竞争力。
2、充换电产品体系日臻成熟,紧抓机遇抢占市场
(1)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坚持“液冷引领、风冷超越”的充电模块研发、应用路线。紧抓液冷充电和超充、快充市场机遇,通过模块、枪线、系统全方位真正液冷应用,实现安全、高效、静音、长生命周期、低维护的产品优势,基于新一代充电模块和核心控制组件研发成果,灵活开发不同场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方案,满足不同运营商和充电桩集成商的创利诉求和价值体现。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推广新型液冷充电模块及其散热系统试点配套,在多个省市实现液冷充电场站的试点铺设,凭借优越的产品性能与灵活地设计等优势,赢得市场上的桩企和运营商的认可,与多家企业落实了战略合作意向。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成2022年度电动自行车3.0产品全部的交付工作,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从电源产品到控制系统的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智能充电管控能力;构建模块化、热插拨式结构,降低系统装配和调试难度;完成高压泄爆设计提升安全防护;升级阵列式风道设计及智能温控机制,安全性更进一步。目前,公司充换电产品已完成电源模块等核心部件的自产自研能力平台搭建工作,能够针对客户需求做出全面化、多样化产品设计,使得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品愈加成熟,毛利率有所改善。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方案加深与原有主流厂商的合作、拓展新增厂商的模块配套业务。
目前,公司大力推动高中低不同档次产品细分市场的开拓工作,不断拓展充换电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设计和配套系统服务。为其他充换电柜集成商提供充电模块、整流电源、柜控电源等核心部件。
(三)新能源业务实现量产,积极推进市场拓展
1、夯实光伏产品基础,积极拓展市场
公司持续专注于光储产业链中分布式光伏产品的系列化开发与原有产品的迭代。报告期内,实现了生产线全面搭建,17-30kW逆变器产品已具有量产能力,在产品开发层面,实现逆变器产品智能化功能的升级工作、完成逆变器样机2.0版本优化、逆变器降本样机测试、完成光伏智能安全控制器产品小批量生产,升级的智能化系统监控能够满足所有分布式场景的需求。2023年公司光伏产品以研发升级、供应链及生产降本为核心,夯实产品为实现规模销售做好了准备。
在市场拓展方面,与各省市中国光伏协会等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交流基础。与国际能源网,光伏资讯导航,北极星,光伏产业网等媒体进行了充分的品牌宣传并初步建立业务合作。同时完成重点战略平台客户的开发,签约数家安装渠道战略客户及重要合作意向客户,与多家国企及民企平台签署战略合作。获得2023年上海“SNEC十大亮点评选”荣耀奖的荣誉称号。
2、工业电源产品稳定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需求持续增长,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行业内单晶拉晶及硅片产能扩张提速,单晶硅行业的扩产带动单晶炉工业电源需求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宇泽项目,将继续深耕工业电源行业,进一步拓展业务方向,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了解行业痛点,紧抓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和质量及技术性能指标,利用产品性价比较高的优势,持续拓展行业内市场和扩大业绩。
(四)智能疏散及备用电源产品持续优化升级,市场拓展稳步推进
公司智能疏散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机场、石油石化、公民建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疏散和备用电源业务捷报频传,成功中标天津地铁、郑州地铁、宁波地铁、西安机场等重大项目合同,陆续完成向南京地铁、苏州地铁、哈尔滨地铁、北京地铁、中移动、内蒙移动、联通数据等重大项目供货,智能疏散产品和备用电源产品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销售业绩稳步增长。
(五)定制与模块电源业务稳定拓展,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公司迪赛子公司持续秉承“精品、聚焦、提效、提速”经营方针。优先服务核心客户,强化利润指标,持续内部管理优化。
在食品净化机定制电源领域,3600W定制电源项目实现批量发货,需求订单稳定持续;在通信行业方面,长期稳定承接国内行业领军客户定制需求,并实现多个型号的转产,持续推进康普、HP等重要海外市场客户的定制电源项目及标准BMP模块需求;在激光器电源领域,6kW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进展稳定,预计下半年完成产品研发阶段转入量产;在特种电源领域,持续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重点推进200W及以下DC/DC全国产化电源模块系列产品及重点客户需求、重点产品系列的全国产化,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报告期内,迪赛子公司凭借敏锐的行业嗅觉和积淀的技术能力,不断研发定制化模块产品,丰富公司产品序列,进一步强化公司整体行业风险抵抗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在电源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六)着力打造平台能力,凝心聚力协同发展
1、不断推出“新品”“精品”,助推公司迈上发展新台阶
报告期内,围绕“安全”、“高效”、“绿色”的双碳目标发展要求,依托公司多年来在电源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推出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新产品:在通信电源方面,推出了效率高达98%的通讯电源模块,完善了公司在高端通讯电源领域的产品序列,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通讯电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电动汽车充电方面,夯实了液冷充电模块的技术指标,推出了液冷超级充电堆,功率密度和效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为行业及终端用户提供全系列解决方案;在车载设备方面,车载充电(OBC)及三合一产品已完成了试验及小批量生产,效果表现优异,已逐步应用到商用车领域;公司的氢燃料隔离性DC/DC模块继续保持指标性能的行业领先性,同时准备推出更大功率等级的隔离DC/DC系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功能及性能指标,完善公司在氢燃料电堆应用方面的领先性。在光储能方面,基于公司的高压变频器技术和光伏逆变器技术的积累,正在进行高压级联储能技术和低压组串式PCS技术的探索,尽快将高低压系列的储能PCS系统推向市场,满足各用户场景的应用。
2、完善中试平台验证能力,自源头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报告期内,检测中心不断完善平台测试能力。依托电磁兼容实验室开展辅助EMC设计能力提升工作,增强研发设计人员电磁兼容设计理念与防护意识,涉及基础知识宣贯、屏蔽原理与设计、接地设计、滤波器设计等内容,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电磁兼容水平。
在工艺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结合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新品验证细节,提升和优化车载产品的工艺标准,配置新能源专用产线;在装备开发方面,柔性自动测试系统已经完成燃料电池多机种、不同功率范围的降压回馈形式的老化系统,可满足序列产品调试老化需求。引入激光焊接技术,验证实际焊接需求,已经拥有焊枪位置视觉引导关键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
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仿真能力、中试能力和型式试验能力,建设了硬件在环测试平台,使公司在仿真、半实物仿真试验,功能、性能试验,型式试验方面的效率逐步提升,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化试验体系,在满足公司产品所需试验能力的情况下,具备为社会输出试验能力的条件。
3、贯通全产品生命周期链条管理,优化质量管控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新世纪认证中心的认证;持续改进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能源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工作;持续改进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了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工作。同时扩大产品认证种类,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产品竞争力。2023年上半年,在环境(ISO14001)、职业健康安全(ISO45001) 管理体系方面,公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优先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及节能降耗器件,提高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继续采用以过程方法为主、结合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管控思维,持续优化产品质量保证工作,从全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4、完善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供产销协同效应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对安徽生产基地设备、场地、技术的投入,使其生产柔性更强以减少对外协作的依赖,来增强生产交付、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质量标准的完善能力,持续优化完善公司的质量管控措施,在供应商管理、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出厂测试、产品可靠性在线测试以及市场问题反馈与处理等方面规范化管理。
公司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流程管理,确保按需生产,订单完成率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同时减轻库存积压,加快库存周转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对组织架构、人员岗位编制、工艺创新、流程变革等进行了梳理,组织了订单评审、工艺策划、MES路径规划、测试记录存储、老化数据监控、新品承接、技能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安徽动力源作为公司生产基地,围绕年度规划和交付需求,以质量指标为中心,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加大生产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有力的保证了订单按期按质交付。
(七)资本运作有序推进,发展赋能新引擎
目前,项目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通过,并按照上交所的要求对落实函的内容进行了回复,尚需上交所在收到本公司意见落实函回复后提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注册,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计划的启动将有助于公司车载设备业务的产品序列完善,有助于促进产品技术升级、销售渠道迅速拓展以及产品生产制造的全面提升,实现公司对战略业务领域的全方位布局。若能顺利完成发行工作,将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促进发展战略的稳步落实。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充电设施、光伏发电等系电源行业重要的下游产业,均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行业。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上游电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全球经济情势复苏乏力,中国进入结构性调整转型期的宏观环境,虽然我国的经济在稳步回升,但经济复苏的过程对经营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也为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如果国家政策支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速发生重大变化,将使得市场需求呈现较大波动,若公司的经营战略不能及时适应行业政策的调整,则公司销量、价格及经营业绩将面临大幅波动的风险。
2、行业竞争风险
经过二十八年的持续研发与创新,公司凭借专业技术、产品、项目实施经验、品牌及服务等优势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了有利份额,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但由于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迭代较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现有的领先技术、品牌和成本优势,在维护现有客户的前提下不断获取新客户的支持与信任,则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于竞争对手,从而使得公司业绩波动、市场份额缩减、行业地位下移,进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以及细分市场动态、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以及时跟随行业变化并战略布局新兴产业,推进多元化发展,抓住市场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
3、技术变革风险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的技术研发,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应用领域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源产品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技术更迭变得更快,电源行业整体呈现模块化、数字化、高频化、节能环保化的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内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都使得业务发展也随之变化。作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合理、持续地加大研发投入,并及时准确地把握行业内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同步实现产业化获得市场认可,将难以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为此,公司时刻关注技术的变革和更新,不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合理规划研发中心架构,打造一流实验室,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4、运营管理风险
通过多年摸索与尝试,公司确立了聚焦于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核心产业的战略方向。通过产品多元化、业务模式多样化,使得公司资产和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稳定增加。随着公司不断拓宽新的业务领域和行业,销售渠道拓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公司在运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不能建立高效迅速的反馈机制,使得运营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能及时的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策略,将会面临运营和管理风险,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来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计划等来调动人员积极性;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流程等来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5、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7.29亿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29.64%,可能存在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由于公司产品主要客户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等大型通信类企业、各地地铁公司以及国内大型建筑工程承包商等,合同能源管理类客户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安全性较高,整体的回款风险较低,且公司已按照会计政策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仍不排除个别客户由于支付能力和信用恶化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6、新产品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继续推出的创新产品乘用车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优化器、大功率一体(分体)液冷式充电桩、智能叠光系统等,虽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但如果公司未来在新产品技术及市场需求的把握、关键技术及重要新产品的研发、重要新产品方案的选定等方面不能准确判断并做出正确决策,公司未能及时实现研发技术创新,则公司将面临市场份额减少、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因此公司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新产品市场推广工作,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规模销售。
7、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部分国家采取激进的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高科技产业造成冲击。公司部分原材料从海外进口,全球化销售渠道逐年扩大。若全球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将可能给公司造成供应链的短缺影响、物流效率降低,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影响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针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公司将国产化芯片替代工作定位为主要任务,与相关国产企业战略会晤,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实现全面化国产替代。同时持续提升海外子公司运营能力,加速海外总部研产销一体化建设,推进国际业务快速增长。
8、汇率波动的风险
近年来,因国际经济情势以及营商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虽然相应人民币结算场景有所增加,但仍然无法避免与美元及海外销售区域所在国汇率政策发生波动的风险,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提升全球营销、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影响力,随着公司境外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外汇收入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寻求风险对冲手段,公司将积极采用合理的避险工具和产品,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夯实技术基础、不断巩固加强研究开发能力
公司始终坚守初心,一直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凭借二十八年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围绕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推进产品创新、技术迭代而努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相关领域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和研发团队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能源转换方面,已开发出覆盖全拓扑结构、全功率范围的电源产品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在多项产品上实现了卓越的电能转换效率、极高的功率因数以及极低的谐波水平。成为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主流供应商,相关技术和产品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等方面均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有职工2189人,其中科技人员776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比例35.45%。公司积极引进行业内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可靠的人才梯队,同时增加外部交流机会和内部培训,进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制定管理办法鼓励创新思维和跨部门合作,以推动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跨领域整合,使团队能力大幅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公司产品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先进性,保证了公司具有很高的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有有效知识产权五百余项,参与了59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内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2、完善的中试、检验体系,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开发能力
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拥有全面的中试中心与实验验证体系,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作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强有力的保证手段。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打造了符合ISO/IEC17025国际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的可靠性验证实验室。
报告期内,检测中心不断完善平台测试能力。依托电磁兼容实验室开展辅助EMC设计能力提升工作,增强研发设计人员电磁兼容设计理念与防护意识,涉及基础知识宣贯、屏蔽原理与设计、接地设计、滤波器设计等内容,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电磁兼容水平。
在工艺技术能力建设方面,开展新品验证三十余项,结合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新品验证细节,提升和优化车载产品的工艺标准;在工艺研究方面,开展涵盖工艺标准、基础工艺材料、工艺优化、失效分析等多个工艺领域十余项项目;在装备开发能力建设方面,完善柔性自动测试系统调试功能、验证多种水温集中控制冷却系统、引入并建立激光焊接工艺数据库,丰富焊接工艺的关键处理能力。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公司装备开发能力,为产品在行业内的创新进取提供有力保障。
3、多样化的产品优势
公司在电力电子设备行业深入钻研二十八年,在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等业务方面都有长足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公司电力电子产品覆盖了用户的多样化产品需求,可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产品支持。公司对产品的可靠性、能效性、稳定性具有严格的要求,保障产品长期运行稳定性。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积极的服务响应、丰富行业应用经验,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产品的应用多样性和技术稳定性也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
4、行业经验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坚持聚焦于电力电子技术行业,已形成成熟的产品标准与技术开发体系,在业务实践与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成立二十八年来,公司着力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管理层深谙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能够快速响应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方案,使公司技术实力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质量、企业文化、技术实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行业地位。从而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行业拓展能力,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5、国内外的营销及服务网络
公司已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完善的销售及服务机构。与此同时,公司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构建与海外渠道伙伴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海外市场本地化销售及服务网络建设,现已在东南亚、南亚、南美、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设立销售及服务机构。报告期内,完善马来西亚、墨西哥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储备,实现中亚、南美等地区的业务破局,进一步扩大营销网络辐射范围。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提升全球营销、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影响力。
6、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标准创制突出贡献奖、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奖项。公司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认证、安全生产许可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认证;取得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北京市诚信创建企业、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荣誉。动力源品牌已成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推力。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动力源品牌(DPC)已经是北京市著名商标,凭借着产品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多年来在行业内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利用品牌优势将公司做大做强。
0
False
SH600405
动力源
/stock/business/sh600405/
/stock/business/sh6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