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的主营业务 SZ002673.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4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6.76 (+0.90%)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37.45/37.75
市净率PB: 1.09
股息率: 0.72%
ROE: 2.95%
A股市值: 302亿
行业: 证券
净利润同比: +76.17%.23Q3
北上持股: 1.54% 5日+0.1%
今年来涨: +6.12%
上市日期: 2012.05

公司名称: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所属省份:陕西省 所有制性质:省属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2001.01 员工人数:3,248
主要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股票期权做市。(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概述
2023上半年,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海外通胀粘性与金融稳定脆弱性并存,部分西方金融机构风险事件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和广泛关注,地缘政治冲突难以弥合且影响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区域化重构,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面临艰难权衡,金融稳定风险显著上升,世界经济秩序进一步受到挑战。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稳经济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6月,先后下调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10个基点,通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市场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释放强信心稳预期信号,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实现有机统一。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逐步得到缓解,国民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2023上半年,国内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努力构建集约型、专业化、高质量的证券行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强大引擎,持续丰富制度供给,完善监管体系顶层设计,推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制定新一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规范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并购重组等领域,开展“最佳实践案例”创建工作,以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助力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协调推进投融资改革,在融资端聚焦“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173家公司首发上市,IPO融资节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加大市场生态整治力度,出台《欺诈发行上市股票责令回购实施办法(试行)》,上半年A股共有17家公司退市,临近退市状态的企业近50家,资本市场出清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投资端,积极引入中长期资金,继续壮大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长期专业机构投资力量,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进一步丰富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箱,推动科创50ETF期权上市,不断增强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准确把握债券注册制本质特征,统一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审核注册工作,深化公司(企业)债券注册制改革。国内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稳健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居民财富管理功能及风控合规水平持续提升。
2023上半年,国内A股市场振幅较上年同期明显缩窄,上证综指累计上涨3.65%、深证成指累计上涨0.10%、创业板指累计下跌5.61%,市场整体基本维持横盘震荡的整理态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11.5万亿元,日均成交9446亿元,市场活跃度较上年同期小幅下滑;截止6月末股票市场投资者近2.20亿户,同比增加6.80%。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突出党委在现代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公司第六届董事会勤勉尽职、担当履责,坚持“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统领,聚焦“专精特新”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陕西省秦创原工作大局,牢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要属性,不断发挥体制优势、专业优势、资本优势,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要素保障能力。公司紧抓证券市场回暖的重要窗口,以资产负债管理、合规风控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和平台管控建设为核心矩阵,优化分支机构网点布局,稳妥推进重点业务板块转型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此外,在人民日报旗下证券时报主办的“2023中国证券业君鼎奖”评选中,公司荣获“新锐资管机构”、“ABS团队”、“投资顾问团队”、“数字化转型新锐”等四个奖项。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基于自身优势与禀赋,立足于券商业务本源,坚持中国特色的ESG价值观,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成为一流上市综合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辩证的指出了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和大力发展资本消耗型业务的两条发展路径。按照四个导向,科学梳理并整合了“财富信用”、“自营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机构业务(研究咨询)”五大板块,进一步强调提升组织平台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等战略要求。未来,公司将科学构建中长期发展的四梁八柱,切实发挥“十四五”规划对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的战略统领作用,不断加深市场化机制改革,把数字化转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促进公司质量效益及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公司五大业务板块紧密衔接,顺应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厘清了公司业务发展脉络,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客户的综合业务链条,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五大业务板块高度涵盖并充分融合了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信用交易业务、固定收益业务、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业务、研究咨询业务等。作为公司五大业务板块的有效补充,公司还拥有西部期货、西部优势资本、西部证券投资(西安)有限公司以及西部利得基金四个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
当前,公司的经营模式正由传统的通道驱动、市场驱动模式向资本驱动和专业驱动模式转变,并努力减弱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公司抗风险、抗周期性的能力得到加强。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加大数字化投入,积极与科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依托技术和业务创新提升企业运营效能和服务水平,在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治理、人才供给、系统安全三大挑战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金融科技新生动能正与公司传统业务一道加快形成发展合力。上半年,“西部证券数字员工平台”课题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场景创新典型案例”奖。
报告期内,为推动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与快速发展,提高分支机构运营效率,公司审慎研判经营形势,对现有营业网点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及公司行业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入,证券行业在规模实力、内部治理、业务类型及风险防控等领域发生了深刻显著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为证券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遵循。全面注册制改革是从战略全局出发,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良好要素保障,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转型升级,是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当前,国内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实体经济潜能持续释放、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迅速增长、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都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注入活力。进一步提升格局站位,突出主业、突出合规、突出创新、突出稳健,是证券行业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现实要求。如何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支柱作用,为证券公司下一阶段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未来,公司将积极把握全面注册制政策机遇,深度融入集约型、专业化、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经营策略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营业绩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促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证券行业同质化竞争依然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数字化理念变革日益加深,头部券商在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品牌效应、技术储备、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中小券商弯道超车的压力和难度有所加大。
证券行业本身具有资本密集性、人才专业性、风险联动性的特点,受宏观经济形势,产业(行业)政策和市场行情的影响,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公司营业网点布局辐射全国,已成为行业内有一定竞争力和显著区域优势的全国性综合上市券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良好的综合实力为公司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壮大提供战略支持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省国资委下属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试点单位,一直以来为公司资本实力稳步提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产融结合”等业务方针使公司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金融板块作为陕投集团“双轮驱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为公司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高效的内部决策体系,促进公司转型发展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决策体系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环节之间权责明确,程序规范,运作高效。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能够快速、准确作出决策判断,对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公司转型发展,助推公司实现进入行业一流券商目标。
(三)显著的区域优势为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公司长期以来深耕西部地区,在陕西省内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指向为公司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立足资本中介根本定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塑造了良好的西部证券品牌形象。
(四)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公司具备专业化的业务平台和高效的业务协同能力,倾力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链条金融服务。
(五)明确的战略规划目标和市场化的考核约束机制,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公司立足西部服务全国,以专业化业务与客户共同成长,力争成为一流上市综合型投资银行。公司有效推进市场化进程,强化考核约束机制,健全问责管理制度,充分带动各项业务稳定快速发展,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六)健全的合规风控体系和稳定的信息系统,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公司始终重视合规与风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落实主动合规意识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妥善化解遗存业务风险,保障公司合规风险管控能力与业务发展相适应;公司以金融科技发展为契机,有效推进IT战略稳步实施,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健全的合规风控体系和稳定的信息系统,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
随着证券行业创新与快速发展,行业竞争与分化加剧,公司主要业务盈利情况均与证券市场竞争程度和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存在因行业创新、竞争加剧、市场周期性变化等因素造成盈利大幅波动的诸多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对证券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果国家关于证券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如税收政策、业务许可、外汇管理、利率政策等发生变化,则可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和证券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价差变化或其它市场因子变化对公司资产、负债或收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或损失。市场风险因素包括:股票、股票组合、股指期货等权益类品种价格或波动率的变化;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性和信用利差等变动;各类商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自营业务、做市业务以及其他投资活动等,公司使用一系列风险测量方法对包括多种市场情况下可能的市场风险损失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设置不同层级的风险控制指标对公司市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使用压力测试对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按照业务类型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互换、场外期权、远期、信用衍生品等场外衍生品业务;债券投资交易(包括债券现券交易、债券回购交易、债券远期交易、债券借贷业务等债券相关交易业务),债券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其他涉及信用风险的自有资金出资业务。近年来特定行业景气度下降、信用市场违约率维持高位、整体监管环境趋严、市场流动性分化、融资人再融资渠道受限等,都对证券公司未来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公司由于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素及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经营损失、交易对手延期支付或违约,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等。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员、信息系统、内部流程和外部事件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事件主要表现为七类,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业务种类的日趋复杂,如未能有效识别各条线和日常经营的关键操作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能导致公司因操作风险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声誉风险常与公司其他经营管理风险伴随发生。
(7)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8)创新业务风险
公司在开展创新业务和设计创新产品时,存在对金融创新研究的深度不够,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充分等因素,可能导致创新业务风险控制措施不足、创新产品设计不合理而带来挑战或损失。
(9)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公司在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风险。公司的各项业务以及中后台管理均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撑,信息技术对公司业务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与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公司经营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质量、系统运维能力、应用软件业务处理性能、行业服务商水平、病毒和黑客攻击、数据丢失与泄露、操作权限非正常获取、基础保障、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系统建设和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2、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从风险管理制度、组织、系统、指标、人员及应对处置等方面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对各业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针对净资本、流动性等核心风控指标、各风险类型实行重点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公司经营水平和业务规模的风险管理支持体系,确保各项业务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2)对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
①政策性风险管理
公司密切关注各类政策变化,针对最新政策及时反应并进行相应调整,将政策性风险对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影响降至最低范围。公司主要通过定期跟踪各类外部监管政策,对重要监管政策进行专项评估、分析,并制订具体的应对措施,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以政策为导向开展各类业务,公司各部门持续保持对政策变化的高度敏感性。
②市场风险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风险偏好为审慎进取,并根据市场环境和投资品种采用适当应对策略有效管理市场风险,降低市场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的波动。公司通过业务规模、集中度、止盈止损、风险价值(VaR)、压力测试等控制手段,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合理适度提高公司资产收益水平。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完善集中化运营的管理策略,优化自营业务风险管理架构和多元化的业务模式,通过股指期货、国债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对冲市场风险,保持公司业务稳健运行并持续创新,助力公司经营目标实施。
③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依托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建立公司在集团统一授信、交易对手管理、估值减值计量方面的应用与管理体系。通过对不同业务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解和分析,及时、准确地识别业务和产品中信用风险的类别和性质,采用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敞口和压力测试等合理预计信用风险预期损失;通过授信管理、规模管理、集中度管理、黑白灰名单、履约抵押品管理、信用保护工具等,降低和分散信用风险,加强债券交易、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业务管理,保障核心资产信用风险安全可控。
④流动性风险管理
公司根据审慎原则,保持融资渠道的畅通和多元化,建立并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保证资产负债在期限及规模上的合理匹配。公司持有充足的优质流动性资产,确保在压力情景下能够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对可能出现的现金流缺口进行测算,建立适当的流动性储备,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审慎防范流动性风险,在确保流动性指标符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确保公司能及时获得流动性补充,保障公司持续稳健经营。
⑤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覆盖各个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各个岗位,嵌入到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并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通过适当的职责分工、授权和分级审批等机制,形成合理制约和有效监督。公司针对主要业务、信息系统、财务、清算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力争实现操作风险最小化。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建立公司投诉管理、诉讼管理、监管处罚、风险事件舆情监控等管理信息流和管控流,加强风险信息库的功能运用,建立系统化信息共享、处置监控、报告审批机制,建立操作风险的风控隔离墙。
⑥声誉风险管理
公司遵循全面性、可执行性和前瞻性原则,持续建立健全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了包括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报告等在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职责分工。通过主动识别、动态监测,及时、妥善处理新闻舆论、公共关系以及客户关系,加强工作人员声誉约束,最大程度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公司和行业的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重点防范因员工行为及执业质量引发的声誉风险,通过加强风险事件跟踪管理、公司舆情监控及媒体沟通等方式,积极主动化解声誉风险;组织落实声誉风险培训,培育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主动维护、巩固和提升公司声誉。
⑦合规风险管理
公司严格遵守外部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通过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监测、合规督导、合规咨询等手段及时发现、识别、处理合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合规审核流程,及时将合规管理资源向发展势头强劲的业务领域倾注,积极配合业务协同;积极开展公司合规风控培训,采用多种手段宣导合规风控文化,进一步加强公司廉洁从业、反洗钱等专项工作;通过定期梳理各项业务合规管理情况,实施合规考核,跟进回顾管理缺失或薄弱环节的整改情况,不断完善管控措施,实现“管理同步监督”。同时逐步完善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系统化手段提升合规管理工作成效。
⑧创新业务风险管理
公司建立并明确新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落实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回溯的全链条新业务跟踪机制。通过建立并优化新业务风险评估机制,梳理完善全链条评估与跟踪工作流程,全方位审慎评估业务展业方案,确保制度、系统、流程、人员和策略符合公司风险偏好和业务导向;将新业务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纳入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加强业务部门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持续跟踪新业务展业成效和风险水平,动态调整风险管理思路和方案,探索建立定期专项回溯机制。业务部门审慎识别创新业务风险,严格遵守公司创新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在人员、系统及资本方面充分保障业务安全开展。
⑨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公司通过建立有效的审查、监测和检查机制,确保合规与风险管理覆盖信息技术运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公司信息技术风险的识别、监测和控制。公司保障充足的信息技术投入,持续规范操作流程,促进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3上半年,公司经营管理层深入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决策部署,以内生动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紧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需求,努力提升综合性金融服务能力,助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秦创原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服务、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关键作用。公司积极把握全面注册制政策机遇,坚持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保持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资产规模和流动性水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增强风控合规管理能力。加快营业网点布局优化调整,推动核心区域特色化试点运营。稳妥推进FICC体系建设,促进投资业务转型发展。此外,按照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导向,公司不断加大技术投入赋能业务发展,数字化转型进程蹄疾步稳。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净资本、净资产规模在全行业141家券商中分列第23、25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并口径,下同)39.35亿元,同比增加43.5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加98.65%。
0
False
SZ002673
西部证券
/stock/business/sz002673/
/stock/business/sz00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