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的主营业务 SZ002926.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7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7.04 (-1.26%)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42.39/43.85
市净率PB: 0.81
股息率: 0.43%
ROE: 1.94%
A股市值: 185亿
行业: 证券
净利润同比: +3.79%.23Q3
北上持股: 0.67% 5日+0.0%
今年来涨: -9.28%
上市日期: 2018.02

公司名称: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泸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四川省 所有制性质:地市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2000.07 员工人数:4,346
主要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从事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信用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业务以及其他业务。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为证券和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业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等;信用业务:主要为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等资金融通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向机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具体包括股票承销保荐、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新三板推荐等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为公司作为集合、定向和专项资管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投资业务:主要为公司从事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衍生类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做市业务;报告期内及报告期末至本报告披露日,本公司及子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2、报告期内证券行业发展情况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我国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深化,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形成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新格局,强化金融监管协调统筹,更好防范系统性风险。市场改革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性开放扩大,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逐步构建完善。行业监管加快打造“治理、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资本市场软实力,重塑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生态和经营秩序,引导证券公司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证券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证券经纪、自营、投资银行、信用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业务,收益水平与证券市场周期高度相关,由于证券市场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证券公司的收入、利润水平也呈现较强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023年上半年,国内股债市场稳中有升,上证指数上涨3.65%,中债总全价指数上涨0.87%。
3、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证券公司中位居前列。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白名单”名录。联合信用评级将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定为“AAA”。
各项业务中,根据中证协公布的未经审计数据,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不含分仓)行业排名保持在前20名,根据中基协公布的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数据,公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排名证券行业23名,财富管理转型获行业认可,国家级实体投教基地荣获证监会考核“优秀”评级,投资者教育工作荣获中证协“A”等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含利息)169.84亿元,市场份额1.07%。公司持续深入践行“根据地策略”,加速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主承销全国首单地方增信产业类科创债和全国首单地方增信产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创新打造“投贷联动”产品股债通,荣获“成都新经济创投突出贡献奖”。根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权业务承销金额规模8.91亿;公司债业务发行规模65.22亿元。根据中证协官网公布数据,公司的地方政府债实际中标金额38.53亿元,行业排名第15位,公司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金额8.44亿元,行业排名第22位。公司资管业务在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规模18.56亿元,行业排名第29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秉承成为价值驱动,极具活力和特色的全国一流证券金融服务商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以及投资管理三大支柱业务,围绕公司投研支持、机构销售、PB外包以及资管产品创设等跨业务关键能力打造机构服务和券商资管两大业务平台,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协同、敏捷的组织管控体系,价值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康活力、专业至上的人力资源体系,与业务协同发展的合规风控体系和全面赋能业务的信息科技体系,持续提升具有华西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1、西部地区综合实力保持领先
公司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证券公司中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经营转型优化,在传统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衍生品、券结业务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注重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在西部地区领先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公司未来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业务拓展的坚实基础。
2、极具发展潜力的区位优势
公司按照“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发展方针,在发挥自身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
公司的机构网点、客户基础等重要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四川是西部经济、人口与资源大省。近年来,四川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扎实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速推进,这些安排部署将为四川乃至西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公司在四川地区已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经营网络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入选“天府综改行动”企业名单推进改革计划。公司可有效利用地方政策支持和股东资源支持,基于零售客户日益增加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公司的业务由传统通道服务向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转型发展;基于机构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以资本中介和创新投资银行服务为手段,开拓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丰富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公司在充分发挥四川地区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南京、杭州、大连、宁波、青岛等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战略布局,初步完成了全国性经营网络的构建,截止报告期末,分支机构数量已超过130家。
3、较强的经纪业务竞争实力
公司持续立足自身优势,科学布局,坚定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的财富管理转型方向,持续推进“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以专业投顾和数字化智能平台为手段,打造人和科技共同构成的财富管理体系”的财富管理3.0业务模式:一是优化营销策略,加强获客能力建设,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更大空间。二是聚焦产品和客户需求,持续完善资产配置体系,为从产品销售模式向资产配置模式转型奠定基础。三是借助科技赋能优势,不断丰富线上、线下业务场景,提升业务数字化能力。四是持续加快基金投顾业务的战略布局,积极向买方投顾转型。
在营销策略方面,按照“积累客户、优化结构、丰富产品、创造交易”的经纪业务发展方针,公司在零售客户营销上主动探索升级专业价值输出型的营销模式,通过各业务单元协同配合,聚焦提质增效目标,实现高效的客户引入和资产引入。
在零售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围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公司的增值产品服务矩阵不断优化迭代,创新推出ETF专区、“私享训练营”培训课程产品,打造“金顾问”专家团服务生态,深化“一周淘金”伴随式服务,覆盖了“咨询”、“策略”、“工具”、“课程“、”活动”五大功能类别,进一步丰富了客户需求场景,满足了客户多元的投资服务需求。在全面注册制实施背景下,投资偏好发生变化,我们注重用户体验提升,同时通过“MOT”、“精准营销系统”、“员工168”等数字化系统打通客户、员工和管理,对内赋能,推动公司整体客户服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在获取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后,公司顺应向买方投顾转型的行业趋势,将基金投顾作为抓机遇、谋长远的长期战略性业务,加快构建华西特色基金投顾业务模式,通过基金投顾业务持续引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新方向,在零售财富管理服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金融科技能力,推动平台建设和运营升级,推动公司线下员工展业赋能,提升分支机构展业效率,实现赋能业务提质增效,业务过程数字化、运营过程数字化、一线展业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积极完善了直播系统等相关数字化基础建设,探索出新营销场景下的获客展业新模式。金融产品销售服务方面,公司立足长期投资的理念,加强了客户资产配置产品池的建设。除了传统优势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公司上半年在固收类产品及ETF产品的布局上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四级代销体系、三大产品矩阵、五条产品线”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鼓励客户根据自身的长期投资目标进行资产配置,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挖掘存量客户价值,并有效提升新开融资融券客户的转化价值,在行之有效的推广竞赛活动的加持下,新增融资融券高净值客户数稳步提升,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公司借助专项营销活动提升了一线团队的融资融券获客能力,并通过数字化模型动态监控提升总部业务风控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并优化资源配置和营销活动组织,稳步提升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市场占有率,融资融券业务的融资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底的1.079%大幅上升至2023年6月期末的1.115%,增长近3.34%,进一步夯实了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水平。
4、巩固创新的固定收益FICC业务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拥有一支知识储备深厚、从业经验丰富的团队,团队精诚团结,富有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核心成员均从事固定收益相关业务10年以上,同时具备有梯度的人才结构。固定收益业务多年来坚持低风险、高效率的运行原则,在深入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利率走势以及市场运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运作、流程化管理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不断增厚组合收益、实现公司收益最优化。自2005年以来,固定收益业务经历住了几轮牛熊市的考验,实现了连续18年盈利。
公司债券自营投资业务优势持续巩固、销售交易业务稳健发展,利率衍生品投资业务逐步夯实,三大业务条线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强化FICC业务布局,稳步实施固定收益业务战略规划,持续加强投研力度,积极挖掘投资机会。华西固收飞跃计划(简称“FAST计划”)稳步开展,整合和优化投资、交易、销售、运营等各项业务模式。
5、稳定的经营能力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持续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优化公司收入结构和利润来源,通过集中化费用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公司在强化经纪业务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业务、研究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通过对创新业务的有效资源整合投入,将公司传统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创新业务的产出,扩大业务收入来源,持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绩效考核,加强业务协同整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和提升公司资源配置效率。
6、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
公司控股股东老窖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其他主要股东均为在其各自行业内拥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较为多元的股权结构为本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提供了良好基础。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有利于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利益,保证了公司持续、独立和稳定的经营。
公司现有高级管理团队在公司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高级管理层结构稳定,经过多年合作形成了稳健、诚信、务实的经营风格,对公司文化高度认同。公司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保证公司保持较高的经营效率,并能够继续带领公司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中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违反有关法律、部门规章、交易所部门规则等,导致公司遭受处罚或信誉受损的风险。证券行业是受高度监管的行业,与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可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若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不能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违规,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罚款、暂停或取消业务资格等行政处罚。
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强化对宏观政策的分析与研究;要求各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并跟踪最新监管政策和行业动态,把握监管重点和监管动向。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风险因素,如股票价格、指数、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导致公司资产组合价值发生变化,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为权益类市场风险(如受个股、股指等价格变动影响)以及固定收益类市场风险(如受利率水平、信用利差水平等变动影响)。
针对市场风险,本公司构建了以风险价值VaR、风险敏感度指标、压力测试等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模型和指标体系。权益类投资风险指标包括组合市值、行业集中度、个股集中度、希腊字母等,固定收益类投资风险指标包含投资组合久期、DV01、个券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发行方集中度等。本公司以95%为置信区间,采用历史模拟法,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VaR。公司发布了《风险限额管理办法》以及《风险限额管理实施细则》,对市场风险中的各类风险指标进行了限额设定,不断完善风险限额管理中的授权分配机制,及时对各项限额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与报告,预警与处置。针对衍生金融创新业务,公司制定了《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并不断优化复杂衍生品估值及风险计量模型,按照公司《金融工具估值及模型验证管理办法》对新产品新模型及时开展模型验证工作。截至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各项业务风险价值VaR均符合公司限额要求。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当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固定收益自营投资、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本公司固定收益类自营业务主要投资对象为国债、地方债、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等。本公司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办法》、《风险限额管理办法》、《风险限额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对债券投资的信用评级集中度、发行方集中度等信用风险指标制定了相应的限额管理方案,防范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本公司对信用类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注重分散投资,并密切跟踪投资标的及融资主体信用评级变化。
在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方面,为防范此类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本公司制定、实行了一整套涉及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防范、监控、应对机制。公司严格控制业务的总规模,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本公司《风险限额管理办法》中制定了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及阀值,包括业务总规模限额、单一客户集中度、单一证券集中度等风控指标;为综合监控信用交易业务,本公司每日汇总三项信用交易业务合并后的同一客户规模、同一担保品规模、业务交叉客户信息等核心数据,并形成风险日报;本公司建立了逐日盯市制度,对交易进行实时监控、主动预警,通过客户资信审核、授信审核、客户账户监控、发送补仓或平仓通知、及时提示交易规则等措施,严格控制业务的信用风险。
公司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体系的建设。公司已建成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已制定《内部信用评级工作实施细则》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管理细则》,已逐步实现对公司多个业务条线内部评级的统一管理,当前内部评级模型及内部评级系统能持续有效运行。2023年上半年,公司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各类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已完成内部评级二期建设的立项及采购,后续将推动项目实施工作,该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内评精细化水平;已完成同一客户技术识别、统一编码、客户关联关系改造,后续将推动业务验证测试工作。同时,公司积极招聘信用风险管理人才,持续运用各类机制和工具,加强对自营/资管债券投资、债券发行承销、资产支持证券、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的有效支持与监控。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制定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自有资金管理办法》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对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风险偏好、管理策略、应急机制、管理系统以及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运作机制等进行了规范,不断完善资金预算体系,强化资金头寸管理,确保流动性安全。
公司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分别作为公司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风险容忍度衡量指标。每年初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要求,在年度综合压力测试中,以自设或规定压力情景下的净稳定资金率和流动性覆盖率为基础对公司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考察公司在未来一年内和一个月内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根据业务具体需要,公司不定期开展债券承销、股票承销、融资类业务规模等专项流动性压力测试。公司流动性监测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容忍度指标和风险限额指标监测、优质流动性资产动态管理、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对日常现金流量的监测及抵(质)押品监测等。公司制定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整体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截至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均符合公司限额及监管要求。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内部人为操作失误、内部流程不完善、信息系统故障或不完善、交易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风险。公司已完成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搭建和系统上线,通过操作风险控制与自我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KRI)、损失数据收集(LDC)三大管理工具进行操作风险管理。2023年上半年,公司开展了年度风险控制与自评估,并随着新业务的开展组织流程梳理;定期进行了KRI指标监测,并根据管理实际进行调整,确保监测指标的有效性;在原有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外部损失数据库,根据运行效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内部流程和管理要求;同时,还组织开展操作风险规范运作和风险文化等培训;从多方面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规范度和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和契合度。
(6)合规法律风险合规法律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公司持续调整和完善各业务条线合规管理体制,加强合规管理人员配置,确保公司合规管理体系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促进公司发展。公司持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监管规则的调整,及时对合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督导有关部门修改、完善有关业务制度和流程,为合规开展业务奠定制度基础。公司持续倡导和推进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合规知识竞赛、合规培训等教育宣导活动,不断强化员工合规执业意识。根据要求,公司对各部门、分支机构拟发布实施的重要制度流程、新业务和新产品方案、重大决策材料、上报监管部门的重要专项材料等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公司积极开展业务自查和合规检查,及时发现业务开展和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完善。公司持续推动合规风险事件的处置,做好风险事件的跟踪,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公司严肃合规问责,对未能按照“勤勉尽责”要求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监管处罚、经济损失、声誉风险和潜在风险隐患的事件或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管理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组织架构。公司制定了《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公司新闻发布与媒体应用管理办法》、《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制度;明确了声誉风险的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公司首席风险官牵头负责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公司新闻发言人由董事会秘书担任,风险管理部牵头协同董事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各部门、分公司、营业部、子公司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公司在对新业务进行审核时,需要对声誉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公司根据声誉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并制定应急方案和报告机制。
2023年上半年,公司开展了重大声誉风险演练和声誉风险专题培训,持续提升全员声誉风险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0
False
SZ002926
华西证券
/stock/business/sz002926/
/stock/business/sz00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