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特的主营业务 SZ300376.创业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3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6.00 (+1.18%)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28.50/44.25
市净率PB: 2.01
股息率: 0.40%
ROE: 7.28%
A股市值: 140亿
行业: 电力设备
净利润同比: +30.82%.23Q3
北上持股: 0.57% 5日-0.0%
今年来涨: -5.81%
上市日期: 2014.01

公司名称: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何思模 (50.30%) 所属省份:广东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01.06 员工人数:1,915
主要业务: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和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投资、运维与改造;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泛在电力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开发;研发、制造与销售:无线通信设备、存储设备及系统、不间断电源、应急电源、通信电源、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稳压电源、电力一体化电源系统、工业节能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配套设备、数据中心产品与系统(包括列头柜、配电柜、机柜)、精密空调、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汇流箱、交直流柜、控制器等装置、嵌入式软件、动力环境监控、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锂电池、复合储能系统、智能环保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及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智能微电网、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中心、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集成建设、安装、调试、运营和维护;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技术咨询与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外各类广告;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贸易代理;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道路普通货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不含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等需经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房屋租赁、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一家长期专注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以电力电子技术和能效管理为核心,持续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新能源+储能”两大领域,主营智慧电源(UPS/EPS、电力电源、通信电源、高压直流电源、特种电源、电池系统、电源网关及云管理平台等),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集装箱移动数据中心、行业定制数据中心、智能配电、动环监控系统、精密空调等)和新能源及储能(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及发电系统、储能变流器、EMS、BMS、电池PACK、充电桩、换电柜、能源网关及云管理平台等)三大战略板块业务。
公司基于核心产品的研发和智能制造能力,努力为市场开拓及商业模式创新,帮助用户提供混合供电解决方案、智能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高压直流远供解决方案、智慧机房综合解决方案、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智慧光伏解决方案、智慧风电解决方案、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多能互补一体化解决方案、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电动二三轮电动车换电解决方案等系统解决方案。经过三十四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新能源500强和竞争力百强企业,行业首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高端电源设备应用领域广阔,需求稳步增长
UPS电源产品作为一种具有储能作用的电能变换装置,是电子设备保证供电电能质量所必需的装置,其广泛应用于矿山、航天、工业、通讯、国防、医院、计算机业务终端、网络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领域。
UPS电源行业概况及现状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UPS市场规模达到131.9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145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为14.39%。
从电源行业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地区是全球电源产品最大的市场,2022年市场规模为202.10亿美元,约占全球的43.12%。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张和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UPS需求稳步增长。
2.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加快发展
全球数字经济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数字化进程催化流量需求场景的持续扩张,数据中心作为流量的基石,算力的重要载体,是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也成为关键的投资环节之一。后续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八大算力枢纽的建设推进,云基建产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全球数据中心形态从计算中心、信息中心、云中心加快向智能中心演变,以融合新技术推动数据中心整合、升级、云化为主要特征,主要由发达国家引领,在全球各大核心城市集群化发展,并不断向外辐射。全球数据中心产业在2022年超1,300亿美元规模,总体逐步进入成熟期。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处于云中心深化阶段向智能中心迈进阶段,处于增长期,未来10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仍有价值空间,预计“十四五”内复合增速保持在20%-25%左右。2022年我国IDC市场规模超2,200亿元,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其需求向“云计算大型、超大型IDC+智能计算本地化中型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小微型IDC”三级转变,规模化智算与行业智算并行的需求特征显现。
3.光伏装机维持高景气,双碳+能源安全驱动绿色转型。
随着全球对能源和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230GW,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100GW,光伏装机量大幅上升。在全球气候变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大力发展光伏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80GW,乐观情况或将达到330GW。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近年来,在光伏“平价上网”、光伏行业“降本增效”以及国家对光伏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的驱动下,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22年光伏累计装机总容量已达到392.61GW,同比增长28.07%。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09GW,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7%。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78.42GW。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34万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预计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95GW,累计装机总容量有望超过487.6GW。
4.储能行业需求强劲,装机规模持续提升
随着全世界众多国家净零排放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清洁能源的大规模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在使用清洁能源过程中带来的波动性、间歇性给电网带来很大的挑战,储能作为支持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减轻电力体系的冲击、维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多地纷纷出台了风电、光伏电站配储相关政策,要求配储规模在装机容量的5%-30%之间,配储时间多以2-4小时为主,强制配储政策极大促进了电源侧新型电力储能装机量提升。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统计,2022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为21.33GW/43.94GWh,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为7.16GW/15.94GWh。储能行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中国电力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大和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的容量和比例不断增加给储能的市场扩容带来更多发展空间。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GW,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其中,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94.2%,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新增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占比分别达3.4%、2.3%,占比增速明显加快。此外,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5.新能源充电桩产品迎来历史性发展契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2023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新能源汽车产销的高速发展倒逼充电桩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225.5%。2023年1-6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44.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35.1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09.1万台。
2023年我国新能源充电桩支持政策频出,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2023年5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车购买使用、释放汽车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2023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要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要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进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
2023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
各地方政府更加明确充电桩发展目标,并且积极采用建设与运营补贴助推产业发展,涉及十四五末充电桩保有量、车桩比等指标进行明确规划,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方还针对充电桩运营和建设提出专项补贴,其中直流桩建设具有更大的支持力度。
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3年6月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为1,620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4.9%;其中纯电动车保有量为1,259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3.8%。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提振充电桩行业蓬勃发展。
(三)公司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通过持续多年投入研发,并不断提升研发占营收比重,公司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客户、技术创新、精益求精”的研发理念,构建“自主研发为主+联合开发为辅”的研发模式,以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为产品开发策略。同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依托科研院所在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创新资源,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研制和成果转化。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由采购部门集中向生产厂商直接采购,部分电力电子器件向国外生产厂商在国内的代理商采购。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和《供应商管理程序》,建立起完善、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按照产品质量、及时交付能力等核心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在具体采购过程中采用向合格供应商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保证公司所需物资能准时适量采购到位,价格合理,且品质符合生产要求。
在采购的结算模式上,为提高采购议价能力、节约采购成本,公司由采购部年初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此外,公司与一些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协议,以优惠的价格进行采购并保证优先供货。公司供应商较为稳定,采购主要采用汇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运输方面,一般由供应方承担运输和运费,货物运送至公司指定地点。检验方面,公司按照《进料检验管理程序》执行,外部供方按双方确认的交期交货,仓库人员清点数量接收后入库。
3.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标准产品备货、非标准产品“以销定产、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由于高端电源应用领域广泛,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行业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产品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需要按用户实际需求设计,在取得订单后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各主要部件由专业化的生产线和车间分别制造、加工,然后在组装车间完成产品整机的组装加工、测试及老化。
对于标准产品,公司保证仓库拥有一定的库存量。公司一般根据近期销售发货情况,将最高库存量确定为一个月发货量;最低库存量为保证半个月的发货量。
此外,公司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及储能相关业务主要为开发、建设、运营、转让等,采取的业务模式有EPC、BT等。公司接受业主方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的前期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并网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按照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采购、施工、结算等或将自身建设、持有的项目转让给第三方以取得收益。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广泛,用户遍布众多行业,地域分布广,同时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为满足客户采购要求,目前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采取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而在国外市场主要通过经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公司在全球区域设有260余个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完善的售前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公司的光伏电站、数据中心、充电桩业务一方面通过自主推广,来实现核心产品、设备的销售,另一方面以新能源投资、工程总承包(EPC)、设备带入、资产交易和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为主的技术服务市场,通过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交易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地面电站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项目,整合协调公司在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等相关业务的长期技术储备、产品制造和项目实施能力;积极与合作方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开展业务,捕捉新能源领域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制造领域的商机。
(五)关键技术指标
根据行业的相关通识,逆变器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为转换效率。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输出到交流电网的能量和逆变器输入能量(通常来自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效应产生的能量)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输入功率*100%。现将公司逆变器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介绍如下:
1.公司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指标和技术优势
(1) 公司组串式三相光伏逆变器采用三电平技术,最高效率达98.65%,提升发电量,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内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一体压铸成型,美观大方,电路结构优化,器件使用量减少,安全可靠。主功率回路完全采用薄膜电容设计,保证了产品的设计寿命。半导体器件100%采用进口一线品牌,保证了优异的性能并且能实现更长的设计寿命。控制采用双MCU冗余设计,保证机器工作可靠性。软件基于操作系统平台,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应用广泛,MPPT采用双级切换,最大的避免能量损失。逆变采用三次谐波调制,提高直流电压使用效率。公司组串式三相光伏逆变器产品应用于户用和工商业,产品认证齐全,主要以出口型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市场,满足主流销售市场需求;在运营维护方面,通过电站远程智能监控平台系统监控手段,可随时了解电站运行情况,保证客户收益,降低了维护成本。
(2) 公司1500V集中式逆变器采用I型三电平技术,最高效率达99%,提升发电量;模块化设计理念,支持冗余休眠功能,轻载时单模块运行,重载时整机运行,模块之间可以独立运行,提高发电效率,有效延长寿命周期;双核DSP数字控制,运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支持无功功率可调,功率因数从超前0.8到滞后0.8可调。系统具备阻尼,全面抑制振荡,电网适应能力更强;具备电力谐波滤波功能,改善输出电能质量;智能终端,集成SVG功能,完全响应电网调度,降低初始投资。公司提供1500V集中式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汇流箱、逆变器、集装箱,再到箱变一体(集装箱与升压变压器集成一体),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效率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流,易事特积极思考,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箱变一体产品,减少现场施工与土建时间,节省施工成本;变压器为双绕组连接,降低变压器成本;相比传统的1000V系统,EA1250KHV将直流输入电压提高至1500V,减小了直流侧电流,可减少直流电缆与汇流箱的投资成本;提高了交流侧的输出电压,可减少电流及功率损耗,提高了系统整体效率,提高发电量,并降低系统投资成本,电站投资规模越大,优势会越加明显,增加客户回报率。
2.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公司所生产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品类齐全,有不同大小的功率,各类生产成本略有不同,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08元/W-0.5元/W。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巩固技术优势地位
公司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坚持自主研发,深耕电力电子电能变换和控制领域,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相继组建了广东省教育厅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分布式发电电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现代电力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多个重量级科研平台,公司顺利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和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公司科研引领市场,技术作为公司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公司的“含电动汽车的多能源智能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合作的“多兆瓦级电池储能高效变换器和风光储集成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公司用雄厚的研发实力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动能,研发规划具有前瞻性,形成“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四代一体体系,保证公司产品技术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公司秉持打造电力子技术研发能力一流团队的理念,在东莞松山湖、西安、深圳、广州、南京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人员专业背景雄厚;凭借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80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海外组织实施“一带一路”沿线欧盟、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专利布局,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企业专利创新百强企业”等多项殊荣,巩固了公司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取得授权专利十二项,其中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五项、外观设计专利五项,上述新增授权专利均系公司原始取得,充分体现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9,547.54万元,占本期营业收入3.64%,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
2.智能制造助力产业发展
公司在电力电子及能效管理行业中积累三十余年的专业生产经验,拥有国内领先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在生产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赢得良好用户口碑;公司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优势在业内拥有较高认可度,获得了CE、CQC、TV认证等资质认证,通过IS09001:2015质量体系、ISO14001:2015环境体系认证,并以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原材料采购体系,以及创新性的各项工艺标准,使得产品质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加速生产制造向自动化、数据化转变,通过精益生产、智能制造达到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继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公司各系列产品的核心模块均为自主研发制造,提前进行研发布局应对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同时公司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现代化的工艺制程带来的产品的高可靠性和性能优势。公司围绕电力电子转换技术为核心打通生产制造环节,大力加快新能源、储能、充电桩等业务的发展,打造市场需求导向型产品,为客户提供光伏EPC工程、“光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源网储荷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涵盖能源供给到用电负荷,建立了从电力供应端到需求端的产品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3.营销规模体系解决客户需求
公司拥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销售服务队伍,公司采用“事业部+支持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运营,公司依据各事业部所处行业的特点及事业部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动态指导、修正经营方向和重点,事业部负责各自板块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及相关的全面运营,针对各大事业部(智慧电源、IDC数据中心、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轨道交通)灵活配置对应的售后服务团队,以东莞松山湖总部为中心,在全球设立260多个客户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点,保证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专业的营销队伍、严格的技术培训、充足的维修配件、密集的服务网点以及系统的管理措施,是公司提升产品销量、品牌价值以及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有效保障。
4.公司客户长周期合作共赢
公司一直以来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优质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技术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定制,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产品技术需求,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良好的售后服务及企业形象,在金融、通信、电力等领域持续开拓并积累了重点客户资源。公司是政府、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广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点客户的全国选型入围或集中采购中标供应商。通过与重点客户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扩大公司产品的知名度。众多优秀的客户资源保障了公司拥有持续的订单、增强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利于公司提升产品品质和持续创新能力。
5.公司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愿景
易事特集团作为数字能源产品及解决方案优秀上市公司,紧跟全球发展趋势,积极响应战略国策和市场需求,坚守“国家荣誉诚信创新”核心价值观,以ESG理念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指引,紧跟市场需求,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全力开拓市场,促进光伏、风能、锂离子储能、充换电等新能源应用,以“新能源+储能”为重点助力双碳目标早日达成。同时,还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从管理人变为服务人,致力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趋同、共进,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更美好的生活。
公司积极响应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制定的相关规划,严格按照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主动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在保证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推进精益管理,持续改进工艺、提高三废处理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绿色制造,致力于创建绿色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和突破,受到政府、机构的认可与好评,获得多个荣誉奖项。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面对持续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或将面临较大挑战。若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市场需求下滑,将影响整个公司业务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时刻警惕关注宏观经济周期变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及时调整策略。
应对措施:公司持续围绕年度经营计划安排各项工作,强化组织建设、优化运营管理,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持续加大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光伏系统集成及逆变器、储能系统、充电桩业务的开拓力度,努力拓展市场份额。随着行业内涉及数据中心、光伏系统集成及逆变器、储能、充电桩产业的公司逐渐增加且规模逐步扩产,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地位带来一定的压力。
应对措施:面对市场竞争,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推动产品往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方向发展,实现产品技术领先和差异化战略,并努力提供一站式系统服务,提高产品和业务的附加值。
3、产业政策变动风险
为实现能源低碳化转型,全球各国陆续出台政策支持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光伏及储能行业均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光伏和储能电站的市场空间不断提升。公司目前主要市场以国内为主,行业景气程度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未来若光伏和储能政策出现实质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将积极稳健地开拓海外市场,增加国际市场订单,以降低政策波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密切关注客户需求及行业内最新技术应用和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以公司核心的电力电子转换技术为基石的同心圆战略相关业务的产业化、规模化,减少政策变动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
4、技术研发创新风险
随着新技术的创新速度加快、产品更新迭代周期日益缩短以及客户对产品性能指标及个性化要求趋高,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革新,可能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或新产品的高定价导致市场接受度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基于成熟的研发体系及研发能力,在新技术领域保持前瞻性,并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提高产品及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5、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数据中心、储能、充电桩、新能源发电业务的销售量进一步上升,公司未来仍将会加大相关业务领域的拓展力度。此类业务的客户主要是大型互联网集团公司、发电集团、地方电力投资公司、光伏电站建设商、经销商以及政府应付的光伏相关补贴,由于此类业务具有单个项目金额大、付款周期长等特点,将会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快增加。
应对措施: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账期的管理,强化信用评估工作,并加大对应收账款的考核力度,确保公司应收账款按期回收。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层紧紧围绕既定的经营目标,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和拓展销售渠道,合理配置资源,注重风险防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经营状况稳健,发展势头良好。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2,480.56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26%;实现营业利润36,420.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31.58万元,同比增长14.73%。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一)高端电源设备及数据中心所属产业数字化业务发展放缓
高端电源设备及数据中心作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既定策略,对外继续加强项目拓展,扩大主业规模,做好项目执行;对内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精益管理提高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紧抓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市场发展机遇,重点关注通信和IDC建设的市场机会,充分发挥公司模块化、高压直流产品在产品技术、行业经验、工程安装、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拓展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的电源及总包建设业务;稳定好移动、电信、联通的业务,落实好集采分配份额的落地及新年度集采准备工作;
公司高端电源设备、数据中心业务实行“基础产品行业细分、解决方案集团作战”的营销策略。加强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业的合作,同时努力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自身品牌价值,业务量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关注新的市场机会,积极为业务开拓做好准备。公司产品以“高可靠性、绿色节能、智能化管理、易维护性”四大核心理念作为产品的设计基础,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和通用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混合供电产品领域,相继开发出智慧锂电系统(48V/100AH)、低温锂电系统(-40℃-55℃),一体化杆站电源系列产品等,用于满足各种场景下的应用需求;研制出高能效、全数字化的第4代高频1KVA-3KVA高效UPS系统;针对石油化工、轨道交通以及电力等重要场合开发的高性能超高可靠性的10KVA-120KVA工业级工频UPS系统以及第四代3KVA-10KVA电力专用UPS模块等已经全面投产交付客户;公司推出的节能高效的东风ENPOWER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将数据中心的直流供电一步到位,实现了在数据中心供电和节电技术上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同时,凭借“智慧”实力,易事特模块化数据中心已成功赢得众多司法、政府、高校、金融、医疗等机构的信赖,公司长期以来持续深挖行业客户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服务商及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等大型IDC机房项目,为其提供节能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和电力保障;公司还服务于深圳地铁为多条地铁线路提供通信综合UPS系统委外维修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EPS电源集中采购等项目,为其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还参与商业银行基础网点与数据中心建设与升级改造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推出MC6000数据中心5.0新旗舰创新升级助推产业数字化发展,该产品升级后采用一体化UPS配电列头柜,三柜合一,功率密度业界最高;轨道式智能母线系统融合最新数字电子控制技术和低压母线配电技术,稳定性和节能性更强;InterLi锂电柜适配易事特全系列UPS,锂电模块支持热插拔,容量支持精准配置。产品集数据中心服务机柜、精密空调、动力配电、UPS电源、消防安防、综合布线、动力环控、机房照明等多个系统于一体,可大幅缩短交付周期,提供高效智能体验。
国内市场方面,经济还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受此影响,国内市场总体需求有所下滑。作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IDC新基建项目电源市场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驱动下增速有所放缓。2023年上半年度,高端电源装备及数据中心业务收入116,905.72万元。
(二)新能源电站持有运营持续贡献稳定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共计持有运营光伏电站699.04MW,持有运营已并网的光伏电站实现发电收入34,961.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3%。公司结合国内外日益广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开发出云平台分层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控制系统,集发电能力预测、电网辅助服务、发电效能分析、组件健康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日常运行报表等功能于一体,广泛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日常运营管理。公司的独立项目运维团队,通过公司研发的光伏运维云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各电站的实时负荷、发电量和重点生产指标等,包括全体电站整体情况和各电站情况分层监控,管理各电站生产全过程,保证经营结果可控,通过精细化管理保障发电量,增加光伏业务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逐步实现运维队伍的创收,为公司未来几年经营业绩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三)光伏储能联动发展,布局打造产业闭环
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和经营需求,以新能源行业多年深耕为基础、国资赋能为保障,产业发展为契机,持续着力风电、光伏、储能板块市场结合重要合作方优势互补,重点为产品研发、项目开发、解决方案和EPC工程,管控好风险,保持稳健、健康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业务聚焦“大客户开发+渠道拓展”模式,以新能源项目开发、EPC工程、储能、逆变器等关键设备销售为主要业务,坚持风-光-储核心业务并举战略,基于高质量协同发展理念推广源网荷储一体项目,全面布局广东、广西、山西、内蒙古、河南、甘肃、新疆等地风电、光伏开发项目、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持续优化重点区域开发体系、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换,保持稳健发展步伐,公司还与三峡新能源、大唐、国电投、国电、南方电网、国网新能源等一大批优质客户达成项目合作,并开工建设桂林交投、东风小康汽车、昌吉木垒、河北康保等多个重点新能源项目,并承接广州发展梅州零部件产业园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项目,该分布式光伏项目总容量规模9,716.15kW。
2023年上半年度,光伏系统集成及逆变器业务收入78,608.90万元,同比增长272.58%。
公司基于UPS技术赋能PCS产品,储能产业布局历史悠久。基于公司对电源技术、电网属性的深刻理解,公司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产品进行设计,针对电网侧、发电侧大型储能电站对安全、效率、可靠性的需求,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了推出风冷、液冷型1500VIntelLi全系列化(160KW、630KW、1MW、1.25MW、2.5MW)组串式储能系统、1500V集中式储能系统;基于对大型储能系统的安全要求及浸没式液冷技术,研制出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215KWh、430KWh、3MWh、6MWh);公司针对工商业储能的安全性、灵活性、高集成度等需求,公司推出1000VMeta系列储能一体机(113KWh、170KWh、213KWh、215KWh)。公司基于核心产品针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不同侧端特点提供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发电侧,可提供光伏电站、风电场增储和火储联合调频系统解决方案;在电网侧,可提供变电站、台区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在用户侧,可为工商业、园区、充电场站、缺电少电等场景提供光储充一体化、移动式储充等系统解决方案;亦提供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共享储能解决方案。同时,面向钢铁、水泥、冶金、化工、交通、建筑等高碳排放行业,公司提供全套传统企业智能绿色转型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国家30、60双碳目标。
针对储能系统日益提升能量密度和与之而来的温控问题,公司推出的液冷储能系统具有天然的换热效率优势,实现了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电池散热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了50%,更易管控温度的一致性,可在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电池系统稳定性、效率及使用寿命,且噪音低、环境友好,将对产业应用及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报告期内,公司承接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系统配套设备、广东佛山南海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电站储能及控制设备集成项目等多个重点储能项目,持续推进鑫能木垒四十个井子10万千瓦风力发电配储项目实施落地,通过风储结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消纳与外送并举,实现新能源和煤电、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公司承建的三门峡湖滨区50MW-1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也取得较大份额的交付实施,公司储能产品性能及大型储能系统方面的落地能力获得客户的充分认可与肯定。
2023年上半年度,储能业务实现收入26,576.01万元,同比增长1,234.19%。
报告期内,公司为补充储能产业链上的电芯生产环节短板,启动钠离子电池试产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一条钠离子方型铝壳电池中试线及配套的钠离子电池实验室。其中,中试线具备开发验证软包、方型钠离子电池能力和0.2GWh/年方型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钠离子电池实验室具备独立研究开发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要材料和检验分析钠离子、锂离子材料等能力。该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公司相关业务在产品交付、价格、供应链控制等方面的竞争力,同时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亦可单独开展钠离子电池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充换电设备业务转型发展,充电桩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公司开发出全新一代240KW、360KW、480KW及以上智能功率分配充电桩系统30KW、60KW印度版直流充电系统、12柜、8柜户外换电系统200A、300A大功率室内换电系统。公司易安A7系列交流桩荣获德国iF设计奖,产品设计能力获得国际认可。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广州市公用公交站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充电公司、运城市静态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海汽集团等众多央企、城投公司或知名车企达成充电设施运营合作,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良的充电体验搭建最优化的合作模式。公司不仅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系统集成、智能充电服务网络的布点与规划、系统运营与管理、运维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还具备EPC总包建站和量身定制个性化充电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轻松解决“里程焦虑”和各种充电“痛点”问题,为城市绿色出行、新能源车无忧上路提供专业、精准、高效、可靠的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海外分支机构的建设,完成欧洲交、直流充电桩产品及美国交流充电桩的认证,北美直流充电桩认证持续推进中。子公司中能易电着力在北美及欧洲市场落子布局,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还与中国铁塔公司、滴滴出行、美团出行深度合作,提供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整体解决方案及全套设备,为广大骑手及两轮车共享出行解决充电困难、充电慢、充电安全隐患等难题。
2023年上半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业务实现收入4,265.85万元,同比减少40.82%。
(五)公司海外业务
公司坚持以“OEM+自主品牌”为主要海外营销策略,在保持现有OEM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找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与海外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点,品牌经销商和OEM合作伙伴双轮驱动,在市场营销、行业拓展、服务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广大海外客户提供UPS、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不断将国内的行业及场景应用方案渗透到海外市场,持续扩展公司业务边际,提升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依托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前期规划和布局,公司持续加大传统优势产品UPS、充电桩、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的销售力度,并积极拓展智能微网、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市场。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32,938.16万元,同比增长9.91%。
0
False
SZ300376
易事特
/stock/business/sz300376/
/stock/business/sz3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