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的主营业务 SH603698.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04月20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12.80 (-0.23%)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39.61/41.82
市净率PB: 2.15
股息率: 0.77%
ROE: 5.54%
A股市值: 69亿
行业: 专业服务
净利润同比: +6.43%.23Q3
北上持股: 0.30% 5日+0.1%
今年来涨: -10.93%
上市日期: 2015.01

公司名称: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 所属省份:北京市 所有制性质:央企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2007.06 员工人数:596
主要业务:加工气化炉及关键设备;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压力管道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烟气治理;废气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投资与资产管理;销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仪器仪表;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行业情况
为强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形成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引导煤化工产业与石油化工、绿电绿氢等新能源等产业深度耦合,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结合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能源、生态环保、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形势任务,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针对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
报告期内,我国煤化工行业“十四五”同“十三五”期间相关产业政策的相关性和继承性进一步明确。继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88号)、《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22]76号)等产业政策后;2023年上半年,又相继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版)》和《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方向和内涵进一步清晰。
2023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强石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提升煤炭洗选率,开展富油煤分质分级利用示范,提高清洁煤和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2023年6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版)》,通知指出要依据能效水平和基准水平,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年达到标杆水平。对此前明确的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2023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按照严控增量、强化指导、优化升级、安全绿色的总体要求,从项目管理、规划布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通知》明确指出,推动存量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实施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促进产业聚集化、园区化发展。
2023年上半年,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合成气)制乙二醇四类产品主要产品总产量为1410.1万吨,同比增长1.7%;总销量1385.4万吨,同比增长0.2%;平均产能利用率84.8%,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总营业收入938.7亿元,同比降低10.7%;总利润13.1亿元,同比下滑90.2%;转化煤炭约5458万吨标准煤,同比降低2.3%。
按照《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煤化工增量将会从严从紧控制,未来新建项目将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鼓励建设大型“气化岛”,积极推动多元化工艺平台、下游产品高端化和差异化的创新发展模式;煤化工存量资产将向更加集约化、低碳化和绿色方向发展。行业将大力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创新发展。推动现代煤化工装备数字化建设,研究开发现代煤化工智能装备与场景融合技术。
2.主营业务
公司是我国煤气化工程领域中既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又拥有工程设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专业化工程公司,致力于为业主提供可靠、高效的煤气化项目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工程建设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公司拥有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及其关键装备能够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以及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氢、IGCC发电等领域。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前沿引领等技术的创新力度,紧跟国家重大项目、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在环保运营、绿氢技术等低碳产业开展战略转型布局,扎实推进技术研发、工程项目、运营管理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发展,始终践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履行航天产业报国职责和使命,争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强化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以实现业务转型、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签署了甘肃金昌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PDS球阀、氧气球阀等中标新项目新领域,阀门新产品推广多点开花;航天临海子公司2.5万吨/年废盐综合处置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公司自主开发的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正式下线,预计将于三季度开展系统联调和长周期性能试验;首台套20型Pem电解槽已完成系统组装和气密性试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持续稳定发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公司全力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公司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效能的发力之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动转型发展,着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推动四大业务板块向纵深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公司继续加强市场开拓,牢牢把握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三重点”策略,发挥技术领先优势、项目总承包能力、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签署了甘肃金昌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气化装置自动化、智能化研究,不断完善煤质气化特性数据库及余热回收技术装备,开展了含碳固废熔融气化、电解制氢、氢气纯化中试试验装置搭建,航天临海子公司2.5万吨/年废盐综合处置利用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中试试验能力。公司参与组建的沧州能源环保创新研究院和临海市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营,将充分发挥地方区位优势及公司的专业能力及技术实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并实现技术成果的就地转化应用,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创新发展的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专利申请22项,获得授权19项。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通过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航天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推荐目录》(2022年度) ,同时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铜奖。公司取得了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结合业务特点对重点工作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加强财经风险防范,制定措施落实风险管控责任,积极防控风险;健全成本管控体系,建立价值导向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成本管控和经营指标改善;开展“两金”分析,夯实资产质量;强化财经纪律依法合规经营,提高财经管控能力,全面提升会计管理规范性;健全财经指标监测范围,落实重点经济指标完成与监控,完善内部经济运行质量定期评价。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和2023年度工作目标,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合规管理工作,开展合规管理体系评价,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公司结合风险控制、合规管理制度及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各类业务流程,细化关键环节的管控措施,加强重点领域的合规检查,为公司合法、合规、稳健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明确的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2000万吨新增煤炭转化总量不再延续。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煤化工项目尤其是大型煤化工项目,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动风险影响较大。
对策:遵循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公司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优势,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不断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水平;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动向,研究行业发展规划,梳理重点发展区域及重点发展项目,紧盯业务市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统筹解决方案。同时要关注存量市场的优化改造,加快先进技术装备升级。
2.市场竞争风险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总体规模全球最大,技术水平总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项目企业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但受政策变动、市场空间以及技术更新的影响,煤气化技术在不断进步与成熟,国内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同时国内外环境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盈利水平不断降低,新理念、新模式的出现使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激烈和复杂。
对策: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继续加强研发,始终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瞄准行业发展趋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提供全生命周期及数字化增值服务,构建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通过开展差异化竞争来赢得市场订单。加快环保、氢能等业务板块的业务推进,增加新领域研发投入,通过多元化共同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
3.项目风险
公司统筹开展多个EPC总承包项目建设,涉及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多环节,项目执行过程中,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和施工费用存在发生变动可能,设备材料的质量及交付进度也将对项目装置质量及工程进度将产生影响。EPC项目周期长,实施复杂,业主支付项目款项的进度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也可能存在项目缓建、停建等风险。
对策:公司不断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加强项目的前期评价、履约跟踪,强化对项目执行的过程监控和检查预警减少项目执行不确定性的影响。合理安排生产采购计划,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严格供应商资质和履约管理,及时总结以往项目的做法和经验,对业主的履约能力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前预判,规避风险,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4.人力资源风险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司需要持续地建设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加强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发挥专业人才在市场开拓、管理进步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也需要防范由于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导致的骨干人才流失的风险,培养人才、强化人才、留住人才对公司的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策:公司将坚持强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凝聚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共识。开展业务职务体系建设,通过培训、职业规划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岗位素质,根据人才的稀缺性和岗位的重要性采取分级培养与管理机制。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强化目标导向,各层级各序列全面推进契约化工作;完善薪酬和绩效考核机制,优化组织绩效和履职绩效管理体系,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薪酬激励制度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的作用,提高员工主人翁精神,建立事业聚人、文化育人、发展留人的引才模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操作安全性、生产稳定性、煤种适应性、运行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可对煤炭进行高效、环保、低成本转化,可广泛应用于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氢、IGCC发电等多个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专利申请22项,获得授权19项。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通过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航天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推荐目录》(2022年度) ,同时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铜奖。
2.研发优势
公司基于中国航天的成功实践,拥有完整有效的研发体系。成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粉煤气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粉煤加压气化装置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第五批)。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煤种性能基础实验室、煤气化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实验室、数值仿真分析实验室、液流/喷雾试验中心、点火试验中心和小型热试试验中心等。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气化装置自动化、智能化研究,不断完善煤质气化特性数据库及余热回收技术装备,开展了含碳固废熔融气化、电解制氢、氢气纯化中试试验装置搭建,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中试试验能力。公司参与组建的沧州能源环保创新研究院和临海市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营,将充分发挥地方区位优势及公司的专业能力及技术实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并实现技术成果的就地转化应用,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创新发展的目标。
3.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
公司具备工程资质齐全、专业配置完善的技术基础能力,建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协同平台及三维设计和数字化交付体系,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能力,建立了贯穿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全过程EPC项目管理能力,形成了集工程设计、仿真培训、开车服务、远程诊断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完成9台气化装置开车,开车成功率100%,实现气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气化炉不间断运行(A级) 时间最长达到577天。
4.品牌质量优势
公司在航天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耦合煤化工绿色发展的绿氢电解和纯化技术,以及熔融炉气化研发为基础的废盐玻璃化等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技术稳步推进,受到行业和国家部委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航天炉气化技术的引领作用和相关绿色、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航天炉品牌优势进一步彰显。公司秉承航天精神,借鉴航天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坚持“质量归零理念”,坚持顾客至上、持续改进的总体方针,不断提高研发水平、设计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有效保证各项目保持高质量水准执行。报告期内,航天炉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高压化(65bar气化压力)、大型化(日处理煤量3000吨~4000吨)、高效热回收(带辐射废锅)、智能化气化技术继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公司进一步完善质量管控流程和要求,不断深化质量工作机制,策划开展设计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有序开展项目设计回访、现场质量监督检查,系统收集质量问题信息并完善组织知识库建设,全面落实质量问题闭环归零及举一反三;持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及有效性评价,保证企业标准的准确性及适用性。
5.信息化优势
公司已建成独具特色的设计协同平台及三维设计和数字化交付体系,高质量、高标准的开展多个项目的数字化交付工作,向业主方移交一座依托于数据、文档、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与工厂对象关联关系的数字化虚拟工厂,从工艺评价、智能控制、数字化交付等方面助力智能工厂建设。通过设计协同平台实现全专业设校审工作协同,提升设计质量;通过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通采购、合同、库存、财务全业务链端到端管理,提升业财管理规范性。通过数据赋能,助力高效项目管理、BI决策、智能工厂等新应用,助推战略目标的实现。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建设成果显著,完成数字化交付平台升级,并行开展多个项目的数字化交付工作,统筹全厂数字化交付工作的规划和实施。通过数字化交付改变传统的纸质设计文件交付,转为结构化的数字交付存储,助力业主降低工厂运维管理成本、提高安全可靠性、提升工厂效益,为未来实现智能工厂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0
False
SH603698
航天工程
/stock/business/sh603698/
/stock/business/sh60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