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生物的主营业务 SZ300294.创业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4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31.65 (+2.13%)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65.81/109.22
市净率PB: 2.13
股息率: 0.65%
ROE: 3.27%
A股市值: 156亿
行业: 生物制品
净利润同比: -45.06%.23Q4
北上持股: 2.23% 5日-0.1%
今年来涨: -6.03%
上市日期: 2012.03

公司名称: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所属省份:江西省 所有制性质:央企国资控股 成立日期:1993.11 员工人数:1,444
主要业务: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产,药品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医药原料、辅料、中间产品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社会经济咨询服务,市场营销策划,财务咨询(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年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药品、生物制品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血液制品行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血液制品,作为生物制品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是从健康人血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用于治疗和预防的蛋白或细胞组分的统称,主要有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等三大类产品。在紧急的临床救治、重大灾害及战伤抢救中,血液制品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被誉为“救命药”,是关系国家医药卫生安全、国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自20世纪40年代初诞生以来,血液制品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从最初的人血白蛋白拓展至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微量蛋白等20多个品种。
全球范围内,血液制品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态势,行业高度集中。随着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全球血液制品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目前国外仅剩不到20家血液制品企业(不含中国),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杰特贝林、基立福、武田、奥克特珐玛等4家血液制品巨头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采浆量和销售份额均占据行业大头。
在我国,血液制品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鉴于其特殊性和对安全性的极高要求,国家加强了对行业的监管,从总量控制、流通管理到生产质量等方面均实施了严格措施,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医保覆盖范围扩大、人口老龄化以及医学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因素影响下,国内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和临床应用领域持续扩容,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据米内网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血液制品市场销售额达224.9亿元,同比增长23.6%;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数据统计,预计到2027年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80亿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11.6%。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并购整合加速,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广西冠峰、上海莱士实际控制人先后发生变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形成以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等大型血液制品公司为行业龙头的竞争格局。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新增在营浆站33家,全年共采集血浆12,079吨,同比增长18.6%,前四家公司合计采集原料血浆超7000余吨,约占国内总采浆量的60%。
报告期内,血液制品集采范围逐步扩大,2023年8月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安徽省2023年度部分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剂集中采购文件》,静丙、破免纳入集采;2023年9月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2023年京津冀“3+N”联盟部分西药和中成药带量联动采购项目》,人血白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重组人凝血因子Ⅸ、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等产品纳入联盟集采;2023年12月,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公示2023年京津冀药品带量采购和2021年京津冀第二批带量联动药品协议期满接续拟中选结果的通知》,公布了“2023年京津冀药品带量采购和2021年京津冀第二批带量联动药品协议期满接续药品”拟中选结果。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月2日出具《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京津冀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持续关注血制品行业》指出:“本次集采从量价来看,对各血制品企业的影响有限,各企业长期盈利确定性高。随着血制品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新建血浆站的陆续投产放量,静丙等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血制品行业整体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月25日出具《血制品行业跟踪点评:层析静丙(10%) 开始挂网京津冀集采血制品价格体系保持稳定》指出:“京津冀血制品集采价格体系稳定,血制品资源稀缺属性优势凸显:京津冀带量采购的血制品中选价格体系整体保持稳定,血制品受限于较高的行业壁垒和原料血浆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终端用药需求较为紧张的情况,进入集采范围并未对产品价格体系产生很大的影响,血制品企业业绩将维持稳健增长态势。
公司现有单采血浆站16家,其中在营浆站14家,2023年原料血浆采集量约为467.3吨,同比增长6.47%,浆量规模相对较小,但公司产品结构均衡,产销平衡,吨浆产值与吨浆毛利始终位于行业前列。公司重视学术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覆盖率和渗透率,根据医院CPA样本数据统计,核心产品人纤维蛋白原市场份额在国内位于领先地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位于行业第三。
(二)其他非血液制品行业
生化类药物行业:生化类药物一般是指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的,亦可用生物-化学半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辅酶、多糖、核苷酸、脂和生物胺等。生化类药物产品结构上接近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效果,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导致肌肉骨骼药物需求逐年增加;生育政策的调整引导缩宫素市场稳定增长。
在生化类药物方面,公司下属子公司新百药业在生化类药物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逐渐建成规模化的生化类药物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其核心产品如骨肽系列、缩宫素系列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新百药业旗下产品共40个种类63个规格,分属生化、生物、化学等多个门类,涉及骨科、妇科、肠道及免疫调节制剂等多个用药领域。近年来,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受集采降价、退出医保目录等因素影响,外加公司研发实力薄弱,新品市场导入慢,可售品种逐年减少,产品竞争力缺乏,综合因素引起其业绩持续下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围绕“成为世界一流血液制品企业”的发展战略,坚持以血液制品为主导原则,积极稳定非血液制品业务,并逐步推进非血液制品业务剥离。公司业务以血液制品为主,集生化药、化学药、原料药为辅,各业务具体如下:
1、血液制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也是目前国内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广泛用于肿瘤、肝病、糖尿病的治疗;免疫球蛋白指血液中原有的免疫球蛋白和接受特异免疫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多用于免疫性疾病治疗,传染性疾病被动免疫和治疗等;凝血因子在血液中含量最少,凝血因子类产品主要用于凝血、止血。公司是国内重要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涵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和凝血因子等9个品种23个规格的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在保障原料血浆稳定供应的同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收得率及合格率的稳定。
2、新百药业生化类用药业务
新百药业专注于生化领域药品的研究与开发,是全国最早一批重点投建的制药企业,建成规模化的生化类药物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并成立了“江苏省多肽类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发展,新百药业逐步形成了“以生化制药为主、化学药为辅;以注射剂为主,其他剂型为辅;以多肽类药物为主、其他类药品为辅”的发展格局。新百药业涉及骨科、肝炎、妇科及免疫调节等多个用药领域,产品结构完整、规格种类齐全,其核心产品如骨多肽系列、缩宫素系列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报告期内,缩宫素注射液中选国家第九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
3、博雅欣和化学药业务
博雅欣和于2014年成立,主营业务为抗感染类、糖尿病类、心脑血管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明确了以西他沙星项目、他汀类项目为核心的原料制剂一体化发展策略,但因项目研发进度缓慢、集采降价、环保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产品丧失竞争优势,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业绩不达预期,仍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博雅欣和围绕西他沙星降本增效、拓展中间体业务等措施,实现了部分减亏。此外,西他沙星在2023年第九批国家集采成功中标,有助于提升博雅欣和经营业绩。
(二)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研发与销售模式,并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完善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为原料血浆,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和管理。单采血浆站作为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原料采集的专门机构,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供浆关系。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所属单采血浆站除江西泰和、乐平浆站尚处于建设期,公司其他14个浆站均已取得省级卫生部门颁发的《单采血浆许可证》,并在所划定区域进行原料血浆采集。目前公司对浆站管理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业务管理体系,覆盖血源登记、健康征询及体格检查、血浆检验、血浆采集、血浆贮存、EHSQ管理、宣发管理等执业全过程,并建立了严格的血浆储存、运输制度,负责对各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浆的运输管理。
(2)非血液制品业务主要有下属子公司新百药业、博雅欣和。新百药业、博雅欣和的采购部门依据市场情况与年度商业计划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并分解为月度采购计划,在实际采购过程中结合产品库存和实际生产安排,最终确定各类原辅料采购品种、规格和数量。
2、生产模式
公司血液制品业务采用相对固定的投料周期和投浆量,各种产品可同时生产;生化类药物的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计划管理模式,依据销售部门确定的订单及交货时间组织生产。公司及成员企业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涵盖生产准备、过程管理、清场管理和生产记录管理等各环节,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照GMP规范及公司制定的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标准进行生产操作。
3、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以创新为导向,整合内外部资源,坚持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构建高效创新研发管理机制。公司依托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多个项目研发平台。在大力构建与强化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外部资源整合落地,与众多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研发能力突出的优秀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4、销售模式
公司及成员企业设有营销部门负责产品推广和销售,其主要目标客户为药品经营机构,其中以向药品经营机构(经销商)直接销售为主,同时为提升产品在终端的覆盖率及品牌知名度,公司在全国范围内以自建队伍或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开展相关产品学术推广。
(三)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51,979,506.6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7%;实现营业利润355,225,060.2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465,593.8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06%,主要系本报告期计提收购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誉减值准备298,413,400.00元。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多举措业务重塑,推动内涵增长。公司坚持以血液制品为主导的原则,持续推进血液制品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在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向好,医药领域集中整治的背景下,公司持续聚焦血液制品业务,着力从“两头一尾一外”上狠下功夫,狠抓经营管理赋能,多维驱动,持续推进血液制品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1、聚焦主业实现突破。在做优主业方面,以创新转型为动力,优化业务布局,逐步完成了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等非血业务的剥离处置。在浆站拓展方面,全面梳理全国范围内可设置浆站区域,明晰拓展规划,找准主攻方向和匹配策略,聚焦重点省份,借助华润平台持续整合内外部资源,完成多省实地调研、选址及申请材料递交等工作,获得若干县、市批文以及泰和县、乐平市的2个省级批文,新浆站拓展取得近年来重大突破。
2、内部挖潜提质增效。多措并举推动血浆采集深挖单站潜能,以“创新破局、百日攻坚”浆量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围绕“新生发展专项”“老生回流专项”“献浆频次提升专项”,创新业务发展政策,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发布献浆生态圈规划方案,启动“浆爱同行”“浆爱传递”“浆爱远扬”行动,积极改善属地献浆生态圈;联动开展宣传发展、业务体系及运营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推进浆站标准化试点,进一步提高浆站运营管理水平与效率,促进浆量提升,全年采浆467.3吨,同比增长6.47%。
3、创新引擎全速发动。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在研管线,2023年实现多个新品立项,C1酯酶抑制剂获批、取得发明专利,成为国内首家获得临床批件企业。新百药业缩宫素注射液一致性评价获批。搭建创新平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超前布局小核酸领域、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研究方向,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产品数国内多,产品结构优、综合利用度国内高的血制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4、营销攻坚再创佳绩。持续打造血液制品营销4.0学术推广模式,整合学术推广平台资源,围绕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专家系统推进“酶新木秀”“话凝为拯”“完酶无缺”三大系列学术品牌建设,成功举办10余场全国性会议以及近百场其他会议,实现营销网络辐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着力强化PCC医院开发和临床推广上量,专项推动“狂飙行动”;纤原高质转化,行业市场占比维持领先地位,差异化竞争策略凸显成效,血液制品纯销持续增长。
(五)报告期研发情况
公司持续关注技术前沿,注重从血液制品行业瓶颈难点出发,聚焦开展“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的研发创新。2023年6月,公司C1酯酶抑制剂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进一步加快公司在研产品的进度;开展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10%)项目的临床研究,以尽快申报生产批件,其他研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同时持续抓好产品创新,集智攻关、周密组织,在科研平台维护与建设方面,通过培育、升级等举措,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报告期内,非血液制品方面的研发亦在积极推进。新百药业于2023年10月获得规格分别为5单位、10单位的缩宫素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
(六)重要事项
1、公司获批泰和浆站、乐平浆站
2023年9月21日,公司收到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同意泰和县设置单采血浆站的批复》(赣卫医字〔2023〕65号)、《关于同意乐平市设置单采血浆站的批复》(赣卫医字〔2023〕66号),同意公司在泰和县、乐平市设置单采血浆站。泰和浆站、乐平浆站均于2023年11月取得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2、完成转让复大医药、天安药业股权
(1)公司完成转让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75%股权
2023年8月29日,公司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以及2023年9月15日召开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转让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75%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公司以36,476.4150万元将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75%股权转让给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9月25日,公司接到复大医药的通知,复大医药完成了上述股权转让的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2023年9月20日换发的《营业执照》。上述股权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复大医药的股权。
(2)公司完成转让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9.681%股权
2023年9月26日,公司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转让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9.681%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公司以26,035.5691万元将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9.681%股权转让给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11月2日,公司接到天安药业转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登记通知书》,天安药业完成了上述股权转让的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上述股权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天安药业的股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控股股东资源禀赋与管理赋能
公司实际控制人华润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业务涵盖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6大领域。2023年,华润集团总资产突破2.6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890亿元,利润总额880亿元。公司控股股东华润医药是中国领先的大型医药集团公司。自华润医药控股以来,在战略管理、组织优化、人才引进、风险管理及政府资源的嫁接等各方面,给予了公司极大的支持与赋能,为公司长远、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二)明确的战略规划
公司将始终坚持“成为世界一流血液制品企业”的战略目标,并聚焦于血液制品主业,持续推进血液制品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三)优秀的浆站拓展、血浆采集能力
公司是全国少数几家三类产品齐全且具备浆站拓展资质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也是极少数拥有央企资源禀赋的企业。华润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后,在新浆站申请、资源嫁接、浆站运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存量浆站方面,通过业务体系标准化、运营管理标准化、宣传发展体系标准化等措施,提升浆站运营管理水平,并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构建属地献浆生态圈,提升血浆采集能力;新设浆站方面,通过采取先租后建、持续构建浆站建设标准化流程,缩短浆站建设周期,以尽快实现原料采集。
(四)雄厚的研发实力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江西省重大研发专项等20多项政府专项,拥有各类专利200余项,多次荣膺省、市科学技术奖和优秀新产品奖。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成功上市了PCC和Ⅷ因子等产品,在研项目C1酯酶、vWF因子、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以及微量蛋白类等产品进展顺利,形成良好的在研产品梯队,将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未来公司将着力围绕小核酸领域、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超前部署,进一步拓宽产品结构,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五)良好的生产能力
公司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水平,并是全国较早通过国家药品新版GMP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采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并实现了全程CIP、SIP及关键参数的自动记录。根据相关法规与技术指南要求,结合公司资源情况,建立了完整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公司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核心产品收得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尤其是自有专利方法制备的纤维蛋白原,在收得率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名列前茅。
(六)强大的营销能力
近年来,公司在营销团队建设、商业渠道建设、学术推广体系建设等取得了显著进展。团队建设方面,建立了一致专业化、市场化的营销队伍;学术推广方面;已基本覆盖全国主流医院,为产品直达终端提供了有力支持;商业渠道建设方面,与主流商业形成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极大地提升了货款回款率。
综上所述,公司在控股股东资源禀赋与管理赋能、明确的战略规划、优秀的浆站拓展和血浆采集能力、雄厚的研发实力、良好的生产能力以及强大的营销能力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在华润集团及华润医药等控股股东的支持下,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血液制品企业,不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一家医药制造企业,坚守“传递爱与生命”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血液制品企业”。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起步晚但市场增长迅速,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国家在总量、流通、生产质量等方面加大了行业监管,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经过并购、重组,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但受原料血液供应、研发、产业资本等原因,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尚未出现行业巨头,华润博雅生物仍有机会争夺细分赛道领先地位。
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智数化、创新驱动”,进位赶超,为“十五五”成为国内血液制品第一梯队企业打好基础。另外,通过深耕转型,稳定生产经营,实现化药业务止跌,并逐步推进非血液制品业务剥离。力争十四五期间,通过以下战略举措,力争实现浆站总数量、采浆规模、核心财务指标翻番的目标,纤原、PCC产品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建成年投浆1200吨以上的智能工厂。
1、加强浆站资源拓展。充分把握“十四五”血液制品产业发展机遇,建立浆站拓展体系,明确浆站拓展计划,加强目标省份拓展力度。积极寻求行业内血液制品企业整合机会,加强浆站拓展团队建设,着力打造专业化浆站拓展能力,确保达成浆站拓展目标。
2、优化业务布局。聚焦主业,优化业务布局。紧密关注血液制品集采等政策影响,巩固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细化血液制品发展规划。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影响,系统开展非血业务检讨反思,清晰发展策略,明确转型发展方向和举措,实现业绩止跌。
3、提升浆站运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浆站管理能力,挖掘单站潜能,注重成本控制,打造百吨浆站标杆,促进内生增长;推进浆站智数化系统升级改造,促进建站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质量意识,归零质量风险。突破献浆瓶颈,打造血浆品牌营销,提升献浆员情感性,提高采浆量。
4、加强创新研发能力建设。进一步细化“十四五”创新研发规划,打造具有专业竞争优势的创新研发体系,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研发效率与水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研发与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进度,力争新产品尽快实现上市销售,进一步提升血浆综合利用率。继续推动BD能力建设,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丰富研发管线。
5、加强学术营销能力建设。进一步细化营销策略,规范管理流程,持续提升学术营销能力,提高重点产品市场份额;严抓营销合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深入分析营销费用结构,逐步降低营销费率至标杆最优水平。
6、着力推进智能工厂项目建设。系统思考智能系统的整体规划方案,有序推进智能工厂方案实施、招标、施工等各项工作。
7、加强管理融合。积极融入华润文化,做好战略运营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智数化管理、EHSQ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无缝对接;加强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与企业经营的有效结合,以精神重塑为基础,持续深化组织重塑,优化完善组织架构,提升组织效能,增强组织凝聚力、责任感和归属感,进而推进业务重塑及价值重塑。
8、强化质量和EHS管理。严格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杜绝各类EHS和质量事故事件发生;密切关注中央环保督查巡视工作,对照“药品生产企业生态环保检查要点”全面开展自查;严格落实EHSQ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及时准确报告相关事项。
(二)经营计划
基于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将持续聚焦血液制品主业,狠抓“十四五”中期战略检讨成果执行,坚持业务发展为核心,深化业务运营管理,“创新突围,实干争先”,不断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1、血液制品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聚焦血液制品主业,坚定落实各项措施,做强做优主业,持续提升公司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1)聚焦重点省份,持续突破。持续整合调度各个领域和条线资源,加速加力加压推进浆站拓展工作;发挥属地本土优势,密切联系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确保江西新增浆站的指标落地。同时,聚焦省外重点区域持续突破,依托华润平台,横向协调华润内部资源,通过“持久战”、长期驻扎,“多露脸、多交流、多沟通”等方式,与地方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互动关系,常态赋能浆站拓展,努力实现质的突破。
(2)创新发展模式,存量挖潜。围绕“明目标、定标准、重奖罚、强执行”经营方针,创新新生发展模式,深入落实“新生发展、频次提升、业务员管理、联络员管理、献浆员管理、全员发展管理”六大发展管理攻略,根据乡镇、社区、企业等核心发展区域特点,发展新生;持续开展百问百答、宣传发展、服务接待、献浆员回访、新浆站建设与运营等标准化体系建设,夯实全链条业务运营管理,改善浆站运营效率;围绕“浆爱同行”“浆爱传递”“浆爱远扬”三大专项行动,以“健康、运动、视觉、软文”为切入点,通过系统、立体、多媒介的宣传渠道传播健康公益献浆理念,积极营造受尊敬的献浆环境,打造浆站属地名片,助推浆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3)实施营销变革,分类打造。小步快跑抓好营销变革,实施精细化招商业务模式,打造自有销售团队,实现公司渠道掌控力、品牌影响力、市场掌控力同步提升。发挥基石品种的带动作用,充分联动成熟产品与孵化产品,一品一策,分类施策,充分挖掘营销效益;通过持续强化KA建设、学术推广、慢病管理等举措,促进产品销量提升。持续强化营销合规管理,加快落地营销合规体系及业务合规转型,逐步升级营销管控,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4)研发体系升级,提升效率。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体系文件升级、监管能力提升等途径,升级完善研发体系,强化项目目标与考核激励管理,激活研发创新的“一池春水”。加大研发投入,创建创新实验室、血液制品平台、新技术平台,强化与国家输血研究所、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引进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提升研发技术能力、注册管理能力、临床管理能力、科研平台能力,保障研发关键里程碑达成预期。
(5)加速乘云出海,扬帆远航。系统性推进全产品范围在非法规、半法规市场的国际贸易注册,逐步扩大静丙、因子类产品国际市场销量;勠力推进血液制品领域、凝血领域、罕见病领域全球首创一类新药引进项目落地,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输出,不断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强化项目管理,保障进度。紧围绕“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合规、廉洁”,狠抓项目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GEP管理体系和工程合规体系,强化项目组织建设,事前做好工程策划,过程注重动态监控,保障泰和、乐平、智能工厂主体架构等重点项目建设如期竣工。
2、化药业务方面:新百药业将加快推进营销变革与转型,打造具备专业化学术推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团队;重塑营销模式,精细招商布局和营销管理,聚焦终端医院的开发上量和纯销管理,加强协议管理、品牌专线管理,提升终端掌控能力,助力业务增长;聚焦垂体后叶、缩宫素、骨肽片等核心品种,“一品一策”制定营销策略,加强空白区域的开发,做大市场份额,推进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欣和药业在西他沙星片中标保供的基础上,通过学术推广与品牌宣传,提高医院开发数量与销售量;此外,持续开展中间体贸易、固体制剂项目合作等措施,多头并举扭转业绩,提升企业经营质量;推动资产和产品效益提升。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
1、原材料供应不足风险
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确实是健康人血浆,这种来源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其进行强监管,导致行业原料血浆供应紧张。原料血浆供应量直接影响着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因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血液制品企业对于原料血浆的掌控情况将直接决定其竞争实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着力保障原料血浆供应,一方面挖掘现有浆站采浆潜力,保证供血浆者数量持续增长,并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扩大浆站采浆区域;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好公司具有新设浆站这一宝贵资质,积极申请设立新的单采血浆站,尽快增加公司浆站数量。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地寻找并购目标,通过并购达到原料血浆的快速增长。
2、新产品研发风险
公司主营血液制品,而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是一个相对漫长且风险较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前期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以及申报注册等环节。整个周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即使新产品成功通过了所有环节并产业化,仍然存在着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因为市场需求是随时变化的,产品是否能够符合市场需求,是否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都是影响新产品推出的重要因素。
应对措施:产品研发项目立项前,进行全面市场可研分析,加强对研发过程的管控,有效协调企业优势资源,确保在研产品进度符合预期,按计划上市销售。
3、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控制质量风险、持续改进质量,是企业赢得品牌和市场的基本条件。医药产品质量关乎国计民生、用药者生命安全,而一旦企业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将导致企业面临整顿、停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杜绝一切质量风险。
4、医药政策风险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力度持续加大,医药政策在常态化推进中潜移默化地推动行业向“从有到优”经营的阶段转型,一致性评价、集采、国谈、医保控费等政策,给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多重压力,使企业不得不进行经营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以应对挑战。
应对措施:对于已入选集采目录产品,公司将通过不断优化产能规模,丰富产品管线,提高综合利用率、增强学术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以应对可能的价格下降影响。同时,公司也将持续加大新品研发,关注并购及新产品引进机会,加快新产品上市进程,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公司将密切关注集采相关政策,并根据相关情况制定应对策略。
5、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控股合并新百药业后,在上市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新百药业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华润博雅生物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推进新百药业营销变革与转型,重塑营销模式,“一品一策”制定营销策略,加强空白区域的开发,做大市场份额。同时,不断完善新百药业创新研发能力建设,通过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激活休眠品种商业化价值等措施,加快项目上市销售,保障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
0
False
SZ300294
博雅生物
/stock/business/sz300294/
/stock/business/sz30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