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证券的主营业务 SZ002500.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30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5.03 (+0.60%)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33.75/34.87
市净率PB: 1.03
股息率: 1.59%
ROE: 3.08%
A股市值: 181亿
行业: 证券
净利润同比: -10.47%.23Q3
北上持股: 0.59% 5日-0.1%
今年来涨: -6.68%
上市日期: 2010.11

公司名称: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山西省财政厅 (31.77%) 所属省份:山西省 所有制性质:省属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88.07 员工人数:2,950
主要业务: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经营范围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证券领域,分布于财富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研究、期货、国际业务等板块,具体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等。同时,公司具备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并获批开展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交易、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转融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直接投资、柜台市场、场外期权、基金投资顾问、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债券通做市、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等业务,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
按照业务性质,公司主要业务划分为五大业务板块,分别为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企业金融业务板块、资产管理业务板块、FICC业务板块、权益业务板块。
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证券经纪、投资顾问、销售本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融资融券、股权质押、约定式购回、资产配置、财富规划,为各类产品提供综合服务。
企业金融业务板块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资产证券化(ABS)业务、公募REITs业务、新三板业务(含新三板做市业务)、四板业务、企业综合服务业务等。中德证券为公司控股的投资银行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股票(包括人民币普通股、外资股)和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承销与保荐以及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包括资产管理和公募基金两个领域。目前,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涵盖权益及创新、固定收益及固收+等业务。
FICC业务板块包括固定收益业务、商品及货币业务和期货业务。主要通过公司海南自营分公司、贸易金融部、格林大华及其子公司展业。格林大华为公司全资期货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等。
权益业务板块包括权益自营、衍生品/量化投资、研究及销售交易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山证投资)、另类投资(山证创新)等。子公司山证投资与山证创新主要从事股权投资与资产管理。
此外,公司还设立了国际业务子公司和金融科技子公司。山证国际为公司全资国际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香港及海外证券经纪、期货经纪、证券投资咨询、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贸易金融、自营投资等。山证科技为公司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为本公司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经营范围为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销售,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信息技术咨询,日常安全管理及数据管理等。
(二)行业发展概述及公司的行业地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证券行业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自营投资、承销保荐、信用中介等各项业务全面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在促进资本形成、价格发现、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守住风险底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行业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投融资协调发展,更好服务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随着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证券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报告期内,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企业债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同时,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逐步增强。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资本化、平台化特征不断明晰,在满足传统的IPO、再融资、信用债等股权、债权融资需求基础上,公募REITs、ABS等创新资产证券化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及股东增减持、大小非等综合性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作为财富生态圈供需两端的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基金投顾业务逐渐向B端延伸、向C端深化,正在成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主要抓手。自营业务顺应市场发展,持续深化非方向性投资转型,场外衍生品业务及中性策略正逐渐成为行业主流。从竞争格局来看,龙头效应进一步放大,头部券商的资金、项目、综合能力等优势愈发显著,中小券商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深耕区域,聚焦特色业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作为山西省唯一上市证券公司,是全国首批证券公司之一,属国有控股性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作风稳健、经营稳定、管理规范、牌照齐全、业绩良好的中型证券公司。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区域及一些细分业务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品牌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依托控股股东资源及平台优势,形成高效业务联动协同
公司控股股东山西金控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担保、期货、要素市场等金融业态于一体的省属全牌照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作为山西金控核心重要子公司,能够与其他子公司在相关领域高效协同,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产品和服务。控股股东的支持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打造业务协同生态圈,更好地服务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全面构建母子公司一体化经营管理体系,增强母公司宏观管控能力,提升子公司专业运营水平,发挥整体平台优势,实现整体管理质效最大化。
(二)深耕区域,在山西资本市场树立了较强的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山西省内唯一一家A股上市金融机构,始终以“深耕山西,服务山西”为己任,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山西经济发展大局,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地域和品牌优势,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公司服务了90%以上的省属大型国企和近50%的省内新三板企业和四板企业,特别是在服务山西国资国企方面,执行了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提升了区域影响力,打出了全国知名度。
(三)恪守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内控机制健全有效
公司坚守“诚信、稳健、高效、规范、创新”的经营理念,长期坚持稳健的经营风格,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持续建立完善以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稽核审计为主体,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内控体系。公司坚持母子公司穿透式垂直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合规、风控、人事、财务、考核等领域全覆盖、全管控,确保各项业务规范发展,稳健运行。
(四)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卓有成效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赋能,紧抓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机遇,设立信息技术治理委员会,在全行业率先成立科技子公司,聚焦数字化客户生态、自动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投资研究和平台化业务模式,不断积累数字化核心能力,持续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生产力”正逐步构筑和培育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五)党建与经营相融合,厚植企业文化,为差异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凝心聚力
公司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全过程,做到党的领导和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党的领导和企业文化相融共生。积极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以义制利”价值追求、“协作包容”工作精神、“追求卓越”核心动力,正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形成高度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成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生生不息的源泉动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强化产业、公益、教育、医疗、消费的五维帮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绿色发展,以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持续耕耘ESG管理,将ESG理念根植于企业文化,持续推动公司差异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息技术系统风险、声誉风险、人才流失和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等。公司依据各类风险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包括:
(一)政策性风险
公司经营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制。涉及证券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和证券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展产生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提升公司内控管理水平,持续加强对新政策、法规的解读能力和对行业动态及新业务、新产品的认知、追踪能力,监管动态传递的及时性显著提高,有效防范可能的政策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严格按照《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制定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细则》,并成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加强资产与负债的管理,优化ALCO制度,建立资金季度调整机制和FTP定价体系,强化流动性风险的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管理。公司秉持“稳健”风险偏好,遵循全面性、审慎性和预见性原则,持续强化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机制。公司建立了以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日间流动性头寸、优质流动性资产、单一来源负债集中度、流动性缺口等指标为主的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并设置风险限额,通过信息技术系统实施每日监控,维持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储备。在引入新产品、新业务、新技术手段和设立新机构前,结合公司战略、风险偏好、融资能力等因素,全面评估其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进而确定各业务的最大规模及风险限额。
公司结合业务发展、财务状况以及金融市场情况,适时制定和调整融资策略。公司注重资产与负债在规模、期限、结构上的匹配,不断提升融资渠道多样性和稳定性,目前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配股、向证金公司转融通拆入资金、发行收益凭证、债券回购、票据回购、银行间市场拆借、发行证券公司短期债券、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次级债、两融收益权转让等。
公司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专项压力测试,从现金流和流动性指标两个方面评估公司在压力情境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针对性调整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确保业务开展与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匹配。公司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报告期末,公司流动性覆盖率147.45%,净稳定资金率146.04%,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客户或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契约规定从而为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在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业务中,客户违约致使公司借出资券及息费遭受损失的风险。二是在股票期权、债券正回购等业务中,客户违约造成公司担保交收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三是在债券交易、场外衍生品业务中,发债企业违约或交易对手违约造成的风险。
公司通过设定准入标准、担保品管理、统一尽职调查、授信机制、贷后持续跟踪及违约处置等方式,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同时,基于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敞口等计算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结合业务特点,设定业务规模限额、低等级债券投资比例、单一客户/单一标的融资规模、单一发行主体/交易对手集中度等风险指标,并根据市场情况、业务发展需要和公司风险状态进行相应调整。
具体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针对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等融资类业务,建立健全多层级业务授权管理体系,通过尽职调查、征信、授信、担保品准入与动态调整、逐日盯市、集中度管理、客户风险提示、贷后跟踪、补充增信、平仓处置、司法追索和拨备计提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信用风险。针对股票期权、债券正回购等可能承担担保交收责任的业务,通过客户授信和保证金管理、质押券最低准入评级、集中度、杠杆比例等有效控制信用风险。针对债券投资、场外衍生品交易等业务,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开发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通过评级系统对发行主体及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并结合主体舆情预警动态调整评级结果,强化精准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功能,同时通过控制集中度、逐日盯市、追保、担保品处置等手段,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75.43%,约定购回业务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68.53%,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自有资金对接)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76.83%,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因股票价格、利率水平、大宗商品价格及汇率等的波动而导致本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权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权益价格风险主要由股票、股票组合、股指期货等权益品种价格或波动率的变化而导致的;利率风险主要由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性和信用利差等变动引起;商品价格风险主要由各类商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引起;汇率风险由非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引起。
公司每年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方案》,确定风险偏好基调,依据业务和产品的市场风险收益特性、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资本实力、发展战略以及外部市场变化等要素确定规模限额、损失限额、敏感度指标限额、集中度限额、止损(止盈)限额、VaR限额等指标。在市场风险计量方面,公司采用历史模拟法计算置信水平为95%的单日风险价值,并定期通过回溯测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同时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积极改善和丰富风险计算模型。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将整体风险限额分配至各业务部门,并由内控部门监督执行。具体实施中,业务部门作为市场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动态管理其持仓所暴露出的市场风险,通过分散风险敞口、控制持仓规模,并利用对冲工具来管理风险。风险管理部在准确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对整体的市场风险进行全面审慎评估、监测和管理,及时进行风险提示,督促业务部门处置风险。对于境外资产及子公司资产,公司实行境内外一体化管理,以逐日盯市方式对账户资产价格进行跟踪,并设置规模限额、集中度及止损限额等风控指标进行管理。
报告期末,公司权益类资产风险价值(VaR)占公司净资产比重0.01%,固定收益类资产DV01437.81万元,市场风险整体可控。
(五)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因公司内部流程不完善、人为操作失误、信息技术系统故障或外部突发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
公司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构建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授权制衡机制,明确授权范围、分级审批、授权时效等,清晰界定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及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合理制衡和有效监督。公司持续深化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的运用,以流程梳理为核心,定期开展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 、关键风险指标(KRI)的录入及监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LDC)工作,并根据自评估结果和监测情况,优化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指标。对于新业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流程梳理和关键风险指标设置,开展风险辨识和成因分析工作,主动识别存在于业务、流程及系统内的操作风险,制定风险防范和缓释措施。公司积极推进IT治理,加强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防范信息系统风险。针对各业务、信息系统、结算等关键业务环节,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通过持续开展定期演练、内控检查、培训及文化宣导,保障制度及措施的有效执行。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关键风险指标,加强对操作风险事件的归纳分析,持续健全操作风险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操作风险整体可控。
(六)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聘任合规总监,设立合规法律部,根据业务开展情况,持续调整、充实各级合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和公司《合规管理制度》,对公司经营管理、员工执业行为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履行合规咨询、反洗钱、信息隔离、投诉举报处理、法律事务等职责。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严格落实全面注册制、证券经纪业务、私募资管以及信息安全等监管新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限定时限,建立完善落实机制,制定制度梳理工作规划,强化制度可执行性和落实效果。持续开展合规文化宣导与培训,推广“山证合规”视频号、“学规-合规”主题培训,推动分支机构合规大讲堂,同时以考促学、以学促行,不断深化全员合规意识,合规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合规运行,合规风险整体可控。
(七)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各种内、外部原因造成公司信息系统运行异常或数据毁损、泄露,导致系统在业务实现、响应速度、处理能力、数据加密等方面不能持续保障交易与业务管理稳定、高效、安全地进行,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信息系统是支撑公司业务运转的关键保障,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风险,强化信息技术治理委员会职能,制定信息技术战略,审议信息技术规划、信息技术投入预算及分配方案、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或重大改造立项、重大变更方案、信息技术应急预案等事项。公司加强IT核心建设,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数据治理,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数据安全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上线上海金桥数据中心,打造上海极速量化交易中心,更好的支撑服务公司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性专业培训,提升员工的运维水平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与流程;修订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各应急方案可实施、风险可控。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系统平稳安全运行,未发生重大信息技术风险事件。各信息系统及办公场所应急演练结果均达到设定目标,验证了公司信息技术已具备符合需求的故障、灾难应对能力。
(八)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客户、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和内部管理需求,制定《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公司各部的职责分工,明确由首席风险官牵头统筹处理重大声誉事件,健全声誉风险考核及追责机制,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培训。推进公司官方宣传渠道建设,运用多种媒介形式推动公司客观信息的主动传播。优化声誉风险处理流程,落实声誉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机制。运用专业舆情监测系统对主流财经媒体、微博、部分公开性微信、地方主流媒体等进行监测,以便在舆情发生时及时掌握形势、快速研判反应、持续有效追踪,维护公司声誉、传播品牌形象。
(九)人才流失和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
拥有优秀的专业人才是证券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随着行业转型发展趋于深入,专业人才成为证券行业争夺的焦点。公司地处中西部,在地域上对优秀人才吸引不足,若公司优秀人才特别是重要业务领域或关键岗位的人才流失或储备不足,将影响公司转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对此,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引进、培养原则,加大对高素质人才和市场一流团队的引进力度,加强储备人才的培养,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持续优化薪酬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持续完善员工管理、专业双序列职业发展通道。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报告期内,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主要市场指数较年初表现分化,截止6月30日,上证综合指数上涨3.65%,沪深300指数收跌0.75%,创业板指收跌5.61%。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9,426.70亿元,同比下降3.42%;两融余额1.59万亿元,同比下降0.93%。上半年IPO企业173家,同比增加2家,募集资金2,097.38亿元,同比下降32.76%。单项目平均募资金额12.12亿元,同比下降33.54%。上半年新发基金份额5,286.30亿份,同比下降22.21%,环比下降34.82%,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承压。
报告期内,公司锚定“十四五”发展蓝图,坚持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既保持战略定力,也积极调整优化策略;既苦炼内功、稳健运营,也拥抱机遇、开拓进取,持续打造优势业务、构建核心能力、增强竞争能力,全方位推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重点,转型升级,提升业务竞争力。报告期内,财富管理条线聚焦财富管理转型方向,持续优化管理机制,拓展获客渠道,丰富产品货架,完善服务体系,并以基金投顾为业务抓手,加快买方投顾转型布局。企业金融条线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要务,围绕“区域化、行业化、资本化、一体化”的战略方针,持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资产管理条线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强化与财富条线协同,拓展省内外银行、非银机构等第三方代销渠道。FICC条线架构新模式,开拓新业务,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固。权益业务条线持续加强团队建设、内部协同及业务推进,深化服务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二是深耕山西,面向全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融入山西发展大局,全方位服务山西实体经济,不断夯实省内业务基础,同时,持续布局西南、山东、河南、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扩充本地化投行业务团队,强化与各分支机构协作,加大客户覆盖及业务挖掘力度。深化对山西经济和产业的研究,发布《山西资本市场白皮书(2023)》《山西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研究报告》等专题报告,发起设立山西省新引擎专业镇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山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加强“煤焦钢产业链生态圈建设”,深化推广新疆阿拉尔“保险+期货”业务模式。
三是科技赋能,推动业务数字化、中后台敏捷化。报告期内,自研外购多措并举,科技赋能业务及中后台,助力业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及中后台敏捷化。持续强化FICC业务数据集市、量化研究、运营清算、信评系统等建设,加快推动汇通启富APP、数字化投顾平台和财富中台建设,优化机构CRM系统,完善资产管理业务投研平台系统,开发研究所“智盈”系统,推进同一业务同一客户风险管理系统二期、新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智慧股票管理系统建设。
四是坚持审慎稳健的经营风格,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运行平稳,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风险整体可控。持续推动同一业务同一客户和市场风险管理系统迭代建设。加强风险管控指标监测预警,深化完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管理,强化精准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功能。
五是持续构建特色文化体系。报告期内,编发《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5年企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发布《山西证券2022年度文化建设实践报告》,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全行业文化建设年度实践评估中,公司连续两年获评B类BB级券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89,159万元,同比下降3.32%;剔除仓单业务后,实现营业收入151,657万元,同比增长23.45%。;实现归母净利润38,842万元,同比增长26.57%,实现每股收益0.11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819.48亿元,所有者权益179.35亿元。
(二)主营业务分析
1、财富管理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聚焦“十四五”战略规划,持续夯实“总-分-营”管理机制,强化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科技赋能,优化拓展获客渠道合作机制,深度挖掘目标客群需求,加强投顾团队建设,提升投顾专业性,丰富产品货架,优化完善服务体系,精细化运营管理,在服务深度和持续度上寻求突破,有效提升财富管理综合能力。
报告期内,财富管理业务条线持续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总分联动,持续完善涵盖“组织架构、分层分包、绩效考核、激励兑现、沟通督导”管理机制,同时成立总部层面跨部门的专项敏捷小组和解决方案小组,及时响应分支机构需求。强化网点管理,结合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及竞争格局,明确网点新设与撤销标准,切实提升网点质效。优化客户开发手段,加强渠道开发团队建设,持续优化渠道合作模式和拓客机制,提升开户有效率。聚焦机构客群、“富裕+”客群和Z世代客群,优化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打造公司品牌标签。完善产品体系,持续甄选优质产品,推动完善私募30产品池及公募50产品池;以基金投顾为抓手,在夯实投研能力、完善顾问服务体系、提升交易体验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买方投顾转型。同时,持续推动平台建设,构建科技赋能的平台化顾问型财富管理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2、企业金融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企业金融业务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要务,围绕“区域化、行业化、资本化、一体化”的战略方针,继续深耕山西区域,同时差异化布局相关重点区域。聚焦重点行业及优势行业,加大客户覆盖及业务挖掘力度,增加项目储备和业务收入。积极发展非牌照FA业务,稳健拓展ABS及公募REITs业务。通过跨子公司、跨部门的一体化企业金融服务和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打造优势特色品牌,持续提升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质效。
报告期内,企业金融业务板块完成IPO项目1单,再融资项目1单,境内债券项目24单,境外债券项目2单,ABS项目1单,财务顾问项目5单,新三板挂牌项目2单,新三板定增项目10单等。在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组织的2022年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中,山西证券位列一档(中德证券合并评价)。中德证券获评中国证券业协会2022年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评价A类。中德证券担任财务顾问的山西燃气集团收购蓝焰控股项目获评“2022年度山西十大经济新闻”。中德证券荣获2022年度山西省政府债券证券公司类优秀承销机构第一名。
3、资产管理业务板块
资产管理业务立足专业子公司的定位,完善治理架构,聚焦山证特色资管品牌建设,加强基础管理,提升管理质效。报告期内,资产管理业务以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管理机制,丰富产品布局,提高销售能力,规模和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不断完善产品布局,丰富纯债类产品期限和产品结构,加快现金管理类产品线布局,为多元化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在稳步做大固定收益业务规模基础上,加快固收+产品创设。全面强化与财富管理条线的协同,持续加强与重点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第三方线上产品布局和营销宣传,“四位一体”营销体系初见成效。截至期末,存续资产管理产品147只,管理规模589.47亿元,其中私募资管产品129只,存续规模315.15亿元,公募基金产品18只,存续规模274.32亿元。
4、FICC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业务聚焦做市、投资等优势主业,持续引进、壮大专业团队,推进更加多元化的销售交易策略和多资产、多品种布局,提升客需产品服务能力,构建机构客户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持续规范完善投研体系,加强利率、信用、衍生品、转债、权益、CTA和海外市场等大类资产的跟踪研究,强化业务系统建设及迭代,推出数字化做市报价服务系统“山证报价板”,URM统一关系管理系统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奖”,为业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商品和货币业务,强化科技赋能,持续优化完善商品投研系统功能,提升策略组合管理效率,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期货子公司格林大华以提升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能力为驱动,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开展商品及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服务。
5、权益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权益投资业务以定增组合和股指期货择时对冲作为基本盘,持续加快业务转型。金融衍生品量化业务加快部署中性策略,上线CTA策略,初步确定IT大中台框架。场外业务聚焦私募、公募、高净值客群需求,通过优化对冲限额、增加自营雪球额度、投入指数增强基金等方式,持续拓展业务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投资业务持续优化资金募集和优质项目获取能力,全面提升内控管理能力,聚焦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快投资进度。报告期内,山证投资实现募资4.66亿元,新设基金4支,新增投资项目6个,金额5.5亿元,持续加大上市倍增基金投资落地,发起设立专业镇产业基金。山证创新细化差异化发展,狠抓投后管理,新增投资项目5个,新增投资金额1.2亿元。
报告期内,研究所内外兼修,坚持卖方研究和产业研究双轮驱动。截至期末,卖方研究团队完成报告744篇,新开公募席位15家,签约客户达到37家,覆盖公募客户近60家。产业研究方面,持续跟踪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了山西国资国企系列跟踪及重点政策深度解读报告和系列重点产业研究专题报告。
6、国际业务
报告期内,山证国际持续加强“桥头堡”及国际化业务平台的定位,加快推动与母公司各业务条线“母子一体化”协同融合。深化境内外联动,持续推动重点保荐项目,完成首笔自贸区人民币债业务。
0
False
SZ002500
山西证券
/stock/business/sz002500/
/stock/business/sz0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