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钨新能的主营业务 SH688778.科创版 可融资 沪股通 上市未满6年

04月18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32.08 (+0.72%)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20.03/23.48
市净率PB: 1.60
股息率: 1.11%
ROE: 8.21%
A股市值: 135亿
行业: 电力设备
净利润同比: -51.99%.23Q3
北上持股: 0.23% 5日-0.0%
今年来涨: -19.07%
上市日期: 2021.08

公司名称: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所属省份:福建省 所有制性质:省属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2016.12 员工人数:2,526
主要业务: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锂电池材料及其配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其他未列明制造业(不含须经许可审批的项目);其他未列明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为NCM三元材料、钴酸锂、氢能材料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目录,公司产品属于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中“二次电池材料制造”中的“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材料”。同时,NCM三元材料属于《中国制造2025》鼓励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子行业为锂电池行业。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为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氢能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
借助于多年来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积累形成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公司执行大客户战略,拓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电池客户。在3C锂电池领域,公司与ATL、三星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到下游中高端3C电子产品中;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欣旺达、宁德时代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不断改进高电压钴酸锂、高功率三元材料、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氢能材料等产品的综合性能,紧跟优质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与下游核心客户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工艺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公司持续巩固在钴酸锂、氢能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逐步提升在三元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主流企业地位。
1.NCM三元材料
NCM三元材料具备克比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消费电子产品(对体积比能量密度要求低,比如充电宝等产品)等领域。NCM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会随着充电截止电压提高或镍含量的提高而提升,相应锂电池的续航里程也越长。
在BEV领域,如何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公司立足于下游应用需求,以解决市场痛点为导向,通过持续研发和技术进步致力于提高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及性价比,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
报告期内,公司的NCM三元材料主要产品类型以高电压系列产品为主。在高电压系列产品领域,公司紧密跟随下游客户需求,充分借鉴在钴酸锂领域所形成的高电压技术研发经验,并与下游电池厂商的持续沟通协作,开发出了多款高电压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快充综合性能表现上实现了高效的产品升级,成功切入到海内外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与知名车企的供应链体系中。公司新一代Ni6系4.45V材料通过降低镍、钴含量提升电压以及制程优化,降低材料成本,并兼顾低温功率和高温存储;Ni7系4.45V材料通过对掺杂包覆工艺进行极限设计优化,提升产品容量。
相较于高电压三元材料而言,高镍三元材料主要是通过提升镍含量来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增加车辆续航里程的目的。目前,高镍系列的主流产品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由Ni8系逐步向超高镍(Ni90及以上)系列产品演化,对超高镍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成为了行业目前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公司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已掌握高镍、超高镍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工艺及性能检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报告期内,公司Ni9系三元超高镍材料通过多家电池客户测试,进入到海外车厂体系认证,已实现百吨级交付。
在HEV领域,电池正极更多的是使用高功率NCM三元材料,主要通过细化其一次晶粒、提升比表面积、缩小粒径等技术路线来实现高功率、高倍率性能。报告期内,公司优化了新开发的超高功率材料,使其在拥有优异低温功率性能的同时,长期性能得以保障,推向成熟应用,继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与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入主流动力锂电池品牌厂商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新能源汽车正极材料产业链重要的供应商之一。未来公司将紧跟国内外的市场需求,重点做好高性能NCM三元材料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配套。
2.钴酸锂
钴酸锂具有工作电压高、压实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且稳定等优点,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无人机、电子烟及以TWS耳机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新型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由于高电压钴酸锂是体积能量密度最大的正极材料,能够满足相关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和外观轻薄等要求,而且正极材料成本占中高端电子产品售价的比例较低,尤其是中高端3C电子产品对材料成本的敏感性较低,其他正极材料一般很难替代钴酸锂。
钴酸锂产品按照充电电压高低可以分为4.35V、4.4V、4.45V、4.48V、4.5V及以上等型号,能量密度随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相应电池的待机时间也越长。行业目前多数企业仍然以4.35V、4.4V产品为主,而目前公司以4.48V、4.5V以上高电压产品为主,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在4.5V产品优异性能的基础上继续开发4.53V以上电压的钴酸锂,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改善材料能量密度、循环、安全性能,解决客户痛点,逐步解决了4.53V以上电压钴酸锂开发的各技术难点。
目前,公司在钴酸锂领域已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挖掘客户需求,配合客户进行合作研发,不断完成产品升级迭代,产业链合作关系紧密,具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市场知名度。
3.氢能材料
贮氢合金粉主要用于镍氢电池,相较于其它电池,镍氢电池具有平稳的放电特性、高比热容、出色的快速充放电能力,在需要不停快速充放电的应用场景上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其在极端环境中稳定的安全性能,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目前,公司的贮氢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车企混动车型和民用领域,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固态储氢是通过化学或物理吸附将氢气储存于固态材料中,相比市场上常用的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具有安全、低压等优势。随着氢能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材料制造日渐成熟,氢能材料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这将对氢能储运设备材料提出了大量市场需求,目前固态储氢已在燃料电池潜艇中商业应用,在分布式发电和光伏制氢规模储氢中得到示范应用,未来空间广阔。公司固态储氢材料已有量产销售,应用于光伏制氢储氢、氢能叉车等领域,随着公司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产业政策的出台落地,公司有望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通过近二十年的自主创新和行业深耕,在研发和技术实力方面形成了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内极少数同时在动力电池、3C锂电池、氢能应用领域均占据优势地位的新能源材料企业之一。
本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综合来看,公司致力于新能源电池主流产品核心技术以及未来产品技术的培育发展、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依靠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成功掌握了多项自主研发的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06月30日,公司在国内外拥有120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3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个、其他知识产权(注册商标)2个。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主要系报告期内:1.原材料价格下降,研发耗用的材料成本降低;2.公司新立项研发项目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发生费用较少。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培养、壮大研发力量,打造“高”、“精”、“尖”研发团队,促进公司新产品的快速研发、转化,公司研发人数进一步增长。根据公司生产规划,新生产车间、基地投入使用,招用较多管理、技术和一线员工,公司研发人数占比略有下降。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各种不确定性和紧迫性交织在一起并成为新常态,公司经历了比2022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各种外部环境压力,公司以创新、突破和布局为主基调,应对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同时,进一步深化发展各大业务板块进入新阶段、推动战略主轴落地,在管理体制、结构、机制等方面持续创新、突破并取得进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具体如下:
(一)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下游主要客户的需求量下降,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销量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2,144.21万元,同比减少44.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466.55万元,同比减少53.67%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量为28,545.72吨,其中钴酸锂销量14,156.89吨,同比下降24.18%,但公司钴酸锂市场龙头地位依然稳定,市场份额超过45%;三元材料销量为12,626.64吨,同比下降41.27%;贮氢合金销量为1,729.70吨,同比下降7.29%。
(二)管理情况
1.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公司在新一届董事会的带领下,继续以维护全体股东利益为核心,不断加强公司治理、风险控制、技术创新、市场拓展,逐步扩大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2.建设集中管控平台
推进MOM(MES)实施上线工作。报告期内实现三明厦钨、宁德厦钨MES上线,7月1日实现璟鹭新能源MES上线。通过将现有的客户、供应商,信用额度等数据统一,实现从销售订单、计划排产、采购物流、车间生产到产品交付的全履历管理和追溯,同时实现各基地的数据共享、统一管理,进而为实现公司到基地的层级管理模式,即公司统一管控、基地自主生产打下基础。
3.健全基地体系管理
体系管理方面,完成璟鹭新能源IATF16949&ISO9001导入认证并取得证书,完成氢能科技IATF16949&ISO9001换证并取得新的证书,完成璟鹭新能源ISO9001导入认证并取得证书,雅安厦钨IATF16949导入认证及氢能科技ISO14001&ISO45001导入认证工作也在推进中,确保了新基地体系及时建立并有效运行。在体系运行监控方面,报告期内建立了质量体系中心审核的管理机制,通过审核的开展,对各基地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估,目前已完成宁德厦钨和海沧两个基地的审核,同时也启动了质量标杆评价体系建设项目。
4.推进安全环保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夯实安全管理,降低公司生产运营安全风险。编制公司隐患排查台账,排查隐患并进行整改;加强安全监督管理,配合主管机关及上级部门完成检查;持续做好员工安全教育,提升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推进环保工作,完成废水、废气、噪声检测,委外检测合格率达100%;完成危废转运,进行危险废物管理专题培训;完成碳排放外审并获得外审证书,完成公司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备案。
5.完善集成管理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IPD管理体系改革,践行IPD“正向研发、引领需求、价值创造、持续创新”的方法论和实践论,不断完善IPD客户组相关机制,改革研究院整体组织架构。
6.健全品质管理架构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品质管理架构,综合策划品控中心、基地品质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在品质管理中的职能,初步搭建TQM框架,梳理职责,进而梳理出品质绩效关联。通过开展质量工作坊的方式,总结归纳品质问题,并按照IAM的分析逻辑,开展动因分析,形成了公司品质管理年度N大重点工作和改善项目,各重点举措正按照计划推进实施。同时,完善研发试生产产品内控标准,提升试产产品质量。建立研发变更管理制度和跟踪台账,对研发阶段的变更进行等级规范,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变更管理。
(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公司以五年战略规划为投资指引,配套重点客户的开发计划和产线论证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建设。
1.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三期)
公司海璟基地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募投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已对该项目结项。
2.海璟基地年产3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和综合车间项目
公司在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基础上,在海璟基地新建设9#车间(年产能规划30,000吨)项目和综合车间(年产能规划15,000吨)项目。报告期内,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3.宁德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D车间)项目
宁德基地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244,508.68万元,项目已完成地面强夯、桩基施工、CD车间外侧环形道路施工,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检测和承台地梁开挖等工作。该项目建成后,届时公司宁德基地总产能将达到年产95,000吨。
4.雅安基地液相法磷酸铁锂项目
报告期内,雅安厂房及公辅设施、倒班宿舍、综合楼等施工作业按计划有序实施,并完成设备、安装工程的招标、采购工作。
5.福泉基地年产40,000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福泉基地年产40,000吨三元前驱体项目总投资116,455万元,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手续、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地质灾害评估。
(四)技术研发方面
公司把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持续研究优化产品路线和技术路线。2023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22,194.85万元。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发了以下新产品:
1.三元材料:新一代Ni6系4.45V材料通过降低镍含量提升电压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并兼顾低温功率和高温存储;Ni7系4.45V材料通过对掺杂包覆工艺进行极限设计优化,进一步提升产品容量;高功率领域优化了新开发的超高功率材料,使其在拥有优异低温功率性能的同时,长期性能得以保障,推向成熟应用;Ni9系三元超高镍材料通过多家电池客户测试,进入到海外车厂体系认证,已实现百吨级交付。
2.钴酸锂:在4.5V产品优异性能的基础上继续开发4.53V以上电压的钴酸锂。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改善材料能量密度、循环、安全性能,解决客户痛点。逐步解决了4.53V以上电压钴酸锂开发的各技术难点。
3.氢能材料:公司全资子公司氢能科技新开发的第三代车载贮氢合金材料,成功运用于国际知名车企混合动力新车型。目前第三代车载贮氢合金材料已完成量试导入,实现批量生产;AB2系列固态储氢材料技术初步实现突破,相比稀土系固态储氢材料具有更高的储氢质量密度,该系列产品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并可根据使用场景灵活控制氢压平台,终端产品已进入如分布式储氢、氢能助力车、氢能叉车等固态储氢应用领域,未来在氢能领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4.磷酸盐系材料:磷酸铁锂方面,公司基于液相法开发的新款材料,低温、循环优势明显,与自产固相法或市场高压实材料掺混后,在压实、低温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掺混协同效应得到多家客户认可;磷酸锰铁锂方面,公司继续开发高锰系产品,逐步解决了容量、压实两大问题,其能量密度在同类型产品中有明显优势,初步满足客户需求。
5.钠电正极材料:完成第一代用于储能领域的层氧钠电正极材料开发,并通过客户认证;开发聚阴离子体系钠电正极材料送客户小试评价,持续降低材料成本,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6.补锂剂:高稳定性补锂材料工艺已定型,并完成客户批稳验证;高容量体系补锂材料在成本及性能方面有明显优势、获得知名电池厂商初步认证。
(五)对外投资方面
为增强国际化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战略等综合竞争力,公司以欧洲作为全球化布局的第一站,提供欧洲本土化供应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欧洲厦钨新能分别与OranoCAM和OranoPCAM就在法国共同出资设立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和前驱体合资公司事项签署了合资协议(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两家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均为2,000万欧元,其中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由欧洲厦钨新能出资51%、OranoCAM出资49%,前驱体合资公司由欧洲厦钨新能出资49%、OranoPCAM出资51%。本次合作为公司海外布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公司的海外市场开拓进度。
三、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迭代风险
作为新兴行业,新能源电池及其材料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且发展方向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如果未来新能源电池及其材料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出现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或失败的情形,导致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则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均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力度,保持技术不断创新。
2.技术泄露风险
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关键生产技术的掌握及工艺改进能力等。若公司相关核心技术被泄露,并被竞争对手获知和模仿,则公司的行业竞争优势将受到损害,并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加强对核心技术的保密,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研发人员加盟,保持行业技术优势和未来发展持续性。
(二)经营风险
1.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四氧化三钴、钴中间品、氯化钴、氢氧化钴、硫酸钴、三元前驱体、硫酸镍、碳酸锂、氢氧化锂等,由于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较高,直接材料成本是公司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未来,若主要原材料出现供应短缺,将可能导致公司不能及时采购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从而影响公司生产供应稳定;若原料等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而公司原材料采购优化策略及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将导致公司无法完全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风险,出现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对偏高的情况。上述情形均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不断吸引新进入者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突破行业技术、资金等壁垒,进入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同时,现有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亦纷纷扩充产能,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影响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如果未来公司不能继续保持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响应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满足客户持续的降成本要求,公司将面临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对公司发展和盈利方面的不利影响。
3.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公司在海璟基地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的基础上,在海璟基地新建年产3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和综合生产车间扩产(年产能规划15,000吨)项目,另外还有雅安基地年产100,000吨磷酸铁锂项目(一期、二期)、宁德70,000吨锂离子正极材料项目等。上述项目虽已经公司基于当下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变化等条件充分论证做出了投资决策,但如果未来发生行业整体产能增长过快,行业需求提升速度不及预期,主要客户拓展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市场环境出现较大不利变化等因素,则存在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
1.毛利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未来若出现新能源汽车政策不利调整、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竞争无序、产品售价及原材料价格发生不利变化或者公司未能持续保持产品、客户等行业竞争优势等情形,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2.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的合计账面价值为298,738.83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23.15%。若行业发展出现系统性风险,下游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或资产状况出现恶化,且公司不能持续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及时收回账款,可能会出现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或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收回周期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行业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不同的技术路线,其中,锂离子电池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NCM/NCA三元锂电池等类型。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体系一直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发生重要变化,比如,燃料电池等电池技术进步加快、磷酸铁锂电池组装技术突破等,则行业对锂离子电池或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会面临替代风险。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运用新的技术开发与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材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五)其他重大风险
1.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升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架构日益庞大,管理链条不断延长,公司总体管理难度逐步增加;如果公司管理层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
2.安全生产与环保风险
随着相关安全生产与环保监管政策的趋严及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安全生产与环保合规压力也在增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的风险;一旦发生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不仅会面临直接损失,还可能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等,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多数拥有较高的专业学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具备较强的持续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公司自2004年开始介入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连续攻克了3C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陆续推出了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贮氢合金粉等多款产品,并持续升级迭代,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加快新型磷酸盐系材料、钠电正极材料、超高镍三元材料、固态储氢材料等材料的量产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保持行业竞争优势,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技术创新和品质保证,实现产品差异化,树立品牌地位。
2.广泛认可的商业化成果优势
公司以持续的技术研发为基础,将多项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为了市场广泛认可的商业化产品。公司是行业内最早的成功开发出高倍率型Ni3系NCM三元材料产品,并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正极材料企业;公司也是行业最早实现将单晶Ni6系NCM三元材料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之一;2018年以来,公司钴酸锂产品持续迭代,电压从4.45V增加到4.53V以上,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改善材料能量密度、循环、快充、安全等性能,解决客户痛点,凭借高电压产品优势,全球市占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3.品质稳定的规模化量产优势
新能源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行业主要的新能源电池厂商对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一致性、供货稳定性、及时性等具有严格的要求,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品质管控及风险预防机制。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品控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公司正极材料产销规模连续多年处于行业前列,氢能材料处于细分领域行业龙头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品质管控,公司客户满意度高,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规模化与稳定量产优势。
4.优质稳定的知名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新能源材料的厂商之一,下游大型新能源电池厂商均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认证机制,通常从送样到量产耗时数年时间。公司准确地把握3C电子产品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趋势和商业需求,坚持差异化大客户战略,在3C锂电池领域,公司与ATL、三星SDI、LGC、村田、比亚迪、欣旺达、珠海冠宇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钴酸锂产品广泛应用到下游中高端3C数码产品。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与中创新航、比亚迪、松下、欣旺达、宁德时代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有助于促进公司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客户资质及信誉良好也是公司能够稳定发展、持续壮大的重要基础。
5.绿色低碳优势
公司坚持“承接企业使命,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通过运用国际先进设备,引入国际先进制造管理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产线工艺,稳步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公司及下属三明厦钨、宁德厦钨均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巩固和提高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创新,连续攻克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于2022年成立了双碳办公室,负责统筹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制定公司“双碳目标”路线图。公司在落实自身减碳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行业“碳”标准的起草,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通过推动主要供应商开展碳减排工作,致力于实现产业链的整体低碳发展。公司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在行业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0
False
SH688778
厦钨新能
/stock/business/sh688778/
/stock/business/sh68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