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动力的主营业务 SH600893.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03月30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33.96 (+1.16%)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68.04/86.40
市净率PB: 2.32
股息率: 0.43%
ROE: 3.45%
A股市值: 905亿
行业: 国防军工
净利润同比: +6.47%.23Q3
北上持股: 2.17% 5日+0.1%
今年来涨: -9.15%
上市日期: 1996.04

公司名称: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陕西省 所有制性质:央企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3.12 员工人数:33,113
主要业务:从事各类飞行器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及零部件的设计、实验、研制、生产、装配、试车、维修、营销和售后服务业务;从事航空发动机技术衍生产品的研制、实验、开发、中试、生产、销售、服务业务;航空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转包生产、进出口、“三来一补”加工业务;物流服务、对销贸易、转口贸易业务;烟气透平动力装置、航天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制造、销售与维修;风力发电机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工程设计、安装、技术咨询与售后服务;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制造、系统集成、销售与维修;铝型材及门窗的制造、安装和销售;计测设备的检定、校准及测试、研制、调修、销售;计量标准研究开发与应用;计测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仪器、仪表、工具、普通设备、石化、电力、冶金机械成套设备、电器机械与器材、机械备件、电子产品的制造、销售与维修;金属材料、橡胶制品、本企业废旧物资的销售;幕墙的设计、安装、装饰装修;进出口业务;医疗机械制造、销售;市政公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环保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采购、销售、安装和维修;科技咨询及技术服务(以上范围均不含国家规定的前置许可、禁止项目;国家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以下项目由分支机构经营:住宿、餐饮服务;成品油、氧气、氩气、丙烷(化工原料)销售;压力容器、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力。
(二) 报告期内行业情况
从国际格局来看,随着国际航空业复苏以及区域热点问题影响,日韩、印度等国加速扩大与欧美航空产业合作广度与深度,寻求深度融入欧美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传统强国也逐步加速无人化、新结构、新材料、新能源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实验积累与技术验证,以保持与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
从国内来看,受经济复苏及国防建设需求影响,航空产业链持续恢复;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出台,扶持产业发展力度明显加大;随着民营企业的深入参与,良性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巩固,为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公司业务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7,479.47万元,同比增长20.0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751,506.14万元,同比增长20.33%,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1,649,739.45万元,同比增长20.46%;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90,396.86万元,同比增长24.87%;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11,369.83万元,同比减少16.82%。
(二) 公司竞争对手情况
国际上以GE、RR、P&W、SAFRAN等为代表的欧美航空发动机先进企业,对其他国家企业形成明显的代际领先优势。发达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和产品在不断发展,一方面积极推进自适应、新概念发动机等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适航、排放等不断提高行业壁垒。
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美国的F135、欧洲的EJ200等国际先进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重比已经达到10一级,MTBF已达到500飞行小时以上,热端零件寿命已超过2,000小时。俄罗斯的Ал-41ф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但由于经济等原因,近些年迭代较慢,被欧美拉开一定差距。
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欧美航空发动机先进企业垄断了世界民用各类航空发动机市场,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了全三维气动设计、宽弦空心叶片、低污染燃烧室等技术,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噪声和污染等指标均取得很大进步,Trent1000、GE90等发动机涵道比已达到10一级,GE90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57吨。
(三) 公司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公司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中流砥柱,是国内唯一掌握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从零部件到整机加工制造技术的企业,具备引领、拉动行业的综合能力。
劣势: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成熟;二是发展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较国际一流航空发动机企业的发展效益仍有差距。
(四) 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聚焦主业,全面加速科研生产
一是坚持强军首责,全面满足客户需求;二是重点型号研制取得突破;三是变革生产计划体系并深化应用,准时、高效、低成本的交付能力得到提升。
2、坚持创新驱动,增强核心能力
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开放融合,盘活技术资源;三是持续完善技术研发平台,推进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及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建设。
3、坚持质量制胜,降低质量成本
一是加速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融入AEOS,实现体系“变革升级”,提升质量体系保障能力;二是加大质量问题整治力度,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三是加强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制造合格率。
4、落实人才强企,提供坚强发展保障
一是持续优化引才机制,搭建灵活多样的高层次人才引才渠道,提高引才质量。二是构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结合产品树-技术树-人才树,完善各层级学习地图,加快技术人才培养。三是系统梳理公司岗位体系,优化完善各岗位职责,不断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5、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坚持互融共促,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效;二是聚焦重点型号任务,持续深入实施党建“铸心”工程;三是凝聚企业发展合力,基层党建基础持续巩固提升;四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风险因素
1、面临的风险
(1) .主营业务方面: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更高,从满足功能性要求向全要素品质延伸,给公司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等带来新的挑战。外贸产品受国际环境影响,面临新产品订单承揽受限,订单向印度、东南亚等人工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的风险。
(2) .人才储备方面: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开放融合背景下,相关企业对航空发动机高端人才的抢夺愈加激烈,公司引进重点高校和高层次人才愈发困难,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
2、风险的应对措施
(1) .主营业务方面:跟踪市场需求,加强统筹策划,落实均衡生产,全面完成生产任务;以计划为牵引、围绕物料保障配套任务,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培养战略合作供应商,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其主动开展供应商能力建设工作。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方面、多渠道把握市场形势,灵活调整,积极应对;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技术攻关,提升共性技术成熟度。
(2) .人才储备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统筹推进“十四五”人力资源专项规划落实落地,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挥薪酬分配激励作用、绩效管理导向作用,优化培训体系,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效能,为实现任务交付、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产品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建立了集技术研发、新产品试制、批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线集群,强化了航空发动机研制核心能力。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拥有理化、计量、无损等检测专业的国家认可实验室;与高校组建产学研中心/联合实验室、中国航发级UTC(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申请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协作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工作。
公司着力开展研发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提升型号正向研制能力;以技术发展规划为牵引,统筹推进技术研究,不断提升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储备。通过国家、省市等渠道,联合申报外部预先研究课题,申请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公司通过自筹资金,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跟踪前沿技术、突破关键技术。
在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管控,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和共享;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体系布局规划工作,形成航空发动机重点产品及核心技术专利池,有力地支撑了自主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技术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申请专利124件,均为发明专利;授权专利144件,其中发明专利141件。
(二) AEOS建设
公司按照“建用结合、推拉并举、统分有序、纵横并重”的思路,强力推进AEOS产品研发体系、生产制造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四个子体系建设及深化应用,探索开展“战略类、管理支持类”业务流程体系建设,重构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全业务域、全层级流程,初步实现了产品正向研发;建成驱动订单到交付的整体流动,实现了产供销平衡的生产计划体系;以产品为主线,运用场景化思维,规范了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面向产品交付前中后的服务保障主流程,有力提升了服务保障能力。
(三) 供应链能力
公司供应链建设以满足科研生产均衡交付为目的,构建起包含原材料、二级配套到一级配套产品管理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实现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管理,保障全链条产品状态清晰、质量追溯便捷、信息传递通畅。以长期合作模式,培育发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优秀、可靠战略合作群体,为科研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力促公司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
(四) 人力资源
公司按照“做优增量,精准引进”的思路,构建匹配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甄选体系,实施六点改进,建立“互联网+招聘”模式,实现“云宣传”“云宣讲”“云面试”“云签约”全流程化引才“云平台”。控制变量,加速开展人员内部盘活。规范岗位变动管理,不断充实总装、试车、生产管理等方面人力资源配置。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进一步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
(五) 国企改革
公司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巩固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体制、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五方面制定了重点改革举措,持续推动深化改革工作。
(六) 企业文化
公司深入推进“铸心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发动机精神,推进职能文化融入制度、融入规范、融入标准、融入流程,进一步完善“铸心文化”实践体系,把“铸心文化”建设贯穿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鼓励引导基层特色实践,用文化明方向、促行动、聚精神、鼓士气,为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0
False
SH600893
航发动力
/stock/business/sh600893/
/stock/business/sh60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