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能源的主营业务 SZ003035.主板 可融资 深股通 上市未满6年

04月27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4.69 (-1.47%)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58.02/58.95
市净率PB: 2.68
股息率: 0.31%
ROE: 4.71%
A股市值: 180亿
行业: 专业服务
净利润同比: -43.85%.23Q4
北上持股: 0.48% 5日+0.1%
今年来涨: -10.84%
上市日期: 2021.01

公司名称: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广东省 所有制性质:央企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2010.12 员工人数:534
主要业务:节能业务投资服务;节能环保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利用;燃气分布式多联供能源站建设、运营;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发电及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冷、热、电、蒸汽、工业气体等能源供应及其相关多能互补业务。固废处置;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年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1、公司所处的行业
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节能业务投资服务;节能环保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利用;燃气分布式多联供能源站建设、运营;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发电及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冷、热、电、蒸汽、工业气体等能源供应及其相关多能互补业务。固废处置;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门类(M) 中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大类(M75)中的“节能技术推广服务”。
2、行业基本情况
(1) 节能环保是兼具应对环境问题和带动经济增长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节能环保产业为适应环境需求、工业绿色发展等需要应运而生,并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节能和提高能效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必须彻底改变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切实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节能环保产业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为应对能源危机,欧洲多国普遍采取更严格的节能措施,增强能源获取可靠性可负担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为此,必须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提高能效,充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现阶段扩大有效投资、振作工业经济、稳定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国资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及国务院领导关于国资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示要求,部署推进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业务或战新产业”),组织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明确了央企重点布局发展的9个战新产业,其中即包括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其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助力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近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从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为供给增量主体。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加速低碳化发展。从产业体系看,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能源产业链绿色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方向,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指基于风、光、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供电方式,具有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多、环境负效应低、技术成熟度高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可规模化开发的分布式能源主要是光伏发电、风电两类,因分布式光伏发电更具有贴近用电负荷、建设周期短、与其他产业复合开发度高等独特优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一类分布式能源。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累积装机超过1亿千瓦;2022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8,741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3,630万千瓦、同比下降7.6%,分布式光伏5,111万千瓦,同比增长28.5%;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9,629万千瓦、同比增长88%,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2.5亿千瓦,占到光伏装机总规模的42%。中国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
与之相比,分散式风电在整个风电装机中的占比较低。近年来,国家政策频频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2021年,“千乡万村驭风计划”为分散式风电打开了市场空间;2022年,《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利好政策陆续出台;2023年,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大力推进陆上分散式风电建设。根据《中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报告》,农村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分散式风电技术可开发潜力达250GW。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为分散式风电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
3、行业政策情况
我国节能环保相关产业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应对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我国就已经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节能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工业到农业等行业、从生产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开始深入推进节能降耗;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发布《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90年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每个五年规划期,国务院均制定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系统部署节能工作。整体来看,当前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已经建成,但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新兴行业,节能环保行业具有典型的跨产业、跨领域特点,与其他经济部门的相互交叉渗透程度较高,涉及各细分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仍在持续推进。多省区市在2024年政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要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包括能源、工业、城乡、交通等多个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如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打造绿色生态区,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等。随着财税金融、产业集聚、人才补贴、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文件与行动计划陆续出台,将引领产业发展并促进产业生态不断形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领域政策频出,大力推动以风、光为主的各类新能源发展,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业务模式快速成长。2023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要保障新能源和新型主体接入电网,指导电网企业进一步优化并网流程、提高并网时效,推动“沙戈荒”风光基地、分布式电源、储能、充电桩等接入电网。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文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探索新能源市场发展新方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发布《广东省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推动千村万户电力自发自用,同时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以县域为单元,采取“公司+村镇+农户”等模式,利用农户闲置土地和农房屋顶,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广西陆上风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地制宜利用农村闲置用地、村集体自有地、村办企业自有土地、农村产业集中区等开发的、装机容量6兆瓦及以下的乡村分散式风电项目。
4、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后,实现了由引进模仿逐步转向引进再开发与集成的突破,目前正在创新、突破与颠覆传统节能环保产业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产业发展不断升级,未来将持续释放更多机会。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数量达到11,835家,同比增速达35.6%;从业人员达到88.6万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5,110亿元。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呈现出“两带分布”的格局,5.27%分别为辽宁至珠三角地区的“沿海行业带”与四川至长三角地区的“沿江发展轴”。其中,以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引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形成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受政策、经济、自然、社会等因素共同影响。
5、行业发展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应对市场需求最为敏感的产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知识的提升,对商品的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对节能环保服务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个性化、多元化。新的市场需求将驱动节能环保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要求。伴随着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数字化和智慧化与节能服务不断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率、大幅提高了能源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正成为大型环保企业投资和布局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产业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协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仍为主流商业模式,但是PPP、BT、BOT等模式创新发展也较快。据统计,2022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超预期,年新增1,654亿元,同比增速达9.5%,形成年节能能力4,64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11,432万吨二氧化碳;其中,公共设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金额为68.6亿元,工业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金额为337.1亿元,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金额为72.4亿元。
受政策鼓励,央企、国企纷纷入局,许多中小型企业亦进入节能服务产业,增加了产业的市场活力。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领域投入的增加和政策支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行业并购整合加速、“洗牌”加剧,集中度将不断提高,“精专特优”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行业收入、利润也更多向大型企业集中,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退出。
6、所处行业地位
长期以来,节能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而弱”、“小而散”的格局,但近年来出现了行业整合加速、产业资源向头部企业汇聚的趋势;同时,受市场需求和政策等方面因素影响,节能服务行业还呈现出由“小而散”向“大而全”转变的趋势,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服务将成为节能环保服务业的主流。自成立以来,公司深耕节能服务领域,不断提升节能技术水平,构建了覆盖节能设计、改造、服务等环节的综合节能服务体系,打造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平台;公司持续积累项目经验,投建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形成了立足南方五省、遍及全国的市场格局。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完整的项目建设及管理体系、良好的品牌形象等综合优势,公司始终处于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行业领先地位,并在医院、学校、通信等建筑节能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成为了行业中少数能够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大型节能综合服务机构之一。同时,公司大力提升数字化水平,积极承接以风、光分布式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业务,将进一步支撑公司向负荷聚合商转型,助力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1、公司业务简介
公司主要从事节能服务,以“整合技术、研究政策、服务社会”为使命,围绕综合能源供应商(用“好能源”)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用好”能源)两大战略定位,以引领综合能源产业新生态为愿景,为客户能源使用提供诊断、设计、改造、综合能源项目投资及运营维护等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公司是用能侧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参与者,根据客户所在行业特性、外部环境资源禀赋情况、客户自身经营特点和节能减排需求,通过整合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充分利用高效节能环保设备,转变客户用能来源、用能方式,在满足客户对各类能源需求的同时,降低客户用能投资风险,提升客户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费用和碳排放,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主要业务模式
公司主要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节能服务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具有节能效率高、降低客户节能改造风险等优势。公司根据客户的经营特点和外部环境状况,在充分了解客户节能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节能诊断服务以及定制化的节能系统方案,并对客户的用能系统进行投资改造等;改造建设完成后,用能系统由公司运营管理,通过改造后的节能效益收回投资和实现盈利。
3、主要业务类别公司提供的节能服务主要包括:
工业节能服务,为广大工业客户提供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和高效节能的用电、用冷、用热、用气等综合节能服务,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工业高效能源站节能服务等。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的企业,目前开展的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涉及汽车制造、家电、烟草、造船、机械重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多个行业,服务客户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四川长虹、美的、可口可乐、TCL、海信等大型企业。
建筑节能服务,主要是公司向客户提供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服务和新建建筑(园区)高效的供冷、供热(水)、照明等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公司实施了各类应用场景的建筑节能项目,并在部分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例如,公司为医院的用能系统改造、设备运维、数字化后勤等方面提供综合性服务,目前正在合作的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多家
公司还提供城市照明节能服务和节能咨询技术服务及节能工程服务。
城市照明节能服务是对城市照明系统开展节能诊断,分析其能耗情况,设计节能方案并对照明系统进行运营管理,以达到光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从而推动城市节能减排。
除上述节能服务外,公司还开展综合资源利用业务,主要通过农林废弃物发电、供热以及农业光伏发电,合理循环利用生物质能,提高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使用效率。其中,农光互补主要在农用地、未利用地上方搭建支架铺设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下兼顾农业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模式及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4、电力相关业务
前述业务类别中,公司工业节能业务中的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及综合资源利用业务中的农光互补业务和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涉及电力相关业务。公司通过分布式光伏等方式提高客户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通过农光互补及生物质综合利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积极落实国家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政策,相关业务分布以南方五省(区)为主、辐射全国。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运营的工业节能-分布式光伏节能项目及综合资源利用-农光互补业务中的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约为2,219.93MW,2023年度发电量约20.80亿千瓦时;其他类别项目的装机容量约121.09MW,2023年度发电量约3.25亿千瓦时。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决策审批拟开展的节能项目中涉及电力业务的均为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规模累计约89.14万千瓦,投资总额约35.7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确认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42,537.7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4.24%,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7,565.57万元。
三、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情况
2023年,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能力,坚持业务转型、管理提升,积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认真应对市场环境复杂严峻等风险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802.55万元,利润总额45,276.2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73.84万元。
1、坚持党的领导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补短板、强弱项工作要求,将主题教育与防风险等中心工作相统筹,研究制定公司党委《挂点帮扶纾困提质工作方案》,班子成员分头深入调研、挂点帮扶4家发展基础薄弱的单位,重点攻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实现了经营发展质与量的双提升。公司加强党建“三基”建设。严格落实“六个一”、“四个必”;全面实现本部与基层支部结对,聚焦本部服务职能和带头示范作用,推动高效执行力本部建设;差异化制定执行党支部议事清单、权责清单,推动党支部精准有效参与基层治理,增强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公司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健全完善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等8个方面,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上下联动、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国家审计、集团公司巡视审计、内部巡察审计问题整改和再检视再落实再提升。
2、公司治理及深化改革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能效。常态化修订公司治理主体权责清单,不断完善与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且具有自身特色点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成功召开董事会战略研讨会和“独立董事日”活动等,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和外部董事“智囊团”作用;强化计划督办机制、信息支撑机制、企情问询机制、预警应急机制等对于董事的履职支撑,组织外部董事开展重要项目和子企业现场调研,促进董事会运作更加规范高效。2023年公司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2023年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和南方电网治理优秀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深化改革攻坚。继续发挥改革排头兵作用,谋划公司改革方向和发展路径,制定实施了《2023-2025年公司“双百行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公司预算绩效薪酬分配机制,推行“党建+业绩”责任考核,将经营责任、党建责任有效传导至各级组织和岗位。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精准考核和刚性兑现,保障“三能”机制有效运转。2023年,公司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员16人,占比9.52%,退出覆盖率81.82%。公司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明显,在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双百企业”专项考核中再次被评为“标杆”,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评价中获评优秀,在南方电网改革三年行动考核结果为A。
3、业务发展和转型方面
(1) 主要业务板块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业务转型升级,持续深耕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两大业务板块,战略调整退出生物质发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优质工商业客户继续大力拓展分布式光伏业务,光伏运行项目可研发电目标完成率100%,系统效率80.94%。全年新增通过决策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89.14万千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运行的分布式光伏节能项目377个,装机容量达186.60万千瓦。投产的花都东风日产48.5兆瓦光伏项目成为大湾区单一工厂最大的全车棚光伏项目,广汽埃安光伏项目入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ESG年度案例。公司大力发展“能源站基地”,签订了龙旗电子三期、中山木林森等能源站项目合同,新增工业冷站装机1.83万千瓦,工业气站装机1.15万千瓦。报告期内,工业节能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6,961.02万元,同比增长23.01%,其中分布式光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8,819.89万元,同比增长20.65%。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业务优势区域,完善公共机构、医院学校、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解决方案,高标准做好节能示范项目建设,推动节能业务打开新局面。积极响应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安排,聚焦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获取并储备了一批政府等公共机关领域建筑节能项目。支撑国务院国管局能源诊断和示范项目开展,获国管局节能司充分肯定;加强与国铁、中船等集团客户合作,实施了长沙南站、南航总部等近50个重点项目,新增建筑节能服务面积约166万平方米。报告期内,建筑节能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0,452.75万元,同比增长18.25%。
报告期内,农光互补项目平稳运行,受补贴不到位、燃料采购等因素影响,公司生物质项目运行效率较低。综合来看,综合资源利用板块受生物质项目影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106.26万元,降幅明显。面对生物质综合利用行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压力和资金压力,公司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严格落实生物质电厂“一厂一策”运行方案,多措并举推进生物质项目提质增效工作。
(2) 业务转型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陆续退出非优势业务,挂牌转让了南电(武穴)分布式能源发电有限公司股权;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加快发展战新产业部署,积极承接南方电网“综合能源产业集群建设”任务安排,制定实施《公司推进战新产业分布式(分散式)新能源规模化协同化跨越式发展工作机制》《公司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按照统一决策支撑、高效协同实施的工作机制,“一盘棋”推进战新业务发展。战新业务协同成效初显,在南方电网和广东省政府共同指导下,与广东电网公司协同对接广东“百千万工程”,探索分布式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污治理新模式,阳江、茂名等首批试点区域已先行启动选址前期工作;积极推动与广西电网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战新产业新能源领域协同开发投资;成功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注册成为负荷聚合商。示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综合能源项目等入选南方电网近零碳示范区试点;黔南州新能源接网送出项目建成投运,成为贵州省内首个“共享线路”项目;广汽因湃等用户侧储能项目开工实施,曲靖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
4、管理升级和创新数字化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与公司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组建安监部、生产技术与创新管理部,进一步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有力提升公司集约化管控水平和中台支撑能力。优化投资策略,进一步明确投资门槛及负面清单,根据发展需求动态平衡项目收益与投资边界条件,强化投资风险管控;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要求,修订或新编投资规范文件11份、技术标准18份,进一步完善公司投资管理体系。压实项目全过程责任链责任,深入推进项目投产契约化工作机制,严密监控项目实施进度,强化项目闭环管理。成立亏损治理领导工作小组,压实责任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等亏损治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完善数字化制度建设,编制并印发公司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启动“启成”综合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调研、可研、研发工作;完成综合管理等14个模块迭代升级并投入使用;完成新能源光伏、智慧照明已上线平台基础数据资源聚合工作,配合深圳“一张网”接入深圳区域已有资源到网级负荷聚合平台。作为第一单位,实现行业标准《综合能源服务智慧运行管控平台技术规范》的立项,截至目前公司主导开展的行业及团体标准达到8项,在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5、内控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工作要求,结合“合规管理提升年”专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合规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健全匹配业务构架的制度体系,着力优化制度标准,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固化合规风险内控融合成果。聚焦“业务依法合规、资金资产人员安全、经营效率效益优秀”的内控目标,制定《基于流程的内控体系优化升级工作计划》,推动控制措施与业务流程有效融合,完善违规追责体系,逐步将业务流程转换为信息系统管理,实现“控制流程化、流程数智化、追责体系化”的内控体系优化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修编公司安全管理办法,完善企业、项目和人员清单,制度标准清单,安全生产职责清单,确保各经营单位严守安全底线。制定公司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配置优化调整方案,优化公司安全监督岗位人员配置。加强人员履责及违章行为管理纠察力;印发2023年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对在建在运项目实现了全覆盖自查检查。开展公司2023年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2023年防风防汛及迎峰度夏工作,有力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圆满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1、经验和技术优势
节能服务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涉及诸多学科领域,企业对技术掌握的全面性对其开拓业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较大,能够敏锐把握节能技术与发展动向并主动为特定行业及其用户提供最有针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将相对其他竞争对手确立更大的优势。自设立以来,公司与众多领先的节能产品与技术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涉及钢铁、汽车、家电、食品、石化、玻璃等多个行业,节能改造成果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酒店、办公楼宇、车站、商场等多种场景,使得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节能服务经验并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建筑工业节能和光伏标准体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节能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及工具箱。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超过30项;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并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配电设施智慧运维管理系统”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专家组初审、复审,荣获2023年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基于建筑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运维系统”荣获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综合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入选广州市第三批“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工业绿色化服务平台方向)。
2、团队和项目管理优势节能技术服务专有人才的积累是节能服务产
业市场竞争的主导要素之一,节能服务企业高水平技术方案的研发和市场应用主要源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撑。公司设立领军、拔尖、强基三级人才库,在库人数达224人,其中领军级专业技术专家5人、拔尖级专业技术专家4人,通过多年的市场锻炼,公司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和项目运营团队。报告期内,贯彻落实“人才强企”建设,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积极参与“智能配用电人才高地”建设,研究探索人才共享、柔性团队、项目制用工等灵活用工形式,实现平台化+分布式的组织人才管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通过多年的实践,公司逐步建立起了完备的项目开发及运维、项目安全保障、设备管理和发电效率
目+协作单位”的“线上平台集中监控+线下现场服务”的运营管控模式,全面提升项目运营效果。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公司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展示了一批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数字化赋能案例,赢得了观众、客户的认可与肯定;公司的“看能”能源数字全景运营管理平台荣获2023节能服务产业科技进步奖。
3、品牌和市场影响力
节能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客户壁垒,短期内新进行业企业很难通过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并取得较多项目。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在多领域成功实施了优秀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口碑,形成了聚焦强的客户粘性和品牌效应,为后续业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还赢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给予的认可推荐和荣誉,是国家发改委备案和国家工信部推荐的节能服务公司,获得了公共设施领域、工业领域、建筑领域5A评级(最高评级)。
随着体量规模和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组织的节能服务公司综合能力评定中,荣获工业、建筑、公共设施三大领域5A评级;被中国节能协会授予“2022年度优秀会员单位”“2022节能服务产业品牌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优秀企业”;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评为“节能降碳标杆单位”;荣获“蓝源杯”2023全国医院节能技术企业示范单位;荣获2023年“北极星杯”综合能源服务优秀案例企业,2023年能源托管应用场景优秀案例等荣誉。
4、资本和信用优势
实施节能服务项目,项目承揽、设备采购等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且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随着节能改造项目增多,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需求亦将逐渐增加。因此,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是制约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南方电网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会同广东省人民政府出资企业共同成立的开展节能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具有较好的市场信用,在绿色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且融资成本较低。同时,公司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获得了监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认可,在资本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注册资本约37.88亿元,净资产约74.23亿元,资产负债率59.62%,稳健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持续融资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发展战略
党中央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启动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研究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方电网全面承接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安排,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将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综合能源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六大工程”之一重点推进。下一阶段公司的发展战略如下: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助力构建新型电力体系为责任,在“123736”发展战略框架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下,紧密围绕“综合能源供应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两大战略定位,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和“综合能源供应与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为目标,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深耕新能源和节能服务等成熟业务领域,积极推进储充智慧能源系统、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负荷聚合运营管控平台建设、风光储一体化、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建筑示范试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力度,把握公司发展政策窗口期,全力推动公司迈上发展新台阶。紧密跟踪与分析市场需求、电
化水平,增强公司数字化支撑业务变革的能力。
2、2024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南网能源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紧扣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助力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持冷静研判、趋利避害,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防范风险、守牢底线,不断转变优化发展方式,全力以赴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强企建设,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公司预算安排收入37.08亿元、利润总额6.30亿元。(上述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也不代表公司对2024年度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为实现2024年经营目标,公司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坚持党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能源电力的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专题研讨学,深刻学习领会并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情、强调的工作、提出的要求抓具体、抓到位,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国之大者”,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监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公司落地生根。持续不断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到公司治理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委在公司化解风险、转型升级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提高公司经营风险防控能力和经营质量效益。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强化越是市场化企业越要加强党的建设的理念,聚焦落实好党建“规定动作”,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高效执行力本部建设。
(2) 持续发挥节能业务基本盘优势,聚焦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节能业务是公司主业,也是公司的初心使命。公司将聚焦优质行业和领域,不断优化节能业务布局,战略调整退出生物质等非优势、落后产能和高风险领域。进一步强化公司支撑国管局开展节能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司法部、商务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山东、河北等省直机关,以及国铁、中船等优质集团客户的能源托管及节能改造项目落地实施。聚焦医疗、学校、通讯、轨道交通等公共机构和优质行业,围绕低碳/近零碳工业园区积极开拓国家级产业园区的综合能源服务,稳步拓展新能源送出共享线路节能服务。落实南方电网2023-2024年近零碳示范区试点建设方案,完成贵州电网科创园等近零碳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近零碳示范园区创新项目。进一步储备推广能效提升新技术及技术集成方案,为客户提供整体性和系统性解决方案,把重点行业、产业做深做透。充分发挥公司节能诊断、节能改造项目经验及案例资源,加快建立公司节能项目大数据库。公司还将加强技术标准顶层设计,加快新业务技术标准研制,不断丰富完善公司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化管理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等行业发展与标准化实际,加强标准引领和预研,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行业标准制定,助力提高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3) 大力拓展新能源战新业务,进一步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抢抓国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发展机遇,以服务各省区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要求为切入点,大力拓展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风光储资源综合利用业务。积极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发挥电网公司属地化优势,抢抓业务资源落地。以南方电网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为突破口,探索分布式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污治理新模式,加快推动试点县市乡村振兴(环保治理)与分散式风电、光伏项目结合的方案出台及分散式风电试点项目建设落地。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电网需要,不断探索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新服务产品,积极开展公司碳资产运营业务,开拓风光储一体化、“光伏+”、智能微电网、负荷聚合、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园区等业务,探索深入开展户用光伏业务的可行性。加大对负荷优化调节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力度,稳步推进源荷聚合服务业务商业模式的
完善公司治理主体权责体系,进一步梳理本部与分子公司(事业部)权责界面,健全纵横衔接的授权体系;抓好子公司治理工作,推动公司治理体系上下贯通、无缝衔接;积极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南方电网公司创建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行动,支持下属公司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公司提高质量实施方案(2022-2024年)》圆满收官。
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业务可研评审能力,强化投资项目后评价及后评价成果应用;强化数字化管理和设备运行监控,持续提升公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依托基建管理系统,建立可视化现场全过程管理流程,抓实项目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关注标准工艺和典型设计落地及推广;压实项目全过程管理责任链工作,对存量项目、增量项目分类制定措施,强化全过程监督检查,推动项目早日投产、效益提升。
(5) 加强人才与数字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活力“双向赋能”
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常态化开展人才盘点工作,每年形成各相关领域人才库和人才梯队清单,充实和加强以优秀年轻干部为主的干部人才库。
加快数字化转型,整合现有系统,加快完成各业务板块数据分类分阶段接入统一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技术集成;加快推进负荷聚合资源接入网级平台,参与需求侧、电力辅助服务等市场交易,实现公司全域负荷资源可观可测可控集约化管理;持续推进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暨负荷聚合运营平台核心功能开发和升级迭代,推动各类海量分布式资源接入和聚合,打通用户侧与供给侧之间关键节点,助力公司打造基于综合能源服务的负荷聚合业务。
(6) 加强安全与风险管控,筑牢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基石
优化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加快公司安全管理机构调整,配足配强项目管理和安监力量,加大财物投
直”安全监督,突出抓好项目作业现场中、高风险管控;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与考核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过程考核,确保完成2024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继续深化合规监督体系建设,优化业务部门职能监督、法律部门合规监督、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三道防线;持续完善内控合规体系优化升级,提升公司上下合规监督穿透能力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关键岗位的内控管控;进一步丰富公司合规文化载体,不断完善合规法治教育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员合规意识、风险管控能力双提升;强化项目运维合规管理,扎实推进项目后评价并强化考核运用。
3、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对策
(1) 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各凭优势进军节能环保服务行业,随着节能需求的激发,更加综合、智能化的节能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一批专业从事细分领域服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综合能源传统业务领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赛道拥挤,项目开发难度与运营风险增加。
对策:一是坚持聚焦成熟业务,围绕优质行业和领域,不断优化节能业务布局,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能效提升新技术及技术集成方案创新,强化标准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成熟市场影响力;三是奋力推动战新业务与数字化转型,加快试点项目落地与新业务推广,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加强人才储备与培养,支撑公司战略落地;五是加强项目管控能力,提升项目运行管理质量与效率。
(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风险
节能服务项目本身拥有着开发周期长的特点。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前期投资金额大,服务周期较长,项目投资回收主要来源于节能减排投资项目逐年产生的收益。因此,服务期内,存在因客户所处行业政策的变动、经营状况不佳、宏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公司项目投资可行性边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
对策:一是结合公司制定的投资策略,持续优化投资方案、严格控制项目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等,确保项目在最优成本下建设、运营;二是加强全过程管控,不断完善投资风险管控机制,提升项目风险管理能力;三是坚持降本增效,不断提升存量项目效益;四是结合过往经验,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及与客户的关键合同条款设置,降低影响项目效益的可预判风险。
(3) 政策风险
节能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能源行业政策调整幅度较大,对公司行业发展战略规划、预见性和敏感性、投资风险管控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节能服务业的客户群体主要是能耗水平较高的用能单位,可能由于能源政策、工业结构调整等导致用能单位的能耗结构、能源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对节能项目的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策:一是紧密跟踪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价机制、绿电及碳交易市场等政策与规则动态,有力有序稳步推进公司业务转型落地;二是紧密跟踪市场需求,持续创新业务模式,加快节能方案、节能技术、节能数字化系统的迭代,不断提高公司节能服务水平。
(4) 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中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余额为212,020.23万元,占比68.39%。2022年,两大电网公司分别设立北京、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以统筹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问题;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自2022年3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核查工作。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适应性的明确及调整,未来补贴资金的拨付速度、拨付比例等情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可能存在前期已确认补贴收入被核减的风险。
对策:公司现金流总体状况保持在健康水平,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2,999.12万元,现金流状况良好。公司将紧密跟踪政策情况,加强补贴收入管理分析,严格谨慎地按照会计准则有关要求进行核算;同时强化非补贴类应收账款管理,缩短回收周期,保障公司现金流稳定。
(5) 债务及利息费用持续增加
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25,483.89万元,同比增长10.49%,公司利息费用主要为有息负债利息支出。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持续增长,项目投资需求增加,预计公司未来有息负债规模和利息费用将进一步增长。
对策:一是加强资金滚动预测,优化资金集中管控,坚持低备付、高周转;二是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调度,最大发挥资金内部统筹效益,实现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三是积极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融资工具,争取低息借款,拓宽公司融资渠道。
(6) 生物质项目亏损风险
2023年,公司生物质项目由于燃料及补贴不到位等问题综合影响,整个业务板块发生亏损,对公司全年经营业绩影响较大。目前,公司正在同步开展生物质项目治亏与战略调整退出工作,但预计短期内生物质板块仍面临亏损,并将对公司整体经营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一是加大力度推进公司生物质项目治亏与退出工作,降低对公司整体的影响;二是坚持公司制定的业务发展战略,聚焦成熟优势业务,大力拓展战新业务,快速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0
False
SZ003035
南网能源
/stock/business/sz003035/
/stock/business/sz0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