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防务的主营业务 SZ300397.创业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5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9.25 (+4.76%)
估值日期: 今天
PE/扣非PE: 亏损/亏损
市净率PB: 2.72
股息率: -
ROE: -
A股市值: 48亿
行业: 国防军工
净利润同比: -138.62%.23Q3
北上持股: 0.52% 5日+0.0%
今年来涨: -10.37%
上市日期: 2014.09

公司名称: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贺增林 (25.11%) 所属省份:陕西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04.05 员工人数:1,629
主要业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大数据服务;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照明器具制造;照明器具销售;半导体照明器件销售;安防设备制造;交通安全、管制专用设备制造;航空运营支持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和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数字海洋五大业务板块。报告期,公司继续按照既定的“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的发展战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先导,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引领,以“聚焦、协同、提升”为指导思想,持续聚焦公司三大业务体系、深耕五大业务板块,协同技术、市场、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关键战略支撑能力。
1.军工装备
以新一代综合近程防御系统为核心,全力推进新一代低空近防、智能立体边海防、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数字军营、国防动员、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
2.5G射频
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可为4G/5G、WIFI、NBIOT等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包括旋磁铁氧体材料、各类隔离器/环形器、射频芯片/模组产品、先进封装材料等在内的多类产品。
3.物联感知
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
4.行业大数据
聚焦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挖掘、交通战备大数据、低空空管空防数据服务、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十分平安系统)、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治理等场景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服务和产品。
5.数字海洋
以海洋无人技术、海洋传感器技术、组网探测技术等产业化为支撑,全力推进“海洋智能感知大数据服务”,依托掌握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水下无人平台、海洋传感器的系列化数字海洋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系列、水下爬壁机器人、潜浮标、水面拦阻系统等海洋平台,海洋水文参量传感器XBT/XCTD、多频段目标探测声呐等海洋传感器,为海洋环境多参数感知体系、立体海防体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数字海洋业务逐渐向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凭借多年沉淀的技术优势以及超强的产品交付能力,基于客户的OPEX和CAPEX核心指标,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军品方面,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维修零部件及军品配套销售模式实现客户和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民品方面,聚焦打造射频与微波行业的核心供应商,主要面向全球的主流通信设备商提供射频类器件的开发和销售;围绕低空数据服务、环境智能监测、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应用场景,为行业用户、政府提供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依据产品方向不同分为军品生产、民品生产。公司采用“小核心、大协作”的生产模式,生产项目流程涉及生产计划策划、物料采购配套、产品装配调试、产品检验验收、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阶段。由于国家对军品科研生产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产品的生产亦必须按照严格的国家军用标准进行,由驻厂军代表实行实时监督;公司民品生产主要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并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装备研制、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技术服务并举的模式,实施市场开发与用户需求相结合的市场创新机制。军品方面,主要是国内军方采购及军贸出口两种模式。国内军方采购方面,军品定型装备为单一来源采购,新增军品项目通过军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获得军品销售;军贸出口方面,通过军贸出口立项批准、竞争性谈判、潜在用户推介等形式达成销售;民品方面,依托各子公司平台及业务平台,参与各大设备商及应用客户的招标采购或有导向性的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4.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供应商评价管理办法,构建了完备的制度、流程、风控等措施,快速响应并满足公司战略各项业务需求。军品方面,作为生产企业为公司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商需经用户驻厂代表审核备案,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公司的物料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询价和议价;民品方面,按照正常的公司采购流程执行。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招标或竞价谈判确定供应商。
(三)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及趋势分析
1.军工装备业务领域
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我国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经费的规模。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国防工业增加投入、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7年至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总额增长率在7%左右,2023年中国国防费预算总额约为15,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保持较高增速,带动了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国防支出也将继续随着经济规模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持续增长。根据SIPRI(StockholmInternationalPeaceResearchInstitute,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2022年全球军费开支达21,481亿美元(以2021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加3.79%,增幅为近10年来最高。另外,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战略竞争加剧、恐怖主义等极端势力威胁国防安全的背景下,军贸出口有望进一步增长。在国防军费持续投入的大背景下,军工行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向好。
公司军工装备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业务规划一直紧跟市场需求与国内、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民经济热点领域和国家安全关键领域谋篇布局,并通过与各军地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共享模式,确保了公司产品、技术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公司始终持续加大对军工装备领域技术的研发投入,在雷达技术、智能探测、数据融合、水声探测、水下无人平台、系统集成、作战指挥系统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已形成多方面独特的领先优势,拥有百余项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基于创新链和产品链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线产业链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提升,重点布局的低空近防、边海防、数字军营、5G军事应用、军事大数据、水下智能探测、无人潜航器、潜浮标等业务方向,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5G射频业务领域
(1)射频器件行业情况及趋势
5G网络作为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性。其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等特点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通过全面连接人与物,5G网络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广泛的影响,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城市,从工业互联网到虚拟现实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基于这些预期,5G基站建设成为各国的重要议题并得到了广泛推动。中国作为全球5G基站建设的领导者,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2023年7月5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研究报告》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上发布,据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介绍,截至2023年5月,95个国家/地区的256家网络运营商推出商用5G,全球5G人口覆盖率约30.6%。我国建成5G基站264.6万个,占全球比例超过60%。全球5G用户达到11.5亿,我国占比58%。依托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和顶层布局,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未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公司5G射频器件是公司面向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布局,其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平台,通过不断强化基础材料和器件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充分挖掘产业链协同效能,使得公司在旋磁铁氧体材料与隔离器、环行器细分市场份额稳定,成为各基站设备商的重要核心供应商;报告期,受5G基站建设投资放缓,国内主要客户对公司产品需求数量下降较多等因素影响,5G射频器件订单规模较高峰期有所降低。公司将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在民用器件类产品全球占有领先地位的同时,不断围绕新需求完善产品谱系,围绕新技术方向积极探索尝试,通过新项目牵引强化产业链协同作用,着力提升新品研发进度,将产品方向做深做细,通过产品创新克服外在因素影响,持续扩展业务空间和产品种类,使材料与器件向行业引领者方向不断成长。
(2)射频芯片行业情况及趋势
射频芯片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推动着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的无线连接与通信的发展。随着物联网、5G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射频芯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些技术的推动将催生更多智能设备和无线通信应用,其中射频芯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 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735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了3.2%。而射频芯片属于半导体的一个细分市场,根据QYRElectronicsResearchCenter预测,预计2018年至2023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6.00%,仍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接近313.10亿美元。
受2022年整体环境影响,虽然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应用需求放缓,但通讯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射频前端芯片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随着智能家居、车载电子等领域需求不断提升,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需求规模仍然非常强劲,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申万宏源研究、上海浦东智能照明、共研网和智研咨询等机构统计数据分析,到2025年,国内雷达感知芯片市场总需要规模将达到80亿。在射频芯片领域,公司主要以子公司成都通量为业务平台,在专注于通信基站射频与毫米波芯片开发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开拓雷达感知芯片,布局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慧养护、智慧生活等领域,持续增强在消费类射频芯片及模组方向产品的延伸,扩大公司营收,巩固公司在射频芯片领域的优势地位。目前公司产品涵盖了面向基站高可靠性射频收/发前端芯片/模组、无线通信类射频收/发芯片/模组、雷达感知芯片/模组三大类,包括低噪声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开关、开关低噪放、射频前端模组、雷达感知芯片和模组等产品,其中,低噪声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开关、开关低噪放、射频前端模组等系列产品已形成面向核心客户的批量交付能力,雷达感知芯片和模组已实现批量供货并进入核心客户工程验证。
(3)半导体封装行业情况及趋势
2023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国际贸易形式仍处于恶化之中,美、日、荷兰等传统半导体产业主导方发布一系列限制先进半导体技术出口的政策,这些产业政策涉及半导体设计、制造及封装等环节,将会持续影响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IC)的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8.5%。进口量从去年同期的2,796亿个下降至2,277亿个,相比前五个月19.6%的降幅,降幅略有收窄。其中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进口量为2,156.3亿个,下降了34.4%,价值为784.1亿元,下降了14.2%;集成电路进口量为2,277.7亿个,下降了18.5%,价值为1.12万亿元,下降了17.0%。自主可控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突围的关键课题。鉴于半导体行业已经成为国家层面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虽然目前我国面临日益恶化的国际技术贸易和政治形势,但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规模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稳定发展、升级优化提供了重要机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前五个月,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量增长了0.1%,达到了1,401亿个。在国际引进受阻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有望在行业头部企业和需求的牵引之下得到长足的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总体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在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推动下,半导体产业亮点不断,ChatGPT的推出将人工智能技术顺利导入产业化领域,随着算力需求的持续提升,带来CPU、GPU及GUGPU等高端计算芯片的新的增长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对ABF等高端有机载板及3D封装用有机介质材料的需求。
电子专用材料树脂膜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和电子线路板等领域,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起到粘接、绝缘、导热等作用,是IC载板和PCB板的关键功能材料。据预测,封装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 与TechSearchInternational共同发表的全球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展望报告,预测全球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将追随芯片产业增长的脚步,市场营收将从2019年的176亿美元一举上升至2024年的20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 达3.4%。此外,TECHCET也发布了针对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的最新展望,预计2022年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总体规模约为261亿美元,到2027年将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公司子公司天和嘉膜具体业务方向包括半导体和电子产品使用的封装树脂膜、高流动性树脂膜、高导热/高绝缘导热树脂膜等,所从事的介质胶膜可用于基板增层、芯片与基板、芯片与芯片之间的粘结,介质胶膜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HDI线路板、类载板及IC载板等产品领域,目前该领域主要为日本和美国企业所垄断。天和嘉膜的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有机材料制备,在HDI、载板及高性能导热基板等市场领域无论从成本、产品性能、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竞争力,该材料的国产化将有助于完善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为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助力。
报告期,天和嘉膜介质胶膜及基板产品线重点围绕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开展市场推广工作,在FCBGA载板、CSP膜封装、各类晶圆级封装等应用方向和算力芯片、功率芯片、显示芯片等应用领域积极开展技术营销,目前正在与若干用户就相关产品开展联合研发、产品测试的工作,受到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式的推动,目前市场工作进展顺利。下一步,天和嘉膜将加快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工作,以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尽快实现产品批量销售。在先进显示方面,天和嘉膜围绕粘结型玻璃线路板与下游客户开展了光电玻璃显示器及MINILED光源板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其中户外用中分辨率光电玻璃显示器已完成试制,进入小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阶段。未来,天和嘉膜将积极推动低成本高可靠的粘结型玻璃基板在光电显示领域的应用发展。随着天和嘉膜介质胶膜及基板产品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产业能力建设等工作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发展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3.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领域
(1)行业大数据业务领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的关键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出了培育壮大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的明确部署。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激活数据要素、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显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国家数据局的新设以及承担的职能,充分体现了国家决策层面将数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抓手的高度重视,将有利于解决目前数据要素、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制度性难题,有利于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形成数据要素流通和使用的良好发展格局,有利于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数字社会的迅速健康发展。省级大数据局是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许多省份的“自选动作”,对完善地方政府数据治理体系意义重大。据2023数博会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行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技术持续创新,既加速推进了该领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军民两用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为敏锐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各大科技企业纷纷调整产业布局,尤其在综合电子信息业务行业,均在积极研究出台自身的“大数据时代战略”,开启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新赛道,聚力数据要素多重价值挖掘,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行业大数据业务领域,公司紧跟中央关于军民融合“五个坚持”“八个体系和能力”发展战略要求,紧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紧盯军民两用大数据科技产业前沿,形成了以全域空天地水人栅格化立体感知体系和军民两用大数据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天融工程(天融大数据)”战略规划,在国防动员、边海防、国防军工企业周边安全、国防军工企业数字化转型、低空空管空防、数字秦岭、云脉健康等,形成了一批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报告期,公司行业大数据业务持续坚持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趋势,业务板块布局进一步完善,重点在以下几个业务方向进行布局。
1)算力中心业务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根据国家发改委新高司,2022年初我国数据中心规模约为500万标准机架,未来算力年增速超过20%,中金公司测算每年将带动约1,000亿元投资。梳理2021年上半年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区域发布的政策文件,中金测算至2025年总体投资规模约为6,000亿元。展望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预计将带来机柜需求量的激增。随着大规模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量的增加,这些数据服务的刚性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在数字经济需求动力和政策红利的双重刺激下,预计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将继续稳步扩大。伴随着这种增长,预计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柜总数将接近1,500万架。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公司投资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为陕西军工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带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打造5G+大数据产业应用标杆。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规划建设总规模1.76万机柜的超大型IDC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和数字工厂。结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规划建设西北空天资源大数据综合中心、西安市实时感知大数据工程中心、天和云脉生命健康数据中心等,推动公司“天融大数据”“十分平安”“天和云脉”系统在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领域应用。
2)数字健康业务
目前,数字健康产业已成为发展潜力最大的未来产业,正在酝酿和形成超过十万亿的巨大蓝海市场。卫生健康关乎民生福祉,数字技术重塑卫生健康未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首次提到“数字健康”,明确“加快发展数字健康服务”,并将其作为“社会服务数字化提升工程”之一。健康服务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未来社会整体幸福指数的国家级重大事业。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推进,我国国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医疗健康产业连续5年保持高增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是目前市场的3倍。在这种环境下,伴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居民用于健康服务业的消费比重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这一切都表明了大健康时代的风口来临。另外,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各种慢性病将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健康支出不足美国的5%,距离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差距更大,仅为1/5,因此,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人作为天融工程重点感知的关键环节,公司积极投身在数字健康领域,与北京正气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天和生命,将“天融工程”栅格化传感网从“天空地水”提升至“天空地水人”,推出“天融大数据”的“十分平安”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天和云脉、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等产品,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几款产品均已面向市场上市销售。在数字健康领域,天和生命通过融合5G物联网、智能穿戴、大数据分析、航天系统医学等关键技术,创造性地采用天人合一的人体系统健康工程理念,坚持用现代数理方法和定量技术解读发展传统中医健康理论,根据内经脏腑理论创建了可视化的人体“五脏平衡评估模型”,运用航天系统工程技术研发出24小时把脉的“智能医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和在线实时计算处理的AI系统,并从精神、脏腑、睡眠、运动、环境和基本生命体征等6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标定,以“关口前移,科技支持、综合施策”为原则,为个人用户提供准确健康报告、及时的健康预警、连续的健康保障、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等功能,为行业用户提供群体健康保障、安全监督、人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打通全产业链数据合作,对数据进行价值再造,打造多层次数据应用能力,实现数据价值提升。
3)语言服务业务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与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化工程翻译项目业务量激增,主场外交活动的举办规模越来越大,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专业、高质量的翻译及语言服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库显示,国内经营翻译及语言服务业务的企业,2022年总产值为650.05亿元,相较2021年底增长95.57亿元,年增长率17.2%。同时2022年3月商务部、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正式公布语言服务基地建设计划,“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语言服务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语言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语言服务品牌,基地在引领带动语言服务产业和贸易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断彰显,语言服务产业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为中国文化、产品、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提供高效专业的支撑。
基于我国多语言、多领域的特点,丰富“空、天、地、水、人”感知体系人的感知维度,公司与新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天译信息,充分利用西安及其周边城市的语言服务生产资源,布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情报分析系列关键技术,在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的算力支持下,以机器学习大模型为基本算法,重点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领域重要工作中亟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语言服务和多语种情报分析服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
(2)物联感知业务领域
当前,物联网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创新,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将物联网纳入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对物联网接入能力、重点领域应用等作出部署。“十四五”时期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文简称《计划》)。提出了开展“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生态培育、融合应用创新和支撑体系优化”四大行动和12项重点任务。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在社会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计划》指出,到2023年底,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根据产业预测,2023年全球万物互联的数字新经济GDP有望实现25%以上的增长,物联网市场2030年有望超过300万亿美元,各行业都希望信息技术能够使自身业务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在2023年7月3日举行的“2023世界物联网500强峰会”上,世界物联网大会执行秘书长何强表示,物联网支撑的数字经济还处于起步初级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
在物联感知业务领域,公司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公司结合自身在5G元器件配套、5G灯联网和智慧照明、通用航空、高端安防等相关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十分平安”的产品体系,推出了针对国防动员、应急指挥的“基层武装智慧动员管理服务平台”,针对机场突发事件救援升级优化了原有“应急飞行服务站”,增加场面机组与人员动态实时感知与规划调度。通过典型实践项目“智慧秦保”和“数字澄迈”,推动了“全域栅格化立体感知和军民两用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逐步打造出支撑公司下一个发展周期的核心优势板块。
(3)数字海洋业务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承前启后,第三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公布了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占比与去年持平。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5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718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6.5%和58.9%。这一数据也就意味着,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数年内海洋领域就有望实现十万亿级别的产值。同时由于国际形式变化和国内需求的增长,给国产海洋装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产化替代进口设备已成为市场趋势。
在数字海洋业务领域,公司主要以子公司天和海防为业务平台,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路线,致力于提升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坚定巩固市场地位,扩大产品应用规模,形成公司品牌价值。公司致力于海洋高科技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一支涵盖水声、控制、导航、信号处理等领域的专业化研发团队,业务涉及海洋环境探测、智慧海洋大数据服务、涉海安防、水下无人平台、水声探测传感器和系统集成等军民两用产品领域。作为总体单位,曾承担并完成了“十二五”多项国家海洋领域863重大项目,十余项“十三五”“十四五”涉海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国家重点产业化项目。公司长期致力于自主研发,已取得各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50余项。公司将牢牢把握行业机遇,形成持续动力提升数字海洋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报告期业务经营情况讨论分析
1.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公司以三十年战略第三阶段目标为指引,坚持“聚焦、协同、提升”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重点领域、三大业务体系布局,聚焦核心客户,深挖服务需求,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风控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公司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但由于报告期,受5G基站建设投资放缓、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使公司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形下,民品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在军品方面,公司军品订单正按照合同预定计划组织产品生产,暂未确认收入,对报告期公司军品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预提股权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亦产生一定影响。综合以上因素,报告期公司整体业绩不及预期,实现营业收入19,521.7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8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75.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7.76%。
当前在国防预算不断增加、数字经济快速发展、5G基建持续推动的大背景下,公司各项业务布局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前景向好,公司将坚定既有的“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发展战略,紧跟国家战略,把握历史机遇,持续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在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推动公司军民两用5G通信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推出和应用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公司将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治理效能,保持核心业务稳固地位,建立第二增长曲线,用新技术、新模式结合各个产业的上下游,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全力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2.报告期主要工作回顾
(1)核心业务拓展
1)军工装备业务
公司军工装备业务体系,在继续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重点在低空近防、边海防、数字军营、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五大业务方向进行不断拓展,进一步完善了业务线产品布局,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报告期,子公司天伟电子签订的《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合同目前已完成升级产品的研制,试验鉴定工作正按计划推进,该合同是公司已定型列装产品的首批升级合同,后续有望带来持续订单;军贸业务方面,某国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已完成交付验收,二期合同已签署,正在按计划生产,预计年底完成交付;某国军援项目,军方订购计划批复已下达至某机关,正在积极对接合同签订事宜;数字军营业务方面,中标某地区仓库卫士项目,以该项目落地为契机,持续跟进对接其他军分区市场需求及项目启动时间,争取后续订单;军工配套业务方面,配合某研究所军方型号配套项目完成主系统状态鉴定,有望签订正式批产合同;子公司天和海防海洋水文参量传感器中标某项目,合同已经签订,正在按计划生产交付。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开发存量客户市场潜力,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拓展合作宽度和深度,加强存量客户粘性;同时加大力度拓展增量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公司军品业务持续稳步发展。
2)5G射频业务
公司5G射频业务主要围绕5G射频产品,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以公司子公司华扬通信、南京彼奥、成都通量、天和嘉膜为业务平台,与国际主流基站厂商均开展产品合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技术优势。
报告期,在5G基站建设投资放缓、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公司在确保5G射频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的同时,聚焦核心工作,降本增效,持续丰富供应链资源,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报告期,华扬通信作为公司射频产业链支撑平台,在保证环形器和隔离器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其他子公司的协同,大力开拓新市场,取得了NEC合格供方资质;南京彼奥“无线通讯专用微波旋磁铁氧体及介质陶瓷材料项目”稳步推进,主体已封顶,二次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玻璃幕墙、门窗、外墙真石漆、机电消防、配电房、电梯安装施工,将进一步巩固南京彼奥的市场地位;成都通量完成重点客户重点型号的开发,积极争取产品代码,为下一年度产品招标奠定基础,在新业务方向成都通量进行了IoT、电网FEM、雷达感知芯片等方向的拓展,并实现部分产品的批量发货和头部客户意向性采购;天和嘉膜完成四个产品线基本型号的开发、中试及小批量,确立了高导热与高频介质材料、半导体封装介质材料、粘结性玻璃基线路板与光电玻璃显示屏、特种粘结材料四个产品系列,主要用于半导体封装与IC载板、热管理线路板、微波射频线路板及复合材料领域。在5G射频业务领域,公司各子公司均在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供应链优化等方式降本提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增添新的增长动力。
3)“天融工程”业务
“天融工程”是公司布局的重点战略业务,是公司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在公司顶层规划和统一布局下,公司“天融工程”业务多点示范效应显著,商业模式进一步优化。
报告期,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天融工程聚焦的核心业务及布局,围绕“切点、连线、扩面、建体”指导思路,进行全面布局和规划,对重点业务方向及重点工作做了系统部署,天和云脉业务、传统业务、智慧动员业务等业务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天和云脉作为天融大数据下的一个主要核心产品体系,目前正在向公安系统积极推介;对天融工程业务有战略性支撑作用的传统业务亦取得新进展,海上风电场空海一体哨兵系统正在山东烟台推动示范,为后续复制推广奠定基础;智慧动员业务方向,成功中标西安某区仓库卫士项目,同时党管武装业务也在积极推进中;数字秦岭业务方向,秦岭生态保护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已中标,陕西省各区县数字秦岭业务前期设计规划、立项审批等工作已完成,将根据用户需求节点进行业务实施;十分平安项目方向,完成首个井下智慧监测预警平台项目交付,正在拟制十分平安某区示范试点建设总体方案。天融工程业务在传统业务示范效应显著、商业模式日趋成熟的基础上,新业务也找到了核心突破口,天融工程业务加速成长。
(2)技术研发、创新
报告期,公司坚持创新品、铸精品,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眼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了一些核心产品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军工装备业务体系,公司重点在低空近防、边海防等多个重点研发项目中取得新突破。机动式综合近程/末端防空系统已完成应用场景分析报告;某单兵便携式多功能雷达已完成多项关键技术验证;某升级改造项目的反无人机处置设备已经完成内部性能测试;中近程边防型智能哨兵配合项目演示已完成交付;某国反无人机项目产品已通过用户现场测试;某便携式水下目标靶完成产品初样研制;大深度抛弃式温盐深探测系统系列完成工程样机调试验证,目前正在进行海试,不断逼近进口产品性能与质量。通信电子业务体系,华扬通信针对4G、5G环行器、隔离器产品做了成本优化方案设计,内部已验证完成;集总参数隔离器成本优化方案目前已做完工艺验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南京彼奥微带基片磁控溅射项目持续优化工艺,产品品种由原来一种增加到四种,微带环行器已经具备送样和小批量的能力;多种材料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正在按照计划推进。成都通量上半年定型9款产品,新增需求17款,产品研发效率大幅提升,申请专利12项,授权专利3项,通过成都市高新区“瞪羚企业”资质、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一名核心技术人员获“高新工匠”称号。天融工程业务体系,天融工程产品线针对重点应用场景,快速形成产品输出,实现技术体系工作重点从论证规划到产品研发和支撑项目落地的切实转变。在灯联网、数据融合、边缘计算、数据加密、大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服务和语言服务等核心技术方面稳步提升;大健康、国防动员、仓库、生态环境保护、物联照明、语言服务等领域多个产品研发高效推进;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健康大数据分析、细分场景AI、基础数据与感知大数据的业务关联分析和语言大模型等数据服务基础能力大幅提升,报告期新增知识产权23项,软件著作权70项,其中:天译语言大模型新增知识产权8项,软件著作权66项,基本形成了我司在语言大模型的技术壁垒;天融工程产品线新增知识产权15项;数字健康业务领域新增软件著作权4项,完成1款产品的研发上市。
此外,报告期公司荣获全国工商联“四个最具”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公司申报的1项2023年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已获批、2个项目已纳入2023年度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名录中。公司在技术预先研究、领先应用和技术产品化、工程化方面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3)公司治理
报告期,公司持续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完善,根据《证券法》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公司全面梳理相关治理制度,通过对照自查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经营发展需要,对相关制度的交易权限、规范表述、新规要求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公司规范运作水平。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经过不断的积累与沉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
(一)清晰的发展战略
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在其后的探索发展中调整、完善,成为企业发展的清晰纲领,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行。从近20年的历史过程看,“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发展战略引领公司前进的作用十分突显。无论是民参军、军转民,还是主业整合、转型升级、产业布局,无论是把握大势、抓住机遇、战略选择,还是化解矛盾、应对危机,都宣示了战略的正确性,都体现了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实践性。
(二)健康的品牌形象
作为国内最早的军民两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公司拥有完整的军工科研生产完备资质,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联科技创新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陕西省创新型企业、陕西省“双百工程”军民结合重点企业、陕西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西安市大数据企业等。随着公司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企业形象得到国家、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品牌。报告期内,公司荣膺“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行业领军型)”“2022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优秀单位”“2022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之军工产业最具成长上市公司”,董事长贺增林当选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工商联(总商会)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连任西安市科技装备业商会会长,被授予“西安市爱国拥军人物”称号,被聘为西安高新区“招商大使”。
(三)完整的产业布局
公司围绕军装业务、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大数据)三大业务方向,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数字海洋等五大业务板块,以西安科研中试基地和5G通讯产业园为中心,在陕西、海南、北京、南京、成都、深圳等地基本完成产业布局,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科研、生产、质量、市场体系,具有高效的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优势,可以有效支撑公司的业务发展。在建立多种盈利渠道的同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四)雄厚的科研力量
公司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始终突出自身作为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研发组织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作用,构建了应用技术研究院、军工技术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院等“三院一体,七中心协同”的自主创新与协作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与各军地高校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了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共享模式。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历来重视研发投入,拥有与主业相关的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大量的自主研发成果。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及武警部队,是业内少数可以实现全军种覆盖的核心企业。公司获批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是培养、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公司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稳定的客户资源
军品方面,公司已有多个型号装备列装国内军方使用,多个系统级产品军贸立项并出口国外,已与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并有利于促进公司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持续改善和提升。公司积极响应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相继参加了珠海、马来西亚、泰国、阿布扎比、法国、南非等国际知名防务展,形成了良好的产品市场基础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民品方面,公司的通信电子业务经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在旋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等移动通信有源及无源器件方面,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已逐步实现了从材料到后端器件及应用的重点突破,进入全球六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名录,成为主要供应商,形成了良好的市场能力和市场基础。
(六)优秀的人才队伍
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培育了一批与公司共同努力、进步、发展的奋斗者。公司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奋斗者不断的冲锋陷阵、艰苦奋斗、持续贡献价值。公司坚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通过当期分享、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相结合,建立同心共享的共有型组织。公司人才梯队中,大多数的员工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公司在西安、北京、成都、深圳建立了研发中心,研发及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较大的比例基数,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七)卓越的企业文化
通过20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追求国家、企业、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军工报国、大力协同,甘于奉献的企业境界,成为激励公司员工情系军工、献身军工的不竭动力。公司内部推崇卓越业绩文化,以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流程、专业品质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公司积极推动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型号文化、保密文化、创新文化,用文化理念教育人,用人文关怀凝聚人,用文化活动陶冶人,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业绩波动的风险
公司军品的最终客户为军方,其销售受行业政策、最终用户的具体需求、国际形势及用户国国内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公司各期间订单数量存在不稳定性,导致公司的军品收入在不同会计期间内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近年来,公司通过转型升级已从单一军品业务发展成为融合军民品业务双引擎驱动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尽管公司正在拓展的相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司的研发产品大部分为高科技产品,技术难度大,产品开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存在着因市场开发短时间不能达到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大军品市场开拓力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加强市场论证,努力推进军工配套业务,继续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提升产品性能和加强产品研发;同时,以5G射频作为主要方向,扩充民品通信电子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协同效应,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大力通过并购及设立新业务主体等方式开展行业资源整合,使得资产规模、产销规模、人员规模快速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扩大,产品线愈加丰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7家子公司。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公司战略规划与执行、集团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及业务协同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若公司不能持续改进和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将面临来自于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体系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公司在业务经营、财务运作、对外投资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紧密关注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风险,维护上市公司股东权益。
(三)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1.59亿元,占公司2022年经审计资产总额的6.21%。虽然应收账款的主要债务方均是规模大、资信良好、与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有着较强的保障,但是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且若宏观经济环境、客户经营状况等发生急剧变化,还将导致公司出现坏账和资产周转效率下降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加强对应收账款客户按照风险级别和性质的分类管理,持续加大催收力度,严格预算管理,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积极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增长。
(四)新技术研发的风险
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和业务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已形成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及数字海洋五大业务板块互通融合的战略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其它相关业务开展。公司的重点研发产品均为高科技产品,尽管公司已经过充分论证,相关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前景广阔,但由于该等新技术开发难度大,其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存在其产业化进程不达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情况。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紧抓市场技术趋势,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加强市场论证,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公司的新技术科研攻关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五)市场环境与国内外政策的风险
当前全球、国内的宏观环境有较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经济、贸易摩擦多种因素交织,既面临短期经济波动,又存在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国内经济恢复缓慢,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同时我国正处在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已知与未知的风险与挑战。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我国的周边政治经济环境也趋于复杂,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对公司的客户、供应商及合作单位造成的影响也导致公司受到一定波及,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中短期的营业收入与盈利能力预期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响应国家政策,将坚定自己的战略定位及规划,紧紧把握“十四五”的历史性机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司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六)行业投资放缓的风险
在宏观经济复苏、地缘政治风险提升、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等诸多因素交织的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全球包括我国通信行业都将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在宏观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的升级及贸易摩擦的加剧都可能导致全球对5G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的阶段性放缓甚至下降从而导致公司业务收入出现放缓甚至大幅下降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力求保持现有的环形器/隔离器及铁氧体材料产品领域的行业竞争地位,并致力于现有产品技术向其他应用领域的市场拓展;同时在行业发展较为平稳的总体态势下,围绕5G射频方向持续发力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将产品方向做深做细,通过创新克服宏观因素影响,持续扩展业务空间。
0
False
SZ300397
天和防务
/stock/business/sz300397/
/stock/business/sz30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