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业的主营业务 SZ002797.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7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5.36 (+0.19%)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57.90/56.61
市净率PB: 1.52
股息率: 0.75%
ROE: 2.65%
A股市值: 225亿
行业: 证券
净利润同比: -3.67%.23Q3
北上持股: 1.39% 5日-0.0%
今年来涨: -7.75%
上市日期: 2016.05

公司名称: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省份:广东省 所有制性质:省属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8.01 员工人数:3,539
主要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不含股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以外的公司债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证券行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头部证券公司进一步聚集优势资源,扩大市场份额,谋求各项业务全面、综合发展。与此同时,部分证券公司不断巩固和完善在某项业务或某个区域的竞争优势,通过产业链深挖和特色化经营,在细分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致力于成为在细分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证券公司。
2023年以来,证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进展。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发布实施,香港交易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财富管理转型向纵深推进;行业监管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质效提升,《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审批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健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制度机制;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加大,强化穿透监管,加大查处惩治力度,压实中介机构把关责任,进一步营造敬畏法治的良好市场生态。行业竞争胶着,马太效应凸显,证券公司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寻求转型发展。经纪业务加速财富管理转型,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全品类产品服务,全面提升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专业能力,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投行业务紧跟全面注册制推进步伐,积极提升定价、承销等核心能力和执业质量,大力布局北交所业务,强化业务协同,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资管业务抢抓居民资产配置结构优化契机,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丰富产品品类,优化产品布局,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由于证券行业的经营业绩与证券市场表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证券市场受到宏观经济与政策、市场发展程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境外金融市场波动以及投资者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证券行业经营业绩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2023年上半年,随着扩大内需和改善预期的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受国内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A股市场延续震荡,呈现结构性行情,上证指数上涨3.65%,深证成指微涨0.10%,创业板指下跌5.61%。随着经济温和复苏、市场逐步回暖,2023年上半年证券行业整体业绩修复。
2、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本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证券业务牌照较为齐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主要为机构客户、个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从事的主要业务如下:
(1)资产管理业务
母公司主要从事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等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从事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等业务。
(2)固定收益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主要分为销售业务和投资交易业务。销售业务是指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承销、参团及销售,包括但不限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同业存单、其他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投资交易业务是指通过固定收益及固定收益类衍生品的投资配置和做市交易、以及通过相应交易策略的开发,获取投资交易收益的业务。
(3)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结构化融资、新三板推荐挂牌及相关财务顾问等业务。
(4)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
公司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融资融券、金融产品销售、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多样化金融服务。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期货从事期货业务,主要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等业务。
(5)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资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设立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全资子公司创新资本从事另类投资业务,使用自有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6)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
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为权益类证券投资、权益类衍生品投资以及新三板做市业务。
3、公司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及业绩变化
公司特色鲜明,经营资质较为齐全,具有良好的业务发展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稳健,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等各项业务稳步发展。2023年5月,北京国管完成股份过户登记,正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将依托股东赋能与战略协同,全方位推动市场拓展与业务发展。
2023年以来,公司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获得一系列荣誉。公司及子公司荣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新锐投行君鼎奖”、“2023中国证券业债券融资投行君鼎奖”、“2023中国证券业权益资管计划君鼎奖”、“三年持续回报股票型明星基金奖”、“三年持续回报积极债券型明星基金奖”、“2023中国证券业财富服务品牌君鼎奖”、“2023中国证券业投资者教育君鼎奖”、“中国证券业合规风控数字化优秀践行者案例君鼎奖”、全景网“全景投资者关系金奖(2022)”等奖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经营理念
公司以“成就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梦想”为使命,以“追求可持续发展,做受人尊敬的一流投资银行”为愿景;继续坚持“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积极把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在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上重点部署,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探求深度理解客户,精准服务客户,以成就客户为使命,砥砺前行。公司打造“一个一创”客户管理与协同服务体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夯实投研能力,强化链接投资者和产业客户的服务能力,动态优化协同和交叉销售机制,建立业务示范分支机构,培育协同文化,提升组织效率和协同效力,开展综合金融新业务模式探索;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加大人员、资源投入,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聚焦新三板,加强北交所服务力度,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布局金融科技,实现经营管理全面数字化转型;优化人才结构,持续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和专业能力培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
2、多元的股权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多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股比例排名前五的股东为北京国管、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华熙昕宇和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涵盖国有、民营和集体所有制。多元的股权结构使公司具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为公司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利于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3、党建引领,夯实优秀的企业文化
公司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传承为根基,厚植“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及上级党委各项重大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组织建设,开展特色党建活动,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公司始终秉承“诚信、进取、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开放、创新、包容、协作”的海洋文化,崇尚简洁高效。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的内涵纳入各类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晋升体系中,把企业文化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公司继续夯实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落实公司《2022-2024年文化建设重点方向与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开展“创行天下”、“好书共读”、“学海行舟-好课共学”等系列活动。
公司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形成“公开、公平、透明、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政策,推行“为贡献/业绩付薪、为潜力付薪、为能力付薪”的薪酬理念,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有持续系统的学习能力的合格第一创业人。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培养、选拔、推动内部员工成长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加入,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忠诚度与专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4、建立ESG先发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司愿景和发展战略,始终将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紧密相连。近年来,公司从战略高度全面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从ESG治理、ESG投融资、ESG风险管理、ESG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开展ESG实践,致力于成为ESG实践的行业先行者和倡导者。公司在ESG领域已经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建立并持续巩固ESG先发优势,不断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国内第一家加入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以下简称“UNPRI”)的证券公司,公司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国内首家专门开展ESG研究的高校智库——中国ESG研究院,行业首家支持并落实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信息披露建议,创设并持续运作行业首个ESG整合策略债券型券商资管产品——“第一创业ESG整合债券”系列,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牵头起草发布国内首个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并配套牵头起草发布《企业ESG评价体系》和《企业ESG报告编制指南》团体标准。
公司成立ESG委员会,在董事会领导下全面统筹推进ESG实践,持续完善ESG投研体系,健全ESG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丰富ESG产品和服务,并积极输出ESG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各项重大风险因素
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重大风险因素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和环境气候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公司的金融资产持仓随着投资品种的市场价格变化而波动所引起损失的风险。引起市场风险的因素包括利率、权益类资产价格、股指期货价格等。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参与的投资与交易业务。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或履约能力下降而为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信用证券的发行人、交易对手、融资业务或类融资业务的融资方等,主要来自固定收益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衍生品业务、资产管理业务。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操作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进行未经授权或者超出权限的交易、玩忽职守、虚报或者隐瞒必要信息、不恰当地使用或者披露保密信息等。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公司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是指以公司名义对外展业的人员,包括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正式员工、与公司签署委托协议的经纪人、劳务派遣至公司的人员等)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从事、参与、纵容或便利洗钱活动而带来的风险。
(7)环境气候风险
环境气候风险分为与低碳经济转型相关的风险和与环境气候变化的实体影响相关的风险。低碳经济转型相关风险包括由政策调整、技术更替、消费者偏好变化等转型因素产生的生产要素价格、市场需求等情况的改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影响市场主体的投资价值,提高违约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而导致公司投资损失的风险。与环境气候变化的实体影响相关的风险分为事件驱动型(急性)或长期型(慢性)气候模式转变风险。事件驱动型(急性)气候模式转变风险包括台风、飓风或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严重性加剧,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产能下降、劳动力缺失等,导致公司投资损失或固定资产损失的风险。长期型(慢性)气候模式转变风险包括可能引起海平面上升、酷热等长期气候模式转变的风险,可能降低经济长期发展潜能,影响投资环境。
2、主要风险管理措施
公司已经并且计划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范、管理和控制业务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公司已经从风险偏好、风险限额、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计量、压力测试、风险监控、风险处置等方面采取措施,管理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
(1)对于市场风险,公司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研究-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原则,制定并严格执行证券池制度、风险限额管理制度、逐日盯市制度、止损制度、投资审批制度、风险监控报告制度等风险管理制度。②建立以风险价值(VaR)为核心,包括基点价值(DV01)、夏普比率等指标在内的市场风险监控和业绩评估体系,结合净资本等监管要求,实现了对市场风险的持续监控和评估。③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加强对宏观经济指标的监测,加强净资本及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监控,适时调整自营投资策略和投资规模的方式控制证券自营业务的市场风险。④通过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来对冲持仓头寸的市场风险。
(2)对于信用风险,公司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对于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公司在充分了解发行人经营状况、历史履约情况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债券池管理机制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并持续从债券投前信用风险等级认定、风险总量及集中度控制、投后信用风险分级调整、舆情监控及应对等方面进行风险管控。公司风险管理部门针对债券存续期的风险变化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预警或要求处置。②对债券逆回购等业务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公司建立了交易对手评级和授信管理制度。对新增交易对手均按内部授权履行内部审批程序,日常计量及监控交易对手限额。③对于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征信评级、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特别地,针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公司要求每笔项目开展尽职调查,风险管理部独立评估,审慎控制新增项目,并对存量项目合理计提减值。
(3)对于流动性风险,公司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按照分级决策、逐级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授权管理体系,明确授权主体、范围与权限,规范授权管理与监督程序,确保各级决策机构和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②优化、完善与业务发展有效衔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流程,将事前风险识别、评估并制定控制措施,事中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事后及时总结和改进管控措施相统一,使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涵盖到所有业务的全流程,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各个环节。③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财务状况,针对主要流动性风险因素设定管控限额,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定期进行评估,确保与资本水平相匹配、与收益水平相均衡。④公司根据流动性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完成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动态跟踪、评估、监控和预警,以符合公司整体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
(4)对于操作风险,公司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采取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关键点控制、授权管理等多项措施,对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控。②建立操作风险事件监控、汇报和分析工作机制,在业务部门和主要职能部门建立风险汇报岗,全面监控各类操作风险事件,通过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跟踪落实执行情况,积极防范操作风险。③通过定期对重要业务流程和制度进行梳理,加强应用系统业务权限管理,加大各业务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创新业务和创新产品的业务风险评估工作,持续完善对操作风险的管理。④通过数据定期备份、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措施防范信息系统风险。
(5)对于声誉风险,公司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从强化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解决客户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积极服务客户,并妥善处理客户投诉。②指定部门负责信息发布和新闻工作的归口管理,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主动接受舆论监督,为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③建立完善声誉信息监测研判机制,实时关注声誉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④完善声誉事件的分级分类处理机制,明确相应的管理权限、职责和报告路径。⑤明确需要制定及实施声誉风险处置预案的情形,完善声誉风险处置。⑥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培训,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情景分析,制定预案并开展沙盘演练,全面改进、完善突发事件声誉风险控制机制,增加公司声誉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⑦建立了全公司范围内的信息协同机制,加强对声誉风险信息的及时掌握。
(6)对于洗钱风险,公司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建立了完整的反洗钱内控机制和组织框架,明确了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部门和员工的反洗钱工作要求。②落实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交易的实际受益人和受益所有人。③建立了可疑交易监测与报告及名单监控体系,监控异常交易,防止公司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切实防范客户开户和交易过程中的洗钱风险。
(7)对于环境气候风险,公司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将环境气候等ESG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战略和公司治理体系。②开展环境气候等ESG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研究。③搭建与环境气候等ESG风险相结合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及系统。④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中涵盖整合环境气候等ESG风险的评估内容。⑤推进ESG信用评级的应用。⑥制定环境气候等ESG风险负面筛选清单,推进应用于具体投资。⑦开展环境气候等ESG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控制环境气候等ESG风险,引导环境气候等ESG方面的投资,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继续大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完善“业务示范分支机构”体系建设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战略客户服务体系;继续落实《2022-2024年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优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合规内控体系建设。
围绕战略目标,固定收益业务向交易驱动业务模式转型稳步推进,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打造“固收+”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投研及风控能力;投行业务加强对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的人才布局、客户及项目储备,增强内部协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经纪业务加快向财富管理转型,完善机制和产品配套,强化属地资源和特色营业部建设;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深化产业视角,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投资标的项目,进一步扩充各阶段基金形成体系化基金矩阵。
报告期内,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收入同比上升。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45亿元,同比上升8.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上升10.0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01.48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7.55亿元,较去年末增长0.98%。
(1)资产管理业务
①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证监会修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明确审慎监管和差异化监管原则,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安排,促进形成专业稳健、规范发展的资管行业生态。资管行业进入规范有序发展新阶段,净值化转型对资管机构主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类资管机构纷纷加强投研建设、丰富产品类型,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FOF模式成为创新谋变的突破口,行业竞争再升级。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温和复苏,A股市场整体表现平稳;债券市场方面,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信用利差明显收窄,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2.63%;商品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南华商品指数下跌3.49%。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截至2023年6月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续规模为56,574.94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9.98%。
报告期内,国内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发行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行单数有所上升,发行金额明显下降。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国内ABS市场回顾》,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行807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比上升2.15%,发行规模8,414.69亿元,同比下降11.63%。其中,信贷ABS发行规模1,538.48亿元,同比下降14.57%,企业ABS发行规模5,434.81亿元,同比上升8.66%,资产支持票据(ABN)发行规模1,441.40亿元,同比下降46.82%。基础设施公募REITs(以下简称“公募REITs”)着力推进常态化发行,不断优化政策安排。
2023年上半年共发行4只公募REITs,发行规模合计141.07亿元;首批4只公募REITs扩募完成,募集规模合计50.64亿元,公募REITs市场“首发+扩募”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正式形成。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3年上半年,按照“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这一战略目标,公司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丰富投资品种和产品线,打造ESG、FOF投资先发优势和ABS业务特色,布局公募REITs业务,夯实投研和风控能力。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为656.25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06.27亿元,增幅为19.32%。
作为国内首家加入UNPRI的证券公司,公司继续建设ESG投研体系,探索“ESG整合+负面筛选”策略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公司深入构建ESG整合信用研究能力,实施ESG风险负面清单管理,将ESG投研能力建设制度化、流程化,为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提供体系化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运作行业首个ESG整合策略债券型券商资管产品——“第一创业ESG整合债券”系列并取得稳健收益,同时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就加强ESG业务合作进行交流,积极推进ESG投资理念及投资策略在资管产品中的应用。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积极布局“固收+”多元产品类型与投资策略,坚持以固收为核心,加强量化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和场外衍生品的研究与配置,持续运作深圳首个公益券商资管产品“第一创业聚善”系列,形成固收、“固收+”、定增、公益慈善等多元化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作为同业中最早成立FOF团队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精品FOF机构,在继续做好多策略配置的基础上,重点聚焦量化类策略,构建了保守、稳健、平衡、进取、“e创30”五条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加大FOF业务布局,FOF资管规模快速增长;加强与分支机构业务协同,落地首单上市公司FOF定制产品;坚持投研导向性的发展路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投资业绩,第一创业惠选FOF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荣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权益资管计划君鼎奖”。
公司ABS业务重点围绕供应链/应收账款、租赁债权、贷款债权等债权类基础资产类型储备批量业务,同时以类REITs、商业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CMBS)、功能性ABS等领先集成性产品,围绕企业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探索差异化路径,打造公司ABS业务特色。公司以全牌照积极布局公募REITs业务,着力聚焦生态环保、能源、产业园和物流仓储等重点行业,积极推动主要优质公募REITs项目申报。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储备公募REITs项目的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公募REITs业务链条延伸,在投资端进行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运作以公募REITs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第一创业基础设施”系列资产管理产品,助力公募REITs市场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2023年以来,资管行业整体步入提质升级新阶段,走上回归本源的健康发展之路。资产证券化市场经过近十年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稳健发展,行业竞争加剧,集中度提高,头部效应显现。公募REITs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首发和扩募将共同促进市场加速扩容,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固定收益为特色,加大“固收+”等多类型产品的创设力度,以FOF为权益及量化投资突破口,夯实投研,持续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线布局,提升定制化能力,形成差异化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资产管理机构。公司将巩固人才储备、加强机制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类型、全业务链条的资产证券化解决方案,通过产品集成创新,高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紧抓公募REITs快速发展机遇,打造专业REITs团队,做精前端服务能力,做强专业投研能力,加大重点区域REITs项目储备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生态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园等行业领域布局,加强业务全链条纵向耦合和横向协同,积极推动、参与优质公募REITs项目申报发行及投资。
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第一季度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呈现整体内需不足,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经济整体恢复向好。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态势,截至2023年6月末,上证指数上涨3.65%,深证成指上涨0.10%,创业板指下跌5.61%,科创50指数上涨4.71%。债券市场整体走强,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信用债市场情绪逐渐修复,收益率整体下行且利差明显收窄,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上涨2.55%。
报告期内,资管行业在保持规模稳中有进的同时,产品创新能力、投研能力、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均稳步提高,竞合有序的行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潮起,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进一步协调一致、互相支撑、共同实现。在整体震荡的市场环境下,公募基金仍然实现了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10,980只,公募基金规模达到27.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37%。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人157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4家,含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8家。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坚持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与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截至2023年6月末,创金合信设立并在存续期的产品640只,其中私募资产管理计划545只,证券投资基金95只。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上,创金合信已建立固收、权益、量化、指数、MOM、FOF、QDII等多类型的产品线,并在周期、新能源、医药、消费、科技、资源主题等行业赛道进行了产品布局,为客户提供定义清晰、风格多样的产品选择;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上,创金合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强系统建设,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报告期内,创金合信继续围绕行业赛道、风格策略及社会经济大趋势的投资方向,完善细分领域的产品布局,深挖行业主题基金的布局机会,为机构客户的资产配置和零售客户的财富管理提供精品公募产品;完善投研体系,实施精细化分工;充实专家团队,加强研究能力建设;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在管产品无重大信用风险、公司无重大风险事件。
创金合信旗下多只权益基金、短债基金业绩表现优异,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根据晨星中国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基金业绩排行榜,创金合信7只产品入选一年期收益前十榜单,5只产品入选三年期收益前十榜单,2只产品入选五年期收益前十榜单。在《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奖评选中,创金合信资源主题股票基金和创金合信恒利超短债债券基金,凭借优异的中长期业绩回报分别获得“三年持续回报股票型明星基金奖”和“三年持续回报积极债券型明星基金奖”。创金合信恒兴中短债债券型基金荣获第四届济安金信公募基金群星汇“基金产品单项奖——纯债型基金产品奖”。
截至2023年6月末,创金合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8,960.2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565.16亿元,增幅为6.73%。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072.44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06.68亿元,增幅为23.87%。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2023年下半年,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望推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企稳回升可期。在宽松政策和经济复苏的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预期发生积极变化,有望推动股票市场中枢上移。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的过程中,流动性相对宽松,预计短期内利率中枢将保持低位,之后中长期利率可能出现宽幅波动。信用面上,房地产销售疲软行业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弱财力区域城投债券违约风险加剧,经济转型期的信用风险仍需高度关注。在国际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不确定性一直是约束经济修复的外在力量。
创金合信将一如既往肩负普惠金融行业使命,秉承投资者利益优先,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相信研究创造价值,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布局;抓住业务机遇,夯实金融科技支撑,有效开展渠道建设;重视投资者陪伴,为客户提供优质丰富的精品基金和财富管理服务。
(2)固定收益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新的内外部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随着经济复苏动能的变化,信用扩张速度先快后慢,资金面前紧后松,债券市场震荡走强。
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小幅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1-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上半年共发行各类债券34.52万亿元,同比增长9.77%;各主要券种发行增速分化,国债、同业存单、金融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0.28%、17.90%、14.78%和6.18%;地方政府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分别同比下降16.80%和3.22%。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围绕“以交易为核心,投资与销售为两翼”的定位向交易驱动转型,通过一级销售、二级交易联动,打造客户交易全生命周期服务组织,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①固定收益销售业务
公司积极参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含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票据等)等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工作。作为老牌固定收益产品销售团队,公司深度覆盖银行(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基金、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投资机构。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强团队建设,提高销售服务和专业定价能力;同时加强与分支机构、投行的业务协同,在内部联动资金团队、投研团队和金融科技团队,除传统承分销业务之外,积极深度参与代销、回转售等债券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公司继续巩固地方政府债销售优势,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具有33个全国省市地方政府债承销商资格,在团数量在券商中名列前茅。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公司“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金额”行业排名第20名,“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地区数”行业排名第19名。报告期内,由于各品种债券承销商持续扩容,行业竞争白热化,公司固定收益各品种销售数量合计2,461只,同比下降22.66%;销售金额合计819.75亿元,同比下降10.18%。
②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参与多种固定收益品种的现券、回购等交易;履行银行间市场做市商义务,提供市场流动性;参与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同时,公司在交易所市场参与企业债、公司债等固定收益品种的交易。公司积极践行交易驱动策略,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定价能力和交易能力,为债券市场注入活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做大客户基数,打造差异化服务;细化投资交易业务分工,根据投资属性、业务品种等划分业务团队,专人专岗负责不同品种的报价交易工作,加强与客户联动;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立体服务体系,利用数字化驱动业务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现券交易量、交易活跃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公司采用利差交易、趋势交易、结构交易和做市交易相结合的灵活策略,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交易量为36,449.69亿元,同比增长39.70%。公司积极参与做市交易,银行间市场做市交易量为12,631.28亿元,同比增长46.54%。公司债券通业务持续开展,为服务境外机构打下良好基础。根据财政部国库司《关于公布2023年上半年记账式国债现货交易量排名的通知》,公司2023年上半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国债现货交易量”排名第23名,“记账式国债承销团非银行类成员国债现货交易量”排名第7名。
公司固定收益销售和投资交易业务持续得到客户及市场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荣获深交所“2022年度优秀利率债承销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2022年度境内人民币金融债券承销做市团优秀承销商”、“2022年度境内人民币金融债券承销做市团优秀做市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022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年度创新之星”等奖项。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2023年下半年,中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继续向交易驱动转型,坚持“以交易为核心,投资与销售为两翼”的定位。在巩固原有销售、交易业务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级销售、二级交易联动模式,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活跃度和影响力。销售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打造精品债券销售团队,进一步挖掘客户多样化需求,提升对各类机构的服务深度,以银行间品种分销为主,回转售项目及其他衍生品种销售多线并举,以多元化的固定收益产品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投资交易业务方面,公司将加大投资交易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市场研判能力、信用评估能力和交易定价能力,构建灵活的交易策略和投资组合,不断提升市场报价能力和交易管理能力。公司还将拓宽交易业务品种,推动数字化建设,加强各业务板块间协同机制建设,持续提升客户交易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3)投资银行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落地,股权融资市场延续稳健发展态势,融资规模小幅下降;在经济温和复苏且政策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下,债券融资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1-6月,企业股权融资6,627.25亿元,同比下降10.17%;其中,企业首发上市融资2,096.77亿元,同比下降32.78%;上市公司再融资4,530.48亿元,同比增长6.39%。各类债券发行合计34.58万亿元,同比增长9.74%;证券公司承销债券6.18万亿元,同比增长9.30%。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结构化融资、企业并购重组、新三板推荐挂牌及相关财务顾问等业务。公司积极挖掘、精心培育细分行业的优质客户,向资本市场输送了一批优质企业,帮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公司在IPO、企业并购重组、新三板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23年上半年,一创投行继续坚持“聚焦区域、聚焦产业”的发展定位:持续深化区域聚焦,初步实现以北京总部为体,上海、深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布局,进一步夯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聚焦战略规划;坚持行业聚焦,深耕医疗大健康、军工和新材料行业,并积极开拓其他高成长行业和赛道。报告期内,一创投行继续夯实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并购重组等传统投行业务,同时积极拓展科技创新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公募REITs等创新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线,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股权融资业务方面,2023年上半年一创投行申报IPO项目2单,截至报告期末,在审IPO项目7单(含1单联席主承销IPO项目),其中4单已通过交易所审核;完成定向增发项目3单,总承销金额26.88亿元。
2023年上半年,一创投行股权承销金额行业排名第28名,定向增发承销金额行业排名第14名。
债务融资业务方面,2023年上半年一创投行完成债务融资项目18单,总承销金额82.23亿元,同比增长37.88%。其中,一创投行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合计46.19亿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一创投行“证券公司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金额”行业排名第7名,“证券公司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家数”行业排名第14名。
新三板业务方面,一创投行持续加大新三板挂牌业务开拓,挖掘优质新三板挂牌企业,为北交所IPO业务蓄力。报告期内,一创投行完成新三板挂牌推荐项目4单,截至报告期末,一创投行持续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根据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公司行业排名第23名,其中,公司“北交所发行并购业务专业质量得分”行业排名第10名。
一创投行的专业能力得到市场认可,在《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君鼎奖”评选中,荣获“2023中国证券业新锐投行君鼎奖”和“2023中国证券业债务融资投行君鼎奖”。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背景下,A股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IPO和再融资审核及发行效率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2023年下半年,经济形势整体恢复向好、各级政府稳增长政策以及新股常态化发行,股权融资市场将日趋活跃;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地方政府债置换预期升温,债权融资市场有望保持增长。
一创投行将继续坚持“聚焦区域、聚焦产业”的业务发展定位,全力把握全面注册制的改革机遇。
股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积极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股东和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内部协同,增强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债务及结构化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深化客户服务策略,挖掘优质产业类客户,同时积极拓展科技创新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公募REITs等创新业务。新三板及北交所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继续加大对优质新三板项目的承揽力度,蓄力发展北交所IPO业务。
(4)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向好,A股震荡市延续,市场活跃度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
截至2023年6月末,A股总成交金额111.24万亿元,同比下降2.59%;融资融券余额小幅回升,2023年6月末两融余额为15,882.8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11%。持续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下移,居民存款余额超预期增长,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增速放缓。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秉承“客户资产稳健增值”的目标,继续夯实财富管理专业团队培养、金融科技场景运用、产品体系丰富、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场景运营精细化等财富管理各项基础,积极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公司通过加强协同和交叉销售机制建设,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买方投顾体验和个性化专业资产配置,以便捷的交易服务为驱动,打造有特色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模式。
在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公司不断优化向分支机构赋能的措施,加强分支机构业务方向引领、业务资源挖掘和综合业务平台搭建;深化分支机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强化“业务示范机构”政策支持力度,细化协同机制,以业务示范机构带动分支机构成为承接公司各业务落地的综合窗口;持续优化量化交易服务方案,基于全新算法总线平台打造集策略开发、订单执行和绩效评估为一体的量化服务闭环;坚持业务创新,推出特殊方式委托交易服务,为客户提供基于日常交易、增减持需求的定制化交易执行服务;强化渠道建设,构建专业能力培养与认证体系,打造专业的买方顾问团队,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应对市场波动,通过加大重点产品供给力度、强化分支机构产品销售培训、打造ETF实盘大赛、优化资产配置模型和深挖大单定制业务机会,以优化客户体验为抓手提升金融产品销售与保有规模。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客户数6.03万户,新增客户资产规模256.27亿元。
2023年上半年,公司金融产品销售规模59.90亿元,同比增长30.08%,其中权益类产品销售规模14.20亿元,同比增长67.65%;金融产品日均保有规模85.62亿元,同比增长6.49%,其中权益类产品日均保有规模63.72亿元,同比增长2.24%。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公司股票与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41亿元,行业排名第44名。公司持续加强ESG产品的引进与销售,截至2023年6月末,引入销售ESG主题公募基金和资管产品共计344只,保有ESG主题公募基金和资管产品203只,保有规模2.30亿元。公司通过代销模式积极探索基金投顾业务,通过丰富策略场景和搭建顾问服务体系来提升客户体验。
截至2023年6月末,“一创智富通”APP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38万户,同比增长5%。报告期内,“一创智富通”秉持“科技让投资更轻松”的核心理念,专注于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综合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手段,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有温度的理财服务。在《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君鼎奖”评选中,“一创智富通”荣获“2023中国证券业财富服务品牌君鼎奖”。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本金余额60.84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26%;公司融资融券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86.36%,风险控制良好。公司股票质押业务主要满足优质客户的融资需求,积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期货业务领域,一创期货积极落实发展规划,零售业务方面重点强化IB业务合作,重点推动产业客户套保避险服务,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期权与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提供线上服务拓展客户开发渠道;机构业务方面以ETF期权避险及黑色系期货为突破口,加强与行业渠道合作开发产业客户。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回暖,下半年资本市场的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有望迎来改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在阶段性收缩之后,将逐步重拾增长势头,长期趋势向好。证券行业将加快转型步伐,持续探索财富管理业务与买方投顾服务趋势下的有机结合模式,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推动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继续秉承“客户资产稳健增值”目标,以提供优质买方投顾服务为核心,以便捷的交易服务为驱动,积极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公司将推进落地数字时代的客群经营模式,搭建客群分类的顾问服务体系,推进以“投顾为支点的财富管理服务”模式,从产品销售模式向资产配置服务模式转型。公司将继续深化分支机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策略,以“业务示范机构”为载体,加强经纪业务与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的协同,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5)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趋势。根据清科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新募基金3,289只,同比下降0.3%,新募基金总规模7,341.45亿元,同比下降23.5%;投资案例数3,638起,同比下降37.5%,投资总规模2,929.65亿元,同比下降42.0%;退出案例数1,326笔,同比下降32.6%。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3年上半年,一创投资继续深化“产业视角,平台战略,机制驱动”的发展战略,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深耕布局;紧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脉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持续加强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投研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在硬科技领域的前瞻性研究;继续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投资布局,用长期资本和深度赋能助力产业升级;积极践行ESG投资理念,在项目决策流程中重点关注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行业实质性议题。
截至2023年6月末,一创投资及其下属子公司在管基金20只,实缴规模38.15亿元。2023年7月,一创投资旗下鲲鹏一创基金所投6家企业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3年上半年,创新资本持续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产业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投资机会,助力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及存量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发挥业务协同效应,积极为公司综合金融服务提供支持。截至2023年6月末,创新资本在投金额10亿元。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2023年下半年,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投资退出渠道日益畅通的大背景下,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有望回暖。一创投资将继续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与北京、深圳国资的合作,在战略新兴产业配置优质资产,同时继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创新资本将继续在新能源、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挖掘投资机会,落实ESG投资原则。
(6)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温和复苏,权益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和结构性行情,主要指数呈现分化态势。
2023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3.65%,深证成指上涨0.10%,创业板指下跌5.61%,科创50指数上涨4.71%,北证50指数下跌5.31%。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结合国内经济复苏情况,对相关受益行业及板块进行配置;加大投研力度,深度发掘兼具估值与业绩优势的公司;加强宏观研判,动态管理仓位,增加绝对收益策略比重,有效降低整体投资风险。报告期内,在结构分化的市场环境下,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取得稳健收益。
新三板做市业务方面,公司坚守“做市+直投”的投资理念,根据市场阶段性特征调节仓位与组合;坚守做市业务,为优质新三板做市企业提供流动性;发力直投业务,控制仓位寻求市场机会。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为28家企业提供专业做市报价服务。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2023年下半年,预计国内经济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市场风险偏好将逐步回升,国内权益市场估值中枢有望上移。公司将持续投资基本面向好、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业和公司,加大绝对收益策略的配置。
0
False
SZ002797
第一创业
/stock/business/sz002797/
/stock/business/sz00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