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股份的主营业务 SZ002717.主板 深股通

04月08日: 股东大会

价: 2.33 (-0.43%)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亏损/亏损
市净率PB: 1.31
股息率: -
ROE: -
A股市值: 39亿
行业: 环保
净利润同比: +51.92%.23Q3
北上持股: 0.38% 5日-0.0%
今年来涨: -27.86%
上市日期: 2014.02

公司名称: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 所属省份:广东省 所有制性质:地市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8.07 员工人数:1,174
主要业务:一般项目: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生态保护区管理服务;生态资源监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休闲观光活动;游览景区管理;名胜风景区管理;公园、景区小型设施娱乐活动;城市公园管理;城市绿化管理;森林公园管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市政设施管理;城乡市容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智能水务系统开发;水利相关咨询服务;水资源管理;打捞服务;环保咨询服务;环境保护监测;工程管理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土石方工程施工;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节能管理服务;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安装服务;农村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人工造林;灌溉服务;防洪除涝设施管理;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文化场馆管理服务;规划设计管理;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项目策划与公关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品牌管理;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自来水生产与供应;建设工程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从事的主要业务
岭南股份创立于1998年,2014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上市后,岭南股份围绕“生态+文旅”的战略发展方向,聚焦规划设计、水利水务水环境、市政与园林、文化科技与旅游等业务,通过旗下园林、市政、水务、设计、文化旅游五个子集团紧密协同,为客户提供从投资、规划、建设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
2022年12月,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为岭南股份实际控制人。
生态环境建设业务:岭南股份在生态业务方面拥有集研发、规划设计、投资、施工、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覆盖生态环境设计、城市园林、乡村景观、生态景观、市政公用工程、智慧城市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等业务。经20多年发展,经典项目享誉大江南北。
水务水环境治理业务:岭南股份下属控股子公司——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岭南大生态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涵盖水利工程、城乡水务、水生态水环境,岭南水务集团拥有集研发、策划、设计、投资、施工、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优势。迄今,业务遍及全国,助力百余个城市及村镇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文化旅游业务:岭南股份旗下拥有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全域纵横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等优质文化创意公司。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岭南文旅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数字三项主要业务,为客户提供文旅业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恒润科技集团旗下上海恒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文化科技产业的主力军。恒润科技集团以创意为抓手、以科技产品为载体,深度挖掘和提炼区域或地方文化内涵,并通过高科技设备实现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为主题公园、旅游景区、科博场馆提供集创意设计、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内容制作的主题文化科技项目全产业链服务。
恒润科技集团旗下上海恒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资源与优势,聚焦主题乐园投资运营、文商农旅(民宿) 投资运营、古镇活化业务,形成岭南股份特色产业模式,助力景区提质与文旅消费升级。
恒润科技集团已获得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场内交易主体综合席位(二合一,授权方/卖方、文化数据经纪商) ,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数据资产的确权与交易,参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数字生态化发展,构筑全新业务体系,实现业务增量和企业的全面发展。
岭南股份旗下德马吉展览聚焦展示展览业务,是一家致力于全球品牌创意营销的专业性展示服务公司。
(二)经营模式
目前,岭南股份已明确城乡服务运营商的企业定位,与城乡共赢共成长;经营收益从单纯的工程项目收益,向“生态+水务+文旅”全产业链价值转变,增加整体收益能力。通过打造三大核心竞争力:即前端综合策划能力,中端的内容与产品植入能力(导入园林、市政、水务水环境、文化、旅游等产品),后端的综合运营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需求,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利用自身健全的产业链及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国家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等工程承包资质优势,参与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全过程。其中:
生态环境建设业务主要深耕生态环境领域,园林、市政、设计三大集团业务上深度协同,业务形式以EPC、PC模式为主。
水务水环境治理业务表现为水利工程,水务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水环境治理协同三种模式,公司承接的少量PPP项目基本都在此业务板块,其他业务模式多为PC。
文化旅游业务包含文化科技板块业务、创意展览营销业务和主题旅游业务,业务模式以EPC、PC为主。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正),公司所处行业为“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细分行业属于“N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作为环境治理行业中的一员,公司主要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和文化旅游开展经营活动。
1、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美丽中国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自然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针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二十大报告中具体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明确提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的要求,其中包括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2022年年末,中共广东省委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其中提出“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圩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将城镇周边的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共建共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
(1)园林绿化工程及生态修复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工程中的一类,即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以及对城市生态和景观影响较大的绿化工程项。园林绿化行业的产业链包括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及园林养护等一系列的专业分工。园林行业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为园林景观产品及服务的采购者,包括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商等。公司主要从事的市政园林主要由政府投资,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园林工程,包括公园、街道、广场、森林、景区等园林公共基础设施建造与绿化,以及矿山、道路、水利、边坡等恢复与重建工程。
随着环境科学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环保化、生态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园林绿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环保趋严促进生态修复业务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成为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瓶颈,环境恶化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而将带动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水务水环境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推动江河湖库生态环境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环境治理行业包含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河湖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多个细分业务领域。为实现水环境的标本兼治,自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投资技术指南》《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决定)等十余部政策法规。其中《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水十条”,是我国水环境治理政策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水环境治理开始从过去的污水治理、截污管网等末端治理模式,延伸至源头控制、过程阻断以及末端治理全过程协同的新模式,涉及污水治理、流域修复、城市排污管网建设、以及景观建设等众多行业领域。
2023年7月,水利部举行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利部有关人士指出,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多3707个、1113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095个。在水利投资方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较2022年同期增长4.7%,其中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3070亿元,占落实总投资的39%。22个省份落实投资超100亿元,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等8省超400亿元。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加18.1%,其中广东、河北、云南、浙江、山东5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300亿元。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5月25日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3)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它是以各种自然、社会、文化等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并以此满足人们各种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而文旅融合是推动文旅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历三年行业“寒冬”,文旅行业终于迎来新的“春天”。从各项大数据指标均可以看出,5A景区、一级博物馆、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知名演艺剧场等文旅场所,基本上迎来全面复苏,部分景区客流指数同比狂飙超过10倍。同时,文化演艺也复苏强劲,2023年春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03%,演出票房同比增长238%,五一期间演出票房收入更是较去年同比增长962%。如今,旅游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原有旅游景区,而延展到与旅游相关的、各类型能吸引人们选择前往目的地的内容,比如演出、展览、特色文化体验、建筑、商圈等等,成为“旅游新资源”。2023年春,全国旅游演艺观演人次同比提升184%;2023年五一期间观演人数同比增长360%。众多景区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旅游新资源”,使传统景区焕发新生机。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一方面,随着云、5G、地图、大数据、AR等技术与文旅行业融合程度加深,文旅行业线上与线下的边界壁垒被打破,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数字文旅、数字文化遗产展示等新型产品,为游客观众提供了新的出游、娱乐方式,也为文旅资源的传播,打开了新的空间与场景;另一方面,三年的行业“寒冬”,加速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众多景区积累了许多线上运营经验,打造出优质的创新型智慧化旅游产品,随着旅游行业“春暖花开”重归线下,这些数字化经验、技术和产品被广泛应用,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又进一步推进文旅的“复苏”和“融合”。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专业能力优势:业务资质与荣誉奠定行业地位
公司通过“双轮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了“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双主业的新格局。经过多年的积淀,公司奠定了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并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来不断夯实及丰富自有品牌的生态内涵,取得了“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国家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等在内的多类型高等级专业资质,具备集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苗木培植与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水生态综合治理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成运营能力。公司文化旅游业务板块,已取得“中国展览馆协会展览工程一级资质”、“中国展览馆协会展览陈列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证书”等多项资质,拥有在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和运营管理方面的领先优势。公司凭借着良好的服务水平、优质的工程质量、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持续的品牌文化建设,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创造长期价值,在生态及文旅项目中荣获众多国家级重大奖项,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和领先的行业竞争地位。
(二)全产业链优势:两大主业三大板块深度协同
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调整战略布局和产业结构,通过内生与外延方式形成“生态+文旅”两大主业布局,细分出生态环境建设、水务水环境治理、文化旅游三大板块,两大主业三大板块深度协同发展,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管理模式优势:管理持续优化岭南规模发展基础
公司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管理革新,在经营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面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方面,公司将业务从全国布局快速调整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圈,采取精耕细作阵地战,做实做精;组织管理方面,母公司作为资源调配中心,对各分子公司进行宏观指导、资源配置,子集团及子公司专注主业,各集团之间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初步形成集团化发展格局;人才管理方面,公司优良的文化精神和企业基因,吸引了各方优秀人才的汇聚,为公司的蓬勃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科研创新优势:创新驱动实现岭南可持续发展
公司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保障,持续加强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科技研发及创新投入,为公司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体系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2个科学研究院,7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及子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507项,高新技术产品64项,影片著作权88项,软件著作权317项,美术著作权27项,文字作品著作权4项。2021年公司环境检测中心顺利通过CNAS系列评审与考核,成功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一举跻身国家认可实验室行列。成功通过CNAS认可,标志着检测中心的硬件设施、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均达到国际认可标准,出具的检测报告获得国际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的承认。2023年上半年,岭南股份环境检测中心顺利通过国家CNAS复评审,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技术能力再次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导致的付费延迟风险
公司回款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或专项拨款。若公司合作的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将可能影响公司回款。为此,公司四年前已大力推动经营战略调整,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区域并取得成效。报告期内岭南股份签署的订单质量进一步提高,华东地区、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标项目、预付款及高进度款比例的项目占比均显著增加。
2、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业务风险
公司所处的生态环境行业尽管与国家战略一致,具有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有可能导致项目毛利率下降。针对行业情况,公司立足“生态+文旅”发展方向,突破生态环境局限,向具有更广阔空间的市政、水务、文旅等领域拓展。同时公司通过优选项目,着力拓展发展质量高、回款速度快、经营效益好的项目。未来公司还将充分整合资源,与更多央企、国企合作,在生态环境领域适度配合、联合共赢。
3、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对外投资并购完成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若未来被并购公司经营状况不达预期,将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公司继续加强投后管理工作,密切关注被并购企业的发展动态,保障其稳定经营与发展,通过规范运作、风险把控、资源整合等措施为被并购企业赋能,充分发挥内部协同效应,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4、对外担保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已审批的担保额度较大,如果被担保公司出现未能偿还借款的情况,则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有关被担保方的生产经营情况及还款情况,并按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法律纠纷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涉诉案件较多,法律诉讼的审理时间、最终诉讼结果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且审理过程将产生相应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诉讼结果不利可能产生赔付成本,对公司经营业绩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3年上半年,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影响,政府投资缩减,且公司正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和战略布局,导致新增订单不达预期;另一方面,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款项回款迟滞等因素影响了公司业绩,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尚处于复苏阶段。公司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经营业绩有所好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1亿,同比增长1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收窄39.43%。
公司已成为中山火炬国有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国资股东持续推动公司业务开拓和为公司生产经营水平赋能,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国资的赋能,对公司的融资、订单、征信、资本运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国资控股,业务强势赋能
公司控股股东的母公司公资集团,是中山市大型综合性的投资与资产管理平台,综合实力强劲。一方面,公司与公资集团旗下的城建集团等公司在大基建业务产业互补,高度协同,相辅相成,公司凭借自身生态环境建设能力协同城建集团承揽城市建设业务;另一方面,公司所在的中山火炬区是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公司也可以借助中山火炬区自身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区域优势,为公司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加大提速污水治理,提出2024年中山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公司作为中山国资成员中唯一的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的企业,在中山水治理市场中具备较强竞争力。水利水环境工程是公司生态环境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城乡水务、水利工程、水环境治理三大业务,拥有集研发、策划、设计、投资、施工、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公司不仅能对水体治理等棘手问题提供成功的案例经验和有价值的专业意见,还能为中山当地提供一揽子的建设规划,能很好地结合中山火炬区生态文旅提出整体建设方案。
自中山火炬区国资于2022年年末入主公司以来,公司先后成立“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设立“中山市岭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业务主体,同时股份公司注册地址由“东莞市东城区”变更为“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于2023年7月获得了中山市金融工作局下发的注册地迁址补助,以全力开拓中山市场。自年初至今,公司在中山区域中标和承建了“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扩建中珠排洪渠、乌石蓄洪湖施工(第二次)(34026.04万元)”、“预制菜生产及配送项目(第二次)(7450.28万元)”、“火炬开发区黎村中开高速桥侧地块生态修复及边坡整治项目(8616.43万元)”等10余个项目。上述项目均是中山市产业规划、民生、建设等领域的重点工程,受到中山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公司作为生态行业的主力军,20多年来一直深耕生态行业,经典项目遍布大江南北。公司拥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等多个行业最高等级资质。在专业优势方面,公司拥有涵盖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板块的六个专业发展业务,各产业间高度融合、协同共享、资源互补,以客户为核心,提供从投资、规划、建设到运营的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在中山火炬区国资赋能下,岭南股份开启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将充分发挥公司作为生态行业的主力军的优势和技术,持续为生态建设、民生建设等领域贡献出岭南力量。
2、国资赋能融资增信,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由于公司所处的行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开展业务时面临投入资金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市场竞争充分等问题,资金实力是公司在行业内持续拓展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公司因地方政府延期支付造成回款迟滞,业绩亏损、资产负债率较高等因素造成融资难,致使公司资金在报告期内偏紧,限制了公司发展。公司控股股东及母公司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持续助力公司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中山国资多措并举为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融资增信: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华盈产业投资提供给公司10亿元借款,增强公司流动性;华盈投资参股投资的广东南粤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预计与公司开展不超过人民币15,000万元的融资租赁业务;公资集团参股投资的中山中盈盛达科技融资担保投资有限公司预计拟与公司合作开展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0,000万元的包括但不限于保函及融资性担保等业务,为公司融资提供保证。
公司正稳步推进向公司控股股东华盈产业投资定向增发约4.17亿股事项,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00,000.80万元,相关议案已于2023年5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0
False
SZ002717
岭南股份
/stock/business/sz002717/
/stock/business/sz00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