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昂微的主营业务 SH605358.主板 可融资 沪股通 上市未满6年

04月23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20.13 (-2.80%)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58.79/298.43
市净率PB: 1.68
股息率: 2.09%
ROE: 2.89%
A股市值: 136亿
行业: 半导体
净利润同比: -71.10%.23Q3
北上持股: 1.97% 5日-0.1%
今年来涨: -26.51%
上市日期: 2020.09

公司名称: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王敏文 (23.04%) 所属省份:浙江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02.03 员工人数:2,608
主要业务:生产: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经向环保部门排污申报后方可经营);批发、零售:电子产品,机电设备及配件,计算机软硬件及配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让:集成电路及半导体芯片;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产能从短缺变为过剩,加上需求被提前释放,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滑,直到今年上半年,情况依旧没有完全好转,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消费需求减弱、地缘政治等多重影响,半导体产业持续低迷。2023年6月6日,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发布预测称,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减少10.3%,降至5,150亿美元,降幅比之前的预测(减少4.1%)扩大。智能手机及个人电脑等民用产品的半导体需求低迷。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营收单季度跌幅达18.6%,产能利用率及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三大板块,分别是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主要产品包括6-12英寸半导体硅抛光片和硅外延片;6英寸肖特基芯片、6英寸FRD(快恢复二极管)芯片、6英寸MOSFET(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芯片、6英寸TVS(瞬态抑制二极管)芯片及6英寸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6英寸砷化镓微波射频芯片、6英寸VCSEL(垂直共振腔表面发射激光器)芯片等三大类。三大业务板块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通信、计算机、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消费电子、智能电网、医疗电子以及5G、物联网、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长为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从硅片到芯片的一站式制造平台,形成了以盈利的小尺寸硅片产品带动大尺寸硅片的研发和产业化,以成熟的半导体硅片业务、半导体功率器件业务带动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产业的经营模式,很好地兼顾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半导体硅片业务: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的研究报告,半导体硅片自2022年第三季度出货量达到37.41亿平方英寸的高位之后,出货量开始遭遇下降,今年上半年出货量65.96亿平方英寸,较上年同期的73.83亿平方英寸下降10.66%。分季度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出货量32.65亿平方英寸,第二季度出货量33.31亿平方英寸,较第一季度环比小幅增长2%,首次呈现了初步复苏的迹象。
硅片出货量的下降反映了半导体需求的疲软,存储器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下降幅度最大,而汽车和工业应用市场保持相对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硅片营业收入75,540.73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92,659.86万元下降18.48%。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5,303.93万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0,236.80万元,环比增长13.97%。
公司部分募投项目自2022年6月开始陆续转产,相应的折旧费用等固定成本增加较多,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影响,硅抛光片产能利用率下降,部分硅片产品价格有所下调。由于受经济疲弱影响,衢州基地的12英寸硅片仍处于产能爬坡中;2022年3月份收购了嘉兴金瑞泓,产能处于爬坡过程中。报告期内,受益于功率半导体需求稳定,公司硅外延片产能利用率充足。
2、半导体功率器件业务
由于全球“碳中和”、“碳达峰”进程的深入推进,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十分强劲,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交通产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成长性,相关的半导体功率器件需求增量较大,部分冲抵了消费电子类功率器件市场的不景气,成为整个半导体功率器件市场中成长性最高、稳定性最佳的一个业务板块。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1-6月统计数据,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28.10万辆和1,126.8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8.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新能源汽车继续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得益于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需求较稳定,公司的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销售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产销旺盛,相比去年同期销量下降3%,但受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调的影响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半导体功率器件营业收入53,750.7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0,182.91万元下降10.69%。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5,795.65万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7,955.06万元,环比增长8.37%。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以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稳固的技术合作充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优质客户,围绕光伏与车规两大产品门类,优先扩大沟槽产品销售规模及占比,稳定提升FRD产品的产销占比,加快IGBT等产品的开发,IGBT产品顺利完成技术开发,通过部分客户验证,开始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
3、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业务
受益于产品技术实现突破,射频芯片验证进度已基本覆盖国内主流手机芯片设计客户,在手订单同比大幅增长,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负毛利率情况有所收窄,亏损有所减少。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222.6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22%;实现营业利润13,611.9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7.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64.8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4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2.5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9.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945.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9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800,481.30万元,较期初下降2.90%;总负债832,440.61万元,较期初下降4.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07,441.68万元,较期初下降1.59%;资产负债率46.23%,较期初下降0.80个百分点。
影响公司报告期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有:
(1)行业景气度偏弱。由于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消费需求减弱、地缘政治等多重影响,抑制了原有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国产替代加快以及清洁能源、新能源交通、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驱动的国内半导体市场需求,国际半导体市场需求也受累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迟缓,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公司所处行业市场景气度逐渐偏弱,波动明显,公司部分主要产品销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市场需求萎缩明显。半导体市场的需求自2022年年初以来逐步放缓,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特别明显,出现了部分产品品类面临客户砍单和产品价格下调压力较大的情况,尤其以消费电子类产品为甚。但公司围绕“减碳”目标需求在清洁能源、新能源交通等应用方面做足功课,提前布局,稳定了功率器件及部分硅片的产能与销售,顶住了市场需求波动所形成的经营压力;
(3)产能平衡配置有效。在2022年下半年行业景气程度持续下行,市场开始分化且竞争骤然加剧后,公司根据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及时对各条产线不同产品的产能输出进行了必要的、合理的平衡配置,以稳定、拓展优质客户为重点,强化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稳步释放富有竞争力产品的产能,适当调整部分产品的产能,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效;
(4)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坚持以持续的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丰富产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6英寸、8英寸硅片继续保持市场占有优势,12英寸半导体硅片技术能力已覆盖14nm以上技术节点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以及客户所需技术节点的图像传感器件和功率器件,继续扩大市场销售规模;光伏用旁路二极管控制芯片、车规级功率器件芯片的产销量大幅提升,其中新开发的FRD产品增长更为明显、IGBT产品也开始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技术优势突出,产销量也稳步增长;
(5)内部管理成效显著。在行业景气下行、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公司各条产线积极推行精益化生产,做好人、财、物的有效配置,采取工艺改善、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在技术改进、效率增强、良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6)折旧费用及财务费用增加。2021年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部分募投项目自2022年6月开始陆续转产,公司2022年3月收购的嘉兴金瑞泓自2022年4月厂房、设备等陆续转产,相应的折旧费用等固定成本增加较多;公司2022年11月发行33.9亿元面值可转债,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本报告期计提了6,236万元的财务费用,影响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
三、风险因素
(一)行业需求的风险
半导体行业的需求与下游终端应用领域行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目前,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半导体行业新的需求增长点,为公司半导体硅片、功率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但如果未来一旦半导体行业下游终端应用领域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衰减,将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无法保持持续增长,从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波动。
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未雨绸缪,运用底线思维,精准把握半导体行业周期,做好行业需求变动的对策,以更好地避免行业需求变动带来的风险。
(二)市场竞争的风险
近年来,受益于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智能电网、医疗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极大的提高了半导体行业的市场景气度,同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打压,普及了国人对半导体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认知,国家及各地政府对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资本市场的驱动,不断诱发了新的行业参与者进入,虽然半导体行业有较高的技术、人才、资金壁垒,不少属于无效或低效进入,但不加规制,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导致行业过度竞争,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持续加剧。
公司需要坚持“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战略定位,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优化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以确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技术迭代的风险
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先进技术仍被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的少数企业垄断,而且技术迭代非常快速,国内半导体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等方式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全球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半导体硅片领域属于半导体支撑材料行业,技术专业化程度颇高,市场高度垄断,特别是在8-12英寸大直径硅片等主流产品上,目前日、德及台湾等地的少数厂商垄断了全球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半导体硅片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能够实现批量生产的本土企业十余家,且多数企业能够量产的最大尺寸不超过8英寸。同半导体硅片相似,全球半导体功率器件产品的工艺技术发展也十分迅速,高端半导体功率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制造难度已不亚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也主要由少数国际大型半导体企业供应,而国内厂商虽然数量众多,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技术附加值较低。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等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的制造国内也是起步不久,与国际同行相比技术差距也不小,需要加速追赶。
目前,在半导体硅片领域,公司的工艺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功率器件领域,公司的传统优势产品肖特基二极管芯片在业内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领域,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也已取得了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开始实现规模化量产和销售。但如果未来公司在三大业务板块的技术研发与革新速度不能及时跟上国内企业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的追赶节奏,或者不能快速将行业的新技术运用于产品的开发和升级,公司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将会被进一步拉大,长此以往,将有被技术淘汰的风险。
公司需要不断地高度重视技术队伍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与发展,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优势
这是公司在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优势所在。公司涵盖了包括硅单晶拉制、硅研磨片、硅抛光片、硅外延片、功率器件及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等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生产环节,贯通了从材料到器件的全链条技术。公司功率器件芯片制造材料来源于公司自产硅片,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优势,使公司能够从原材料端就开始进行质量控制与工艺优化,缩短研发验证周期,保障研发设计弹性,在保证盈利水平的同时抵御短期供需冲击,提升业绩稳定性,利于公司稳健经营,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有利于保证公司产品的优良品质。从硅材料生产与器件生产相结合的角度看,一方面从单晶拉制的源头就可以控制、调整相关工艺和技术参数,以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硅抛光片、硅外延片以及功率器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根据下游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及时上溯调整、优化上游环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从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双向、互动调节,保证了上下游产品的优良品质。
(2)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的周期。公司上游产品直接供给下游生产使用,特别是新开发的产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认证、使用,从而大大缩短上游新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的时间;公司下游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可对材料环节直接提出新的要求、进行技术改进,也可以大大缩短下游新产品的开发时间。这种优势在技术更新迅速的半导体产业中具有突出价值。
(3)有利于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延伸,可以实现公司主要产品所需主要原材料的供给内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外,公司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延伸,可以在拓展企业生存空间、提高盈利水平的同时,有效平抑上下游生产环节之间的供求波动或结构失衡。
2、产业规模优势
二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公司既拥有了从半导体硅片到半导体功率器件的上下游产业链,还涉足了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生产线。硅片产品类型实现了从6英寸到12英寸、从轻掺到重掺、从N型到P型等领域全覆盖,功率器件芯片产品类型包括了从平面到沟槽、从肖特基、MOSFET、TVS到FRD、IGBT等,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产品包括了6英寸砷化镓微波射频芯片、VCSEL芯片等,而且各类产品都达到了较大的产能,半导体硅片、功率器件芯片的产销量名列国内前茅,光伏用控制芯片占据了全球较高的份额。公司产品种类丰富、层次较高且形成了较大的产销规模,规模效应十分明显。
3、行业先发优势
公司在初创时期即相继实现了6英寸、8英寸硅片的量产,后又在国内较早掌握了12英寸硅片产业化技术,先后建设了国内较早的6英寸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线、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生产线。作为国内较早专业从事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多年来聚焦于主业经营,专注于技术突破,逐渐成长为国内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技术积累、客户开发、人才储备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行业先发优势。
4、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立足于技术的自主创新,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半导体硅片产线建立之初,其硅片生产技术即拥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攻关与经验积累又充分掌握了独有的硅片控制理论和工艺技术,参与制定了半导体硅材料行业的多项国家标准,拥有数十项发明专利。公司还积极引进肖特基、MOSFET等国际先进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线及其工艺技术,引进海外技术团队创建了射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通过吸收消化、创造性地改进与突破,创设了自有技术路径,实现了技术创新。
5、专业人才聚集优势
半导体企业具有人才密集型特征,公司在前期发展中以自有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为主,之后开始走引育并举的人才集聚与使用之路,更好地推动公司快速、持续发展。目前主要研发人员具有在国内外知名半导体企业担任重要技术岗位的从业背景,基本形成了技术专家、技术骨干、技术后备力量为主体的多层次技术梯队,在技术研发、工艺控制、良率提升、品质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具备较强的持续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足以为公司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6、市场竞争力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高品质的标准,在技术上充分满足行业高端客户的要求,已经与部分头部优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在业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与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产品长期稳定供应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华润微、中芯集成、士兰微、比亚迪、日本东芝、美国安森美、韩国KEC、台湾半导体等众多国内外重要客户,是国内少有的顺利通过博世(Bosch)、大陆集团(Continental)、法格等国际一流汽车电子客户的VDA6.3审核认证的企业。高端客户的严苛要求和持续领先的需求也不断地推动了公司工艺技术、质量管控、经营管理的改进与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参与市场激烈竞争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公司产品的市场头部地位。
0
False
SH605358
立昂微
/stock/business/sh605358/
/stock/business/sh60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