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科技的主营业务 SZ002090.主板 深股通

04月25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8.60 (-3.37%)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57.47/77.01
市净率PB: 2.38
股息率: 0.29%
ROE: 4.46%
A股市值: 35亿
行业: 电网设备
净利润同比: +101.52%.23Q4
北上持股: 1.13% 5日+0.2%
今年来涨: -13.83%
上市日期: 2006.12

公司名称: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叶留金 (4.82%),朱华明... 所属省份:江苏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1995.11 员工人数:1,251
主要业务:许可项目: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建筑劳务分包;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技术进出口;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工仪器仪表制造;电工仪器仪表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环保咨询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大数据服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机械设备租赁;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运输设备租赁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对外承包工程;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年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智慧能源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1、注重能源安全,非石化能源加速发展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提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7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3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8.5%。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2023年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过50%,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持续推进。报告预测,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2024年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将再次超过2亿千瓦。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以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为起点,公司电厂快切、保护及ECMS系统多个产品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一方面积极抓住新增火电机组的投资机遇以及现有火电机组的改造机遇,加大智慧电厂智能运维及国产化研发力度,力争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机会,针对新能源、储能市场,继续开发相应产品,优化解决方案,加大非化石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比。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
我国已经确立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下,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时代使命。2021年9月、10月,国务院连续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中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2023年7月1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公司的智慧能源业务涵盖电力能源领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各大发电集团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契机,以电力自动化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核心,顺应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依托新型电力系统保护、变电站智能运维、工厂预制式变电站等技术,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提供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全系列产品。针对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后的高渗透率有源配电网,实现了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技术突破,保持在新型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运行控制、运维服务等方向的领先地位。
3、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低碳园区建设市场兴起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提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时俱进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
在“限电潮”、碳排放双控、能源安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建设多能互补一体化的低碳园区、零碳园区需求日益旺盛。在此背景下,依托公司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公司的低碳业务面向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提供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运行和运维服务。公司已成功实施了数个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如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智慧能源循环利用EPC项目、开普园区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江苏省华天科技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5.9994MW屋顶光伏项目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智慧城市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1、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远景式勾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强调了“三个城市”,即“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既是目标,同时其所依托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核心逻辑,也是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的基础。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城市发展的保障,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治理是重要实施路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公司发展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符合以上国家战略。
2、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同时对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进程找准主攻方向。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明确了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第一大任务,其中单列“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板块。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主驱动力的“数字生产力”。数字经济建设赋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促使原有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土壤与载体。
公司智慧城市业务主要产品研发方向聚焦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随着各行业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及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将有利于公司通过新型应用场景帮助提升客户生产率,形成新的客户价值,产生更大客户粘性,夯实业务。
3、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质增效”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包括5G基站、特高压、高铁城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被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新基建的持续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不断深化,进一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基建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央视网报道,2023年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2024年以来,多地继续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南京市2024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提出,2024年南京市共安排86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913.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7.39亿元,从建设领域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19个,融合基础设施项目41个,创新基础设施项目26个;《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024年上海新基建将重点聚焦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方面,重点推进56项任务,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
公司具有二十多年从事大型信息网络、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和运维经验,是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拥有行业多项顶级资质及一批具有高等级认证的技术专家,具备承接企业及政府大型“新基建”项目的综合实力,“新基建”将为公司智慧城市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长期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研究,坚持自主研发构建核心优势,是行业内知名企业。
智慧能源业务:公司依托电力自动化行业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顺应全球能源革命浪潮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移动互联等信息及先进通信技术深度结合,业务涵盖了智能发电、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电、新能源及低碳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发电领域,公司已从事电厂及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20多年,在电厂及工业企业领域拥有完整的、国内领先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及解决方案,继续为火电厂、新能源电厂以及石化、钢铁、煤炭等工业企业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智能输变电领域,依托公司多年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运行经验,在输变电领域建立了从超高压、高压到中低压完整的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全系列产品,继续保持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重要供应商的地位,公司保护自动化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智能配用电领域,公司以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用化为目标,拥有终端、测试、系统仿真三大产品线,围绕电力物联网和配电自动化,实现了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技术突破,提供从终端到测试验证到仿真培训和动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自主开发的iPACS-5612系列智能配电终端、FTT系列测试设备、终端到货全检系统、一二次成套融合测试系统、仿真培训系统、真型实验系统、动模系统等产品已在多个省市电网成功应用,在新型配电系统态势感知、运行控制、运维服务等方向保持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及低碳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风电、光伏、储能等专业领域的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集成、运维等业务,开展了“电网友好型”光伏电站、风电场运行控制与并网、新能源电站投资/EPC等相关研究与实践,并提出了以数字化管理、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为核心的低碳园区建设解决方案,研制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已形成综合能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售电业务,控股了山西金智鸿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山西鸿阳”)51%的股权,将以山西鸿阳为平台,依托山西的“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体系开展售电业务,并进一步拓展山西的低碳园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等业务。
智慧城市业务:公司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技术牵引,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发展指引,紧紧抓住国家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分别在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两大领域,围绕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提供解决方案。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领域,公司聚焦公安、交通、园区等细分行业领域,紧扣城市运行业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自研的感知数据平台为技术抓手,提供从咨询规划、方案设计、总集成服务、应用服务、系统运维服务等整体业务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是华东地区知名城市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企业数字化领域,公司紧扣大型能源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自主研发的业务协同可视化平台为核心技术抓手,为国网公司、南网公司等电网企业提供从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运维服务、基础设施可视化运维值守、以及电力调度数字化综合应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国电投等发电集团提供生产运行指挥中心(IOC)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跟随国家“双碳”战略,围绕大型能源企业,积极探索创新以“数据赋能”为特征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清晰的发展战略为主营业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降杠杆、控风险、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战略,先后处置了多项非主营业务资产,收回了较为充裕的现金流,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效控制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为主营业务进入稳步上行的发展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优秀的人才队伍及积极的人才激励机制
作为业内发展多年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高校招聘、专家推荐等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各业务领域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及团队,为公司业绩稳健持续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及战略规划,公司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为人才及团队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既稳定了人才发展自身所需的预期,又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公司先后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业务)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于2022年12月推出了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为16,240.80万元,于2023年2月24日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受让公司回购专户中的2,010万股股份,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4.9720%。
3、研发及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研发,用“面向市场需求,鼓励技术创新”的理念推动整个研发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架构,拥有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和专职研发队伍300余人,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研发人才梯队,为公司技术的不断提升、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公司建有智慧能源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两大研发中心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南网电科院、南网数研院等重点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公司与东南大学共同设立东大-金智电力自动化研发中心,与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开展了战略合作,与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 研发中心共同设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在关键领域与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引领企业发展。公司入选2022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示名单,公司全资子公司金智晟东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长期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占比,科技成果显著。公司目前共拥有专利170余项、软件著作权390余项,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于2023年12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公司“分散式风电并网规划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配电系统自愈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二等奖。
4、营销服务优势
营销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二十多年来,公司遵循“信守承诺、承担责任,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致力于与客户建立持续和双赢的伙伴关系”核心价值观与管理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本地化服务队伍,提供专家级的销售、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同时积极与本地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同和客户构筑多赢的合作关系。
公司拥有300余名专业服务人员,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公司采用了各事业部分工负责的模式,以保障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目前,公司智慧能源业务的客户已遍及全国除台、港、澳以外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产品配套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智慧城市业务的客户囊括了电力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组成的大型客户群体。
5、品牌形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立足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增强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客户服务的内在底蕴,不断拓展业务方向、市场营销、对外合作,公司发展稳健,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公司形象和品牌声誉。在智慧能源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家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公司的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系统及装置均处于业界知名地位,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成功运用业绩。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拥有行业中顶级的相关专业资质,承接了上海世博会智慧园区建设、南京青奥国家层面安保总指挥部通信指挥系统、国家首个公祭日12.13安保指挥系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业内具有重大的示范性意义及标杆作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持续聚焦国家“双碳”、“数字化”战略,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及数字城市建设的大浪潮,持续推动主营业务发展、持续推进公司经营架构整合、持续推动人才结构优化,聚焦主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642.61万元,较上年增长5.80%;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9.59万元,较上年增长101.52%;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14.33万元,较上年增长124.28%。
(一)智慧能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能源业务持续深化组织变革,强化考核和激励,有效提升了业务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在智能发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以品牌、技术等综合优势,抓住火电厂新建机组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老厂改造项目,中标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及其他发电企业所属多套电气自动化系统及保护装置,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新能源市场,公司自主研发的计算机集控系统、一次调频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在新能源电站得到广泛应用,中标中电建、华润、深能、中核、华能、大唐、中能建、国电投、三峡新能源、京能多个光伏、风电场项目,其中公司AGC/AVC系统和一次调频系统首次中标海上风电项目——广西广投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防城港)项目。在石化行业市场,公司快切装置、变电站综保装置、微机保护装置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管道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公司在2023年度中石化1kV及以下低压综保框架采购项目中获主力供应商第三名。
在智能输变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输变电二次设备集中招标采购的主流供应商之一,在国家电网公司2023年全年六个批次集采招标项目中均有中标,在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主网保护、厂站自动化及安防设备全年两次框架招标项目均有中标。公司积极推广输变电相关产品在各省区电力公司的应用,在江苏、上海、陕西、四川、贵州、江西、内蒙等区域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公司紧跟输变电技术发展趋势,研制的自主可控全国产化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在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得到了广泛应用,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在河南、湖北、青海、辽宁等区域顺利应用,输电线路及电缆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在江苏、福建、江西、广西等区域顺利应用。此外,公司高可靠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相关产品顺利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专业检测,为公司后续开拓220kV及以上的高电压等级变电站监控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智能配用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紧跟国家电网公司标准,顺利通过配电终端全系列产品国网专业检测,并围绕用户提供增值、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中标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福建、河南、青海、甘肃、天津、辽宁等地区配网终端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项目,保持较高市场份额;中标江苏、河南、湖北、宁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北京、甘肃、内蒙、天津等地区测试装置及系统,继续保持市场份额领先;中标浙江、广西、新疆、湖北、江苏、辽宁等地配电培训仿真系统,仿真业务稳步增长。
在新能源及低碳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机会,围绕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力工程设计、电站模块化集成、储能集成以及低碳园区建设及后期运维等解决方案与服务。公司中标江苏、浙江、上海、陕西、广东等地多个分布式光伏及变配电设计项目,中标华润电力、国家能源、国家电投等多个模块化变电站项目,中标国网安徽蚌埠供电公司2023年淮河文化广场站储能集成系统项目、江苏省华天科技7.5MW\20.526MWh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等储能项目,中标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5.9994MW屋顶光伏项目、江苏盐城15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常州金坛3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第一批4.8MW施工总承包等低碳园区建设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受邀参加了以“数字驱动,创新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国际数字能源展,公司参展主题为“低碳金智、数引未来”,展示了公司在低碳园区、新型配电系统等方面的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客户及行业伙伴进一步增进了交流。此外,公司成功获得由省工信厅颁布的江苏省绿色工厂资质,取得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顺利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CMMI5) 认证。公司持续致力于研发创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项目“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于2023年12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公司“分散式风电并网规划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配电系统自愈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二等奖。
(二)智慧城市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城市业务进一步聚焦重点行业,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全面强化营运管控、降本增效,努力克服整体经济环境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收入规模、盈利水平保持平稳。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领域,中标南京市智能泛在感知体系重点项目-智能感知前端建设项目、南京江北新区治安防控体系智能感知前端项目、青奥片区道路及环境整治工程公共安全后端应用系统项目、南京高淳区智慧交管系统维护项目、苏州市综合交通航道三维实景监管平台项目、常州市实战平台技术服务项目、淮安“四频一网”项目、泗洪县公安局大数据实战平台项目、钟祥市智慧公路养护巡检项目、上海市杨浦视角采购项目、三亚市公安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安保信息化项目、枣庄市公安局环枣防控圈项目等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典型项目,中标南京小米集团华东总部弱电智能化项目、南京首创数科中心弱电智能化项目、南京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人文社科科研楼项目电子信息设备采购项目、南京高淳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中心智能化设备采购项目、上海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3地块弱电项目等智慧园区项目。
在企业数字化领域,中标江苏省电力公司及下属12个地市省地协同风险预警系统功能完善项目、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规划计划域-电网辅助规划系统配网规划业务管理及配网一张图功能优化完善项目、国网江苏信通公司2023年小型机、存储及安全设备运维服务项目、国网江苏信通公司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建设实施开发服务项目、国网江苏电力2023第四批物资采购三大数据中心与广域网互联升级改造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苏省公司2023-2024年江苏省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运维服务项目、上海浦东300号集中办公点信息系统(2023运行维护项目)、聊城管廊智慧化提升工程采购项目-基础平台及监控大屏场景建设服务项目、国能准格尔智慧调度室信息化建设项目音视频系统及配套设备采购项目、乐东智慧公安一期融合应用平台建设项目等企业信息化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2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工程百强企业、2022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大品牌企业、2022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企业创新示范单位、第六届中国安防百强工程(集成) 商、2023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十大匠心产品品牌、2023-2024年度中国安防行业十大品牌(智慧交通领域)、长三角地区安防百强企业、2023江苏省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规模型)等多项殊荣。同时,自主研发的“金智信息业务协同可视化平台V4.0”、参与设计的“六合区人民法院审判法庭项目信息化设备采购”项目被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分别评为“2022年度智能建筑解决方案三类方案”、“2022年度智能建筑设计大赛二等奖”。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所处行业的格局和趋势
1、智慧能源业务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的业务形态主要为电力自动化的产品+服务,属于电力自动化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为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的原材料和组件供应,涉及钢铁行业、软件制造业、机械加工制造业以及电子元件制造业;下游为电力自动化的应用领域,分为电厂自动化和电网自动化,电厂自动化下游主要是发电机组,包括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也包括石油化工等;电网自动化下游主要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两网下属电力公司。
在电厂自动化方面,在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为牵引的能源革命大背景下,发电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低碳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持续提高,发电环节有从火电向新能源发电转移的趋势。公司已在火电发电厂用电自动化市场取得了较大份额,公司将积极抓住新增火电机组的投资机遇以及现有火电机组的改造机遇,加大在智慧电厂智能运维的研发力度,力争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同时,针对新能源风电、光伏、储能市场,公司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等相应产品,优化解决方案,加大非化石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比。
在电网自动化方面,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持续提升电网发展质量。国家电网公司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将“加快建设新型电网,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并预计全年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南方电网公司正致力于推动电网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建成初步具备“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从两网投资情况来看,“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额近3万亿元,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变革,智能电网特别是配网端投资比例有望持续提升。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的目标。公司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二次设备的主流供应商之一,特别是在智能配用电领域,公司保持在新型配电系统的配电终端、配电测试、实验室建设、实景化培训等方向的领先地位。面向电网数智化建设,公司将持续加大在配电网优化运行控制技术、配网柔性互联、配网智能自愈等技术方向的研发投入,积极响应“双碳”战略。
在新能源及低碳领域,围绕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力工程设计、电站模块化集成、储能集成以及低碳园区建设及后期运维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服务。同时,积极拓展售电业务、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等业务。在“30-60”双碳背景下,该业务属于新兴业务市场,市场容量巨大,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智慧城市业务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数字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涵盖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医疗、智慧管网、智慧水利等。目前,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一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业务的发展趋势将更加侧重于技术融合、数据驱动、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分析将在智慧城市中起到核心作用,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城市运行数据,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的城市管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应用的深入,智慧城市的安全问题将备受关注,确保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将是智慧城市业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智慧城市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产业链各参与方包括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和服务提供商等之间的边界不断模糊、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如通信运营商逐渐从单纯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转变为智慧城市的总集成商,互联网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数量扩容。同时,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旺盛和政府资金相对缺乏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政府企业共同参与、企业联合建设运营等多元化模式转变,需要建设方提前垫资,这使得资金实力突出、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获得大项目机会更多,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更强,最终在市场竞争胜出的概率也越高。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兴起,许多央企也纷纷设立了独立的数字科技子公司或事业部,深度参与到智慧城市业务领域。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行业政策的调整,地产行业的规模和增速出现了放缓,间接影响了智慧城市某些方面的建设节奏和投资力度。与此同时,不同企业在智慧城市的不同细分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方面也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市场逐渐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企业间通过成立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等形式,共同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共享市场蛋糕,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公司坚持以自主研发的行业应用平台核心,业务优势行业的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和产品持续迭代,强势推广。继续围绕多维大数据融合、数据智能分析、数据管理和协同交互,坚持数据赋能的产品和方案理念,深入创造行业用户价值,不断强化行业属性,增强产品的技术壁垒和业务壁垒。同时,公司智慧城市、智慧能源两方面业务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领域继续加强融合,积极拓展电网调度一张图、可视化检修、新一代调度系统运维等业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
用科技创新推动公司发展,坚持自主研发构筑核心优势,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研究,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双碳”、“数字经济”战略,公司将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及市场投入,坚持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并购相结合,促进主营业务稳步上行发展。
(三)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
1、智慧能源业务围绕“双碳”、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契机,践行“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坚持创新,着眼长远,不断打造“产品”加“服务”的核心能力,争创能源自动化行业领先企业。一是强化电网业务市场地位,结合电网数智化,着力发展新型配电业务及智能运维业务;二是创新发展工企业务,抓住新能源、火电机组新建及改造机遇,积极开拓非电力企业用户;三是积极发展低碳园区、储能、售电、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等战略业务,聚焦优质项目,培育未来增长点。
2、智慧城市业务继续以“数据驱动城市高效运行”为核心发展思想,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契机。一是进一步聚焦公安、交通、能源等重点行业,提升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二是持续强化营运管控、风险管控,优化项目来源、项目结构,加强成本与费用管理,加强回款管理,提升业务的综合盈利能力;三是持续推进组织变革、绩效改革,不断释放组织活力,提升业务效率。
(四)公司资金需求和筹措
公司业务经营、实施收购兼并的资金需求以公司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及再融资等方式解决。
(五)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技术创新的风险
公司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业务涉及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互联等信息及先进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并掌握最新技术,可能会丧失市场竞争力,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密切跟进研究新兴产业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强化核心业务,同时加强与头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把握行业变革先机,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市场竞争的风险
基于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业务的良好发展前景,市场参与主体表现出多元化、合作化、专业化的特点,形成了更加复杂而富有活力的竞争格局。如果公司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营销拓展,将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的风险。公司将紧跟市场变化,积极关注竞争对手动向并保持警惕,同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积极应对。
3、人才流失风险
人才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面对行业及跨行业的多元竞争,公司也可能存在核心技术人员、营销骨干等人才流失以及人才补备不充足的风险。为此,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建设,努力打造公司与员工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4、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的业务订单执行周期较长,普遍实行的分节点付款模式造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所占比重较高,可能存在因部分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等原因造成应收账款到期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严格筛选项目、选择优质客户、加大催款力度、加大回款考核力度等措施,全面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效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5、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的风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公司业务上下游市场的变化,可能传导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开展。同时,国家行业政策的调整、货币和信贷政策的调控、相关行业投资规模调整、招标采购规则变动,也将对公司业务开展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的变化,积极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应对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0
False
SZ002090
金智科技
/stock/business/sz002090/
/stock/business/sz00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