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证券的主营业务 SH601990.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04月26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7.56 (-0.92%)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41.10/41.04
市净率PB: 1.65
股息率: 1.32%
ROE: 4.04%
A股市值: 279亿
行业: 证券
净利润同比: +6.04%.23Q3
北上持股: 0.74% 5日0.0%
今年来涨: -5.26%
上市日期: 2018.06

公司名称: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所属省份:江苏省 所有制性质:地市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0.11 员工人数:2,192
主要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压力加大。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和宏观政策积极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缓解,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2023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5%,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受海外央行加息周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温和复苏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A股市场以震荡行情为主,主要指数走势分化明显,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3.65%、0.10%,创业板指数下跌5.61%。债券利率先上后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高点2.93%最低降至2.62%。根据中证协统计数据,截至报告期末,证券公司总资产11.65万亿元,净资产2.86万亿元,净资本2.13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5.07亿元,净利润850.50亿元,受证券投资等业务收入增长等因素影响,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03%、4.75%。
报告期内,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市场生态持续改善、活力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落地,债券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发展和推动经济转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持续推进,科创50ETF期权、30年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持续扩容,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正式启动,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统筹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端改革,报告期内监管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多措并举推动权益类基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市场环境优化,有利于为市场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为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证券金融服务,并开展证券投资和交易等业务。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管及投资管理等业务。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期货、金融产品销售、投资顾问等产品或服务,获得手续费、佣金等收入,并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服务,获取利息等收入。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证期货开展期货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是以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进行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证券衍生品以及另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和交易,获取投资收益等收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蓝天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股票承销与保荐、挂牌推荐、债券发行与承销、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改制辅导等服务,获取承销费、保荐费、财务顾问费等收入。
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公司经营的资产管理业务以及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开展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资管及投资管理服务,获取管理费、业绩报酬等收入。
公司还通过控股子公司宁夏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托管、挂牌等业务,获取服务费等收入。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34.94%,其中主要是,投资收益同比增长42.14%,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6.32%,主要是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一)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
1.证券经纪业务。2023年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交易量111.1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行业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413.27亿元,同比减少12.09%;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70.72亿元,同比减少8.55%
。报告期内,公司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提升客户和资产规模,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公司从强化营销团队建设、优化营销渠道结构、加强营销拓展和督导、完善客户引流转化平台体系等方面着手,推动客户规模增长,报告期内新开户近7.5万户,经纪业务客户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完善金融产品评价和筛选机制,拓宽产品供给渠道,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加强基金投顾业务投研,新上线2个全权益型组合策略,做好存量组合策略的持续优化,完善基金投顾产品体系,取得了较好成效;围绕专业投资机构的核心需求,形成了涵盖交易、两融、募资、托管、研究的全业务链服务体系,优化完善特色交易系统功能,稳步推进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等业务;面向上市公司及股东客户,形成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上线股份管理一体化平台,提升服务上市公司的能力;秉承投教先行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投教活动,在中证协、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联合开展的2023年证券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评估中再获A等次。报告期内,公司股票基金代理成交额约7,151亿元,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80亿元,同比减少10.05%。
2.信用业务。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融资融券业务日均余额1.59万亿元,同比下降3.42%,行业实现利息收入496.06亿元,同比减少5.93%。截至报告期末,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规模2,035.36亿元,同比下降4.76%,行业实现利息收入59.22亿元,同比减少11.81%
。报告期内,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结合北交所启动两融业务以及注册制改革等情况,对业务规则和流程进行完善,升级风控系统,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围绕客户需求,做好融券券源拓展、转融通出借和转融券等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融出资金余额79.12亿元,较上期末增长5.25%,融资融券业务总体维持担保比例272%,报告期内实现利息收入2.35亿元,同比减少2.24%;股票质押业务方面,严格落实相关监管规定,强化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控制风险,业务开展保持平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规模7.15亿元,均为自有资金出资,履约保障比例417%,报告期内实现利息收入1,997.44万元,同比减少29.63%。
3.期货业务。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证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2023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9.51亿手,累计成交额26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1.80%
。报告期内,宁证期货持续推动业务转型发展,加强对产业、机构和产品的投入力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优化网点布局,强化营销拓展,推动客户结构优化和权益规模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宁证期货客户数同比增长4.20%,报告期内代理交易额4,971.42亿元,同比增长12.78%。
(二)证券投资业务
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格局,波动幅度较大,行业及个股分化分化明显,上证指数上涨5.61%,创业板指、上证50指数均下跌超过5%。债券市场方面,受经济复苏预期及资金面宽松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呈现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态势。报告期内,权益类投资方面,公司恪守控制风险和绝对收益原则,加强风险因素研判,强化行业板块和个股研究,整体有效把控了市场回调风险;衍生品业务方面,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对策略交易体系进行拓展和优化,取得了较为稳健的投资收益,同时在场外业务方面积极发力,在业务流程、协同机制以及交易对手准入方面不断完善,提升产品设计、销售交易等方面的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发展态势良好;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紧跟市场走势,抓住机遇,充分挖掘市场,适时适当增配相关资产,收益较为稳健,同时,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和跟踪机制,强化信用风险管控,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面走势研判,通过期限和市场组合等方式,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另类投资业务方面,子公司蓝天投资积极做好已投项目的管理和退出、业务制度流程完善以及资金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工作,同时加强行业发展趋势调研,完善项目开发和投研体系,稳步规范推进另类投资业务的探索。
(三)投资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退市制度不断完善,发行定价机制更为市场化,市场生态不断优化。2023年上半年,A股上市新股173只,合计融资约2,097亿元,项目数量有所增长,募资额同比下降32.78%;上市公司股权类再融资募集资金约4,802亿元,同比增长34.28%;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规模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1%。证券公司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283.09亿元,同比减少5.72%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强化“投行+”业务模式,优化协同机制,在重点区域和行业深度挖掘业务资源,加强项目储备,大力推进在手项目进度,2只可转债项目于2023年7月通过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41个,承销规模128.44亿元,同比增长160.95%;认真落实全面注册制有关监管要求,持续强化制度体系完善、人才团队建设以及风险防控水平提升等方面工作,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发展绿色金融,成功发行建邺高投碳中和公司债、长荡湖绿色企业债等2只绿色债券。
(四)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
1.资产管理业务。2023年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加快推进业务转型,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多家券商推进设立资管子公司,推动优化业务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券商资管业务受托资金规模9.16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14%,报告期内行业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09.63亿元,同比减少17.69%
。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持续推进零售业务转型,积极提升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加强渠道拓展和业务协同,新发行了10只集合资管产品,业务规模稳健增长,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提升投资管理核心能力,积极把握交易机会,努力提升投资业绩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模107.04亿元(母公司口径),较上年末增长7.59%,其中集合资管产品规模48.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03%,单一资管产品规模44.21亿元,专项资管计划规模11.46亿元,公募基金(大集合)管理规模2.7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实现净收入1,091.14万元,同比增长15%。
2.投资管理业务。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巨石创投立足自身优势,强化渠道建设,加强外部资源对接,做好基金设立储备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巨石创投管理基金7只,总认缴规模约31亿元;加强投资项目开拓,稳步推进项目落地,完成新投资项目3个,投资金额1亿元,主要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加强项目投后管理,强化项目跟踪和风险识别,做好项目处置和退出等工作。报告期内,巨石创投实现营业收入4,990.61万元、净利润2,646.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8.31%、549.02%。
三、风险因素
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了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实现风险管理的全覆盖、可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公司按照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独立性、适时性原则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公司组织架构健全,职责定位清晰,从组织上确保公司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保障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公司制定了风险偏好和容忍度指标体系,覆盖各业务条线、子公司及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公司大力推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公司深入加强重点业务及子公司风险的防控,强化业务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监测的实时性,不断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主要包括: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公司因证券价格、利率、汇率、商品等风险因子变动而导致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产生损失的风险。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报告期内,权益类证券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自营、衍生品业务、资产管理等业务严格按照业务规模、集中度等指标要求开展,公司坚持价值投资、对冲风险等理念,管理持仓资产的市场风险。公司建立多维度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从规模、集中度、市场风险价值(VAR)、止损、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等维度,全面评估市场风险。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投资交易管理机制,设立证券池、黑白名单库管理,建立了逐日盯市机制,动态实时监控,保证风险管理政策、策略、风控指标得到执行,识别、预警、报告相关风险。权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公司对投资组合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头寸,控制投资组合下行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掘交易机会。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公司合理配置资产,匹配负债与资产的期限结构,严格控制信用债组合的久期,通过组合资产配置、债券借贷等方式有效对冲整体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衍生品业务方面,公司将Alpha、Beta、Delta、Gamma、Vega等希腊值敞口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采取多种对冲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造盈利机会。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信用类业务方面,公司执行严格的风控流程和措施,强化动态的逆周期调节机制,通过对客户风险教育、征信、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等方式控制信用风险。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有序开展,规模平稳,持续加强持仓集中度管控,优化融资融券标的券指标管理。公司审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持续探索优化股票质押业务风险管控标准,增强实质风险审核,严控业务风险敞口。投资类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完善制度建设,优化信用评级管理体系,规范交易对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内外部舆情监控,强化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管理。公司持续强化持仓债券监控预警机制,通过集中度管控、限额管理等降低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信用类业务、债券投资及场外衍生品业务稳健开展,未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重视流动性安全,强化资金头寸和现金流管理,加强大额资金的监控及管理,做好现金流缺口管理,确保融资安排和用资需求节奏的一致性。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均衡债务到期分布,提高融资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避免因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或债务集中到期的偿付风险,通过发行公司债、次级债、收益凭证等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公司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从现金流量和流动性指标角度评估公司在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针对性改进和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抗压能力,确保流动性充裕。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以确保公司流动性危机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报告期内,公司保持对流动性风险的密切关注和日常管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并保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同时储备优质流动性资产,加强对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前瞻性管理,以确保流动性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流程缺陷、信息系统故障、人员失误或不当行为、外部因素等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严格控制操作风险,加强业务制度和流程管理,强化文化理念和风险意识,以培训、专项检查、考核、问责等为抓手,实现贯穿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处置、整改跟踪的闭环管控机制。公司重视信息技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措施,防范信息系统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以致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公司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准则,严格落实监管规定,通过机制建设、行为管理、优化考核等持续完善公司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合规管理效能。紧跟行业监管趋势,持续完善制度体系,确保规章制度符合外部监管规定及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尽职尽责开展合规审查、合规咨询、合规监测、合规培训、合规检查、合规考核等具体合规管理工作,尽早识别、评估和监控合规风险,保障公司业务规范、稳健开展。加强合规队伍建设,提升合规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建立常态化的合规考核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公司自上而下的合规文化氛围。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管理,制定员工执业行为管理的总体规则,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廉洁从业警示教育,切实保证合规文化理念落到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展的方方面面。报告期内,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良好,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证券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员工的相关行为导致利益相关方对证券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舆论宣传引导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积累自身声誉资本。管理职责方面,公司对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实施,明确董监高的管理责任,细化各单位的具体职责内容。运行机制方面,公司从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应急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并通过评估、稽核、检查等手段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落实。管理流程方面,根据声誉风险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分级分类精准匹配声誉事件管理流程,确保及时进入应对程序并跟踪对接后续管理。工作人员声誉风险管理方面,公司通过制度规范约束员工执业行为,开展全员培训教育,促进合规展业、廉洁从业。同时,公司将工作人员声誉情况纳入人事管理体系,在人员招聘和后续管理、考核、晋升等情形时,对历史声誉情况进行考察评估,并作为重要判断依据。报告期内,公司与主流媒体保持良好互动,及时跟踪舆情动态,通过宣导培训提高员工声誉风险意识,切实维护公司声誉,传播品牌形象,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形成了综合多元的金融服务体系。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在全国设有120余家分支机构,分布于主要中心城市,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网络,同时控股宁证期货、巨石创投、蓝天投资和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并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富安达基金,构建了覆盖证券、期货、基金、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托管交易、另类投资等较为完整的证券金融产业链。各项业务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明确,在打造特色的同时注重业务协同,形成了较强的整体竞争力和多元、稳定的盈利结构。近年来,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优势,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实现持续提升。
(二)公司区域布局具有独特、明显的比较优势。公司总部以及近一半的营业部均布局于江苏地区,江苏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等优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投融资需求旺盛,优质客户资源丰富,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沃土”。近年来,公司深耕当地市场,坚持做好地方政府的财务顾问、企业的融资助手、居民的理财帮手,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各类主体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多措并举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影响力的区域市场地位。同时,公司战略性布局宁夏地区,在宁夏地区的营业部网点覆盖宁夏地区全部地级市,宁夏股权交易中心也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服务区域小微企业中不断扩大影响力。经过多年耕耘,公司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以宁夏为中西部地区战略立足点,向全国拓展业务的总体布局。
(三)公司具备专业稳健的合规风控能力。公司始终坚持稳健合规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合规管理为重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技术支撑为保障,覆盖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发挥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稽核审计等内控功能,保持了适中的财务杠杆和优良的资产质量,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保障能力,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优于行业监管标准,各项业务均保持稳定发展局面,创造了自成立以来持续盈利、从未亏损、稳定回报的优秀经营业绩。始终强化合规风控文化建设,加强合规执业团队管理,持续开展从业人员执业行为、风控合规专员等专题培训教育,员工专业素质过硬,合规执业行为规范,公司继续保持在证券行业“白名单”中。
(四)公司具备集约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公司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成本管理能力,近年来积极推进经营管理改革创新,逐步构建了更为专业高效的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专业化管理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对业务发展和管理工作的赋能,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公司中高层经营管理团队对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对证券市场和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丰富的证券行业从业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带动公司上下干事创业。
(五)公司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公司深入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核心文化价值观,锻造出“正统、正规、正道”的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有效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引导员工树立守正创新的理念,鼓励促进团队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汇聚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注重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积极践行ESG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扶贫、教育、环保等公益慈善活动,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先后成为证券行业首家“全国文明单位”、首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荣获“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标兵单位”“江苏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度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获评AA级。
0
False
SH601990
南京证券
/stock/business/sh601990/
/stock/business/sh60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