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医学的主营业务 SH603882.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04月26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44.41 (-3.14%)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23.64/32.84
市净率PB: 2.46
股息率: 4.00%
ROE: 10.47%
A股市值: 208亿
行业: 医疗服务
净利润同比: -76.47%.23Q3
北上持股: 11.35% 5日+0.2%
今年来涨: -29.02%
上市日期: 2017.09

公司名称: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梁耀铭 (16.87%) 所属省份:广东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06.05 员工人数:14,411
主要业务:投资咨询服务;商品信息咨询服务;生物技术开发服务;生物技术咨询、交流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房维护服务;水质检测服务;环境保护监测;水污染监测;化工产品检测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生物技术转让服务;企业总部管理;房屋租赁;场地租赁(不含仓储);物业管理;电话信息服务;食品检测服务;租赁业务(外商投资企业需持批文、批准证书经营)。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第三方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23年上半年行业发展逐步回归常态。同时,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监管的进一步加强,行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
1.行业发展回归常态
2023年,医疗机构的医疗秩序恢复正常,患者的就医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统计,2023年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6.3亿(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提高13.6%,环比提高27.8%。与此同时,行业从业者的关注点回归至开拓公司常规业务,行业发展回归常态。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行业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将医改向纵深推进。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以省为单位部署开展,今年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县(市、涉农区)比例不低于60%。同时,持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和布局建设,并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不断增加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通过建设广覆盖、一致性的服务网络,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检验服务成本,增加优质检验资源的可及性;同时紧跟前沿技术发展与临床需求变化,持续为临床提供适宜、精准的产品与服务,助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3.政策监管趋严,行业发展进一步合规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向纵深推进,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得以进一步规范和优化。2023年,国家在医疗服务、医保基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进一步趋严,多地陆续出台规范样本外送检验管理的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样本外送的监管,促使行业发展合规。
随着《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方案》、《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的落地实施,监管工作将进一步保障医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保障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同时也将促使ICL行业更加合规、健康发展。
4.行业进入者愈发多元,竞争进一步加剧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ICL行业的关注度、影响力也随之增加。过去3年,行业参与者大幅增加,据粗略统计,新增独立医学实验室超1000家。其中,不乏来自包括医疗器械企业、制药企业、IVD制造商等在内的其他医疗行业企业的参与。行业参与者背景多元化,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多样化的竞争方式,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致力于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检验诊断信息整合服务,坚持以领先、全面的检验技术、适宜的检验项目、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广覆盖的服务网络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进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全国超过23000家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包括理化质谱检验、基因组检验、病理诊断、生化发光检验、免疫学检验、其他综合检验等六大类合计82类检验技术,近3800项检验项目的外包及科研技术服务。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包括香港)建立了49家中心实验室,750余家合作共建实验室,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市场领先企业。
公司积极融入“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响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等国家政策要求,通过与一批顶级三级医院达成产学研全面合作,深入推广与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城市社区等区域检验中心共建服务模式,建设区域独立法人实验室,进一步夯实“顶天立地”的业务格局,打造具有金域特色的服务网络,助力提升广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及区域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公司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加快提升源头供给能力和行业发展引领能力,以临床为导向不断完善“国际先进、门类齐全”的检测技术,打造服务临床诊疗、临床科研、健康管理的全疾病覆盖、全病程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与项目优势,以最大力度推动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的技术创新。坚持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普惠的精准医疗服务。
公司在坚持医检主航道的同时,持续拓展协同业务,多元生态平台加速成型,已成功开展包括服务新药研发业务、食品卫生检验业务、医学冷链物流业务、司法鉴定业务及体检业务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坚持医检主航道,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全面部署提质增效工作,通过数字化赋能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深化“顶天立地”业务格局,继续在赋能临床、助力公卫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医防结合,助力客户价值创造
公司强化客户需求牵引,以服务临床和疾病诊疗为出发点,探索精细化与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报告期内,公司推进疾病线调整与升级,针对临床疑难、罕见、危重症的诊断需求,以解决医院多学科重大迫切需求为目标,进一步细化产品线,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系统创新产品集群,开展乙肝转艾滋、合作溶酶体等联合项目。同时,公司进一步深化“顶天立地”业务格局,与国内顶尖三甲医院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与5家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多家医院开展合作。公司新参与中国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工作组等5个国家级联盟,累计参与26个国家级疾病专科联盟,从罕见疾病诊疗意识提高到常见疾病的规范诊疗方面进行更多探索,推动优秀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整合多技术平台,协助建设临床重点学科,推动新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基层诊疗、高危地区重点筛查项目、前沿学术交流,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带动客户数量稳中有增,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驱动公司整体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在公共卫生领域,公司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合作,协助开展2023年中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2023中国发展与营养健康影响队列调查、儿童肥胖多中心课题研究等项目。
(二)创新引领,技术和产品的驱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整合国内外资源,推动技术和产品升级迭代,技术驱动明显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在神经疾病、肾病、感染等领域启动了检测技术重大研发项目,在感染、肿瘤、血液、遗传、罕见病等方向,与华为、腾讯等14家院校及企业开展29个科学研究与转化应用项目。公司携手天海新域参与神经免疫疾病研究,为《重症肌无力(MG)自身抗体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2022》诊断方法学I级推荐证据研究等提供支持。该共识首次对我国重症肌无力(MG)自身抗体实验室诊断方法学选择形成推荐意见,对推动MG抗体实验室诊断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柳叶刀》子刊报道了相关研究成果。
公司上半年开发新项目195项,发表论文44篇,主导和参与制定标准12项,获得3项国家级质量改进成果奖项。公司进一步推进“集团一盘棋”的产能布局,从研发体系、生产服务和特色疾病中心三个维度规划并加强多中心产能建设,明确淋巴造血、肾脏、妇科等七大病理亚专科建设方向,实验室区域检测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推动重点领域管理变革,促进经营体系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变革,在服务、供应、数据、管理等领域持续提升,打造核心运营能力。公司通过“项目制”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内外部协同效率,同时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有序推进上百项重点工作。公司加强客户、物流、实验室等协同规划,促进物流提速,共同探索均衡生产,优化客户体验。报告期内通过增加重点客户服务频次、加大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力度,优化物流干线提货效率,报告单发放周期(TAT)全面提速。多技术平台整合的宫联康(四联)报告预计年底完成全面推广应用。
公司协同国内外资深咨询机构专家团队,系统规划并深入推进管理变革,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型、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数字化、大服务体系、主数据治理、风险管理、干部管理、核心价值观建设等项目,全面优化企业管理。
(四)夯实信息技术与数据基础,落地数智化成果,构建全价值链数据平台
公司以“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技术与数据基础”三大抓手,推进“三大价值链,六大端到端场景”建设,促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及成果落地。公司实验室成本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室检测自动化设备研制有序推进。病原学大数据监测平台(Kingnet)启用,自主研发的AI流式细胞术智能分析技术落地,实现血液流式细胞智能分析、诊断和报告的自动化生成。客户线上“一站式”服务平台用户月活数增长明显。公司继续加强信息技术底座建设,PaaS平台建设初成规模,全面启动数据治理咨询与业务中台系统建设,提高数字化系统的快速开发与集成效率。终端安全系统落地,为公司全面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IT基础环境。
公司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创智慧医检。第二届“域见杯”医检人工智能开发者大赛全方位升级启动,推动大模型在医检行业对应场景应用落地。“广东省新一代临床检验与病理诊断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完成搭建,促进行业全链条创新生态构建。
(五)强化专业公益,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善·和”文化品性
公司秉承“以专业力量守护国人健康”的理念,从疾病诊疗、健康管理、行业赋能和企业公民四个维度,高标准践行社会责任。报告期内,公司服务近1.8万家县域医疗机构,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推动常见疾病诊疗技术向基层延伸,助力完善罕见病诊疗流程和艾滋病等防治。出版《质量就是生命》一书,深入解析行业质量驱动发展经营理念,被收入“21世纪中国质量管理最佳实践系列丛书”,为行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公司持续开展健康公益和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帮扶。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在MSCIESG评级中蝉联“AA级”,处于全球同行ESG领先水平。公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权威机构举办的“中国ESG发布”暨盛典活动中,成功上榜“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获评“2022年度可持续发展典范企业”。广州金域公益基金会再次获评“广州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单位”,获得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奖,进一步彰显公司始终秉持的“善·和”文化品性。
三、风险因素
(一)政策风险。我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动DRG、DIP、APG、技耗分离政策,检测服务价格未来有进一步降低的风险。国家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医联体、医共体等建设,多种政策影响叠加,对第三方医检企业的产品研发、服务、效率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市场风险。随着行业社会关注度的提升,新进入者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经济发展压力、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影响,客户对检测服务时效、质量、个性化服务等要求不断提升。行业内各实验室如不能快速提升运营管理、资源配置、质量控制、精准服务等能力,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影响到整个行业在政府、客户及广大群众中的口碑。
(三)质量风险。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涉及流转环节较多,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虽已严格执行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管理,但无法完全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医学检验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支撑,医学检验结果的差错可能对患者后续的诊疗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能带来的医疗纠纷,对公司的市场声誉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使行业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五)技术风险。技术领先是第三方医检服务医疗机构客户的基础。医检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组合的开发或迭代不及时,将一定程度上影响从业机构持续经营能力。同时,POCT、AI及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应用,给行业技术格局带来新的挑战。如公司未能及时跟进,可能给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六)资金风险。部分业务的应收回款不及预期,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同时,行业共建业务集中采购占比提升,回款天数增加,带来一定资金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持续领先卓越的质量管理优势
公司坚守“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信条,坚守追根究底的质量文化,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有效整合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隐私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10余项国内外管理标准要求,从检验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发展质量等四个层面践行“大质量观”,坚持为客户提供最佳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目前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可获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认证认可证书数量、获认可能力项次数、获认可学科数连续21年居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以质量为生命的‘健康哨兵’五维质量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检验,成效明显,成功入选《21世纪中国质量管理最佳实践集萃》。公司先后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全国质量奖提名奖”,所获得的这两项国家最高质量荣誉,均为业内企业唯一。
(二)以临床与疾病为导向的产品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持续推动产品开发与服务完善。为更贴近临床诊疗需求,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原有9条疾病线基础上,新增布局包括呼吸与危重症、肝病和消化、儿童、药物监测等10条疾病线,从而持续创新应对临床复杂多变的各类检测场景。不断完善的产品与服务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也备受各级医疗机构和一线临床的认可。
例如:感染疾病线打造的tNGS系列如呼吸100、神经100、感染1000并组成“tNGS+微生物形态学”等联合产品。实体肿瘤线则整合肿瘤合作伙伴生态圈,推出惠民3000的普惠级肿瘤检测、引进国内首个获批的膀胱癌基因甲基化检测产品,并发起多项国内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在罕见病检测领域,成功转化溶酶体贮积症酶学检测18项并成立全国联盟规模推广,自主研发推出全基因组产品,引入了特有化学发光平台FGF23检测等创新产品。血液肿瘤RNA-seq全面升级,一次检测全面获取基因变异结果,辅助诊断、预后分层、用药治疗和MRD监测。联合上海仁济医院神经科获立项《神经免疫性疾病精准诊断与细胞治疗监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合作项目。
(三)对接国际、领先同行的多技术平台整合优势
在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的全产品战略引领下,公司搭建了完善的检验和病理多技术平台体系,组建了国际一流的临床基因组检测中心、临床质谱检测中心、病理诊断中心、临床感染检测中心、神经疾病检测中心等多个检测中心,拥有高通量测序仪、高分辨质谱仪、光谱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单分子免疫分析仪等国际领先的高端技术平台和所有常规检验技术平台,共计开展82类检验技术。同时,公司持续跟踪国际前沿的检验技术进展情况,根据集团创新战略布局,每年规划引进创新关键技术,保持检验技术领先性。
公司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特别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转化与项目研发。每年研发新项目300-500项,为临床提供齐全的检测项目,目前总共可提供检测项目近3800项。
公司根据疾病诊疗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机整合多个技术平台检验项目的结果形成综合报告和整合分析解读,为临床检测和结果分析解读、疾病诊疗提供咨询等综合检测诊断服务。同时,公司在感染性疾病、遗传诊断、血液病、实体肿瘤、神经疾病等多个疾病线搭建了专业的临床咨询团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专业的临床咨询服务。
(四)覆盖广、辐射深的市场服务网络和冷链物流优势
公司是国内在连锁实验室数量、覆盖区域、服务客户数量等多维度领先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设有2000多个物流服务网点,构建了省内标本快速流通“2/4/8h服务圈”,及跨省“24h”医疗冷链物流服务网,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特区。2023年公司与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生物样本航空物流超级服务平台。同时,启用无人机跨海生物样本运输航线。公司积极探索构建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生物样本航空物流标准化流程,为医检服务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速。自建数字化样本运输平台,全程监控标本位置、保存温度、配送时效等,以保证在最优的时效内让标本在最佳检测状态下送达实验室,并可实现对样本运输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追溯,提高样本运输的透明度和精确度。主笔起草国家标准《医学检验生物样本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助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多维度打造金域物流核心竞争力,保证公司在业内的领先优势。
(五)领先的数字化转型优势
公司率先在行业内进行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医检4.0”。公司以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数据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大抓手,紧紧围绕三条价值链,六大端到端场景进行规划与落地。2023年重点推进25项数字化项目,在营销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物流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创新业务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深耕医检行业29年,检测总量累计超25亿,数据量超10PB,建立了全球领先的东方人种大样本库和大数据库。公司先后发布了宫颈病变、肾脏病理、维生素D检测、遗传代谢病、罕见病等疾病检测大数据。以数据资源作为基础,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公司加快推动大样本、大数据在临床研究、医检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公司重点围绕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知识图谱及多模态多组学三大技术能力组建了超50人的数字化技术创新团队,通过举办“域见杯”医检人工智能开发者大赛、携手华南理工大学成立我国第三方医检领域首家医检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研究。作为“广东省新一代临床检验与病理诊断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承建单位,公司将把更优质的创新资源辐射至医检产业链,共同构建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医检人工智慧生态。
(六)高素质的人才梯队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势
集团持续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了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形成了老中青搭配、产学研结合、技术和管理序列兼顾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仅2023年上半年引进临床咨询、数字化、研发、检验技术等关键岗位硕博人才近250人,其中具有海外背景及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10余人;并随着公司“医检4.0”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建立起了超200人的数字化团队。
2023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完善“432人才培养体系”,覆盖管理和技术双通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系统人才培养体系:选送12名集团职能部门负责人、子公司负责人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全方位管理》培训,着力培养系统经营管理思维,并进一步加强集团经典干部梯队管理项目“三长”项目,对超500名管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级的靶向性培养;推进围绕战略重点的TOP三级医院人才培养、精准共建人才培养、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项目,为员工提供数字化、多场景、定制化的学习和成长空间,为集团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
0
False
SH603882
金域医学
/stock/business/sh603882/
/stock/business/sh60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