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的主营业务 SZ000686.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30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6.85 (+1.78%)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23.98/25.39
市净率PB: 0.87
股息率: 1.46%
ROE: 3.66%
A股市值: 160亿
行业: 证券
净利润同比: +189.44%.23Q4
北上持股: 0.75% 5日+0.1%
今年来涨: -3.52%
上市日期: 2007.08

公司名称: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省份:吉林省 所有制性质:地市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2.07 员工人数:3,139
主要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代销金融产品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以“致力于客户成长,成为有规模、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现代金融服务商”为长远发展愿景,并确定了“以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及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全能型券商”的公司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为客户投资理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财富配置需求。公司依托齐全的业务资质,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等。
财富管理业务: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致力于通过聚合资源为财富客户、机构客户等提供专业的资产配置服务,通过数字化服务陪伴年轻客户成长,通过衍生品服务满足企业客户风险管理需求,构建服务优质的财富管理生态圈。其中,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买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及期权等交易服务;金融产品销售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销售服务和资产配置服务,其金融产品由本公司及其他合法金融机构管理;信用交易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多样化融资服务。财富管理业务的收入来源为手续费、顾问费、佣金及利息收入。
投资银行业务: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投融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其中,股权承销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上市保荐及股权融资服务;债券承销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债券融资服务;财务顾问业务主要是从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角度为客户提供以并购为主的财务顾问服务;股转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新三板挂牌及后续融资服务。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来源为承销佣金、保荐费、顾问费等业务收入。
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公司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以权益自营业务与固定收益自营业务为基础,发挥研究咨询业务的赋能作用,发展特色化的量化交易、做市交易、另类投资业务及其他金融创新业务,保障公司自有资金实现穿越牛熊周期的稳定收益。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的收入来源为投资收入和投资咨询收入。
资产管理业务: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致力于通过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与客户服务体系,重点服务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财富客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以良好的产品业绩驱动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行业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来源为顾问费、管理费、投资收入及业绩报酬。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晰明确的经营理念与战略定位
公司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经营理念,充分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确定了“以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及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全能型券商”的战略定位,聚焦特色化、精品化、生态化的业务体系建设,加速布局金融科技领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赋能,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融合、创新、专注、至简”的企业精神,为公司落实战略规划提供了思想引领。
(二)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制度体系
公司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权责清晰、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同时构建了系统全面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保障公司治理、管理与经营行为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公司规范健康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与人才储备
公司作为较早上市的证券公司,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诚信经营,以良好的企业声誉获得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充分信赖与广泛支持,具有相对充足的资金补充渠道,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与资金运营能力,有效满足各项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吸引和储备,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市场化的选拔任用与薪酬激励机制,汇聚了一批素质高、经验丰富、稳定性强的专业骨干与管理团队,为公司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较好保障。
(四)高效多元的决策机制与管理体系
公司日常经营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灵活的决策管理机制和高效的资源调配机制,支持公司充分识别市场变化,快速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公司秉承“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经营原则,持续构建和完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资本管理体系、营运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多元共建的后台管理支持和管控体系,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和抵御能力,为公司平稳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成熟完整的业务架构与网点布局
公司作为拥有全牌照的综合证券服务商,业务体系日益完整,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三地三中心”布局,其中以北京为中心重点发展固定收益投资业务、投资银行及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上海靠近金融、科技人才高地,重点发展权益类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研究咨询及金融创新业务,打造业务创新中心;长春作为决策、治理中心,保有券商传统经纪业务和管理支持职能。与此同时,公司部分决策职能和合规、风控、信息技术、资金运营等管理职能正逐步向上海、北京等地转移,提供更加高效、强大的后台服务支持,并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个大中城市设立了140家分支机构,构建了覆盖中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的营销网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营销渠道和充足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务联动协同建设提供了较强平台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合规经营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为根本,及时调整、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各项业务平稳运行,确保公司在总体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开展经营。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股票价格、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或者其他市场因子的变化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当前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自营投资业务、做市业务以及其他投资交易活动。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公司资产遭受损失的风险。公司当前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融资类业务、债券投资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存在结算风险的经纪业务等。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4.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公司员工的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公司当前合规风险来源于公司及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
6.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相关损失的风险。公司操作风险来源于公司所有业务活动。
7.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从事洗钱活动,进而对公司的声誉、运营、财务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监管处罚、客户流失、业务损失和财务损失等的风险。公司当前洗钱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与客户和交易对手相关的业务活动。
(二)公司已经或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健全的组织架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与数据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以及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识别、评估、计量、应对、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为公司业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采取稳健、审慎的策略,在准确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审慎评估公司承担的市场风险;同时加强市场预判,及时调整策略。公司规范投资决策流程,采用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分散投资风险;完善自营业务限额管理,不断优化风险限额体系,以控制盈亏波动水平和市场风险暴露程度;采用VaR等对持有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进行量化管理,运用压力测试作为必要的补充量化工具;通过风险对冲工具和资本中介业务,降低公司由于市场风险造成的经营波动。
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调整业务规模、使用衍生品进行对冲等手段管理市场风险敞口,将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公司报告期内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以内部信用评级为基础,通过尽职调查、授信管理、同一客户管理等方式进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采用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敞口和压力测试等计量信用风险;采用准入管理、分级授权审批、限额管理、抵押品缓释、信用风险的监测预警等手段控制信用风险。为控制债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明确了可投资债券的内部评级要求并建立了信用债内部评级制度。为控制信用交易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通过制定各项严格的制度和措施,从征信、授信、盯市、违约处置等多个环节对该业务涉及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其中包括建立严格的客户准入制度和征信、授信标准;建立严格的担保物范围及折算率、保证金比例、履约担保比例的标准;建立信用交易逐日盯市制度,及时预警、准确报告,达到平仓线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强制平仓等。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融资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审慎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债券投资、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的信用风险,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公司报告期内未出现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4.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公司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资产流动性、融资渠道稳定性进行定期及不定期评估,明确公司投资资产的筛选标准,有效限制低流动性资产的持有规模,并注意做好自有资金的流动性循环设计。公司保持融资渠道在方式、期限上的分散性,保证资产负债在期限及规模上的合理匹配。完善内部资金调度、分配等管理制度,对公司表内外现金流量进行评估与预测,对可能的现金流缺口进行测算。公司根据流动性评估情况建立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机制以及应急计划,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2023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在任一时点均满足监管要求,公司优质流动性资产能覆盖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需求,各项流动性指标均处于安全状态,整体流动性状况良好。
5.加强声誉风险管理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了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和管理机制等,确保能够主动、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声誉风险,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公司及利益相关方、行业或社会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公司在声誉风险管理中,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建立日常系统化舆情监控和体系化定期报告机制,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声誉风险管理状况;积极、有序接待媒体采访,保证公司声音得到及时、有效传递;敏感识别并统筹协调应对声誉事件,正面回应市场和投资者关切,防止负面影响无序扩散,力争降低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的负面评价,维护公司和行业声誉。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完善声誉风险事前防范和事中应对机制,保障声誉风险管控有效、处理得当,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对公司及行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声誉事件。
6.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公司合规管理工作以推动落实“实质合规”、全面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为总体工作目标,持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并监督其有效运行,着力加强重点业务的管理及协同,全面提升合规考核与问责的有效性,积极促进合规文化建设与推广,全面提升合规科技化水平,有效推动内控部门间的协同与补位,为公司规范经营和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开展各项合规管理工作。公司整体上合规经营、规范发展,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7.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多措并举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一是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通过适当的职责分工、授权和分级审批等机制,形成合理制约和有效监督;二是有效应用风险管理的三大工具:通过“自我识别与评估”理论,对公司主要业务与管理活动的流程进行了梳理,识别操作风险点与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并自研开发落地系统予以记载和维护;通过“损失数据库”理论,搭建了公司内外部风险损失数据库,实现了公司内外部损失事件的汇集;通过“操作风险关键指标”理论,设定了公司级操作风险指标,将风险管控环节前置,实现对重大风险事件的提前预警;三是完善用人机制,通过组织内部竞聘、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通过员工行为管理、合规培训、签订各类承诺书的方式,有效加强对人员道德风险的管控;四是积极推进IT治理,根据IT治理工作方案、规划及相关制度,合理安排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五是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和流程,针对各项业务、信息系统、结算核算等关键业务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预案并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危机处理机制的有效性。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提升服务支持能力,全面提高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的渗透度。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项。
8.加强洗钱风险管理
公司构建了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洗钱风险管理目标和管理策略,建立了以《洗钱风险管理制度》为基本制度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及洗钱风险评估、报告、应急处置、保密与信息共享等机制,采取了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黑名单管理等洗钱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并持续推进反洗钱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和数据治理,强化了内部检查、审计、考核、奖惩为一体的洗钱风险监督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各类宣传培训,建立了“防范洗钱人人有责”的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公司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评估洗钱固有风险(地域环境、客户群体、产品业务、渠道)与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公司所面临的剩余风险为中低风险,并根据剩余洗钱风险敞口以及风险管理政策,合理配置反洗钱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2023年上半年,公司遵循风险为本的原则,持续优化洗钱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夯实反洗钱基础工作。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聚焦“十四五”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坚持稳健进取,把握市场机遇,优化经营策略,调整资产配置,积极推动各项业务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经营业绩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2亿元,同比增加48.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加164.48%,利润构成未发生重大变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891.6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3.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83.54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72%。
1.财富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财富管理转型战略,着力推进组织变革,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拓展机构客户规模,AB股基金交易量市占率、金融产品保有规模持续提升,融e通客户数和活跃度显著增长,期货业务交易额和客户权益大幅增加。
(1)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基础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先扬后抑、结构分化明显,投资者交投活跃度提升;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落地和经济持续恢复背景下,证券行业财富管理转型进程加快,财富业务收入结构改变,高净值客户投顾服务日益成为财富管理转型的发力点,对证券公司金融资产配置能力和产品投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基础经纪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和“总分营”三级管理模式,提升组织响应力和管理效能,突出区域特色竞争优势;升级客户经营体系,聚焦高净值客群改善客户结构,夯实经纪业务发展根基;打造特色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数字化金融手段赋能服务品质提升,以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满足客户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推动公司基础经纪业务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报告期内,公司基础经纪业务客户数稳步增长,实现AB股基金交易量15,577.09亿元,同比增加3.47%。
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以“客户价值管理”为核心,发力股票投顾业务,从产品端和平台端打造投顾业务优势,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服务品质。一方面,聚焦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升级投资咨询产品体系,创设“服务包”产品,满足不同种类资产配置需求,上线“天天向上plus”产品,更加贴合高净值客户投资需求;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投顾业务品牌,通过线上直播、专项活动等方式向投资者更直观地展示公司的投顾产品,加大投顾团队培育力度,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投顾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顾问业务收入提升明显,同比增长11.28%。
机构客户业务2023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私募机构数量和产品规模延续增长态势,头部券商加速布局私募PB业务,通过加大对私募机构客户的支持服务力度推动财富管理转型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机构客户业务持续聚焦财富管理转型战略,立足量化私募服务方向,以私募PB业务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包括种子基金、期货期权等在内的一体化私募业务综合服务模式。系统建设方面,公司优化极速交易系统,完善策略算法支持,搭建量化研究平台,打造优质交易服务体系;服务优化方面,公司加强内部业务协同,深化私募大赛、路演平台等活动宣传,扩大对私募机构客户的开发和服务力度。
股票期权经纪业务2023年上半年,国内ETF期权市场产品日益丰富,其标的已基本覆盖大盘蓝筹、创新蓝筹、创新成长、中小市值等各类型ETF基金。新交易品种的有序上市,带来部分新增成交量,但是受限于震荡及低波动行情走势,原有存量标的期权成交量出现明显回落。
报告期内,公司股票期权经纪业务作为财富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致力于满足客户关于财富管理、资产配置及风险对冲等的组合投资需求,同时做好机构业务客户端和主要区域网点端的业务开发,培育公司投顾团队交易支持、策略服务和实盘指导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支持;持续优化交易系统功能,实施差异化风险管控,满足客户在资金使用效率和策略应用方面的个性化需求。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成交量下降影响,公司股票期权经纪业务客户数量和成交量同比减少。
期货业务2023年上半年,期货市场品种持续扩充,行业客户权益规模稳步增长,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效果不断显现。然而,受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期货经营机构普遍面临盈利困难等问题,打造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渤海期货开展期货业务,渤海期货总部位于上海,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在全国共有9家营业部、4家分公司,并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报告期内,渤海期货各项业务平稳有序开展,主要业务指标呈现较好增长态势。经纪业务方面,积极开展营销活动,重点拓展金融机构客户和产业客户,有效提升客户权益和交易规模;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积极推进资管产品发行准备,持续做好存续期产品运营管理,拓展金融同业合作契机,以FOF产品作为发力点,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逐步向多策略转化;风险管理业务方面,持续开展农产品、有色品种基差贸易及产业服务,推动“保险+期货”项目申报并完成多个项目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023年上半年,渤海期货实现代理交易额4.07万亿元,同比增长39.56%,期末客户权益达59.81亿元,同比增长67.39%,客户规模和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荣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22年度优秀会员成长突破奖”、“大连商品交易所2022年度优秀会员进步奖”、“郑州商品交易所2022年度市场成长优秀会员奖”等多个奖项。
其他单项业务区域股权市场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顺应监管形势,发挥区域优势,重点参与“专精特新”专板工作建设,兼顾国家其他区域性股权市场及试点地区业务开发,为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规范化改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等专项服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荐挂牌项目14单,完成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项目7单。
柜台市场业务方面,公司依托报价系统开展柜台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支持营业网点客户开发和服务需要,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共发行133期收益凭证,其中固定收益凭证76期,发行规模26.32亿元,兑付规模19.57亿元,存量规模17.02亿元;浮动收益凭证57期,发行规模15.93亿元,兑付规模10.68亿元,存量规模13.99亿元。在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同时,通过制定新客专享及定制化发行方案,提升公司重点客户覆盖度,积极引进财富客户、高净值客户和企业客户等增量客户,并有效维护存量客户。
港股通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专注做好客户基础运营服务,完善线上业务功能,应对市场波动向客户做好风险提示,辅助客户安全顺畅交易,公司港股通客户数量同比增加7.17%,港股通总成交额同比增加3.26%。
金融科技建设2023年上半年,多项监管政策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和方向,搭建数字化的运营服务体系,推动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智能营销模式转型,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加充分有效地保护投资者权益,金融科技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券商打造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对外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向客户传递卓越体验;对内建立数字化运营平台,为业务融合提供高效支撑;深化金融科技赋能,驱动客户服务模式变革和服务效率提升”的战略定位,持续推进三大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在客户端建设方面,持续优化“融e通”APP,把握交易型用户和理财型用户核心诉求,涵盖行情交易、理财产品、投顾服务等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建立全方位、标准化、智能化线上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网上交易操作体验。在员工端赋能方面,一方面打造Doit投顾平台,上线客户360全景视图、产品模块、多样化客户标签等功能,赋能网点员工快速全面地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展业新模式;另一方面,构建Doing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突破现有系统壁垒,使总部策略快速触达营业网点,通过数据服务赋能线下业务。同时,公司着力打造新媒体IP矩阵,拓展Z世代年轻化客群流量,通过北斗大项目实现客群分类、客户分层和客户画像等的精细化建设,完善全方位获客、留客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e通”APP平均月活数达40.07万人,同比增长1.01%。
(2)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震荡格局,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延续“冷暖不一”态势,部分占据渠道和口碑优势的基金产品发行火爆,也有部分新基金发行延期;券商凭借投顾团队基础和专业服务能力,在满足高净值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定制化理财需求方面具备较好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产品销售业务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深耕渠道拓展和产品研究,以券结模式基金作为产品销售核心战略,持续提升产品销售业务覆盖群体和保有规模。渠道拓展方面,公司深化与优质公募、私募机构的合作,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产品客户深度挖掘,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需求解决方案,纵深开拓产品两端渠道;产品发行方面,公司搭建公募量化基金分析评价体系框架,提高产品分析评价能力,丰富代销产品类型,推进多只券结公募基金产品的推广和客户服务工作,以较好的产品业绩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特色和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代销上线金融产品600余只,实现代销金融产品总金额34.42亿元,同比增长34.78%。
(3)信用交易业务融资融券业务
2023年上半年,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转融通新规正式发布,转融资业务试点正式上线,为券商两融业务规模扩容、利息收入增厚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退市机制常态化运行,对券商两融业务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报告期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15,884.98亿元,同比下降0.93%。其中,融资余额14,955.00亿元,同比下降0.95%;融券余额929.97亿元,同比下降0.60%。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研判市场波动,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的发展思路,稳步开展两融业务。风险防控方面,建立多维度风险筛查机制,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好风险前瞻预判;业务拓展方面,重点面向机构客户和专业投资者,强化营业网点的业务拓展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有效提升公司两融业务核心竞争力。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两融业务规模同比出现下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111.55亿元,同比下降12.85%。
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2023年上半年,股票质押业务市场规模逐步趋于稳定。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控制增量、分散风险、加强风控,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控制单一项目规模,审慎承做新项目,加强项目风险评估,优化项目延期管理,推进风险项目化解,积极探索以股票质押业务为切入点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将股票质押综合金融服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以自有资金作为融出方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待购回初始交易金额13.48亿元(其中包括已经完成债权转让的股票质押规模1.70亿元),相比报告期初下降14.95%。
2.投资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立足“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定位,积极落实北交所业务发展战略,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股权承销规模同比增长,债券发行数量显著提升,区域特色逐渐凸显,持续构建业务品牌影响力。
(1)股权承销业务
2023年上半年,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监管部门对券商投行承销能力和执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股权市场整体发行节奏稳中有升,IPO公司数量173家,同比增长1.17%,定增发行公司数量162家,同比增长16.55%,完成配股融资企业2家,同比减少66.67%;北交所申报项目加速审核,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专精特新”中小创新企业,围绕大力发展北交所业务的战略目标,积极发挥业务协同优势,结合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区域市场特点,拓展“TMT、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三大重点行业链条,沉淀行业经验优势,打造重点区域市场品牌影响力,保证了较为领先的市场份额。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创业板再融资项目2个,北交所公开发行项目1个;新增申报创业板再融资项目2个,北交所公开发行项目3个。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完成北交所项目7个,行业排名并列第9位。
(2)债券承销业务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投资需求逐步恢复,券商债券承销规模同比小幅增加。其中,城投债发行规模快速扩容,电子、通信信用债规模攀升;公司债发行数量明显上涨;地方国企AA+和AA级信用债规模增长,民营企业信用债净融资额持续流出。同时,债券市场违约风险仍在释放,城投公司非标债务违约频繁,导致优质项目竞争白热化,对券商债券承销业务开展提出更大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持续落实区域深耕战略,深化公司债券产品布局,寻求境外债、REITs等细分领域突破点。加强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与客户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为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和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与深耕区域分支机构加强协同,提高公司在重点区域的项目质效,持续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12只公司债券的承销发行工作,实际承销金额45.68亿元。
(3)并购与财务顾问业务
2023年上半年,随着国内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A股并购重组市场回暖,跨界并购减少,产业并购增多,尤其医药、半导体等热门赛道并购较为活跃。国内市场共发生并购重组交易2,074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1.03%;涉及金额5,357.76亿元,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20.74%。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已储备标的并购需求,挖掘优质并购投资标的,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完成并购及财务顾问项目8个,已立项并购及财务顾问项目4个。
(4)股转业务
2023年上半年,北交所持续平稳运行,上市公司突破200家,总市值突破2,500亿元,聚集了一批优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时,新三板与北交所一体化发展优势逐步彰显,证券公司纷纷加速布局、抢占市场,投行业务迎来较好发展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立足“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定位,在股转业务方面着力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业务优势。一方面,确立“特色行业+重点区域”的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深入研究并确定首批特色行业,加快对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业务布局;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化建设,重构组织运营模式,探索“种子客户”发掘培育模式,设立成长企业投行部,统筹开展新三板与北交所业务的承揽承做与管理研究等各项工作,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综合服务和延伸服务需求,通过组织协同与资源协同打造更好的业务服务体系。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荐1家企业完成新三板挂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完成挂牌企业363家,行业排名第9位;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188家,行业排名第8位,其中创新层企业46家,行业排名第10位。
3.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权益自营业务审慎调整投资策略,积极开拓量化衍生品等非方向性投资业务,实现整体盈利;固定收益自营业务积极研判市场、把握投资机遇,取得较好收益;量化交易策略实现正收益,量化CTA业务平稳运行;股转做市业务做市家数保持行业第一,综合三年收益率跑赢市场主要指数;另类投资业务加强合作机构业务联动和资源挖掘,积极布局中早期项目;研究咨询业务提高大型机构覆盖,开拓非公募领域市场,客户数量和业务收入均实现同比上升。
(1)权益自营业务
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冲高回落走势,市场主要指数走势分化,新增资金较为有限,存量资金持续博弈,市场结构化行情特征明显,券商自营投资业务仍以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
公司权益自营业务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盈利模式,以权益类投资业务为核心,以申购、定增和二级可转债业务为补充,积极开拓非方向性投资业务领域,依托公司数字化转型推进量化衍生品业务发展,分散投资风险,优化收入结构。报告期内,公司紧密跟踪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以经济复苏为线索,聚焦顺周期、低估值的行业,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持仓结构,寻求与公司投资理念相符且具备成长与估值安全边际的品种进行配置,并积极关注新能源、AI+等细分板块,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实现整体盈利。
(2)固定收益自营业务
2023年上半年,随着对经济复苏进程的不断重估,市场对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形成了一致性预期。上半年末,央行的降息落地形成了从预期到现实的完整逻辑闭环,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市场机构总体杠杆水平较高,市场情绪脆弱、波动剧烈,投资交易决策的时间窗口转瞬即逝,对参与主体投研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完善体系内的共享机制、快速调整执行策略,更好地把握交易机会并有效规避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坚持投资和资本中介业务“双轮驱动”,聚焦投研能力提升和金融科技赋能,持续加大投研、销售、交易、管理方面的数字化建设力度,将研究、投资、交易和管理工作依托定性与定量平台进行可视化展示,进一步提升业务效率,实现业绩稳健增长。投研方面,公司重视投研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持续丰富投研体系的数据来源、完善展示界面,力争使研究成果应用于更多业务场景,对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给予更高效的指引和支持;资本中介业务方面,持续开拓分销机构客户,并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债券做市和定价能力,拓宽债券撮合品种范围和业务空间,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3)量化交易业务
2023年上半年,权益市场呈现震荡行情,传统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加剧,伴随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实施、融券券源扩大、指数ETF衍生品工具持续推出,量化投资迎来广阔空间,高频交易稳健和高收益特性受到市场青睐;受宏观政策预期影响,商品期货指数震荡下跌后迎来反弹,多空转换频繁,市场交易情绪与商品基本面呈现一定程度的背离,对CTA策略的稳定性和风控能力形成考验。
报告期内,公司在高频量化交易方面,依托公司数字化转型和去方向性投资战略引领,坚持平台化建设思路和中高频稳定策略的业务方向,积极开展策略研发,搭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量化研究与交易平台,保持T0策略和Alpha策略稳定正收益;在量化CTA交易方面围绕商品期货投资,升级CTA趋势交易和统计套利策略,聚焦中频策略研发,应对商品期货市场行情波动稳健调整持仓规模,确保策略风险可控,保持业务平稳运行。
(4)股转做市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全国股转系统及北交所发布实施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及配套业务规则,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阵地;新三板指数震荡下跌,做市企业数量相较上年末减少,做市业务盈利难度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做市业务坚持战略定位,为市场优质企业提供做市报价服务,聚焦优质项目开展中长期价值投资,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头部做市券商之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做市企业103家,做市数量位列股转系统做市商第一名。在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做市商评价中,公司连续获得综合排名前5%,获得做市交易经手费100%减免,持续保持做市业务竞争力和服务品牌优势。
(5)另类投资业务
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IPO数量增加但融资额下降,以半导体、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创业板、科创板IPO持续保持领先,受到股权投资领域的高度关注。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融达开展另类投资业务。东证融达始终坚持立足投资本质,秉持“长期、稳健、专业”的价值投资理念,紧跟国家政策导向,重点投资符合国家战略的半导体、高端制造及新能源等行业,加强行业研究储备和产业链覆盖。报告期内,东证融达加强与合作机构的业务联动和资源挖掘,拓展项目资源渠道,加强投研团队建设,积极布局中早期项目,顺利新增多个股权投资项目;同时,注重提升项目质量管控,扎实做好已投项目的投后管理跟踪,持续优化投资盈利模式。
(6)研究咨询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基金运作费用随之攀升,为减少投资者综合投资成本,监管层出台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券商席位佣金收入面临收缩压力;同时,监管层持续加强对券商研究条线的监管力度,对券商研究咨询业务合规执业、稳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研究咨询业务坚持打造专业的研究品牌,为投资者及时、全面地提供宏观经济、策略、固定收益、金融工程和其他多行业、多领域的投研服务。对外服务方面,提升对优质客户的服务能力,加强对国内核心资产的定价能力,持续提高公募分仓佣金收入市占率和大型机构覆盖率,并积极开拓非公募领域市场,构建多元化客户群,客户数量及业务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对内协作方面,通过举办上市公司交流会、高峰论坛和策略会等方式积极创建业务部门与机构客户间的交流机会,为公司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提供智力与平台支持。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究咨询分公司完成各类研究报告1,553篇,发布深度研究报告449篇;开展分析师、专家路演服务11,422次,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交流会的形式举办各类会议946场,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0.11%。
4.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集合管理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公募基金业务存续规模保持增长且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稳步推进新发基金募集,存量投资项目资金持续回流。
(1)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监管层修订资管细则,强化差异化监管,提升产品投资运作灵活度,促进券商资管业务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券商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加速公募化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等多种举措,着力提升主动管理水平,寻求业务增长点和突破口。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融汇经营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报告期内,东证融汇积极应对行业变革和政策变化,以高质量规模增长与业绩稳定为导向,持续加强渠道建设,丰富产品线,把握投资机会,推进业务发展战略落地。市场开拓方面,拓展营销纵深,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投教和品牌宣传,互联网等渠道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产品规划方面,优化完善固收+、衍生品、权益等产品线,调整产品结构,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选择;投资管理方面,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丰富策略收益来源,把握资产配置机会,大部分产品业绩跻身同类产品前列。
报告期内,东证融汇产品和服务得到客户广泛认可,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融汇资产管理总规模达732.5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56.38%;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589.2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8.09%,再创历史新高。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股票市场出现结构性机会,债券市场整体业绩向好,公募基金行业延续快速发展趋势,存续基金产品数量攀升,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稳步增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157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基金产品10,980只,较2022年末增长3.82%;管理基金资产总规模达27.69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6.38%。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东方基金、参股公司银华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东方基金以持有人利益为中心,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业绩。投研建设方面,在权益投资领域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构建“专业化、平台化、体系化”的一体化投研平台,提升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在固收投资领域,坚持绝对收益理念,以保证流动性和控制风险为前提,巩固货币、纯债和可转债产品业绩优势,提升二级债产品收益稳定性。渠道合作方面,持续加强多元渠道合作,深化银行、券商渠道合作关系,做好互联网金融渠道全流程客户陪伴,通过线上直播和短视频等多种方式打造东方基金流媒体平台知名IP,培育潜在客户群体。客户服务方面,持续提升专户投资管理能力,有效保障机构客户利益,完善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产品布局方面,持续完善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方面的产品布局,新成立2只公募基金产品,募集规模6.7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东方基金存续管理公募基金产品62只,管理资产净值864.5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4.48%;旗下权益类资产最近三年收益率为46.66%,在138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11名;旗下固定收益类资产最近两年收益率为7.96%,在140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17名。
报告期内,银华基金不断强化综合实力,完善产品线布局,加强业务拓展创新,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和优质的持有体验。投研建设方面,基于基本面为主的长期研究进行稳健投资,持续建设投资决策体系,推动投资管理工业化。业务支持方面,强化中台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坚守合规风控底线,保障各项业务有序运营、平稳推进。产品布局方面,聚焦系列化、品牌化、场景化的产品战略目标,做好产品前瞻性布局,拓展第三支柱养老金等新业务领域,把握长短期业务平衡,新成立8只公募基金产品,募集规模59.40亿元。截至报告期末,银华基金存续管理公募基金产品188只,管理资产净值5,542.8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82%。
(3)私募基金业务
2023年上半年,在国际政治形势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募资难”、长期资金短缺困境仍在延续;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业务马太效应凸显,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同时,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向母基金领域纵深挺进;监管层面不断夯实私募基金法治基础并完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引导私募机构持续提升合规风控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实现长期规范、健康发展。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融通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东证融通坚持“精品投资+并购投资”的理念,以为客户提供“投行综合服务和全面增值服务”为切入点,致力于与战略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实现“募投管退”一体化业务闭环。报告期内,东证融通稳步推进新发基金募集,强化募资能力,以投带募寻求与核心客户达成长期合作;围绕“先进制造”细分领域拓展业务,精选优质拟IPO及并购标的,打造可持续的投资模式及逻辑;有序做好存量项目投后管理与退出,实现稳定的资金回流。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融通存续管理基金10只,实缴规模29.30亿元,对外投资余额22.17亿元。
0
False
SZ000686
东北证券
/stock/business/sz000686/
/stock/business/sz00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