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的主营业务 SZ300015.创业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6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12.14 (-2.25%)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33.82/32.17
市净率PB: 6.05
股息率: 0.63%
ROE: 19.17%
A股市值: 1132亿
行业: 医疗服务
净利润同比: +34.97%.23Q3
北上持股: 3.75% 5日+0.1%
今年来涨: -23.26%
上市日期: 2009.10

公司名称: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陈邦 (42.94%) 所属省份:湖南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03.01 员工人数:32,326
主要业务:眼科医院的投资和医院经营管理服务(不得从事吸收存款、集资收款、受托贷款、发行票据、发放贷款等国家金融监管及财政信用业务);眼科医疗技术的研究,远程医疗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眼科、内科、麻醉科、检验科、影视像科、验光配镜;三类医疗器械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
在国内,公司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高度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通过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医疗水平,持续增强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各家医院的竞争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海外,通过重点区域“高地布局”战略,实现医疗技术与全球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多层次服务体系吸纳融合,逐步搭建世界级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更有效地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驱动业绩增长的因素
2023年上半年,公司以新十年战略规划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医教研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提质赋能,加大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和风控水平,全方位助力高质量发展,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保持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门诊量7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31.19%;手术量60.78万例,同比增长36.62%;实现营业收入1,025,176.45万元,同比增长26.45%;实现营业利润252,235.58万元,同比增长30.55%;实现净利润193,498.58万元,同比增长35.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71,237.43万元,同比增长32.6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869.91万元,同比增长27.2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随着眼科医学的持续科普宣教,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同步国际前沿推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治疗手段、创新产品不断丰富;国家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推进实施;公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经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等,共同促进了业绩的增长。
1、注重学科建设,稳步提升临床专科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以全眼科发展为目标,强化学科建设,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各层级医院的临床专科能力。一是健全学组架构。报告期内,公司新成立了麻醉学组,目前已经有覆盖各亚专科、眼科药学、功能影像等在内的14个专业学组。同时,进一步完善省区学组架构,25个省区已建立省区亚专科学组。学组架构的进一步健全,有利于更好引领学科建设与发展,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各亚专科诊疗能力与水平。二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全球引进高端人才充实核心专家团队,进一步健全青年医师带教、培养、考核、晋升机制;开展以高精尖新技术为重点、各亚专科并重的医护技能力提升培训,基本实现了亚专科、医院以及医护技专业人员全覆盖。公司国际临床培训中心竣工试运行,该培训中心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具备全眼科技能、满足全阶段培训需求。三是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公司进一步完善集团会诊平台,依托集团医疗资源建立会诊、转诊机制,为疑难、高风险病例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得到及时救治;整合资源,大力开展专家下基层巡诊活动,缓解基层疑难眼病患者“看病难”,同时,通过巡诊活动对下级医院进行帮扶带教,提升基层医院对疑难疾病的诊疗能力;持续探索日间医疗、专病中心、多学科诊疗(MDT)、会员制、医联体等服务模式。
2、加强创新产品与技术的引进,保持临床医疗水平的先进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了临床新技术研发,不断加快全球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和推广应用。公司下属医院申报的项目“微创玻切和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推广应用”“舒适化医疗技术联合两步麻醉法在眼底手术的应用”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技术项目库;公司引入全球首款提供33厘米近视力的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强生眼力健TECNISSynergy跃无级,并在辽宁沈阳、重庆、湖北武汉、湖南衡阳、海南海口5地成功实施国内首批植入手术;博鳌乐城爱尔眼科医院完成国内首批“以色列EndoArt人工角膜内皮层膜片特许植入手术”,利用人工角膜移植技术为更多疑难复杂的高危角膜病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与爱尔康一起推动精雕个性化近视手术升级,关注近视患者高品质眼健康需求,推动提升个性化近视手术诊疗方案应用,通过精雕Q+和精雕C+近视手术方案,实现量眼定制,给患者带来高清的术后效果;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加快推进多区正向离焦镜片、奥拉-怒放近视管理镜片等近视防控产品应用,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与强生视力健在博鳌乐城爱尔眼科医院启动中国内地首例硅水凝胶日抛近视防控软镜ACUVUEAbiliti真实世界研究项目;继续推进“智臻飞秒ICL手术”应用,通过飞秒激光技术与ICL晶体植入手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患者体验。公司成立了十大省区“区域疑难青光眼病诊疗基地”,助力打造专家亲诊、技术精湛的爱尔眼科疑难青光眼病诊疗服务新模式,使患者得到精准诊断、治疗的同时,享受视功能终生维护的便利。
3、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努力做到“越大越安全”
在诊疗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集团继续狠抓医疗质量管控,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监测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项质控指标和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升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一是在集团各层级进一步健全医疗质控体系,总部层面加强标准、完善制度,组织开展督查考核;省区层面进一步健全组织架构、贯彻落实集团制度与标准、加强省区内工作检查;医院层面建立全员参与、院科岗协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二是动态制定、修订了相关病种质量标准及管理制度,分别修订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质控标准,制定后巩膜加固术操作规范、儿童安全用药指引、药学考核评估细则(2023版)等。三是强化动态考核,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落实。集团修订了相关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省区医疗考核体系;加强评估检查,常态化开展医疗质量督查;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能力专项调研及水平评估,促进各机构医疗质量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开展医疗不良事件点评、重点手术质控、医疗质量评估及医疗质量追踪等活动,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四是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与推广应用,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控效率与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专家唐仕波教授入选国家卫健委国家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4、多措并举抓落实,建设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便利化,创新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一是聚焦患者需求,着眼流程优化,将服务向诊前、诊后延伸,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服务效能提升,打通预约挂号、缴费、现场排号、复诊等环节,保障患者在就诊全过程中能够享受高质量、连续性的服务;围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医院评选活动,以全面、规范推行6S管理为目标,为患者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报告期内,各医院6S管理整体开展率较去年增加20%,开展6S管理的医院的规范率达到98%。二是加强培训,持续提升医院全员服务能力,以高质量服务塑造患者口碑。报告期内,集团定向实训和线上专题直播培训相结合,共开展服务类培训40余场,覆盖11,300余人次。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内部监督检查及组织第四期投资者“服务体验官”以及“员工亲友服务体验官”活动,多维度实施服务监督,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本期投资者“服务体验官”的整体评价得分均值为90.8分(满分为100分);新开设患者投诉服务专线,及时接收、处理患者投诉,为患者提供帮助,诉求及时响应率100%;丰富问卷投放渠道、优化数据管理系统,高效开展患者满意度调研。报告期内,集团下属各级医院共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66万余人次,患者满意度超过98%。
5、平台+人才为动力支撑,提升临床支撑和转化能力
公司持续深化“创新驱动,科技爱尔”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大与国内著名高校的校企合作,提升医教研协同发展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新获批湖南省外国专家工作站、长沙市数字眼科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了“多院”“多所”“五站”“四中心”“四基地”“一平台”“一室”的创新型医教研一体化平台。公司分别与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建“山西医科大学爱尔眼视光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爱尔眼科研究所”;将与大连医科大学共建高水平眼科实训中心,共同探索眼科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平台、新模式、新经验,切实落地眼科跨学科融合发展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多个科研项目获批立项,新获批省市科研项目52项,其中省级项目46项。公司专家发表SCI/Medline期刊收录论文48篇;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论文20篇;主编或参编行业专著7本,主编或参编行业共识/指南8部。公司专家王铮教授成为中国大陆首位世界屈光手术及视觉科学学院(WCRS)会士,公司专家团队首次自主设计并构建了基于3D打印来源的适合视网膜类器官培养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孔模具平台,相关研究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研究成果于2023年4月发表在工程技术Q1的Top期刊Biofabrication(影响因子:11.06),并将相关技术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已公示。
报告期内,公司举办第四届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国际论坛(IRCS),承办第三十七届全国眼眶病眼影像学习班,主办第二届疑难眼眶病学术论坛,举办ICL国际论坛省区场共3场。公司积极组织专家参加了亚太眼科学会年会(APAO)、美国视觉及科学学会年会(ARVO)、美国屈光及白内障外科医师协会年会(ASCRS) 等重要国际会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第一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公司共8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并陆续实施,进一步彰显了专家团队的学术地位和医教研影响力。
6、技术+产业为核心导向,“数字眼科”深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以经营管理一体化、临床系统专科化、患者服务数字化、数据服务常态化为目标,汇聚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整合资源利用、加强智能技术研发应用,深化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创新合作,推进大数据中心和数字眼科研究所建设,赋能业务发展,加快推进“数字眼科”战略。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医疗服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将眼科医疗、科研、服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赋能眼科疾病筛查、诊疗与眼健康管理,推进实现眼科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服务技术智能化、眼科医生和医院智慧化。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开发多套基于深度学习的眼科影像智能分析算法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开发基于智能芯片的边缘计算技术,研制手持视力筛查仪、全自动屈光度筛查仪和智能眼底照相机3款智能眼健康检查装备,提升相关检查效率30%以上;发布并上线了眼睑肿物智能识别小程序,用于眼睑肿物自测,及时发现良性肿物,早发现早治疗;公司数字眼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数字人EYEGPTⅠ(示范数字人)正式推出;建设了支持多种眼健康应用的大数据平台,已实现对633个节点管理;完成构建1套眼健康管理知识和眼科疾病事理图谱,覆盖7种以上基础眼病的筛查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为医学研究、临床决策和医疗管理提供支持。“爱尔慢性眼病智能眼底筛查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入选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批慢性病防治典型数字产品与服务名单。打造数字化视光科室,检查设备数据自动传输率得到明显提升;正式发布AI辅助角膜塑形镜验配平台;加大人工智能(AI)眼底照相机的投入和使用;升级了爱尔眼健康智能客服;自研医疗业务云平台持续满足临床需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统、AI眼底筛查、CRM系统等核心应用持续优化患者服务。
二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通过整合数据智能大屏、运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资管理系统等跨系统数据,实现跨业务综合分析管理,有效辅助科学决策。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挖掘、分析、开发及应用,在多个场景中将旗下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与集团管理端产生的数据实现了有效汇聚和利用,重塑业务运营管控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全面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同时与政府阳光采购平台等对接,库存周转率得到提升,存货结构得到优化。
三是持续推进AI+眼科的项目研发。数字眼科联邦协同平台系统、远程眼科手术视听触感知交互技术、老年黄斑变性辅助诊断、真菌性角膜炎智能辅助诊断以及眼健康大数据平台安全防护等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完成数据集预处理、算法开发与优化、设备接入与测试、系统架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这些项目的进展和成果将促进数字眼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未来眼科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7、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全球化人才梯队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员工关爱与激励,壮大公司专家队伍和各医院的人才力量,构建高素质的人才梯队,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一是持续加强以国际领军人才、行业领先人才、青年精英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引进工作;扩充海外眼科专家智库,储备海外人才。持续通过全球引才引智,一批眼科名家陆续加盟爱尔,进一步夯实了各省区、各医院的人才队伍。二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制度与标准建设,发挥领军人才的带动力,提升眼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省区人才梯队建设项目,建立岗位人才标准,开发人才评鉴工具,完善省区人才储备、选拔、任用、培养体系,为省区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开展医院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帮扶计划,通过集团、省区、医院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助力集团“强基层”战略在基层医院的落地。三是强化培训。持续推进战略培训项目实施,报告期内,分别举办了总院长研修班、院长培训班、岳麓计划、湘江计划、聚光计划、鲲鹏计划、优才计划等集团战略性培训计划,同时,各学科、各职能条线分别加强临床、药事、护理、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培训针对性强、覆盖范围广、效果好,为公司新时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公司所处行业情况、竞争格局及行业地位
1、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国家相关政策的长期支持,为非公医疗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我国民众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但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资源有限且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提出了多项政策意见鼓励在医疗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医疗服务领域供给,同时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解决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的问题:(1)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2)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并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社会办医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3)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将社会办医纳入医联体规划布局;(4)2019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等十八部委联合发布《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在眼科等专科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5)2019年6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肯定了社会办医的重要性,提出落实审批应减尽减和清理妨碍公平竞争各种规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6)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要增强医药服务可及性,健全全科和专科医疗服务合作分工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明确要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规范“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7)202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明确指出:社会办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不受户籍、人事档案、不同办医主体等限制;(8)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鼓励社会办医,拓展社会办医空间,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规划限制;(9)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指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增加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有效供给;(10)2023年0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办诊所、门诊部、民营医院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11)202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12)202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点措施:一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四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五是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六是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13)2023年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出台28条具体措施,以此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从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非公医疗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非公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医院数量、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诊疗人次数和入院人数、收入均迅速增长,从而使得社会办医在总体医疗服务市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2)国民眼健康受国家高度重视,眼科行业发展前景光明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出台,将推动眼健康工作更好地开展,激发人民群众对眼健康的普遍关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
2022年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国卫医发〔2022〕1号)明确:“十四五”时期,着力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延。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科学矫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白内障复明能力,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筛查能力,推动角膜捐献事业有序发展。
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 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 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3) 全国CSR达到3500以上,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不断提高。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的“一号文件”,其对我国眼健康事业发展的规划和部署,将持续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给我国眼健康服务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教体艺厅函〔2023〕10号),明确重点工作包括:公布第三批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遴选建设30个左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立足早发现早干预,指导各地落实《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以低年龄段儿童为重点,加强0—6岁儿童眼健康管理,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积极总结各地视力健康管理信息化经验模式,依托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完善0—6岁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组织实施“十四五”眼健康规划,以儿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推动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周期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眼病防治,提升近视矫治水平。
3)眼科医疗服务市场需求扩大,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原因主要在于:(1)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年龄相关性眼病患者不断增加;(2)青少年的眼健康状况日趋严峻,特别是近视眼的发病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网上上课、网上办公、网上娱乐、网上社交的趋势化加剧了用眼强度,对视觉健康造成更大影响,带来了更多眼科医疗服务需求;(4)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对高质量视觉的需求持续增加,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显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从2000年的1.26亿人增加到了2.80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上升至19.8%;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2.10亿人,占总人口数达14.9%。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以上。由此可以预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将持续增长,老花眼相关治疗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因外部形势的影响,2020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50.2%) 上升了2.5个百分点。同时,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高度化的形势严峻。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及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应用普及,人们用眼强度加剧,对视觉健康造成更大影响,带来了更多眼科医疗服务需求。近年来,干眼症、高度近视等治疗需求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眼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国家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眼科医疗潜在需求将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在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下,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2、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全球性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竞争者为国内各地一到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从医疗机构的实力来看,北京同仁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少数几家公立医院,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公司独创的分级连锁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省会医院在各省区的龙头带动效益日益凸显。同时,随着新十年战略实施、国际化协同效应深化,公司整合全球资源能力不断提高,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公司规模及平台优势越来越显著,公司行业地位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已在医疗网络、专业服务、技术人才、学术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品牌领先优势,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级连锁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实施“1+8+N”战略布局,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省会城市的区域性眼科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各省区区域内的纵向分级连锁网络体系,同时,加快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眼视光门诊部(诊所)横向同城分级诊疗网络建设。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及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集团多个学科组织知名专家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开展巡诊,使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患者就诊的便利化。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境内医院229家,门诊部168家。随着医疗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分级连锁优势和规模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2)全球资源优势
公司拥有了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WANG眼科中心、欧洲ClínicaBaviera.S.A、东南亚ISECHealthcareLtd等领先的海外眼科机构。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外已布局124家眼科中心及诊所,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与国际知名机构的战略合作:与专注于视光行业的蔡司光学就联合创新达成战略合作共识,与STAARSurgical合作成立EVOICL国际培训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下的视光人才临床培养项目第一期顺利完成,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与德国CareVision集团法兰克福中心以双方联合成立的中欧联合专病专科中心为载体,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公司作为世界眼科医院协会(WAEH) 董事会成员,与国内外眼科研究机构在科研、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交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报告期内,公司获第18届世界眼科医院协会年会主办权。公司布局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打造国际临床研究基地,积极探索眼科临床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深度融合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体系,嫁接高端服务模式、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公司更好地发展国内的高端医疗服务,搭建世界级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
3)医教研平台优势
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多院、多所、五站、四中心、四基地、一平台、一室”的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先后与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新获批湖南省外国专家工作站、长沙市数字眼科技术创新中心,新获评湖南省模范专家工作站。公司举办了第四届“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国际论坛”“爱尔眼科-中科院计算所2023年战略规划会议”“2023年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等重要会议。近年来,公司不仅研发出眼科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眼科智能客服系统、眼底影像辅助诊断算法等高科技成果,还陆续发布了全国首份《中、欧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白皮书》《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暨屈光发育档案普及计划》《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正式接棒2024年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的主办权;公司多名专家的学术论文在全球权威期刊发表,公司专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医教研平台优势进一步得到提升。
4)管理体系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数字化升级赋能,持续优化经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总部层面上,进一步优化集团职能部门与省区的工作分工和联动机制,强化财务直线管理,建立严密财务考评机制,压实各级财务管理责任,健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省区经营、投资、人力资源的支持和督导,推进落实各项工作规范,确保经营计划完成;在省区层面,公司继续夯实省区管理机制及组织架构,推动省区区域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实施“地县一体化”发展模式,并强化省域连锁医院的管理、培训、指导职能;
在医院层面,继续坚持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行院、科、岗三级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管理模式的动态优化,推动公司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各连锁医院更加贴近市场,及时、准确满足患者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过去三年,公司经受住了外部环境的考验和网络暴力的挑战,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未来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5)技术与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立足于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推广。一批国内外权威眼科专家陆续加盟爱尔,不断充实核心专家团队和各医院的人才力量;同时,实施了麒麟计划、鲲鹏计划、聚光计划、优才计划、岳麓计划、湘江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培养医疗和经营管理人才。通过集团学术委员会各学组的日常组织和医院的高效联动,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储备持续增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公司继续跟踪和引进国际最新的眼科诊疗技术和先进设备,借助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的特许政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利用远程会诊、分级转诊、专家带教、多中心研究等多种手段,提高技术资源共享程度,不断提高临床、科研技术能力。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稳步实施、科技创新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公司在行业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显著。
6)激励机制优势
公司持续完善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薪酬体系,新十年“二次创业”氛围蔚然成风。上市以来,公司先后实施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合伙人计划、省会医院合伙人计划等多形式、多层次激励措施,让越来越多的核心骨干与公司结成长期利益共同体,持续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极大地释放核心骨干的工作动能;同时,公司建立员工关爱基金,实施员工关爱保障计划,包括“子女救助计划”与“大病救助计划”,以员工关怀、激励为核心,建立了员工关怀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员工提供了最强大的保障,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公司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的第一期解锁暂不上市,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第二期解锁暂不上市,暂缓授予限制性股票的第一期解锁上市,继续推进合伙人计划的实施并部分兑现,实施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全面践行“共创、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快速提升。完善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和员工关爱计划对爱尔眼科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7)多层次服务优势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满足人们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公司的发展宗旨: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公司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同时,一方面根据医疗消费升级的趋势,积极开发个性化的高端服务,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在服务内容上持续提高品质标准,不断提高服务的增加值;另一方面,通过爱尔特色的“交叉补贴”模式和高效的工作机制,为缺乏支付能力的贫困群体提供公益慈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可扩展。同时,公司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扩大服务的覆盖边界和服务内容,不断改善就医的便捷度和满意度,以高水平医疗服务到每一位患者,让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通过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口碑传播日益扩大,慕名就医者越来越多,公司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和谐共进,持续提升爱尔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医疗风险
在临床医学上,由于存在着医学认知局限、患者个体差异、疾病情况不同、医生水平差异、医院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类诊疗行为客观上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风险,医疗事故和差错无法完全杜绝。就眼科手术而言,尽管大多数手术操作是在显微镜下完成且手术切口极小,但由于眼球的结构精细,组织脆弱,并且眼科手术质量的好坏将受到医师水平差异、患者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差异、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眼科医疗机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手术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有限、对术后效果的感知和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由此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一直以来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随着门诊量、手术量的不断增长,其绝对数有可能上升。
针对医疗风险,公司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医疗服务与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诊疗指南、操作规范和护理规范,不断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医师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护理水准,严格术前筛查,从严掌握适应证,严格规范病历书写,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和必要手续,加强和完善医患沟通,并配置各种尖端眼科诊疗设备以确保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以高水平医疗服务到每一位患者,让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尽管如此,医疗风险仍然不可避免。
2)人力资源风险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伴随着公司医疗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趋于复杂化,对公司诊疗水平、管控能力、服务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吸引、培养、用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虽然公司在前期已经为后续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人才储备,但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吸引足够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且不能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继续进行机制创新,公司仍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首先营造强化“理念聚人、平台引人、事业留人”的氛围,让“共创、共享、共赢”的爱尔合伙人文化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打造追求卓越、医德高尚、责任感强的团队。随着员工数量的日渐壮大,公司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提高,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显著提升。其次,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世界级的医教研创新平台和高水平的管理学院,不断吸引高层次专家加盟,通过实施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医疗及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力争上游的学习型组织;第三,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优势,不断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让员工的获得感持续增强。随着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合伙人计划、省会合伙人计划等系列激励机制的实施,广大员工获得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3)管理风险
连锁经营有利于公司发挥资源充分共享、模式快速复制、规模迅速扩大的优势,但随着连锁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公司在管理方面将面临较大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公司将持续完善组织架构和区域管理运行机制,加大区域化管理力度,合理界定集团总部、省区、医院的管理层级和管理职能。在集团总部层面,公司动态完善各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统筹、考核功能,加强集团财务管控力度,明确各医院财务审批权限和职责,并坚持以内部控制审计为重点的审计职能导向,结合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推进,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规范、科学、高效。
4)公共关系危机风险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危及企业形象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或事件,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等特点。公共关系危机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严重破坏企业形象,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某些个体事件可能会被迅速放大或演化为行业性事件,公司可能因此而受到波及或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采取多种举措进行防范和化解。一是落实全程、全员规范运作和质量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公司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是持续塑造专业、权威、可靠的品牌形象,与竞争者形成鲜明的品牌区隔;三是完善《危机公关管理办法》《公共关系危机处理预案》等制度,加强危机预警预防及处理机制的建设,并进行明确分工、职责到人;四是建立完善的公共关系体系,塑造和谐友好的外部环境。
5)授权使用品牌风险及诉讼仲裁风险
公司通过参与投资产业并购基金,许可其投资、设立的医院使用公司指定商标及“爱尔”字号,更好地满足各地眼科患者的需求。授权使用品牌医院为独立法人,不属于上市公司子公司,不由上市公司控制或管理,独立承担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债务或法律责任。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存在品牌风险和诉讼仲裁风险。授权使用品牌医院可能因执行不到位、操作失误、理解不当等原因导致无法达到公司提出的运营标准,严重时可能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风险事件,影响公司整体品牌形象。同时,在患者或其他第三方与该等医院发生纠纷时,存在对方将上市公司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仲裁的可能,从而导致公司面临诉讼仲裁风险。
为防范上述风险,公司与并购基金签署了《管理咨询服务协议》,并与品牌授权医院签署了《技术咨询服务合同》,协助其建立与上市公司统一的医疗质量标准,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咨询,帮助其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债务或法律责任由医院完全承担。公司制定了《商号商标许可使用管理办法》,从商号商标的许可审批、日常管理与监督、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对品牌授权医院发生上述风险事件时的报告流程、处置程序、责任追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公司对品牌授权医院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若未达标准,公司有权提前终止协议。
6)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在投资并购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金额的商誉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并购的标的资产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①收购前对医院进行详细的调研,对标的医院的财务数据、所处区域市场情况、管理运营水平、未来增长潜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拟收购医院最近一年及一期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真实准确地掌握相关医院的财务数据;③聘请评估师对拟收购医院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并参考评估报告评估值确定收购价格;④收购后对医院进行管理整合和运营提升,通过集团财务中心、各事业部、学术委员会、医疗管理中心、运营中心、人力资源等部门直接与医院对接,协助医院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优化人才团队、细化财务管理、加强学科能力建设,以提升其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0
False
SZ300015
爱尔眼科
/stock/business/sz300015/
/stock/business/sz3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