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东磁的主营业务 SZ002056.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3月29日: 股东大会

价: 14.51 (+0.62%)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13.00/11.65
市净率PB: 2.62
股息率: 2.50%
ROE: 21.68%
A股市值: 236亿
行业: 电力设备
净利润同比: +8.80%.23Q4
北上持股: 2.49% 5日-0.0%
今年来涨: +7.16%
上市日期: 2006.08

公司名称: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东阳市横店社团经济企业联合会 ... 所属省份:浙江省 所有制性质:集体企业 成立日期:1999.03 员工人数:18,416
主要业务:一般项目:磁性材料生产;磁性材料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歌舞娱乐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年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1、磁材器件业务
磁性材料是电能与动能转换、信号传输、电源适配、磁场屏蔽、模拟和数据存储等重要的功能材料。
按应用功能分为永磁材料(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金属软磁、非晶纳米晶等)和功能磁性材料,其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升级,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国,产量占全球60%以上。
(1)传统需求萎缩,新能源催生新需求
根据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统计,2022年我国磁性材料产量继续增长,全年销量达158.5万吨。其中,永磁铁氧体和软磁铁氧体销量分别为64.5万吨和48.2万吨,2023年,受结构性的市场持续低迷和材料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影响,永磁铁氧体和软磁铁氧体产业的总体销量较上年变化不大。从应用端看,我国磁性材料下游主要应用领域需求有增有减,如电脑、电视机产量等同比下降;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厨房电器等虽产量有所增加,但节能变频类电器使用永磁铁氧体的量在下降;传统汽车产量微增,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8%,新旧的切换使得永磁铁氧体的应用量下降,软磁材料则在车载充电机(OBC)、DC/DC转换器、电驱动EMC滤波、混动车型的升压系统、充电桩等应用持续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超预期增长,也带动了软磁材料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应用的增长;此外,新基建“七大领域”的新增投资也带动了部分磁性材料应用增长。
(2)头部效应尽显,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3年,在结构性弱需求的环境下,全行业投资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业内企业新上了多个万吨级的永磁铁氧体和软磁铁氧项目,新上项目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使得部分竞争力弱的企业面临被出清的风险。竞争价值链条也从原先的材料、器件、终端客户等供应链格局,逐渐转向器件厂商向上游整合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厂商向下延伸器件的态势。头部企业凭借其技术、资金、资源和客户等综合竞争优势,经营保持了较好的韧性,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光伏新能源业务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政策利好及能源结构转型的持续推进,叠加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推动度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的不断提升使得光伏发电量和渗透率迅速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逐年攀升,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产业持续向好,市场需求超预期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达390GW,同比增长69.57%,全球光伏装机GW市场从2022年26个增加至2023年32个。国内方面,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加上融资成本下降,提升了项目的经济性,推动了前期储备的集中式项目的加速落地,工商业和户用装机量也大幅提升。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7GW,同比增长148%;海外方面,据InfolinkConsulting统计,2023年组件累计出口208GW,同比增长34%,其中,欧洲地区依然是我国光伏组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一半的出口总额,欧洲地区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约101.5GW,同比增长17%;亚太地区,组件跌价冲抵印度BCD关税负面影响,叠加预期2024年4月或将开始受ALMM政策影响而产生的备货需求,使其进口重现高增长,日本、澳洲等国家也保持了组件进口高增长,亚太地区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53.9GW,同比增长71%;美洲地区,巴西连续降息和《14.300法案》影响带动分布式装机需求增长,美洲地区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30.2GW,同比增长22%。中东市场“一带一路”贸易政策友好,能源转型意愿强烈,在组件降价驱动下,需求显著爆发,非洲市场面临缺电问题,刺激出大量离网光伏需求,中东与非洲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14.5GW,同比增长73%。
(2)新产能大量释放,加剧行业竞争
2023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行业各环节产能快速扩张,新增产能以N型TOPCon为主,XBC、HJT亦有投资。预计到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占比将超过P型达到55%。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分别达到143万吨、622GW、545GW和499GW,同比分别增长66.9%、67.5%、64.9%和69.3%。四个主要环节的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产能的快速扩张,带来了更高的产品转换率和更优的产品结构,使得各环节竞争加剧,部分低竞争力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开始下降,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局面逐步显现,产业链价格进入波动下行通道,各环节利润均受到挤压,一体化公司单瓦盈利从年初的丰厚走到了年底的微利。同时,随着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变化,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减少,逐步出现光伏产业项目投资、投产延期,减少投资或终止投资情况,这给光伏产业供需动态调整提供了动力。
(3)N型替代加速,技术路线多元
提高转换率与发电功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决定未来电池技术发展路线的关键因素。目前,PERC的转换率已接近理论极限值,提升空间有限;TOPCon及TOPCon+电池技术逐渐成为行业主流,截至2023年底TOPCon的实验室和量产效率分别达到26.7%和26.0%,业内企业通过导入0BB,推动降本;导入激光辅助烧结和背面poly-Si减薄改性等技术提升转换效率;采用双面/全域钝化结构和局部poly-Si,进一步降低电池载流子复合速率、减小接触电阻、提高转换效率,以上几种潜在的工艺技术研发,会进一步提升TOPCon转换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预计后续1-2年时间内,TOPCon技术路线的效率提升和生产成本降低,比其他几条路线进步会更加显著;BC结构由于正面无遮挡,在单面市场竞争优势相对明显,在双面市场有些企业依靠背面银浆和图形化方案,双面率亦可达70%左右,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和良率的提升,或能进一步打开市场。另外,XBC是一种平台技术,可以和当前多种技术路线进行整合,业内企业会设计不同的高效电池结构,实现HPBC、TBC、HBC等多技术整合路线;HJT双面微晶逐步成熟,银浆单耗明显下降,银包铜和0BB技术应用已推上量产,少铟/无铟化方案也逐渐成熟,降本有望体现HJT的性价比;钙钛矿存在弱光发电+低温系统等优势,叠加产业化后成本下降,单晶钙钛矿会有一定的渗透空间,但存在自身稳定性、大面积推广难度和含铅等问题,仍然有较长的路要摸索;晶硅+钙钛矿叠层研发预期可实现>30%的转换效率,或许是光伏制造企业的未来迭代方案。组件端随着下游应用对双面发电组件增益的逐渐认可,双面组件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2023年已达到67%,首次超过单面组件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双面组件的份额将继续增长,成为市场主流。双面组件中,N型组件在国内光伏组件招投中占比逐渐增长,2023年9-12月单月N型组件招标占比均为70%左右。
展望2024年,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产业链价格下行、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大趋势的推动下,预计全球光伏装机增长预期不变,我国光伏产业仍将保持发展态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全球光伏装机将从2023年444GWdc增加至2024年520GWdc-655GWdc,中等情况预测下,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574GWdc,同比增长29%。另外,基于供给端的产能释放或远高于应用端的增长,预计产业链低价格竞争会成为后续一段时间的常态。对于业内企业,在变局之下则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深绑核心客户,加速产业出海,强化内部管理,极致降本增效,才能穿越周期。
3、新能源电池业务
小动力电池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中国企业凭借完善的中上游产业链布局、出色的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据EVTank统计,2023年全球小型电池出货量为113.2GWh,同比下滑0.9%,其主要应用领域电动两轮车销量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全球销量预计约9,200万辆,电动二轮车已成为短途出行的标志性工具,除中国外,东盟、欧洲、美国和印度等地区对电动二轮车的需求越来越多;便携式储能广泛应用于户外旅行、应急备灾等场景,在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和户外生活方式迅速渗透的背景下,便携式储能市场持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将达855.2万台,同比增长约30%;电动工具市场受去库存和消费需求下降影响,全球出货量同比上年仍处于下降态势;与此同时,随着AGV小车、扫地机器人和以升降机为代表的高空作业平台等小动力锂电池新兴应用场景的兴起,打开了小动力锂电池的新空间。
在市场需求稳定但供给持续增加的情况下,2023年,大部分业内企业均维持了较低的稼动率,盈利能力亦有所下挫,预计2024年亦仍延续这种局面。应用端,电动二轮车市场格局仍会维持稳定,三元圆柱电池在中高端电动二轮车应用较多;储能类市场增长的情况下,产品分层会更加明显,如1,500Wh以下的产品会使用三元圆柱电池较多,1,500Wh以上的产品则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例会提升;电动工具经历近二年的去库存后预计需求会有所复苏,有利于三元圆柱电池的出货;智能家居类等市场对锂电的需求预计稳中有增。
小动力应用领域目前以18650电芯为主,后续21700电芯会凭借比18650电芯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总体成本,在小动力市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圆柱电池后续会朝着高性能、高安全、低成本的技术方向发展,如超高比能+超长循环、高比能+中倍率、中比能+大电流、全极耳+大电流+高比能等技术产品均会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优势。
(二)行业发展周期
磁性材料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虽传统应用领域需求有所萎缩,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应用领域增长快速,预计未来几年整体行业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光伏产业处于稳定成长期。随着碳中和行动的全球化推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会逐年提高,从而带动了光伏产业的较好增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574GW,同比增长29%,2025年达到627GW左右,2030年可达到880GW。
三元圆柱锂电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前两年小动力电池行业出货量均有所下降,随着电动工具等应用领域的回暖,行业的发展态势会适度向好,恢复稳定发展。
(三)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系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磁性行业的龙头企业、全球首批获得低碳认证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绿色工厂”,位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前20强、浙江省专利创造百强企业第15名。公司专注制造40多年,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全球化布局、智造升级及管理变革,公司已成为一家在磁材和新能源双领域均具有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优势的国际化企业。2023年公司的铁氧体磁性材料出货位居行业首位,公司光伏产品出货位居Infolink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前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磁材+器件、光伏及锂电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
(一)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以磁性材料起家,一直致力于横向布局多材料体系并适度纵向延伸发展磁器件,磁性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预烧料、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塑磁、磁粉心、非晶纳米晶等,器件产品主要包括振动器件、硬质合金、电感、EMC器件等。磁性材料+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家电、消费电子、通信通讯、大数据中心、充电桩、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人造钻石等领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具有年产23.8万吨磁性材料(包括永磁、软磁和塑磁等)生产能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企业。
公司光伏立足“电池组件一体化+下游电站开发建设”的发展定位,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和集中式电站用的高效光伏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也会适当开发下游电站的投资建设。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光伏产业具有年产14GW光伏电池、12GW光伏组件的内部生产能力。
锂电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圆柱锂电池、小动力PACK系统及储能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二轮车、便携式储能、电动工具、智能小家电和家庭备用电源等小动力应用领域。同时,公司亦在培育家储、阳台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相关产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锂电产业已具备7GWh锂电池的生产能力。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资材战略调达部与各业务板块事业部相配合的矩阵式供应链管理结构,通过建立健全系列采购管理制度,稳步推进结合SRM(供应商管理)、WMS(智能仓储管理)等系统,完善供应链合作中的标准化流程与分析:囊括需求管理、战略寻源、采购执行到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为公司提供准时、优质、低成本的物料和服务。公司会持续对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价格波动趋势、供求关系等进行预判,适时采取战略储备或去库存的策略,来保障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日常采购中持续推进标准通用化工作,减少中间商、独家采购、优化付款方式、帮扶供应商质量管理等方式加强供应商绩效;并通过招标平台建设和优化,对主要标准性物料及设备的采购,采取不同模式的采购策略,来保障材料的适质、适价和设备的先进、可靠及低成本等优势。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定制生产”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产品客户的需求,并对优质客户的需求提供适量备货生产管理。公司应用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进行运营管理,持续完善各业务板块的IATF16949、ISO9001、ISO14001、ISO50001、ISO45001、SA8000等管理体系并有效落地,以保障生产管理符合国际标准,确保了公司在多个维度上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全面管控。公司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再辅以精益管理、“1234”管理、“138”管理等东磁特色制造管理模式,使产品的制造过程做到品质优良、成本最优、生产安全环保、产品准时交付。在制造端公司积极融入数字化时代,在各业务板块打造数智化工厂,借助先进的PLM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从顾客需求精准把握,产品稳健设计,制程参数的自动记录、产品质量问题的快速追溯,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控,使得我们能够以更全面、更精准的方式,满足越来越高的顾客要求。
3、销售模式
公司国际部、事业部、海外营销中心协同作战,针对不同市场区域和销售模式建立专业的销售团队,针对各个跨国大客户设立对应的销售团队。公司在海外搭建了多个销售团队,为海外客户提供高效的本地化服务。各海外销售团队根据各个市场的特点在公司总销售策略基础上进行细化和针对性布局。
公司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销售策略,如光伏产品采用了分销与直销并行的销售模式,磁性材料+器件和锂电则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4、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注重原始创新,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相结合,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公司建立了研究院、事业部技术开发部、工厂技术科的“三级协同创新”的研发模式,以紧跟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和探索一代的优势。
即研究院注重前瞻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事业部侧重于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二次开发及量产导入;工厂技术科以提质、降本、增效的工艺改进为导向,自动化精准改善等点点滴滴的创新积累,以保持量产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整合外部资源,先后与多家知名高校院所及研发机构共同创建研发创新平台,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先后有多项技术与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三)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21亿元,同比增长1.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增长8.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增长26.58%。主要系:公司主营业务光伏板块盈利同比实现了高速增长,磁材板块盈利保持稳定,锂电板块盈利有所下降。
此外,公司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的部分设备进行了资产处置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对存在减值情形的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26,147.87万元;对逾期无法赎回的理财产品28,625.00万元全额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更加客观、公允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系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先后建立了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创新平台,汇集2,900多名研发技术人员,建立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前瞻性新兴产业和产品为重点的研发体系。同时,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并共建磁性材料创新中心、与浙江大学联合共建功能材料技术中心、与中国计量大学成立省级磁性材料实验室、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ILP联盟、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所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公司还积极参与省科技厅启动的“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如“非晶/纳米晶软磁粉末关键制备工艺及成套设备”项目,是省“揭榜挂帅”首个运行项目。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专利奖)三等奖;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51项,其中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11项;拥有有效专利1,743项,其中发明专利738项。
(二)全球化布局优势
立足横店,面向全球。公司以浙江横店为中心,先后在国内外设立了十大生产基地和近二十个本地化营销基地、仓储中心,建立了全球化的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网络,以满足世界不同客户的需求。
国内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四川、河南、广西、湖北、安徽等地,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等;营销基地和仓储中心中主要分布在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波兰、日本、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地。我们秉持“客户至上”的理念,贯彻“Localforlocal”的策略,结合“内外协同+柔性办公”的理念,让团队能无语言差异、时间差异、文化差异地为客户和市场提供适配的解决方案。现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收入占比约60%。
(三)品质品牌优势
公司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ATF16949、OHSAS18001、IECQ-QC080000等管理体系认证。
凭借领先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公司光伏产品得到了TüVSüD、EUPDResearch、PVEvolutionLabs等第三方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公司光伏产品在欧洲分布式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占有率,是全球首批获得低碳认证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2018-2023年连续六年获EUPDResearch“顶级光伏组件品牌”,2019-2023年连续五年位列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一级太阳能组件制造商”,2021-2023年连续获PVEvolutionLabs“全球组件最佳表现制造商”。报告期内,公司N型组件获得IECTS63209-1:2021,IEC61215:2021和IEC61730:2023认证,并获得TüVRheinland颁发的全球首张IEC多倍加严认证证书。
公司深耕磁性材料行业四十多年,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磁性材料解决方案,以横店东磁为龙头的东阳磁性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磁都”。多年来,公司始终能满足客户品质第一、技术领先及精益化的管理体系,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等综合管理要求,已成为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先后获得Bosch亚太区最佳供应商、Bosch全球最佳供应商,并多次被Brose、Eaton、Panasonic、Nidec等客户评为最佳供应商。随着公司磁性材料产业的纵向延伸,公司将借助材料优势为下游客户提供从材料到器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四)智能制造优势
磁性材料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公司一直致力于磁性材料产业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进,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永磁产业已基本实现各工序段的自动化,如磨检连线、窑炉上料机等。软磁产业则成功搭建了行业内首家“5G”全覆盖的标杆工厂,实现了从混料至检分装盒全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
光伏产业先后建成了多个电池和组件未来工厂,如四川东磁已全面实现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江苏东磁已导入先进的MES制造系统,同时实现了5G专网覆盖,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连云港东磁以领先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建设,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到数字化制造转型;锂电一工厂被列为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高端电池产线数字化,全面、直观地掌控工厂生产运行全貌。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产业智能制造升级投资和改造,逐步打通物流、数据流和信息流,实现产销协同,推动精益生产,提质增效。
(五)团队和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核心成员长期深耕光伏和磁材行业,对行业的市场、产品技术及业务发展路径、未来趋势等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并持续深化海外市场、供应链和产能的布局。同时,凭借四十余年专注制造的经验,建立起了系统性、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在技术研发、供应系统、精益生产、智能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构建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并持续将数字化融入各个模块,以加强对产业以及自身经营的动态跟踪和有效分析,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为公司降本增效、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力争稳中快进”的指导思想,围绕磁材和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扎根横店,面向全国,深度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力争完成内部制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
保障举措:秉承“东磁制造,世界领袖”的使命,坚守主业,适度投资先进产能,持续推进磁材器件稳定发展,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锂电储能稳健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深挖内部潜力、注重品质管理,持续保持技术、成本和质量领先,夯实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从销售和服务网络建设、海外制造基地和供应链布局,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引育留等多方面着手,推进深度国际化;全面铺开数字化建设,逐步打通智能制造与采购、销售、仓储及财务各经营环节,以数字化助力经营团队科学决策;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和人资体系,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搭建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强化风险防范的意识,提升风险识别、处置和化解能力,保障公司稳健的发展。
(二)公司经营计划
1、经营目标
2024年,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和盈利双增长。光伏产品出货力争同比增长50%、锂电出货力争同比增长50%,磁材产业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深度国际化。
2、经营重点
(1)有序推进智造项目投资
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先进产能和产线技改投资,积极推进四川东磁二期6GWTOPCon高效电池、连云港东磁二期5GWTOPCon高效组件、东南亚2GWTOPCon高效电池片项目、越南和泰国磁性材料项目的落地;积极推进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争取投资建设GW级以上集中式电站和推进200MW分布式EPC项目。同时,公司内部还将推进多个产线技改项目,进行智造升级,以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2)以客户为中心力拓市场
磁材器件板块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为首要任务,其中,永磁争取在存量博弈中寻求突破,软磁力拓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让其成为推动磁材板块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塑磁要扩产增效,巩固细分领域小龙头地位;光伏产业要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欧洲、中国、日韩市场为依托,进军北美、亚太、南美市场。
坚持差异化发展,巩固“低碳市场”、“户用黑组件”等竞争优势,并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向全球市场辐射,形成大项目、分布式两大目标市场;锂电产业,要保持战略耐心,聚焦产品和客户,做出产品特色,力争满产满销。
(3)降本提效筑好产品优势
各行各业均面临极度内卷、极致竞争的格局。企业唯有在技术、品质和成本三方面都做到极致,产品才有竞争力。技术创新方面研发团队要紧跟市场需求,利用创新平台,瞄准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有效研发突破,助力产业发展;品质管理要聚焦“四化”,做到品质意识“全员深化”、品质系统“精细化”、品质人员更加“专业化”、品质管理“信息化”,稳扎稳打提升质量水平;成本方面,供应链建设要做到“有市场竞争力”兼“稳固”,内部还要辅以精益管理、节能降耗、组织优化、提升人效等措施,推进制造成本优化,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资本需求及使用计划
公司财务部根据投资安排、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和采购、销售价格波动情况测算公司资金需求。公司主营业务和对外投资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自有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及股权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三)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全球产业政策风险
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受全球光伏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国内市场方面,政府部门加强光伏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政策,地方政府对电站开发的规划及开发条件规定,以及消纳和用地问题等都会影响光伏产业的发展;国际市场方面,美国、欧洲、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对光伏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如“强迫劳动”、碳关税、知识产权诉讼、碳足迹认证等新型贸易壁垒的设置,会增加中国光伏产业对外贸易的难度。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构建其本地的供应链,在政策引导下,本土光伏产能的扩张持续推进,亦会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产品出口形成压力。
2、海外业务及汇率风险
报告期,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约60%,产品销往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展上述业务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政治风险、战争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公司在从事境外业务时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同时,公司海外业务主要采用欧元、美元收款,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会对公司以外币结算的采购、销售业务造成影响,还将对外币货币资金和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造成一定影响。
3、市场拓展风险
现阶段光伏行业面临着阶段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在公司持续加大投资的情况下,若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则会存在新增产能无法完全消化的风险。小动力电池应用各细分市场的景气度变化,直接影响三元圆柱电池行业稼动率,若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则会影响盈利预期。
4、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光伏行业仍处于技术升级迭代的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若公司在新品研发及量产上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可能会面临盈利下降或失去市场竞争力的风险,原有产能还可能面临被动出清的风险。三元圆柱产品在不同应用领域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若公司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未能有效满足各细分领域客户的需求,则会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5、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光伏行业、锂电行业和磁性材料行业涵盖多个生产环节,涉及大量原材料,原材料价格易受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影响。如果未来主要原材料供求情况发生变化或者价格产生异常波动,公司又未能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或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化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0
False
SZ002056
横店东磁
/stock/business/sz002056/
/stock/business/sz0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