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一退的主营业务 SZ300356.创业板

06月20日: 【利好】 龙虎榜

价: 0.88 (-80.70%)
估值日期: 2023.06.20
PE/扣非PE: 亏损/亏损
市净率PB: 0.85
股息率: -
ROE: -
A股市值: 4亿
净利润同比: -10.68%.23Q1
北上持股:
今年来涨: -83.01%
上市日期: 2012.10

公司名称: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龙昌明 (5.93%) 所属省份:江苏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00.04 员工人数:387
主要业务:电力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信息系统设计、销售、施工、服务及技术咨询;电子设备与器件、通信产品(不含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销售、服务及技术咨询;实业投资;电力工程、建筑工程承包;输变电工程、电气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及承包;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太阳能光伏发电;房屋租赁、物业管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和检测装置设备租赁;用电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2年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电力业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竞争,培育多元能源市场主体,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国家陆续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全年电网投资509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充分发挥电网基础支撑和投资拉动作用,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光一科技深耕电力业务二十余年,专注于信息采集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研究与运用,以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相结合的终端产品为业务特色,以信息服务为中心,在巩固智能用电业务的基础上,向数字版权管理等领域拓展,实现多行业领域信息技术服务商的战略目标,重点打造信息采集及处理、综合能源管理为价值的能源互联网+业务板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版权云业务
1)中云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版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社会各界版权意识显著提高,为推动我国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统筹推进版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版权工作体系,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有关规划,结合版权工作实际,国家版权局印发了《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2022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部署“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战略,是数字中国建设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数字安全、东数西算、互联网3.0、元宇宙等数字前沿领域的核心技术,朝着产业化方向落地。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相关数据,全球数字版权管理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已达到85亿美元,预计在2026年可达到146亿美元。
中云文化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云文化”),是贵州省实施出版广电行业互联网转型升级重要试点单位。是“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纲要重点项目”和贵州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承担中国文化出版广电产业项目的开发实施,负责中国文化出版大数据产业园的开发建设,获得“贵州省十三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贵州省十三五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云文化依托领先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先的技术能力,建设出版广电行业唯一的数据中心CCDI,建设版权数据库,建设数字内容传播监测平台、分发平台、交易平台,打造涵盖视频、音乐、文学、游戏、动漫、图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大文化电商平台。
2)海马云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云游戏周边市场发展。云游戏平台的搭建依赖于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软件领域的发展。2022年,国家陆续出台各类支持性政策《“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分别肯定了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催生更多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新商业模式和新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踏步迈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标准研制,加快超高清视频、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技术标准预研;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随着《行动计划》等相关支持性政策的落地,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有望回速,元宇宙将会释放出更强的增长动力。
2022年,元宇宙底层技术相关的服务器厂商、云计算厂商领衔发力,将虚拟游戏内容和现实世界的联动明显增强,这使得玩家的游戏体验更加真实,付费意愿增强,提升云游戏市场收入。从整个云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预计2022年全年,云游戏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到2027年中国云游戏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70亿元。
安徽海马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海誉动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马云”)依托全栈自研核心技术,深耕以云游戏计算服务为代表的实时互动内容云计算服务领域,为产业界提供云游戏解决方案及云游戏计算服务,自建覆盖全国的超30年实时互动内容计算边缘节点,全平台运行游戏10000多款,2021年8月起为超过3500万台独立设备提供云游戏算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1+3”发展战略,确立了以数字电网、能源互联网为产业基础,向版权云等互联网更纵深领域拓展的产业布局。目前,数字版权相关业务在合并报表范围内尚未形成规模收益,电力业务仍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1、电力业务
公司专注于信息采集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研究与运用,以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相结合的终端产品为业务特色,是国内较早从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业务的专业公司之一。2022年,以数字电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契机,以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相结合的感知层应用设备为主要产品,持续推进国网大存储集中器、场站便携式红外测温仪、全自动智能周转柜、变配电站房AI智能网关、消费信息采集设备的研发和市场应用,进一步完善优化工程维护专业运维、新产品应用教培、综合能源管理服务等衍生业务。
公司电力业务产品主要有以下五类:
(1)智能用电产品
国网大存储集中器、能源控制器、集中器、采集器、专变采集终端、智能断路器、塑壳断路器、电能计量箱、智能物联锁具、全自动智能周转柜等。
(2)智能配电产品
新型融合终端(SCU)、10kV故障指示器、智能配变终端、智能变配电站房辅助监控平台、变配电站房AI智能网关、电能计量箱装置、高低压成套设备、智能一体化柱上变压器台、场站便携式红外测温仪等。
(3)智慧能源产品
能效监测终端、能源管理终端、电量采集终端、水气表采集终端等。
(4)智能系统产品
指从系统软件到终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应用于输电、配电、用电、微电网领域,包括线路视频图像监管系统、线损分析管理系统、校企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变配站房综合监控平台等。
(5)授权代理产品
HPLC通讯单元模块、空气能热泵机组、智能电表、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等
(6)工程施工运维
居配工程施工、10kV及以下线路工程施工、新能源充电站工程施工、空气源热泵采暖工程施工、配网自动化运维、用采系统运维、配电房监测等。
2、版权云业务
(1)中云文化
公司版权云业务以CCDI国家数字音像传播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广电出版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为支撑,服务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信息安全、智能化发展,建设可管可控的重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云、管、端”一体化技术和市场新体系,助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其中,云数据中心是国家级文化大数据中心,也是CCDI版权云项目的核心支撑平台。
(2)海马云
公司云游戏业务以全栈自研核心技术为依托,持续深耕以云游戏为代表的实时互动内容云计算服务领域,自主研发高密度ARM阵列服务器,支持ARM+X86混合架构,通过在多路并行GPU渲染、虚拟化及超大规模容器管理平台、深度优化Streaming服务等层面。在元宇宙的推动下,持续扩大其算力基础设施和云原生服务能力。搭建了服务于实时互动内容的云平台,服务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网易、字节跳动、B站、TAPTAP、大足石刻等运营商。
(二)经营模式
1、电力业务
(1)销售模式
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全国的营销平台,通过全国16个网省办事处,广泛建立与电力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区域营销优势。产品销售模式主要通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及各地方电力公司集中招投标方式销售,为电力客户提供产品、履约服务和技术支持,其次是通过公司营销人员和代理商参加各网省地市的自主采购招标进行销售。工程销售模式以工程施工业务为主,通过电力公司、政府公共平台及用户招投标获取订单,实施完成后,甲方单位确认审计后实现销售。系统集成类的销售模式以能效监测系统或区域能源管理为主,采取整体打包服务的方式,提供实施方案,方案经确认且实施完成后实现销售。
(2)研发模式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紧跟国内电力市场变化趋势,按照集成产品开发模式、依托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开展研发项目管理活动,提早布局基于数字电网架构的智能配用电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测试驱动开发模式,建立了快速响应的自动化测试与验收体系,大幅度提高了研发的测试效率与测试质量;推行柔性需求管理模式,实现“基础应用——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全面测试——现场维护”的研发管理体系,确保端到端按需交付质量;通过研发生产一体化设计方式,打破了研发与生产的边界,大幅度缩短了产品可生产性磨合周期。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和柔性生产模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稳定生产质量,满足客户定制化产品需求。公司通过集成ERP、EIP、OA等系统,实现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支撑公司全国工厂的生产、交付、数据分析、持续改善和及时报告。
(4)采购模式
公司已逐步建立起供应链平台,通过实行“集中竞标、集中下单,分批交付”的集中采购管控模式及合格供应商管理机制,实现采购的成本、质量和交付优势。公司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交互,实现采购管理系统化,极大地提高了采购管理效率,减少各节点上的库存周期和库存资金占用,缩短交货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版权云业务
公司版权云业务主要通过中云文化、海马云等运营主体,包括互联网数字版权确权、维权、交易、分发、第三方互联网内容监测风控服务以及提供云算力、大数据、网络等资源服务。
(三)报告期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外部环境受到供应链紧缺、国际贸易紧张的不利影响,内部环境受到行业周期性和电力终端转型影响,整体中标量趋缓。
2022年,国网公司围绕“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聚焦主责主业,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保供与转型,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建设。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电网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电子设备规模化、混合化的新特征,国家电网立足服务“双碳”战略,确保智能电表升级改造,建设省侧采集2.0系统,推广应用2022版采集终端,双模通信单元等设备,参与市场化交易的专变用户实现2022版采集终端全覆盖,在光伏台区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具备控制能力。
2022年3月,国网公司发布了《2022版集中器I型通用、专用技术规范》,在大存储集中器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数据存储容量不得低于8GB,具备低压用户供电电压监测功能,能够实现分布式能源设备接入、监控和管理以及多元化负荷管理,实现对用户能效监测与分析。国家电网对此产品逐步放量招标,待通过中国电力科学院产品检测后,公司将实现产品批量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现有电力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全力开展国网大存储集中器、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智能并网开关及系统、变配电站房可视化系统、红外热成像测温装置、全自动智能周转柜以及消费信息采集设备的产品研发,相关产品已送到专业机构检测,为2023年进一步拓宽市场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国网2022版大存储集中器开发,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产品研发、样机制作、后期将完成中国电力科学院产品检测等工作。
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智能并网开关及系统开发,完成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开发,目前已完成样机制作、现场试点应用。
变配电站房可视化系统,在主站端和厂站端分别部署可视化指挥服务器,将传统的通信方式、视频完监控系统、移动终端视频回传等模块融合在系统内,有效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能力,目前已完成成系统开发。
红外热成像测温装置及APP,完成产品设计、软硬件开发、客户端APP开发,并进行现场试点工作,目前正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完成产品化工作。
全自动智能周转柜,完成产品机械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完成第一版样机开发,目前结合场景使用进一步完善。
报告期内,公司版权云相关业务在合并报表范围内未形成规模收益。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电力业务
公司是国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最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拥有相关产品的全部知识产权。公司在电力业务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良好的产品口碑和品牌效应,公司提升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为新一轮业务发展提前做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在配电网的综合信息及状态采集与应用、新的通讯技术在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配电网的能源区域管理与互动等方面持续加强投入。目前,公司具备终端制造、工程服务等多维度市场,可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电力业务服务,公司将充分利用电力产业链优势,以数据采集与处理为核心、综合能源管理为价值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抓住国内两大电网公司的战略规划,一是完善国网2022版大存储集中器、智能变配电站房综合监控平台、变配电站房AI智能网关;二是着力开展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智能并网开关及系统、变配电站房可视化系统、红外热成像测温装置及APP、全自动智能周转柜以及消费信息采集设备等新技术开发;三是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基于智能量测的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低压分布光伏防孤岛安全监测模块技术规范》产品技术规范的编制,同时受南方电网公司邀请参与《南方电网计量自动化终端系列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研讨。拓展公司产品线的同时,为公司电力板块的战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智能并网开关及系统
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智能并网开关及监控系统,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安全运行问题,产品具备灵活性、兼容性与自适应性强,具备孤岛保护、批量管控、电能质量监控、并网点安全性保护的智能型低压光伏并网开关,保障电网安全与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光伏发电效益,增加用户收入。
2、变配电站房可视化系统
变配电的管理模式在国家电网“两个转变”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下,逐渐向无人化、少人化、调控一体化发展。相应变化体现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变配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变配电站房可视化系统,打造配电站房运维的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实现设备运行的数字化在线监控与线下维护处理的有机融合,促进运维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降低运维成本,满足变配电站供电更安全可靠。
3、红外热成像测温装置及APP
红外热成像测温装置隶属于智能巡检领域,产品采用的红外成像测温技术是以设备的热状态分布为依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与否进行诊断,它具有不停运、不接触、远距离、快速、直观地对设备的热状态进行成像的特点。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设备热像图的分析及温度的高低来诊断设备的状态及其隐患缺陷。发现变电设备的内部热缺陷、外部机械或电气问题故障隐患,可为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和诊断提供有力保障。
4、全自动智能周转柜
全自动智能周转柜采用全自动机械手臂、软件系统控制取放表计,解决传统计量周转柜智能化程度低、无法有效分类管理,取表人工干预,人工值守等问题。全自动智能周转柜能够实现自动识别表计分类、入库、出库、存取、柜温湿度实时监控以及存取柜录像监控等功能,从而解决现有仓储自动化程度低、存储复杂、管理混乱等缺点。
(二)版权云业务
报告期内,经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版权局批准“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完成在CCDI大数据产业基地挂牌,成为版权贸易基地的集中展示区和示范区。CCDI数字内容超算中心贵阳算力节点一期项目,共规划建设228个机架(21个集装箱式)及相关电力、运营配套设施。2022年,版权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办理作品登记达24万件,是2021年的1.19倍;完成作品存证约38.8万件;平台新增注册用户约1.05万个,新增认证用户约2.76万个,累计认证用户达到9.14万余个;累计签约453家。北京冬奥会期间,以技术支持方身份参加冬奥版权保护行动,录入省内非法传播冬奥、冬残奥赛事节目侵权链接共688条,根据国家版权局预警名单共计监测作品31部,监测盗版侵权链接8617条。
报告期内,海马云作为实时互动内容云计算领域的先行者,把握元宇宙浪潮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在实时互动内容云计算领域的投入建设,持续优化面向元宇宙的平台服务能力,以先进的技术水平、强大的平台力量,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协助各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公司以“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经营指导思想,受产品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等多重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15.7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23.7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6.99%。2022年主要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一)电力业务
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持续提高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满足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各类电力设施便捷接入需要,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超过330万座,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经营区5.7亿电力客户智能电能表全覆盖和用能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国家电网将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结合国家电网对2023年电力供需整体形势作出的“全网紧平衡、局部有缺口、互济能保供”的总体判断,2023年电网建设仍将围绕“大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并进的发展路线,在投资结构上加速向特高压、智能化与数字化倾斜。
公司终端产品业务,专注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细分市场,产品以集中器/采集器、专变采集终端、末端设备、故障指示器、能源控制器,产品覆盖14省直辖市。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国网新型大存储集中器、红外热成像测温装置及APP、全自动智能周转柜以及消费信息采集终端的产品开发,同时进行了基于配电站房辅助监控平台的各类接入设备的边缘物联框架的技术预研工作,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拓展公司电力业务产品线。
国家电网下一步将以电网数据管理为基础,加强数据高层次分析,将传统独立的各种分析衔接起来,使用到综合用例中。更高保真度的数据,将孤立的数据整合到综合数据库中,以及基于人工智能(AI) 的应用,促进电网数据管理。
2022年,光一科技申报与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子公司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司继续围绕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申报、鉴定、认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助力公司创新发展。
(二)版权云业务
报告期内,中云文化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在重大项目推进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建设,二是抓紧谋划CCDI数字内容超算中心贵阳算力节点项目。在重点工作推进方面,一是持续不断提升版权综合服务能力,二是持续做强数字内容算服务平台。
CCDI数字内容超算中心贵阳算力节点项目建设,与贵阳高新区管委会、贵阳高科产控集团签署相关合作、购置和租赁协议,项目正式落地贵阳高新中小企业孵化园。一期项目共规划建设228个机架(21个集装箱式)及相关电力、运营配套设施。与深圳瑞云公司达成首批使用100个机柜合作意向,并签署项目IDC服务合作协议。
做稳做强数字内容算力服务平台。一是开展一期、二期项目运营维护,项目整体运行稳定,未出现运行故障,对影视产业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一期项目年平均使用率为34.69%,二期项目年平均使用率为84.25%;二是建成三期项目,项目已于2022年4月通过客户验收并交付使用,项目新形成1600个GPU算力节点资源,项目主要围绕云制作、云游戏等服务内容,面向港珠澳大湾区提供算力服务,目前项目整体运行稳定。
报告期内,海马云一是为业务场景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为云游戏、云社交、云XR、云办公、云手机,虚拟和现实全面融合的元宇宙提供海马云平台算力和服务的支持;二是为新的底层硬件技术创新提供Know-how指引,满足新一代的GPU、CPU、DPU以及其他通用、专用芯片,新的算力和服务模式的需求。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2年,乌克兰危机和大国博弈等世界秩序动荡因素影响各国经济,面临全球通胀、供应链短缺等问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四新经济”是未来我国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新科技突破、新产业兴起、新业态诞生、新模式应用,培育新市场主体,为经济增长带来新活力、新动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的内核动力。
在此大环境下,2023年公司以聚焦核心业务为主要经营策略,推进破产重整程序,进行业务重组和债务调整,摆脱财务困境、更好的恢复营业能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以公司章程为基础,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突出章程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规范董事会运作,加快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公司治理相关制度,将公司章程规定具体化,形成以公司章程为基础、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形成运行保障、考核评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2、以强管理体系建设为纲,推动实现“重整转型”
加强公司管理层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升管理层的整体管理能力,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效率。
改善内部结构、梳理人员配置,完善内部审计和控制质量,建立健全管理层和员工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引入重整投资人资源发展壮大公司业务规模,推进公司业务转型升级。
3、以明确工作目标与思路为本,确保业绩“扭亏为盈”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2023年度经营策略和年度工作目标》要求,继续“以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经营指导思想,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提升产品服务品质,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切实把控风险,深挖内部潜力,优化人、财、物的合理配置,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确保扭亏为盈的目标实现。
4、以引入专精特新技术为翼,提升公司业务规模
一是,围绕两网公司建设数字电网、能源互联网战略目标,公司将加快关键技术的替代研发及技术储备,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现在业态及未来业务开展方面的应用。
二是,拟通过本次重整程序,公司计划引入先进的产业技术,将基于电力行业和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基础,积极开拓国内相关业务,充分利用产业技术的广阔市场前景,以提升公司重整后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5、以开展技术创新落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建设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围绕“国家级”项目的定位布局,重点研发用于C端的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综合服务平台,用于G端的贵州省版权服务工作站信息化系统,深入研究和调研主流的区块链产品并以蚂蚁链为跳板接入司法链,吸收并转化开源区块链HyperledgerFabric项目,搭建了自己的区块链网络,编写智能合约,推进联盟链的组建。结合K8S和容器技术,搭建自动化部署的云原生环境。加快培育版权产业生态,持续以民族民间文化及非遗作品版权登记为抓手,建设民族民间文化及非遗作品数据库,围绕创意设计、网络直播等行业开展引进孵化等前置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6、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引擎,高效构建人才梯队
人才梯队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团队能走多远,能走多快。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动能培育和市场开拓,发挥人才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着眼于未来,通过专业培训、联合培养、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大力扩充人才队伍,拓展员工职业晋升通道,加快培养各类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7、以安全生产为抓手,成就公司长足发展
安全就是效益,以建设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0
False
SZ300356
光一退
/stock/business/sz300356/
/stock/business/sz30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