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乐音响的主营业务 SH600651.主板 沪股通

04月30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2.82 (-1.05%)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188.77/亏损
市净率PB: 2.96
股息率: -
ROE: 1.58%
A股市值: 71亿
行业: 光学光电子
净利润同比: -87.85%.23Q4
北上持股: 0.12% 5日0.0%
今年来涨: -21.67%
上市日期: 1990.12

公司名称: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上海市 所有制性质:省属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89.06 员工人数:1,472
主要业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卡应用、多媒体通信及智能化系统集成等领域的软件、系统开发及四技服务,数码电子及家电、智能卡及终端设备、照明电器、灯具、电光源的销售及技术服务,音响、电子、制冷设备、照明、音视频、制冷、安保电子网络系统工程(涉及专项审批按规定办)设计、安装、调试及技术服务,实业投资,本企业及控股成员企业进出口业务(范围见资格证书)。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年报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夯实之年。公司立足发展实际,破解瓶颈难题,明确“1+2+5”的总体工作方针。即“1个总目标”:全力确保实现经营性盈利;“2个聚焦”:聚焦提升管理强化内功、提升主业强化效益;“5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发展、稳中求进、高效协同、转型升级。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一)紧盯目标破瓶颈,全力提高盈利水平
公司全体员工切实把行动落实到公司“经营性盈利”的总目标上来。一方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利用内部筹措资金提前归还3.5亿元银团借款,降低公司整体财务利息负担。同时,分别与五家银行签署流动资金借款协议,完成了对原银团贷款的置换,大幅降低融资利率,原房产抵押得以解除;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亏损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提升。制定了具体方案,加强分类指导、持续跟踪督办,进一步增强扭亏减亏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采取了股权置出、内部调整等方式进行调整。
(二)强化运营夯基础,全面提升内部管理
2023年,公司进一步聚焦“加强总部监管,跟踪指导服务”的管理理念,多措并举强化内部管理,持续跟踪掌握企业运营质量,全面提升公司管控能力。
持续跟踪指导督办。重点围绕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管理及运营质量、开拓市场和渠道等年度重点工作,针对各企业业务特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促进各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同时,将加强核心竞争力等列入公司经营重点督导工作中,每月及时跟踪督办,责任到人,确保经营重点督导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
数字化建设赋能。公司围绕数字化转型发展目标,有序推进财务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用友NC系统深化应用,为正在筹建中的财务共享中心进一步强化对子公司财务运营的监督、管控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认真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其中,企业信息系统上云率已超95%,企业微信推广覆盖至1141人。
优化调整股权结构。公司着重围绕统筹市场协同发展、提升各业务实体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各项工作。加速推进空壳企业的清算退出工作,完成陕西飞乐破产清算,在法院指定清算组的主导下进行宁夏飞乐清算;实施完成特镭宝41%股权转让等工作。
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公司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从宏观层面狠抓内部管理,努力构建全链条制度体系,促进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原有制度汇编的基础上,新建了《资金出借管理制度》《招标投标合规管理制度》等4项制度,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管理规定》《对外担保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6项制度。
加强企业印章管理。公司针对各级子公司公章、法人章、合同章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印章的保管和使用进行了重点检查,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
(三)聚焦市场抓科研,夯实双向发展路径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公司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工作,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持续加强市场拓展能力,提升行业和品牌影响力。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公司持续加强对各重点子公司的科技创新管理,全年科研投入率为7.12%,申请知识产权123件,其中,发明专利48件;承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6项;同时,积极推进5项重点科研项目。重点企业科研管理成果显著:自仪院全创改项目持续深化推进改革试点,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成果产出。全球首台套100MN超大力值测力标准装置设备成功研发投用,填补国内高精度超大力值测力装置空白,为国产化产品替代提供有力的试验验证能力支撑;仪控所申报的“核电设备氢爆可用性验证试验装置”项目成功获得中国安全科技进步三等奖;汽车电子下属3家子公司均完成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复审工作。沪工电器、元一电子先后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评认定。智能电子通过了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内信息安全最高等级EAL6复审认证。上海亚尔获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加强核心业务板块市场开拓。各级企业围绕“板块+业务”的市场开发理念,增强核心业务优势,力争做到精准施策优存量、精细服务添增量、精耕细作扩总量。
智能硬件板块:汽车照明、汽车电子电器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拓新技术、新产品。全年已获得VOLVOS90前灯(全球)、东风本田CRV尾灯、比亚迪SU-SG固态继电器、郑州日产智能中央电器盒等70个新项目定点;精密零部件制造方面,积极开拓医疗零部件市场,重点提升工艺技术创新能力。2023年稳定的医疗客户已增加至85家,医疗零部件全年销售增长20%,已占上海亚尔销售收入40%以上;模块封装、芯片测试服务方面,成功开发256sites-2048sites的并行量产测试程序,为高效的芯片测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和华虹宏力及其它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战略合作,形成芯片产业链配套,实现集成电路测试完全自主的突破,进一步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检验检测业务板块:2023年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1%,全年发放证书及报告约12000份。仪控所先后与通标标准、ULLLCCompany、梅特勒-托利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海洋石油天然气专业设备检测检验机构资质授权,开拓了海洋石油固定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等防爆电气设备检测检验的新领域。
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板块: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方面,持续以工业安全为基础推广安全服务。自仪院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态势感知”及附属产品,两款网络安全产品入选“工赋软件精选101”;与申能集团、申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参与数据安全管理项目。智慧水务业务方面,智能化系统公司入选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南市水厂二期项目在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基础上,推广使用无人化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并成功中标合肥水投、广州水务集团等项目;智能制造业务方面,保持在火电等领域的传统优势,培育智慧农业项目,中标赤水市官长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信息化改造项目,拓展汽车行业项目,成为吉利新能源换电CP2Z-A项目的定点供应商,中标小米汽车北京工厂质量检测中心项目。
(四)合规治企控风险,提升防范化解能力
全面深化大风控、大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内控、合规、法治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资源整合、有效协同、良性循环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内控管理全覆盖,充分发挥内审职能。在制定落实《审计整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督促下属各子公司做好内控自评问题整改,积极开展下属各子公司202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审计、财务信息质量检查等工作。此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成了2023年报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工作。
推进企业合规严监管,加强法治国企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子公司评价体系,每季度开展工作督办,并不定期进行巡察法治检查。下半年对颁布实施的《合规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全员宣贯,并开展“投资并购”重点领域专项培训等工作;此外,全程跟进重大诉讼案件,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确保安全生产零隐患,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紧紧围绕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牢固树立大安全经营理念,围绕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安全生产方面,深化“1+3+4”隐患排查治理模式,强化隐患重复发生率的管理,全力推进各类专项行动。全年累计组织安全督查40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7项,累计开展宣教培训655场,覆盖各级企业职工13174人次。
(五)文化引领聚合力,人才建设牢固根基
强化企业文化宣贯与发展引领。2023年先后实施企业文化上墙展示、线上官宣、推文详解、海报进企业、宣贯进基层等各项推广工作,开展面向各企业班组长和青年骨干的企业文化宣讲活动。通过一系列企业文化宣贯工作,将新时期企业文化的接触面和深度延伸到各级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骨干,对企业文化凝聚合力,引领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建设。充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四达一降”的要求,重点聚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公司举办青年人才培训班,遴选了各企业29名优秀青年人才,并为青年干部量身定制了跨企业、跨职业、“一对一导师指导”等挂职培养计划,帮助青年干部提升政治素质、拓宽行业视野、提高经营意识。同时,积极推进“90见习制”工作,为“90后”青年干部提供经营管理实习岗位,在实际工作中打磨提升综合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需做好人才储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智能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检验检测三大板块,其中,智能硬件板块包括汽车照明、车身控制、模块封装、芯片测试服务等业务;解决方案板块包括智慧水务、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业务。未来公司提供具有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品质优异的智能硬件产品,多场景、成熟工业智能解决方案,以及高端检验检测服务,并逐步构建工业数字底座核心能力。
(一)公司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1)汽车电子行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数据显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均首次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我国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整体进程较快,推动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例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将拉动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相关汽车电子需求高增长。近年来,汽车电子在自动驾驶、安全驾驶、智能座舱等应用场景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9783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0973亿元,2024年将达11585亿元。从汽车电子的细分市场分布来看,占比最多的是动力控制系统,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比26.7%;车身电子占22.8%,车载电子占21.8%。
根据中研网数据,2023年,全球汽车车灯市场预计规模将达到340亿美元,同比增长4.6%。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车灯市场。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车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
(2)模块封装及芯片测试服务行业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和集微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封测产业规模小幅增长,达到2995亿元。由于目前市场依旧保持低迷,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产业规模将小幅下降至2807.1亿元,预计2026年中国封测市场规模将达到3248.4亿元。
全球智能卡行业已进入发展成熟期,市场规模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国内智能卡芯片市场规模较小,且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存在较大空间。根据尚普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卡芯片出货量为120亿颗,市场规模为110亿元;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智能卡芯片出货量将达到139.36亿颗,市场规模将达到129.82亿元。智能卡模块封测属于封装测试行业中的高度专业化的一个分支。智能卡芯片供应商一般不会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全流程,多数智能卡芯片供应商仅负责芯片设计或者芯片设计及制造,而将封装测试环节委托给专业的代工厂执行。
(3)检验检测行业
随着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的发展,各国检测行业发展趋势总体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检测业务逐步市场化,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显示,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出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领域差异化发展,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保持稳中向好,行业利用资本市场加速发展等特点。此外,检验检测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机构中事业单位比重进一步下降,企业单位占比持续上升。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165亿元,2023年有望突破4500亿元。
(4)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行业
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数字化的不断推行,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包括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约为4万亿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约3.2万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0.8万亿元。预测到2027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6万亿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约5.4万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
《中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态势研究(2022—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为204.86亿元,市场增长率达21.62%,产业仍然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革命向新兴技术领域的加速推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将迎来新的挑战。国家对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信息化安全等产业越来越重视,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必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快我国工业信息化安全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工业信息安全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前瞻研究院初步预测,到2028年,中国工业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100亿元。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汽车电子行业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对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5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为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2022年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
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2023年6月1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
(2)模块封装及芯片测试服务行业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瞄准集成电路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2023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高技[2023]287号) 》确定相关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和先进封装测试企业可以在2023年继续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检验检测行业
2021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检验检测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总体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检验检测新格局。
2022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提高认证有效性,维护国家、社会和公共利益。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目标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4)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行业
智能制造方面,中国制造2025目标指引下,我国智能制造数字化和网联化成果初现,智能化转型空间较大。202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遴选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典型场景,促进提升产业链整体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
2023年5月,水利部发布《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通知》,构建完善包括监测感知体系、通信网络体系、信息基础环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农村供水工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运行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和算力保障。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要求,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将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建设等纳入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改造。加强政银企合作,完善定价机制,“两手发力”吸引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
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2023年1月,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推广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试点示范案例,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其中包括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2023年10月,工信部就《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将网络安全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考核,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智能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检验检测三大板块,其中,智能硬件板块包括汽车照明、车身控制、模块封装、芯片测试服务、精密零部件制造等业务;解决方案板块包括智慧水务、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业务。未来公司提供具有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品质优异的智能硬件产品,多场景、成熟工业智能解决方案,以及高端检验检测服务,并逐步构建工业数字底座核心能力。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应当重点突出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汽车电子业务以全资子公司上海仪电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为主体,围绕汽车照明业务、汽车电子电器业务及家电与汽车线束业务三部分展开。汽车照明业务主要产品是车灯传统光源及LED模组,公司作为二级配套供应商,通过在行业中所处的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积极布局国际化、中高端市场,为客户提供多品类、高质量的汽车照明产品。公司客户已经覆盖大部分车灯生产商,主要客户有马瑞利、麦格纳、斯坦雷等车灯巨头,整体实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汽车电子电器业务,以机械、电子、内饰等机电一体化整合能力以及完整的测试能力,满足客户特殊定制要求,提供一流的车身电子电器解决方案和产品,主要产品为汽车中央(智能) 接线盒、车身电子模块、空调和冷却控制系统、继电器、执行器等。公司客户包括大众、日产、上汽、吉利、奇瑞、五十铃、一汽解放、福田、大通、江淮等国内外车企。家电与汽车线束业务,以稳定的质量及快速交货的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线束加工和制造服务,其中汽车线束产品主要包括天窗线束和变速箱线束。公司客户以大金、松下、恩坦华、邦奇为主。
模块封装及芯片测试服务业务以全资子公司上海仪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为主体,聚焦智能卡模块封测和芯片测试服务。公司模块封测业务产品主要包括接触式模块、非接触式模块、双界面模块三大类。同时,公司借助智能卡封测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纵向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芯片测试、减薄、划片等芯片服务业务,提供一流的芯片服务解决方案,重要客户有华虹宏力等公司。
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以上海亚尔精密零件制造有限公司为主体,其产品包括紫外线灯、投影植物照明捕鱼等一系列特种光源零部件产品,具备业内领先的精密加工能力,同时为医疗器械等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精密零部件加工服务。主要客户有昕诺飞工业(中国) 有限公司、常州市纽菲克光电制造有限公司等。检验检测业务以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为主体,以SITIIAS/NEPSI检测检验认证品牌为核心,聚焦高端仪器仪表检验检测业务,专业从事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气设备、工控系统等产品的检测、认证、检验、校准、培训和行业服务,围绕安全与质量,为国内外近万家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温度、流量、压力、液位、阀门、等专业试验室,也建立了防爆安全、电磁兼容、电气安全、老化与可靠性等共性试验室,具备可靠性、功能安全、软件测试、信息安全等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防爆安全检查、评价、验收、监理等技术能力。主要客户有重庆川仪、西门子、中石化等。
智能制造业务与工业互联网安全业务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体。
智能制造业务覆盖能源电力、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规划、设计咨询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服务。主要客户包括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等。智慧水务业务以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西派埃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为主体,提供智慧水务方向的仪控工程与运维服务和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利用自身研发和专业技术优势,积极研发智慧水务智能化装置,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软件平台;提供智能化产品与工程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上海城投水务、广东环境集团等。
工业互联网安全业务范围涵盖信息安全咨询、数据安全咨询、风险评估、安全集成、安全运维、安全培训、攻防实验室建设、政府活动支撑(安全检查、重大安保)等安全服务。工业互联网安全自主技术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集成与服务(包括传统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以及新基建领域信息安全业务)、自主研发产品(包括工业互联网安全产品、网关类产品)两方面。主要客户有华谊集团等公司。
(二)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等内容。
(1)汽车电子业务板块
公司进入车用LED照明市场较早,客户群稳定,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稳定且运作高效。产品定位清晰,前期开发反应迅速,与供方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双赢关系,智能制造初见成效,总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公司缺乏国际背景,在全球市场上竞争优势有待提升。
公司汽车电子电器业务,具有完整的电子电器开发、制造、实验、供应链能力,拥有一支磨合多年的研发,管理,销售团队,已逐步形成在设计、制造、供应链、服务等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具有多元化市场渠道,已与国内多家整车厂及一级配套供应商等形成良好的配套服务关系,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但相较国内主流合资整车厂,公司融入汽车产业国际供应链的程度尚不足。
公司的家电及汽车线束业务,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专业线束生产经验、良好的客户资源、稳定的质量及快速交货的响应能力,在消费电子类线束市场中属于一线配套企业,并有着良好的口碑及品牌知名度。由于公司位于上海,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程度高。
(2)模块封装及芯片测试服务业务板块
智能卡模块业务方面,取得国家集成电路卡注册中心第0001号集成电路卡注册证书,是我国第一家IC卡及模块的生产企业。公司产品类型较为齐全,工艺能力强,能够满足客户各种产品封装形式的要求。在模式封装产品、非接触IC卡模块业务领域,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芯片服务业务方面,已经具有一批较稳定的国际、国内知名大客户,近三年销售呈现增长趋势。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多测试平台,覆盖低中高端各类产品需求,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质量稳定且效率较高。目前产品类型不够丰富,客户相对单一,未来将不断加强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客户的拓展。
(3)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板块
光源零部件领域,公司是全球电光源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压气体放电灯零部件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70%以上,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印度、法国等国家;研发成果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但传统光源受到LED产品的全面渗透,加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后疫情存量竞争以及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公司光源业务也有一定萎缩。
医疗器械类零部件领域,公司近年来实施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布局,凭借公司30多年精密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势,在医疗精密零部件领域投入研发,为医疗器械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精密零部件加工及配套服务。公司于2015年9月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授权TUV颁发的证书。受医疗集采政策的影响,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越来越高,公司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4)检验检测业务板块
公司检验检测业务是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铸就了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船用产品、防爆产品、核电产品、工控系统等检验检测领域独有的技术特色和整体优势。公司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品牌积淀、资质齐全;主营清晰、亮点突出,专注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同时关注标准化、培训等行业服务;拥有国际知名行业顶级专家,在检验检测认证各个方面有深厚的人力储备;瞄准综合一站式,针对重点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提升和扩项,在前沿技术领域有深厚技术储备和积累;拥有自仪院强大的资源后盾,发展资源丰富。公司竞争劣势在于产业规模存在天花板,空间资源有限。
(5)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业务板块
公司拥有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团队,具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的综合技术能力,是上海市承担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的主要单位。公司参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承担多项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是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副组长单位和专家组核心成员。
公司具有智慧水务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丰富经验,拥有20多年水务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项目实施经验和技术水平,拥有近7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务、分布式供能、化工园区环境监控及智能工厂MES等行业应用的软/硬件产品和专利,完成六百多项仪表/自控及信息化工程项目,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和运维人员,是水处理行业领域为数不多的既从事仪表自控工程又集智能化软/硬件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公司。公司以软件产品为主,未来将不断加强硬件产品化能力,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公司有一支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技术和工业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的科研团队,拥有工业信息安全测试评估机构能力认定(三级)证书,是上海市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测评机构、工业信息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工业软件功能安全领域的市级工程中心。同时,公司还成为“上海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服务联盟”、“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牵头组织单位。自仪院在行业体系内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作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具有高端技术型人才、先进技术,完成了众多级别高、影响力大的重大创新工程,未来将继续加强市场运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市场培养,致力于各业务板块核心竞争力的稳定发展,构建公司长期发展之驱动力。
(1)汽车电子业务
汽车照明业务方面,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LED车灯模组提供商,已成为细分市场龙头。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车灯模组研发团队和技术储备,产品定位清晰,前期开发反应速度迅速,一直以来与众多车灯厂、整车厂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终端客户涵盖国内外各中高端车型,并已成功打入多家新能源车供应链,完成了新能源车灯模组战略布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汽车电子电器方面,公司具有一支磨合多年的研发、管理、销售团队,拥有机械、电子、内饰等机电一体化整合能力和完整的测试能力,具备完整的电子电器研发、制造、实验、供应链能力,可满足客户多品类、多批次的特殊化定制要求,与国内几十家整车厂和一级配套供应商等形成良好的配套服务关系。
家电及汽车线束业务方面,公司拥有超过20年的专业线束生产经验,具有制造柔性能力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交货需求,在消费电子线束市场属于一线配套企业,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拥有一批高质量日系客户资源。
(2)模块封装和芯片测试服务业务
公司在集成电路细分的智能卡模块封装测试领域,有丰富的量产经验,产品类型较为齐全,有较强的工艺能力和技术能力。公司拥有国内半导体封测行业首张EAL6证书,公司培养了一支有丰富集成电路产业化经验的管理团队和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工程技术团队,客户覆盖全球主流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及系统集成商。
芯片测试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1K级的净化测试环境,拥有多种先进芯片测试平台,能够为客户集成电路客户提供测试方案制定、测试硬件设计、测试程序开发转换、测试稳定性和测试效率优化等专业服务,能配合芯片设计公司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量产的质量稳定且效率较高,设备可以覆盖低中高端各类产品需求。
(3)精密制造业务
公司在国内电光源零部件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全球电光源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在传统光源零部件方面,市场占有率高,处于行业标杆地位,品牌知名度高,并有多项专利,公司研发成果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近年来公司转型进军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市场,为医疗器械等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精密零部件加工服务。公司通过了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授权TUV颁发的证书。2023年,公司通过知识产权体系的认证审核,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先后获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公司的技术能力、专业化程度、行业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4)检验检测业务
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品牌积淀、资质齐全,获得了大量仪器仪表和自控系统相关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的资质授权,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公司主营清晰、亮点突出,专注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的同时关注标准化、培训等行业服务;瞄准综合一站式服务,在前沿技术领域有深厚技术储备和积累;拥有自仪院强大资源后盾;拥有国际知名行业顶级专家,在检验检测认证各个方面都有深厚的人力储备,重点业务板块团队技术水平扎实、市场服务意识强、具有极高战斗力。
(5)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安全业务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拥有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团队,具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的综合技术能力,是上海市承担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的主要单位。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覆盖能源电力、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规划、设计咨询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服务。公司参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承担多项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是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副组长单位和专家组核心成员。
公司工业互联网安全业务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技术和工业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的科研团队,拥有工业信息安全测试评估机构能力认定(三级)证书,是上海市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测评机构、工业信息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工业软件功能安全领域的市级工程中心。公司还成为“上海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服务联盟”、“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牵头组织单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7,319.36万元,同比减少40.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85.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369.19万元。公司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为2022年处置上海飞乐投资有限公司股权确认投资收益,以及因此导致公司合并范围减少所致,2023年发生的同类交易影响相对较小。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 行业格局和趋势
(1)汽车电子行业格局及趋势
从企业竞争来看,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没有形成绝对的垄断或寡头。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前十大企业的总份额仅为25.6%,其中最大的企业为德尔福科技公司,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9%,其次为博世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占据了市场份额的4.7%。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3%以下。
汽车电子产品将向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汽车电子产品将不断提高其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水平,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品质和体验的更高要求。同时,汽车电子产品将实现更高度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实现与汽车其他系统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根据尚普咨询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车灯市场由外资供应商主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化趋势。日本供应商小糸制造所和斯坦雷电气占据了近四成份额,主要服务于日系车企;欧洲供应商法雷奥、马涅利马瑞利和海拉占据了近三成份额,主要服务于欧系车企;美国供应商伟世通和麦格纳占据了近两成份额,主要服务于美系车企。2023年中国汽车车灯市场由国内供应商主导,呈现出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华域视觉和星宇股份是国内最大的两家自主汽车车灯供应商,分别占据了国内汽车车灯市场的20%和15%的份额,产品覆盖从低端到高端的各个细分市场;外资供应商法雷奥、海拉、小糸制造所等也在国内设立了合资或者独资企业,主要服务于合资或者进口品牌。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LED车灯模组提供商,已成为细分市场龙头公司,主要客户有马瑞利、麦格纳、斯坦雷等车灯巨头。
未来汽车车灯的技术趋势主要围绕光源和功能两条主线进行迭代升级。在光源方面,LED大灯将成为主流的照明方案,据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LED大灯渗透率为28.5%,预计到2023年底将达到35%。另外,激光大灯将成为继LED大灯后的下一代照明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预计未来将逐步下探到中高端车型。在功能方面,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或AFLS) 和自适应远光灯系统(ADB) 将逐渐成为标配。据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AFS渗透率为30%,预计到2023年底将达到40%;全球ADB渗透率为10%,预计到2023年底将达到15%。另外,DLP(DigitaLightProcessing)大灯、MicroLED(MicroLightEmittingDiode)等交互式ADB大灯预计将成为未来智能大灯的主流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在高端车型上选用。
(2)模块封装及芯片测试服务行业格局及趋势
在智能卡模块封装领域,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国内智能卡模块封测领域的主要企业为新恒汇、上海仪电智能电子、中电智能卡等。目前智能卡模块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行业内主要厂商的产品在性能与品质方面趋于同质化,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和成本方面。为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行业内企业都在致力于研究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新型的低成本替代材料。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或新型替代材料依然是行业内企业研发的重要方向。未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卡电子化将成为发展趋势,其主要包括智能卡功能电子化和无卡化两种形式。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先进制程投入增加以及技术难度的提升,为了提升封装的良率,封测一体厂商将重心放在“封装”环节,并将封装前的晶圆测试交给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凭借在技术专业性、服务品质、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的增速高于整体测试行业平均增速,其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同时封测一体厂商和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保持着竞合关系。
中国台湾地区作为独立第三方测试模式的发源地,拥有多家大型第三方测试企业。京元电子、欣铨、矽格是中国台湾地区、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三家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中国大陆独立第三方测试行业起步较晚,呈现出规模小、集中度低的竞争格局。根据Ittbank的统计,中国大陆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共有85家,主要分布在无锡、苏州、上海以及深圳。根据各家企业公开披露的数据,目前中国大陆收入规模超过1亿元的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主要有京隆科技、伟测科技、利扬芯片、华岭股份、上海旻艾等少数几家公司。近几年部分内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的集中度正在快速提升。
(3)检验检测行业格局及趋势
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全球检测行业呈现高度分散、集约化趋势明显的特点。Eurofins、SGS、BV、Intertek,市占率分别为2.9%、2.8%、2.1%和1.4%,CR4仅9.2%,国内龙头华测检测在全球市场占比仅为0.2%。国内检测市场,外资检验机构市占率约为6.3%,国内龙头华测检测市占率约为1.1%。近年来,国内检测机构数量和营收层面都表现出集约化发展趋势,因小微机构的利润低、产能低、抗风险力差,在大企业整合时期很容易面临被并购或者淘汰,未来行集中度呈现提升的趋势。另外,公信力是检测行业最大壁垒,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大型综合服务机构优势明显。
目前,我国从事第三方检测业务的机构及企业主要包括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三大类,其中国有企业主要包括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中国计量院及各地方计量院以及中检集团、中测院等机构;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表企业有华测检测、谱尼测试、方圆检测以及金域医学等;外资企业包括SGS(瑞士通用公证行) 、U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 以及TUV(德国莱茵公司) 等。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迅速,占比有望继续提升。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务类型涉及领域广泛,部分龙头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型检测企业。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检测行业正逐渐向全面质量检测转型。未来,检测服务将更加注重客户的需求和反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服务正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未来,智能化检测将成为主流趋势。智能化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机构将引入智能化的检测设备和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流程。同时,还将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行业格局及趋势
从市场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区域分布较为均衡,遍布全国。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占比为20.69%,其次为西北地区,占比为20.51%;从市场需求结构来看,由局部解决方案及整体解决方案组成,其中局部解决方案占据了绝大数市场份额,占比为90.56%,整体解决方案占比为9.44%。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涌现了众多竞争者,其中以盘古信息、华工赛百、艾克斯特等企业主导。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业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将向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此外,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将借助生态合作模式,与其他技术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技术将在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中得到应用,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和优化。
目前,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尚未释放,智慧水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标杆性企业。国内智慧水务行业的企业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将硬件设备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综合服务商(例如威派格、新天科技等),以自主研发水务信息系统软件为核心产品的软件企业(例如三高股份、和达科技等),和大型IT公司切入智慧水务领域(例如华为、阿里、腾讯等)。随着我国智慧水务进入一体化信息调度阶段,对视频+人工智能的需求急增。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水务行业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智慧水务是集感知-诊断-决策-控制为一体的智能体系,人工智能将助力智慧水务行业未来发展。
根据嘶吼安全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按照工控安全厂商性质不同将其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具有工控安全业务的已上市网络安全厂商(如奇安信、天融信、启明星辰)、工控安全专精型厂商(如天地合兴、威努特)、具有工控安全业务的非上市网络安全厂商(如观安信息、凌云信安)、工控安全创新型厂商(融安网络、安几网安)和具有工控安全业务的自动化背景厂商(如和利时、环宇博亚)。其中专精型厂商占比最多,达到35%,具有工控安全业务的非上市网络安全厂商占比紧随其后,为34%,具有工控安全业务的已上市网络安全厂商占比为14%。未来,工控安全市场将呈现出即定制化、场景化、国产化、体系化、智能化、内生化、融合化、服务化和整合化九大趋势。定制化即提升二次开发对接与快速集成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工控安全可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场景化即持续开发、赋能新场景应用,比如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等方面,满足其安全需求;国产化即支持全线的国产化安全产品,从芯片-内存-主板组件-整体产品和操作系统,实现自主安全可控;内生化即构建具有内生安全能力的工控系统建设,防御未来威胁;智能化即结合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在工控智能安全运营、工控智能安全产品进行探索;体系化即拓展以工控安全管理平台、审计、防火墙和主机卫士组成的最小化防御体系;融合化即与工控安全生态圈的融合、IT和OT的深度融合、与行业业务的深度融合等;服务化即工控安全的未来重点是中小企业,通过SaaS化的产品实现对其安全的降本增效;整合化即以产业园区形式整合工控安全相关行业资源,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并推广。
(二) 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以一流产品和服务,成就客户,并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为使命,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探索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卓越品质为驱动,以专业技术服务为支撑,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智能硬件产品,并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将公司打造成为领先的智能硬件及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同时,公司面向“物联”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以参与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标准体系建设为契机,增强智能制造综合实力,提供集设备、平台、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发挥在工业自动化和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提供具备系统安全集成、安全服务及自主研发安全产品的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同时赋能垂直行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提供面向水务、能源、化工等行业的智能化工业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
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智能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检验检测三大板块,其中,智能硬件板块包括汽车照明、车身控制、模块封装、芯片测试服务、精密零部件制造等业务;解决方案板块包括智慧水务、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业务。未来公司提供具有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品质优异的智能硬件产品,多场景、成熟工业智能解决方案,以及高端检验检测服务,并逐步构建工业数字底座核心能力。
(三) 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坚持“1个思想”统领全局,打造企业发展双引擎,统筹落实7个方面工作,即“1+2+7”总体工作思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发展、党建赋能经营的地位和能力;坚持聚焦提升管理强化内功、提升主业强化效益两个方面,作为推动公司不断进步的双向引擎;持续在对标战略引领、抢抓市场机遇、夯实研发体系,提升管理效能、深化人才建设、落实法治合规和促进文化聚力等七个方面突破创新,高效推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新征程上实现公司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一)对标战略引领,着力绘就奋进新征程的发展蓝图
首先,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规划各项任务。一方面根据“十四五”中期评估结果,加强各重点子公司管理,确保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高质量落实;另一方面,对标三年行动规划,进一步明确方向、促改进、稳提升,指导和督促下属各子公司保质保量完成2024年重点工作,为三年行动规划落地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投资风险防范,严控非主业投资。持续推进工控信息安全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加强资产处置全流程管控,做好评估备案及产权交易工作,持续推进宁夏飞乐强制清算等项目;此外,聚焦未来发展,着手下一轮三年规划以及未来的远景发展目标,深入了解市场和行业趋势,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环境政策变化,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抢抓市场机遇,着力拓展奋进新征程的市场版图
公司将始终坚持市场导向,锚定高质量发展,紧盯任务和目标,抢市场、抓项目,全力做好存量业务夯基础,开拓增量业务谋发展。汽车电子将进一步加强对汽车行业发展研判,在深化市场开拓和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同时,加强控费降本,力争实现市场、人力、研发、制造等资源的集中管理,持续推进实体化工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决策效率。此外,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确保投资收益稳中有升;自仪院将进一步聚焦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在检验检测、工业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不断开拓业务市场。松江园区CNAS能力扩项将在2024年完成复评审并获得授权正式开展工作,以确保业务正常运营,完成做强做大检测认证业务的任务目标。深度拓展长三角地区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咨询业务,实施落地2个以上多场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此外,研究探索事业部公司化方案,提升整体运营能力。智能电子将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及产品的多元化相结合战略,通过IC封测+芯片服务两者相融合的模式,储备更多客户市场;同时,将进一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流程管控,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客户满意度。上海亚尔将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光源零部件业务方面,服务好现有客户,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减缓光源销售业务的下滑速度;在医疗零部件业务方面,继续加大内部效率提升和市场开拓力度,扩充产品线的同时,加强与客户的粘合度,不断推动公司“产品+研发+服务”模式成熟发展,力争形成医疗零部件市场100+数量的优质客户群。同时,积极开拓其他行业精密加工市场,引进新的业务增量。
(三)强化研发体系,着力夯实奋进新征程的科研基石
各级企业将进一步加强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研发管理制度。汽车电子将紧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究探索在汽车照明产品、配电系统、车身电子模块、控制模块等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积极争取新车型配套产品,抢抓优质新项目定点。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交互式ADB前灯、全智能配电系统、信号线束等新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自仪院将聚焦数字化转型与自主可控两个主要战略方向,充分发挥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联合高等院校,建立协同开放、跨界合作的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持续扩充自仪院科技创新体系的广度与深度;以工业自动化与仪器仪表为基础,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信息安全,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传感互通,共性安全技术研究,持续提升科研创新动能。智能电子立足于智能卡模块封测、芯片服务两个业务方向产品和工艺研发,进一步加强现有制程、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优化改进,同时,逐步进军汽车领域芯片业务,持续在新产品开发、新领域覆盖、新客户拓展等方面做深做实。上海亚尔将对机加工工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建立特色机加工工艺设备体系,同时,提高医疗零部件生产效率,加大力度进行工艺工装的研发和先进设备的投入,拓宽医疗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的业务范围。
(四)提升运营效能,着力打造奋进新征程的管理体系
公司将继续以“十四五”战略规划和三年任期考核为总目标,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为主线,强化管理提效能,逐条逐项、逐家逐月实施精细化对标监管。
推进精细化管控。以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为主线,强化收入、利润、应收、存货、现金流等关键运营指标监控,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控制风险,更加精细化掌握和督促各重点子公司按期完成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落实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通过人员集中管理逐步实现业务整合,进一步完善和统一流程、标准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推动财务管理变革,支持公司业务稳健发展;深化经济运营效率提升项目,探索和梳理在系统内可推广、可复制的策略和模式,更好赋能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实施财务管控平台建设,使系统内各条线业务数据更精准、更真实;推动业财一体化建设,打通财务合同信息壁垒,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融合;注重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推进工资决定机制的完善和优化,研究探索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五)深化人才建设,着力蓄势奋进新征程的骨干储备
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建设,重点落实人才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在202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推行岗位锻炼、交流任职、挂职锻炼、见习制等人才培养方式,在下属11家企业落实90后青年骨干人才的见习,同时对下属各公司的中高层干部进行管理能力的强化培训;坚持“人才优先、人才强企”理念,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工作,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探索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并择机落实。
(六)落实法治合规,着力筑牢奋进新征程的多重防线
深入推进法治国企建设。重点加强法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对重大案件的跟踪,更好发挥法治工作对飞乐音响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全面加强合规管理举措落地,做好预警,确保公司重大风险可控、可查、可追踪;严格落实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双重治理要求。规范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不断提升规范运作和治理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在充分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拓宽覆盖面,加深审计覆盖的深度;筑牢大安全理念,保持高压态势严管安全。重点做好生产安全、信访稳定、网络安全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七)汇聚文化力量,着力激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公司将以党建为引领、紧密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通过企业文化宣讲、职工文体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弘扬企业精神,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全体员工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努力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推动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2024年,是飞乐音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夯实之年。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公司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紧盯战略引领、市场拓展、科技研发、运营提升、风险控制、人才建设等关键要素,按照年度任务目标,坚决贯彻“1+2+7”总体工作方针,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6亿元的目标,全力以赴为推进企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和市场风险
公司业务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公司业务所处行业趋势变化、细分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市场供需变化等将对公司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产生影响。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及新能源方向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电子支付的普及,传统运营商Sim卡、银行卡及射频识别模块封装等总体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将对公司主要业务发展带来挑战。公司将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调整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及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增量市场,布局潜在市场,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宏观经济波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将对公司生产活动所需原材料的价格带来影响。原材料价格波动将对公司产品毛利率产生直接影响,增加生产成本压力,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积极跟踪原材料价格变化,灵活调整市场战略,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和挑战。
3、技术迭代的风险
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浪潮中,行业技术迭代更新加速。产品智能化、网联化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崛起可能带来行业颠覆性变革,若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新品研发等方面达到预期,未来可能面临经营业绩及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公司将紧跟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产品研发和科技投入力度,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产品和业务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竞争力。
4、人力资源风险
公司在主营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销售人才等专业型人才都存在较大需求,如果上述专业人才流失或储备不足,将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注重专业化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0
False
SH600651
飞乐音响
/stock/business/sh600651/
/stock/business/sh6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