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港口的主营业务 SZ001872.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02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18.12 (+1.51%)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12.13/12.28
市净率PB: 0.78
股息率: 2.48%
ROE: 6.73%
A股市值: 420亿
行业: 港口航运
净利润同比: +14.40%.23Q3
北上持股: 0.19% 5日0.0%
今年来涨: +13.53%
上市日期: 2018.12

公司名称: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广东省 所有制性质:央企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0.07 员工人数:15,801
主要业务:港口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进出口各类货物保税仓储业务;港口配套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国际、国内货物的装卸、中转、仓储、运输,货物加工处理;集装箱拆拼箱、清洗、修理、制造和租赁;国际货运代理;租车租船业务;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应等船舶港口服务;船舶拖带(不得使用外国籍船舶经营);港口设施、设备和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制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港口物流及港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及相关配套服务;物流方案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港务工程技术的开发、研究、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本公司主要从事港口投资运营、综合开发、智慧科技及港口生态圈四类业务。
港口投资运营业务包括集装箱及散杂货装卸服务,本公司已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所投资或者投资并拥有管理权的码头遍布香港、台湾、深圳、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漳州、湛江、汕头等枢纽港,并成功布局六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地区。港口投资方面,重点在全球主枢纽港、门户港以及市场潜力大、经济成长快、发展前景好的地区布局,捕捉港口、物流及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机会,进一步完善全球港口网络。
综合开发业务通过创新的园区业务模式和服务,深入挖掘港口与园区协同价值,依托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吉布提国际自贸区、汉班托塔产业园等园区为客户提供仓储租赁、报关、拆拼箱、单证等多元化的增值服务。
智慧科技业务利用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充分发挥公司大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驱动公司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通过智慧港口解决方案、智慧港口开放平台、智慧港口科技运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港口服务。
港口生态圈业务以港口为核心以及港口拖轮服务、理货业务、工程监理和管理业务,通过整合港口生态服务资源,推动港口物流价值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合作,以资源开放和共享为重要抓手,促进贸易顺畅发展,提升港口服务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助力客户降本增效。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等
(1)宏观经贸格局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摩擦持续,高通胀及高库存抑制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欧美国家加息使新兴市场投资增速放缓,中美在高新科技领域展开新一轮角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3年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3.0%,较2022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预计增长1.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4.0%,与2022年持平。根据美国商务部报告,美国二季度GDP增长2.4%,高于一季度的2%。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3%,其中德国GDP环比持平,法国环比增长0.5%。日本经济形势相对复杂,尽管6月工业产值等部分指标超预期反弹,但经济和财政状况仍具有不确定性;韩国二季度经济增速则好于预期,GDP同比增长0.9%,与第一季度持平。全球贸易方面,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量增幅为2.0%,同比下降3.2%。在商品消费疲软、未来地缘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生产率增长疲弱和金融环境更具挑战性的情况下,企业缩减了对产能的投资。
今年上半年,中国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符合预期。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人民币59.3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但也需关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外需减弱对我外贸的影响仍在持续。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人民币20.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出口为人民币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为人民币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82万亿元,扩大17.4%。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总额2.92万亿美元,下降4.7%。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趋势明显,RCEP落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动力,上半年中国与东盟以人民币计价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4%。需求多样化和碎片化的趋势下,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智技术的发展,对贸易模式、贸易结构、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造共生型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提升整体效益。
展望202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仍然偏向下行,如果出现更多冲击,包括俄乌冲突加剧和极端天气引发的冲击,通胀或保持高位甚至上升,从而引发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紧。然而,全球增长出现更有利结果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核心通胀的下降速度可能快于预期,从而减少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需要。IMF预计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为3.0%。其中发达经济体2023年的增速仍将显著放缓,从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计将大体稳定在2023年的4.0%和2024年的4.1%。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总量(包括货物与服务)增速为2.0%,2024年升至3.7%。
2023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收缩或超出预期,信心不足导致消费弱于预期,为应对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减少而可能收紧财政,这些不确定因素将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压力。但中国进出口发展仍具有较大韧性,国际市场需求或好于预期,消费增长可能进一步释放潜力,数字化、绿色经济发展趋势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下一阶段,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港口航运业趋势分析
国际航运业深受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塑的影响,航线布局发生了明显调整。根据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报告,截至今年7月底,班轮公司部署在亚欧航线的运力同比上涨3.4%,跨太平洋航线运力同比下滑了19.1%。挂靠港方面,来自中国的班轮在美国港口的停靠数量骤降,更多的集装箱货物自越南、墨西哥等地抵达美国。劳氏日报(Lloyd’sList)报告显示,2022年,自中国启运至美国的货物数量下降了17%;班轮自中国到越南的港口挂靠艘次增加了23%,自越南到美国的班轮挂靠艘次从44个增加到62个,增加了41%;中国对墨西哥的港口挂靠艘次同比增加了14%;中俄直航航线艘次激增至342个,同比增长88%。
2023年集装箱运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供需基本面谨慎乐观,国际航运价格从高位快速回落至低位徘徊。供给端方面,航运市场进入新一轮运力交付期且平均在港停时持续缩短,集装箱船舶的闲置运力占比约4.4%;需求端方面,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预计2023年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速约为1%。随着运价的回落,船公司致力于成本控制和业务多元化来保障收益,包括优化船队运力、减少租船成本、慢速航行,以及向航运物流链两端延伸、开展在零碳领域的投资等。
受全球经贸及国际航运业的影响,全球港口业增速放缓,主要枢纽港集装箱业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预计2023年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速1%,2024至2027年则有望实现3%的增速。Alphaliner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前20大港口,总集装箱吞吐量为8,343万TEU,同比下跌11.7%。除了中东(迪拜港)和东北亚(釜山港),其他地区港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大中华地区港口实现吞吐量5,154万TEU,同比下降0.25%;东南亚地区港口实现吞吐量1,107万TEU,同比下降2.0%;欧洲和北美地区港口分别实现吞吐量633万TEU和535万TEU,同比下降8.8%和29.9%。相对而言,中国港口行业上半年主要指标表现较好。根据中国交通部数据,2023年1-6月全国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18,880万吨,同比增长8.0%;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919万TEU,同比增长4.8%。其中,沿海港口累计完成货吞吐量533,186万吨,同比增长7.3%;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88万TEU,同比增长4.2%。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本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港口投资运营商,位于全球港口运营商第一方阵,具备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综合服务商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规模方面,本公司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并成功布局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港口。2022年,本公司集装箱权益吞吐量5,060万TEU,在全球港口运营商中排名第三。质量方面,下属主控码头拥有多项市场和区域领先地位,持续推进ESG建设,致力于打造行业的ESG港口标杆;同时拥有良好的港口科技基础,基于招商港口自主研发的TOS系统,形成了全球首创全域、全时、全工况、多要素的传统集装箱码头升级解决方案;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平台,已推广至三十家粤港澳大湾区码头,助力提升大湾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效益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净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强大的股东背景和资源整合能力
公司实际控制人招商局集团为百年央企,以港航物流业务起家,具有卓越的行业口碑和营商资源。
招商局集团成立于1872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多元化综合性重要骨干企业,是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拥有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目前,招商局集团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三大核心产业,近年来陆续实现由三大主业向实业经营、金融服务、投资与资本运营三大平台转变,同时亦开始布局大健康、检测等产业。
招商局集团交通物流版块涵盖港口、公路、能源运输、物流、修船与海洋工程,具有广泛的产业链服务协同空间,随着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与大物流网络布局的完善,有效助力招商港口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拓展能力的港口投资运营平台和互联互通的国际化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2、专业高效的全球港口投资能力
公司专注港口投资,把握全球产业趋势与地方行业机会,实现投资全过程、全周期管理。
公司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境内外港口投资运营的重要载体,拥有超过二十年的港口投资经验和超过十年的海外投资经验。公司搭建了一套科学专业的投资管理体系,具有一支专业化的全球投资研究团队,在政策研究、产业分析、风险控制、资金筹集、投后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公司持续深入研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趋势,紧跟国内重大战略机遇和海外动态投资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投资具战略意义的枢纽门户港。
公司港口投资组合在区域和生命周期上力求平衡分布,海外业务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植根当地,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巩固互联互通合作为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较大程度上加强了应对行业波动、贸易冲突、突发性事件等风险的应变能力。
3、日趋完善的港口综合管理能力
公司深耕港口运营,通过数智化、平台化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公司多年来不断深耕港口业务的运营管理,以数字化管理和成本管控为抓手,坚持质效提升,形成了行业内领先的港口运营管理体系。公司自行研发的“智慧管理平台(SmartManagementPlatform,简称SMP)”通过管理系统集成,形成贯穿企业全流程、连接企业全场景、对接企业全系统的统一平台,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管理,通过全球业务核心数据展示和分析,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提供一站式经营看板,支持管理决策。同时,公司持续致力于成本管控,形成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从流程优化、资源节约、技术创新、政策挖潜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切实有效地做到了降本增效。公司深耕多年的港口综合管理能力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
4、持续优化的价值链综合服务能力
公司坚持在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链和以港口为节点的物流链上创造价值。
公司以建成高质量的世界一流港口综合服务商为目标,持续提升企业价值。一方面是领先的综合开发能力。公司深入探索“前港-中区-后城”的港口综合开发模式,即以港口业务为核心,以港区联动和产城融合为抓手,逐步形成以港口传统装卸及配套服务为基础,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综合开发模式。目前,本公司已在海外多个区域参与推进“前港-中区-后城”的港口综合开发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是现代化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在航运、港口纷纷进入联盟时代的行业背景下,公司积极整合国内外港口资产,依托较为完善的全球港口网络群,协同招商局集团海运、陆运、仓储、物流、贸易等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港口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5、自主创新的智慧港口建设能力
公司肩负行业责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引领智慧港口建设。
公司坚持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新技术与发展融合,引领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在行业中推出具有特色的智慧港口整体解决方案。在港口与园区核心生产作业系统方面,公司旗下科技企业招商国科以自主研发模式打破国外供应商的垄断,不断加大科研攻关,致力于CTOS系统的全新架构与智能化升级。在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升级打造“招商ePort3.0”综合服务平台,以公司全球港口网络为基础,面向港航物流业提供一站式智慧物流、智慧监管、智慧商务等港口综合服务,助力构建智慧港口生态圈,实现港口业务模式创新。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公司旗下妈湾智慧港是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基于传统散杂货码头升级改造的5G智慧港,项目融合5G、北斗、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科技智慧元素,大幅提升了港口生产效率、绿色化程度及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获得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殊荣,在行业内发挥了建设示范作用。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国际方面,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欧美地区加息步伐未停,新兴市场表现参差不齐,国际贸易投资放缓,地缘政治局势升温等,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商品贸易市场造成冲击,亦对公司海外运营投资带来挑战。国内方面,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但在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下,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波动,公司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以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准确识别、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一是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化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二十大会议精神,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港口主业转型升级,优化公司结构,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发挥港口主枢纽的功能,深入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助力构建通道引领、衔接高效、辐射带动的发展新格局。三是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打破壁垒、共商合作,加强与各地区的连通性,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四是关注国际地缘政治动向,持续跟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演变,积极研究贸易变动规律,及时调整公司业务经营策略,防范重大外部风险事件发生。
2、政策性风险
港口行业政策风险存在多样性。国际方面,由通货膨胀导致的不同行业、规模不一的罢工行动席卷欧美国家,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经济的平稳复苏,随着政府与劳工的谈判或将出台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措施。国内方面,中国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身,亦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不断完善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对外合作监管体系和合作工具,推出一系列有利港口业的进出口政策。
面对可能存在的政策性风险,公司一方面加强政策基础研究,在分析中形成客观的正确认识,为公司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将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工作,加强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创新科技技术和产业数字化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3、经营管理风险
在当前国内外港口整合有利环境下,公司充分把握国内外的港口投资机遇,致力通过并购、收购、重组整合资源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港口网络布局,实现港口建设及运营的高度协同,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加深,也面临着部分区域港口运营管理难度增加、投资回报和运营效益偏低等不利情况。主要风险包括:一是经营所属地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大项目投资的决策风险、投资难度和营运管理;二是国际汇率波动显著,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汇率亦进入下行通道;三是国际化运营管理体系有待提升,要主动应对,积极提升整体运营效益,满足企业快速发展与扩张带来的需求;四是仍要持续构建完善的公司风控体系,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针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风险,一是继续围绕“市场、资源、服务”三个要素提升,增加现有客户粘性,主动拓展新客户,把握市场机遇;二是完善内控与合规体系建设,强化法律赋能业务能力,保障风险有效识别和管控,巩固风险控制基础;三是健全风险预警体系,持续加强风险识别、预警及化解能力建设,稳妥有序做好重点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不断提升公司风险防范的能力水平。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港口业务回顾
(1)港口业务总体情况
2023年上半年,港口业务符合行业大势,主要区域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入股宁波港带来业务增量。本公司港口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707.5万TEU,同比增长30.4%;港口散杂货业务吞吐量为6.3亿吨,同比增长115.3%,主要受益于公司自2022年10月起将宁波港业务量纳入统计,2023年上半年为公司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974万TEU和散杂货吞吐量3.33亿吨的业务增量。集装箱业务方面,内地港口项目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774.7万TEU,同比增长46.4%;香港及台湾地区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9.1万TEU,同比下降22.4%;海外地区港口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53.7万TEU,同比下降2.1%。散杂货业务方面,内地港口项目共完成散杂货吞吐量6.27亿吨,同比增长116.7%;海外地区港口项目共完成散杂货吞吐量279.7万吨,同比下降12.8%。
(2)港口业务分地区运营情况
珠三角地区
区域受外贸及产业结构影响较大,集装箱业务随市场下行。深圳西部港区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8.8万TEU,同比下降4.5%;完成散杂货吞吐量811.8万吨,同比增长0.1%。顺德新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9万TEU,同比下降14.8%,主要受欧美进出口需求下降影响;完成散杂货吞吐量370.8万吨,同比增长27.2%,主要受益于制造型企业需求增加带动钢材货量增长。东莞麻涌完成散杂货吞吐量923.1万吨,同比增长9.9%,主要受益于粮饲市场拓展。珠江内河货运码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5万TEU,同比增长2.8%;完成散杂货吞吐量167.5万吨,同比下降8.5%。
长三角地区
区域业务稳步提升,腹地产业具有更好的韧性。上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3.5万TEU,同比增长5.3%;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239万吨,同比增长40.8%,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74万TEU;完成散杂货吞吐量33,302万吨。宁波大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万TEU,同比下降18.9%,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环渤海地区
区域分化较大,集装箱和散杂货表现亦不相同。QQCTU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23.7万TEU,同比增长18.2%,主要受益于商务政策调整和航线增加带动增长。QQTU完成散杂货吞吐量684.5万吨,同比下降20.7%,主要受区域市场低迷影响。青岛董家口完成散杂货吞吐量3,845.4万吨,同比下降0.5%。辽港股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33.4万TEU,同比增长13.9%,主要受益于外贸航线挂靠艘次恢复带来业务增长;完成散杂货吞吐量11,910.8万吨,同比下降6.7%,主要受货种结构调整以及原材料进口需求较弱影响。莱州港务完成散货吞吐量1,004.3万吨,同比下降6.3%,主要受油化品业务量下跌影响。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5.6万TEU,同比下降6.1%,主要受外贸进出口箱量减少影响。
东南地区
外贸集装箱业务弱于内贸,散杂货出现阶段性机会。漳州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9万TEU,同比增长16.9%,主要受益于腹地内贸重箱货源拓展和新增航线;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44.5万吨,同比增长1.2%。厦门湾港务完成散杂货吞吐量281.3万吨,同比下降12.6%,主要受砂石业务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汕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2.5万TEU,同比下降2.6%,主要是外贸箱量减少;完成散杂货吞吐量254.1万吨,同比增长67.9%,主要受益于外贸煤炭进口业务增长。
西南地区
湛江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9万TEU,同比下降5.1%;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440.9万吨,同比增长3%。
港台地区
香港招商货柜及现代货箱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7.3万TEU,同比下降21.1%,主要受欧美进出口需求下降影响。台湾高明货柜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1.8万TEU,同比下降25.4%,主要受中转业务下降影响。
海外地区
海外集装箱业务基本保持平稳,新兴市场港口项目表现更为突出,其中巴西TCP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1万TEU,同比增长1.6%。多哥LC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7万TEU,同比增长12.7%,主要受益于本地进出口箱量增加。尼日利亚TIC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1万TEU,同比增长3.7%。吉布提PDSA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6万TEU,同比增长20.8%,主要受益于埃塞进口商品结构调整影响。土耳其Kumpor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7.9万TEU,同比增长10.8%,主要受益于新增航线。
2、报告期内经营计划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下行与需求萎缩,持续聚焦内生增长和创新升级,在复杂经贸形势下捕捉机会,全力落实各项发展举措,在母港建设、科技创新、市场拓展、运营管理、深化改革、综合开发、ESG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迈出了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1)母港建设方面,巩固区域地位,延伸价值链条。深西母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集装箱吞吐量下跌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竞争策略,巩固并进一步提升外贸市场占有率;同时持续推进深西母港集疏运基础设施硬件升级,实现铜鼓航道20万吨级船舶夜航试行。斯里兰卡母港持续推进南亚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CICT持续优化航线布局,在科伦坡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同时稳步推进南亚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培育综合服务特色竞争力,打造“港口+物流中心”新发展动能。HIPG强化市场拓展,滚装、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中转业务均有较高增长。
(2)科技创新方面,推动数字创新,建设智慧港口。公司旗下招商国科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稳步实施交通运输部集装箱码头生产系统(CTOS)架构升级重大攻关任务,持续优化自动驾驶混行技术方案,加快“招商ePort3.0”综合服务平台产品研发和推广覆盖,不断推进智慧管理平台SMP管理下沉。上半年,“5G妈湾智慧港口项目”入选深圳市第一批先锋应用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8月1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基于联盟链和云技术的深圳西部码头进口电子化换单平台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3)市场拓展方面,提升服务品质,推进模式创新。拉美桥头堡TCP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HIPG滚装在区域市场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公司积极推动招商局集团内部企业间的业务协同,以“定制化码头服务”打造精品航线,积极拓展东南亚航线业务;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业务不断推进,业务范围已覆盖广东省各主要区域,2023年上半年新开通5个点位,总计开通30个点位,服务进出口企业近6,000家,运作以来累计完成超过40万TEU。
(4)运营管理方面,构建管控体系,提升精益运营能力。公司以SMP为抓手,打造招商港口一站式综合管理平台,支持集装箱、散杂货、物流园区、综合开发、智慧科技全板块业务分析,以数字化技术作为关键力量,以智慧工具的应用驱动招商港口运营管理的手段、模式和理念的变革。目前,公司基本实现了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归集和管理、主要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线上化。另外,公司还优化工程管理体系,设立工程管理中心开展工作;优化盈利能力提升,不断开发质效提升举措;优化重塑业务财务分析框架,严控成本费用增长;
深化成本管控,形成降本增效常态化机制。公司精益运营取得阶段性成效。
(5)深化改革方面,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公司深入贯彻实施“双百行动”,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优化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聚焦港口综合产业体系,以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为重要抓手,在推动股权多元化改革,优化海外法人治理体系,落实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薪酬激励导向作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激发企业深层活力。2023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双百企业”2022年度专项考核结果,公司以优异成绩和显著的改革成效获评“优秀”。
(6)综合开发方面,创新商业模式,定向产业推广。HIPG产业园的签约入园企业达到48家,完成重点产业导入,不断丰富产业布局,加强与港口联动发展;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签约入园企业达到332家,在加息和周边局势不稳定环境下,吉布提园区土地销售创新高,经营业绩整体稳中向好并优于去年同期。公司依托在国内外港口和园区资源,推动“聊城制造”在吉布提自贸区展示中心平台建设,为国内商品进出港口开辟绿色通道,推动价值链条向上下游延伸。
(7)ESG建设方面,入选“先锋”榜单,促进和谐发展。公司积极践行ESG理念,持续加强ESG治理,主动披露ESG报告,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港口综合服务商。上半年,公司凭借长期的责任经营和履责成效获得业界和资本市场多项殊荣。5月18日,在中国港口协会2023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暨第二届北部湾绿色港口发展论坛上,公司旗下深西母港的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深圳妈港仓码有限公司,双双获得中国港口协会颁发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荣誉;6月13日,公司成功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位列第68位,在交通运输行业排名第三。
0
False
SZ001872
招商港口
/stock/business/sz001872/
/stock/business/sz00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