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风电的主营业务 SH688660.科创版 可融资 沪股通 上市未满6年

05月20日: 【利空】 限售解禁

价: 3.76 (+2.17%)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亏损/亏损
市净率PB: 0.77
股息率: -
ROE: -
A股市值: 50亿
行业: 电力设备
净利润同比: -276.04%.23Q4
北上持股: 0.36% 5日-0.1%
今年来涨: -26.85%
上市日期: 2021.05

公司名称: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上海市 所有制性质:省属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2006.09 员工人数:1,871
主要业务: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风力发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修理,电力工程、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资咨询(除经纪),投资管理,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机电安装建设工程施工,电力工程建设施工,房屋建设工程施工。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行业基本情况
1、报告期内行业主要政策回顾
2023年上半年度,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碳中和·碳达峰(以下简称“双碳”) 工作的持续推进,国家多部委陆续出台“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风电场改造升级、油气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沙戈荒大基地、绿电补贴、输配电价等相关政策与指导意见。同时推进乡村振兴、分布式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网等领域。多项政策持续推动风电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发展。
(1)风光大基地持续高景气发展,规模化开发趋势明显
2023年04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具体为: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交易的衔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科学设置各省(区、市)的消纳责任权重,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同年0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印发第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各省针对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的申报已经陆续启动,多个省份已下发项目申报文件。
(2)老旧风电场改造补贴和电价政策明朗,市场增量逐步释放
2023年0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MW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风电场改造升级原并网容量不占用新增消纳空间,鼓励新增并网容量通过市场化方式并网;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补贴电量的上网电价按改造前项目电价政策执行,其它电量的上网电价执行项目核准变更当年的电价政策,为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3)绿电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2023年0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扩大绿电参与市场规模,在推动平价可再生能源项目全部参与绿电交易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绿电交易结算电量占上网电量比例超过50%且不低于本地区绿电结算电量平均水平的绿电项目,由电网企业审核后可优先兑付中央可再生能源补贴。
(4)分散式风电许可进一步放宽,助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2023年05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再要求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审批流程繁琐以及并网难是影响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的一大因素,此次电力业务许可审批上的放宽,将促进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落地;2023年04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国家能源局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提升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能力,加快推动风电项目建设。当前,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电,支持以县域或村镇为单位,充分利用当地风、光、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网络,提高乡村用能的绿电比例。
2、报告期内行业发展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01月至06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2,29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1,005万千瓦。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23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时。全国并网风电场发电量同比增长16%。以上相关数据表明,2023年上半年度国内风力发电市场稳步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同时开展服务业务和风资源开发投资业务,实现各块业务联动。
(三)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产品基本实现了全功率和全场景覆盖。产品覆盖2.5MW到11MW全系列风电机组,产品主要应用于陆上和海上场景的风力发电。报告期内销售的陆上风电机组主要是2.X系列、4.X、5.X、6.25MW系列,海上风电机组主要是7.X系列、8.0MW、8.5MW、11MW系列。
(四)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与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在报告期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1、风力发电机组整机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订单,采用“按单定制、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方式,通过向上游符合相应标准的供应商采购定制化及标准化的风机零部件,由公司各生产基地完成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测试与生产后,完成订单交付。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收入来源未发生变化,均来自于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业务。
2、服务业务
该业务主要涉及风机的增值服务、风场管理优化、人员能力提升等,包括备件方案、精益运维、专项运维、智能装备、智能资产管理、资产优化、培训与咨询等。公司根据客户方实际业务需求,对项目所涉及的人员、技术、物料、装备等方面进行任务分解,并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专业化服务,服务完成后由客户方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验收。
3、风资源开发投资业务
该业务是风机整机业务向下游的延伸,主要包括风资源开发、风电场投资及建设、风场运营或转让等环节。公司独立或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风资源、投资风电场,待项目建成后,或自持运营获取发电收益,或通过项目转让获取投资收益。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
目前,公司是国内具备领先风电整机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积极布局行业前沿产品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前瞻性地把握行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成功构建了数字化顶层设计级别、智能化生产制造级别、整机系统级别、核心部件级别、风电场级别的核心技术能力,正在逐步实现从整机制造商向风电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转变。陆上产品方面,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的陆上风电整机制造商与服务商之一;海上产品方面,公司掌握了先进的海上风电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运维能力,在具备一定海上风电技术开发能力的基础上,从技术引进发展到自主研发,不断提高海上风电机组的环境适应性和发电收益,树立了国内海上风电整机领域的龙头地位。除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设计技术外,公司还具备了以叶片技术、控制技术等为代表的风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在关键部件、关键技术上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与优势,注重“风机场网环数”全面发展。
(2)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持续深耕核心技术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研制海上塔架一阶阻尼器,强化公司塔架设计核心技术。海上一阶阻尼器主要为一种应用于风机塔架的电涡流阻尼器,其主要特点是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可以非常便捷的调整磁块与导体板之间的距离调整阻尼比,实现性能最优。当波浪控制单桩基础支撑结构疲劳载荷时,自研阻尼器可降低疲劳载荷10%以上,提高单桩的适用水深,有效降低支撑结构成本。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风机产品方面:
(1)海上产品研发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在“Poseidon”海神平台基础上进行了下一代产品系列的开发,该系列风电机组容量覆盖12MW至16MW区间,并可根据市场需求扩容至18MW,能覆盖国内大部分海域。截至2023年06月底,该款产品系列的风电机组已经完成样机的装配和样机下线工作,后续将积极推进样机运行验证等工作。
(2)陆上产品研发进展
报告期内,4款配有S98叶片的卓刻平台陆上产品EW5.0N-202、EW5.6N-202、EW6.25N-202、EW7.15N-202已实现批量交付,EW8.0N-202样机已完成安装,目前正在进行测试取证工作。为进一步增强陆上产品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借鉴了卓刻平台低速端集成应用经验,在卓刻平台基础上通过技术突破和创新开发容量更大、叶片更长的陆上大容量卓越平台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度推向市场。
技术方面:
(1)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穿透
1)大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在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如下:
a.陆上叶片:对S98叶片进行结构设计优化;开展下一代叶片平台的概念设计,初步构建了超长柔性低载荷、低重量、高发电叶片的设计平台。
b.海上叶片:2023年04月,S123海上叶片一次性通过静载测试。
c.碳纤维叶片防雷接地设计技术及仿真校核技术:S123海上叶片完成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及空间电场分布仿真。
d.叶片防冰系统技术:完成防冰系统的初版设计,为后续具体叶型的防冰系统做好基础技术储备。
2)塔架技术
a.钢-混凝土混合塔架(以下简称“混塔”)技术研发与制造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3060”混塔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工艺开发和生产应用,成功商业化批量交付,全球首台6MW+轮毂高度160m在高纬度极寒地区批量运行。
b.海上塔架阻尼器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海上塔架自研电涡流一阶固体阻尼器的详细设计以及塔筒内附件结构的配套设计,掌握了阻尼器自身阻尼比调整方法,建立了阻尼器安装维护方法。上半年已完成了自研阻尼器的制造(委托第三方完成)。
3)机械设计
球墨铸铁QT500铸造主轴设计及测试方法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针对QT500铸造主轴测试方法的DNV认证,掌握了高等级铸件材料应用于风机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完善的高等级铸件材料强度及疲劳测试验证流程,有效的避免了材料韧性不足带来的技术风险。
(2)整机载荷控制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针对漂浮式机组开发平台稳定算法,能够保证风机在稳定发电的同时,减小浮体因风浪产生的移动。通过对控制逻辑算法进一步优化,减少非必要的停机频次,可提升机组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即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3)数字化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在风机端和风场端批量运行的智能控制系统WT-Agent、智能终端&远程听诊系统Edge-Agent、风场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Park-Agent、风场场级控制系统Grid-Agent等均已稳定运行;新开发的风功率预测平台将风速预测算法与机组运行状态、维护计划紧密相连,预测准确度可满足电网考核指标。数字化产品系列的批量应用大幅提升机组可靠性与运维效率、提升电网友好性,持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4)深远海技术
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加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漂浮式产品的预研。就公司参与的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和渔业养殖融合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公司完成了机组的车间装配、车间部件测试和联调测试等内容,并将在2023年下半年度推进该机组的吊装和运行验证。
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继续深入开展16MW级漂浮式风电系统一体化设计,对多种浮式基础形式进行了一体化仿真研究和分析,并对机组开展了系统化的漂浮式适应性设计工作,后续将按计划完成16MW级漂浮式风机产品的研发内容,并全力推进样机车间生产及下线工作。
(5)电网适应性技术
1)报告期内,公司构建风电储能一体化变流器控制技术。该技术采用共用直流母线方案,利用三电平共地式两相移相变流器拓扑实现了储能电池单元的友好接入,同时有效提高了电能转换效率。同步基于此硬件平台,实现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构网型控制算法,可提升风电消纳能力及风电接入电网的友好性。
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迭代优化场控系统。相关场控产品进入批量应用阶段,并已在国内多个风电场投入使用,大幅提升了风电场风机群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性能、一次调频和惯量响应等功能和性能,满足各省并网调度调节控制需求,为客户缩短了入网测试认证时间周期。场控协同硬件平台升级,响应时间和控制规模显著提升,并且新增多种辅助服务功能,助力风电场增功提效。
(6)全生命周期优化
1)整机生命周期优化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海、陆多款产品陆续进入生命周期阶段。公司着重对卓刻平台陆上风机产品(包括WH4.65N-182、WH5.0N-182、WH5.6N-182、WH6.25N-182)以及海上EW8.5-230和EW11.0-208风机产品进行持续跟踪,逐步完成了相关产品的载荷和运行验证,完成相关问题闭环。公司持续对批量风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消除风机小批量运行的故障,并结合风场的需求进行系统优化和项目定制化设计,提升了风机的运行稳定性与发电效率,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发电能力。
2)关键部件及整机设计工具的优化
a.整机设计平台工具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从流程标准优化整机设计平台中物料、文档、设计变更等流程设计,配置自动化工具提升流程效率,在全分类基础上应用至采购、质量等业务段,形成基于分类的物料小组管理,项目及机型管理拓展至研发平台,形成模型图纸文档联动的零组件管理模式,持续优化设计变更,流程清晰可控,变更单自动便捷;开启数字化工艺平台建设,标准化工艺设计流程,通过结构化工艺过程,优化工艺路线设置及组件分配,使工艺工程师可在可视化平台进行工艺设计,从源头提升工艺作业连贯性,通过风场工艺试点,以作业指导书等为抓手,便于风场理解及实操,优化工艺研发过程,整体提升客户满意度水平。
b.部件设计工具优化
叶片数字化设计平台: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在原有叶片全流程一体化设计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开发了总体校核工具(包括叶片概念设计批量评估、等效疲劳校核工具和粘接强度计算工具)、结构铺层转换工具,并整合结构设计工具。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度,中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2,299万千瓦,同比增长77.67%,风电市场处于稳定发展态势。其中,陆上风光大基地的建设推进、老旧风电场改造、分散式风电推进等正促进陆上风电进一步加速发展。而相关省份关于海上风电新一轮的竞配及市场对深远海规划的预期或将推动海上风电全面提速发展。与此同时,海陆风电市场价格竞争依旧激烈。
面对市场发展的机遇和白热化竞争的挑战,公司在上半年度从产品研发、技术布局、营销策略、管理优化等方面入手,通过市场对标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积极制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措施,报告期内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打造竞争力领先的产品
(1)研判高性价比技术路线,打造高可靠、高性能产品
基于半直驱、直驱、双馈等多种技术路线的经验与积累,公司研判兼顾高质量与低成本的最优技术路线,优化现有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平台。同时继续推进供应链与技术协同,在保证风电机组大型化、高性能等要求下,持续降低成本,保障大兆瓦机组的可靠性。
对于陆上风电机组产品,为更好地应对市场价格下降的挑战,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新开发产品平台全面切换为双馈技术路线,整合公司优势资源,成立专门的开发团队,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全速推进双馈新产品开发。据公司内部测算,双馈技术路线下的机组成本将有明显优化,能够更好地使公司应对市场风电机组售价快速降低的挑战。对于海上风电机组产品,为保持海上产品领先竞争力,上半年度公司将海上大兆瓦产品技术路线统一为半直驱技术路线,同步持续加强深远海漂浮式平台技术研究力度,积极进行推广示范。对于海外产品,公司积极提升产品细分度与匹配性,成立海外产品开发团队,根据目标国别市场的不同特点,推进定制化产品开发。
(2)强化科研团队,提高核心零部件穿透能力
公司继续加强机械、电气、叶片、载荷控制、测试、系统集成等各方面的技术能力,通过持续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注重产品与技术贴近市场、加强产品技术整体规划、建立技术人才盘点模型等,强化优质科创型团队,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进步。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提升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核心部件的技术设计能力,同时向核心部件上游原材料供应和制造过程的穿透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
(3)提高测试能力,保障产品可靠性
为提高测试能力,公司加快建设整机及关键部件试验台:积极与具备优良测试能力基础的第三方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叶片的测试能力;同时,筹划提升25MW等级驱动链,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的试验能力,积极布局变桨、冷却润滑、偏航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试验台,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有大兆瓦级试验平台在多自由度的加载能力,从而有效保证新开发产品的可靠性。
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多模式获取资源及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整合海陆市场开拓及客户维护,在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增强客户“粘性”的同时发展新兴客户、拓展合作伙伴,根据当前市场环境明确多种市场开拓模式、收益路径、操作方式,多模式和多渠道获取资源和订单。在此基础上,公司加强区域营销,在重点区域和优势区域,提升不同区域营销布局之间的联动性。海外市场方面,上半年度公司通过引进人才等夯实团队能力,完善海外业务规划,基本明确以日韩、越南、菲律宾、印尼、克罗地亚、俄罗斯等地为重点市场,初步制定海外产品规划、市场路径、商业模式,并加强渠道建设、内外资源整合,努力实现海外业务的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为1,496.00MW,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6.55%,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为550.80MW。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在手订单为9,438.50MW,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34%,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为1,104.75MW。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持风场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139.40MW,在建的装机容量为500.00MW(其中400MW于2023年07月完成建设)。同时,公司以参股形式投资了多个风电项目,根据各个参股项目的持股比例折算,共计资源持有量为370.65MW,其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220.65MW,在建的装机容量为150.00MW。报告期内,公司自持风场产生的发电收入为3,537.6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69%。
3、加快精益运维业务能力建设,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通过数字化等手段推进智能运维,打造数字化样板工程,提升精益运维质量。质保期内的服务业务重点提升安全、运维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其他服务业务实现产品线化管理,细分为运维产品、备件产品、机组优化产品、叶片产品、大部件产品、船舶产品、数字化产品等种类,以丰富的业务模式匹配服务市场不同业务场景,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创造盈利增长点。同时,公司加强拓展与重点客户、核心部件供应商、船舶供应商等合作伙伴建立战略互助关系,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按计划积极推进定制化深远海运维母船的建设,提前布局深远海风电运维服务。
4、优化内部管理,打造科创型高效、扁平组织
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建立端到端的全成本追踪、管控、分析体系,解决销售、产品、计划、成本等方面存在的业务流程痛点,实现业务流程效率的大幅优化。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提升内部效率,上半年度公司开展系列化的组织架构优化,促进海陆营销聚焦及融合、促进技术与产品规划紧贴市场、促进推动产品竞争力提升、促进公共职能一体化设置,强调组织的价值贡献,打造科创型高效、扁平组织。
三、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研发风险
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技术迭代及客户要求的提升将对公司研发与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将持续对技术研发进行投入,但公司能否顺应未来风电市场发展趋势,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推出更受客户认可的产品具有一定不确定性。针对这一潜在的风险,公司在制定产品战略规划和技术战略规划时,将深入洞察市场、挖掘客户需求,主动研判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以市场推动、技术拉动的双轮驱动制定产品和技术战略规划,提高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较大。目前公司具备一定的人才优势,已形成一支稳健高质量的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队伍。如果公司不能有效的培育、选拔、任用、留住现有技术人才,并吸引新技术人才,将会导致公司失去人才优势而对技术核心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采取多方面举措,一方面提升核心技术知识的数字化沉淀,同时在持续加强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公司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核心技术的保密对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因核心技术信息管理不善导致核心技术泄密,将对公司的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优化核心技术信息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公司核心技术避免发生泄密风险。
(二)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风电行业进入平价时代以来,海上、陆上风机价格均持续走低且供应链大宗原材料的价格时有波动,如公司无法保证不断优化设计和技术迭代更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性能、高品质产品,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或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公司将发挥技术优势,研发创新,顺应市场机组大型化趋势,推出适应不同市场环境需求的新产品。对各核心部件进行全方位的技术穿透,加强产品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应用,并对关键资源进行提前锁定,有效控制成本,化解市场竞争的风险。
2、核心零部件交付风险
在风机产品快速大型化的趋势下,上游零部件供应企业尚在布局配套大型风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因此在产品销售订单集中交付的部分时期,可能存在部分零部件交付紧缺的风险。为应对供应链可能带来的风险,公司实施战略采购以及自制核心部件,加速国产化进程,优化供应链,深入到核心部件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和制造过程,加强对供应链的掌控,确保有序生产与交付。
3、运输交付风险
随着国内海陆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愈发显现,风机主机设备及叶片尺寸、重量逐步增加,可适配物流运输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途运输车辆、专用倒运车辆、海运船舶等)资源紧张,超限物流审批周期变长,可能导致产品物流运输周期延长,物流成本增加,影响订单交付及收益。公司为此积极推进主机设备可拆解分体物流方案的实施,控制单体运输尺寸重量上限,以扩大可适配物流设备的范围。同时,提前参与设计布局新型风电专用倒运设备及海运船舶,进一步整合锁定物流运输资源。针对超长距离运输线路,公司已布局多个叶片中间存储点,合理安排提货时间,减轻实际交付阶段物流资源紧缺及超限审批周期长的压力。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确保物流成本可控,降低交付风险。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及列示在流动资产的合同资产账面价值期初合计为8,992,697,605.65元,期末合计为9,351,282,437.10元,占期初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77%和30.37%,占资产总额比例较高。如果下游客户出现资金状况紧张或其他影响回款的不利情形,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结合不同项目、不同客户的特点,形成差异化的客户信用管理政策,改善客户信用期,健全应收款项催收机制,提高收款效率。
2、对政府补助存在一定依赖的风险
上期和本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17,375,251.41元和73,273,243.30元,占非经常性收益的比例相对较高。若未来政府相关政策或补助发生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的利润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业务创新,不断提高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3、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随着国家对风电行业补贴政策的退出,风机售价快速下降,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如果公司产品成本下降的速度无法与市场价格下降的速度相匹配,可能会导致公司毛利率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进而导致公司业绩的波动。公司将积极推进机组大型化的研发落地,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切换技术路线,优化载荷控制的同时提升机组平台化、模块化程度,并从物料、物流、制造等全方位落实成本压降,确保公司的毛利维持在稳定水平,以应对市场价格下降带来的风险。
(四)行业风险
国家支持与引导政策调整的风险。
我国风电行业未来持续与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将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与引导。国家支持与引导政策调整将影响风电场投资者投资意愿与风机整机行业景气度,进而对公司整机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紧密跟踪行业相关政策动态,分析并识别对行业、公司的影响,前瞻性地做出相应策略调整。
(五)宏观环境风险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往两年波动较大,未来不排除由于市场对原材料需求旺盛、产能波动等情况继续造成原材料价格波动,进而对公司成本控制造成影响。公司将紧密跟踪原材料动态,适时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锁定相关核心零部件价格,减轻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
0
False
SH688660
电气风电
/stock/business/sh688660/
/stock/business/sh68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