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科技的主营业务 SZ300487.创业板 可融资 深股通

04月22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48.82 (+0.41%)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33.09/35.79
市净率PB: 7.58
股息率: 0.88%
ROE: 26.20%
A股市值: 246亿
行业: 塑料制品
净利润同比: +65.21%.23Q3
北上持股: 8.73% 5日+0.1%
今年来涨: -7.99%
上市日期: 2015.07

公司名称: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寇晓康 (24.50%),高月... 所属省份:陕西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01.04 员工人数:1,311
主要业务:吸附及离子交换树脂、新能源及稀有金属提取分离材料、固相合成树脂、层析树脂、核级树脂和生物医药酶载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交换分离系统装置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管道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不含特种机械设备)、化工设备和机电设备的安装及系统集成;吸附分离应用技术的研发、技术咨询和服务;房屋租赁;物业管理;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经营(国家限制和禁止进出口货物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材料以及围绕吸附分离材料形成的配套系统装置和吸附分离一体化柔性解决方案。吸附分离材料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所处行业为新材料行业。吸附分离技术是制造业的基础技术,是实现高效提取、浓缩和精制的重要分离手段,在下游生产过程中起到分离、纯化的作用,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吸附分离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种,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各国竞相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指南》等均将其列为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发展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下游客户提质增效、成本控制、节能减排、资源化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应用广泛的关键技术,吸附分离技术成为新一轮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众多国家进行大力支持、重点发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发布的“十大突破性技术”,如2022年的除碳工厂,2021年的mRNA疫苗、锂金属电池,2020年的抗衰老药物、个性化药物,2019年的二氧化碳捕捉、核能新浪潮等,吸附分离技术在上述突破性技术中均为其核心关键环节,上述应用方向也与公司提前布局的业务方向相契合。
吸附分离材料不仅拥有近百年的深厚理论基础,同时也在新兴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勃勃生机。吸附分离材料凭借其可持续创新的技术特点,正展现出需求长期刚性、工艺绿色环保、应用领域宽广、市场空间巨大等长期可持续发展趋势。
吸附分离材料是从民生到尖端技术等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越发显示出其具备刚性需求和战略重要性的特点。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广泛用于饮用水、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材料、光伏等民生领域,以及新能源、减碳、资源金属、电子级超纯水、湿电子化学品、化工催化等工业领域,常作为下游应用过程的核心分离和纯化单元,其中部分高端应用长期被少数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因此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化技术具有国家层面战略意义。
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国家对食品医药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日趋严格,吸附分离材料的应用市场随之稳步扩大。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下游应用领域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吸附分离材料广阔的市场空间。
成熟领域市场稳定增长。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行业工艺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下游客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精度和纯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吸附分离技术在食品、化工等传统领域市场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来自新兴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速较好。
新兴领域市场需求旺盛。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带来了多个细分领域的新需求,随着吸附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应用领域和应用数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锂、镍、钴等新能源金属的需求,加速了该类金属资源开发和回收方面的新技术创新;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行业,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对金属镓需求旺盛,同时,产业升级要求产品品质提升,对纯化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在生命科学领域,伴随技术进步,对药品、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质、抗体等的纯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新兴领域对分离、纯化技术更高、更细分的要求将引导行业逐步向定制化、材料与系统装置的集成服务模式发展。新技术的快速爆发式进步,带来对吸附分离材料更大、更尖端的需求,拥有技术创新和快速响应机制的企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促进了吸附分离材料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环境净化功能的吸附分离材料可以在大气和水污染控制领域进行应用。该类材料可以有效应用于烟气污染物捕捉、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资源化处理等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将VOCs作为空气质量重点监测指标之一,有机废气处理吸附材料和装置的需求快速增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加速了对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和产品的需求。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治理和成本管控压力,兼具废水废气处理功能和资源化回收优势的吸附材料及技术成为众多工业企业的最优方案,因而得以快速发展。
吸附分离材料行业格局逐步发生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球范围内,需求方面,家庭净水装置渗透率提升拉动高端饮用水树脂需求,对PFOS等污染物的治理带来市政及大规模工业水处理中吸附材料的额外需求,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对锂、钴、镍等金属的分离、纯化需求,上述市场趋势都给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增量;供给方面,大型国际公司业务频繁调整,业务模式单一,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带来良好的市场窗口期。2009年4月,陶氏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两家公司吸附分离材料业务合并;2019年2月,丹纳赫以214亿美元价格收购GE生命科学(GELifeSciences)旗下的GE生物医药(GEBiopharma)业务,对其生物医药领域分离纯化业务进行整合;2021年10月,美国艺康公司(Ecolab)宣布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吸附分离材料制造商Purolite,国际公司频繁的并购交易造成行业投资停滞,新增产能匮乏,供货周期延长。国内方面,需求端来看,下游制造业快速发展以及对上游关键耗材的国产化需求拉动对于吸附分离材料的强劲需求;供给方面,面对国内环保安全管理政策持续趋严,国内行业原有小产能、落后产能逐步向先进制造水平的产能集中,行业头部效应显现。蓝晓科技作为国内产能最大,产值最高,最早上市的行业龙头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多年来战略性布局新的高质量产能平台,加速市场拓展,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行业格局的变化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蓝晓科技是以创新驱动、以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的新材料领域高技术公司。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协会高级副会长单位。通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吸附分离材料与技术行业的国内行业龙头、国际知名企业。
1.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产能最大、品系齐全、应用领域跨度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突破活跃的新材料制造企业
2020年公司投产高陵产业园及蒲城新材料基地2个高质量产能基地,总产能从不到1万吨上升到5万吨。品系涵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螯合树脂、均粒树脂、固相合成载体、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等。应用领域覆盖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公司不断突破创新,持续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如盐湖卤水提锂整线技术,合成生物材料分离纯化等领域。公司立足全球视角,践行绿色健康发展理念,顺应ESG发展趋势。
2.行业内首家创新实施“材料+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长期以来,公司强调材料、工艺和系统设备的融合发展,坚持认为要发挥出蓝晓科技高品质的吸附分离材料性能,需要“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协调配合,“软件”指具有独特适应性的应用工艺技术,“硬件”指定制化的系统装置,从而形成对客户一体化的应用解决方案。这种一体化方案更加适合新兴应用领域领先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加符合下游行业新建产能的要求,是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创新发展的高技术方向。
3.按板块模式孵育并有序开发六大应用领域,形成吸附技术工业化创新的平台型科技公司
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从材料、工艺到系统装置和技术服务,从民生行业到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孵育多板块业务,融合大跨度资源,大力培养人才梯队。根据各板块的不同特点匹配资源,使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成长为具有相当厚度、广度和长度的业绩板块。各板块有序发展,建立后劲十足的创新发展态势,形成六板块综合发展的平台型高技术公司。
4、重视基础技术研究,以材料突破为内核,不断开辟新的尖端应用,致力于从全行业技术进步角度推动吸附分离技术向更广更深的新技术领域拓展
公司重视基础技术研究,从原理上突破材料合成、官能团化、连续吸附工艺等,从工业化角度实现对进口材料和技术的替代,在部分新兴应用领域实现原创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工艺革新。基于喷射造粒技术、保胶技术等基础原理突破,公司实现喷射法均粒白球的合成技术,并由此形成包含超纯水、色谱等在内的多系列均粒产品。基于对造粒技术和官能化技术的研究,形成了锂吸附剂、镍吸附剂以及系列琼脂糖葡聚糖层析介质,开启了涉锂领域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纯化介质国产化等。公司通过对吸附分离材料技术的深入研究,系统开发,开拓了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从产业进步的层面带动行业向更多、更深入的领域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材料以及围绕吸附分离材料核心形成的配套系统装置和吸附分离技术一体化的柔性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吸附分离材料和系统集成装置两大类,具体如下:
1.吸附分离材料
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吸附分离材料是一种特种高分子材料,既有吸附能力,又有精确选择性,在与混合物接触时能够吸附其中的目标物而不吸附其他物质,或者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选择力,从而在下游用户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发挥特殊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纯化等功能。公司提供的吸附分离材料按主要应用领域划分如下:
(1)金属资源
湿法冶金是指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树脂吸附法是湿法冶金技术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工艺相比,提取效率和经济性更高。吸附分离材料能从稀溶液中吸附、富集金属离子,并对混合的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因而特别适用于从低品位矿物、尾矿的浸液或矿浆中提取分离金属,同时在分离性能相近的金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矿石品位的不断降低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吸附法湿法冶金工艺在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的冶炼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复杂、低品位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以及加强冶炼过程的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公司提供的湿法冶金专用吸附剂可应用于镓、锂、铀、钴、钪、铼、镍、铜、金、铟、钒等多种金属的提取。
(2)生命科学
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提供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微载体、多肽合成固相载体、核酸固相合成载体、西药专用吸附材料、固定化酶载体等产品。层析介质用于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质、抗体等生物蛋白、核酸、病毒等的分离纯化;固相合成载体用于多肽药物、核酸药物合成,拥有丰富的产品品系;西药专用吸附材料用于西药原料药和中间体的提纯分离,其中头孢系列树脂打破国外垄断,提供稳定、性能优良的医药级专用吸附材料产品;固定化酶载体突破7-ACA酶法工艺产业化,实现里程碑式技术革新,解决了化学法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升级。
(3)水处理与超纯水
公司可以提供高端饮用水、超纯水及不同级别的工业水处理树脂产品。在国内市场,近年来在人均收入提升、消费升级的趋势之下,中国饮用水净水机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高端饮用水市场随着家用净水设备装机量提高,高端水处理树脂需求量明显上升。在超纯水领域,电子级/核级抛光树脂是超纯水制备过程必备的工艺过程。公司自主研发的喷射法均粒技术一直是行业顶尖技术,打破了少数国外公司对该技术的垄断,并在电子级、核级超纯水树脂制造方面取得重要产业化突破,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4)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方面,公司所提供的技术覆盖果汁深加工、氨基酸、有机酸、乳酸、糖脱色等应用领域。浓缩果汁质量控制系列吸附材料是公司最早研发和产业化的产品品系,推动了国内浓缩果汁深加工的产业升级。
(5)节能环保
在节能环保应用领域,公司环保系列吸附分离材料特别适用于重度污染的有机废水、重金属污染废水的资源化治理。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回收有价值产品,为用户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的环保系列吸附分离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染料、农药、医药等行业,协助用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LXQ系列废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分离材料可用于中低浓度VOCs的分离回收,包括烷烃、卤代烃、芳烃及低碳醇、酮类、酯类等有机物;二氧化碳专用吸附材料可用于二氧化碳捕捉,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6)化工与催化
在化工应用领域,公司主要提供离子膜烧碱用螯合系列树脂、双氧水、多晶硅等原料纯化树脂、MTBE等系列催化树脂。经过不断改进工艺,产品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几十余家氯碱企业得到良好应用。本公司凭借优良的树脂性能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在离子膜烧碱行业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2.系统集成装置
在提供高性能吸附分离材料的同时,公司集成应用工艺开发,制造并销售系统集成装置,帮助下游用户获得更好的材料应用效果。公司将自主知识产权的阀阵式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多路阀装置、模拟移动床连续色谱系统、高通量工业制备色谱等系统设备与材料协同,可以获取更优的吸附分离效果,显著降低运行费用,符合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是吸附分离技术较为先进的服务模式。近年来,公司加大系统集成装置业务的推广力度,与一批强调技术创新的标志性客户展开合作,业务规模较快增长,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二)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行业跨度大,生产工艺和应用条件差异大,对产品与客户生产工艺的匹配度要求很高。为保证销售的针对性,采取了将技术支持与服务贯穿于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的技术营销模式。技术营销体系主要由市场部、应用部、研发部和系统工程部等组成。市场部负责产品销售、商务谈判、合同、客户维护等工作;应用部负责售前方案设计、售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研发部主要负责吸附分离材料合成、应用技术开发;系统工程部主要负责系统装置的设计、生产与调试等技术支持。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均自行采购,具体采购模式为公司采购部向国内厂商及经销商采购。公司主要原材料,如苯乙烯等均为大宗石化产品,市场价格透明、标准统一。公司通过考察、筛选形成供应商名单。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从供应商名单中经过谈判确定最终供应商。货物到厂后,由质检部验收,合格品入库,按合同执行。不合格品实行退换货。公司定期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价格进行核查和评估,适时调整供应商或相应的合同条款。
3.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管理由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领导,原则上以销定产,根据销售计划制定出一段时期内的生产计划,按照内部管理流程和沟通机制,组织协调采购、质检、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协作完成生产。生产过程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际通用标准,符合环保、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各项法规政策。按照国家和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特定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完成生产任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专业经验与活力兼备、兼具本土和国际视野的管理和研发团队
公司高管团队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良好扎实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产业经验,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实战型科研专家团队。管理风格务实且富有创新精神、企业文化包容进取。核心管理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年富力强,具有20年以上的专业及工业经验,对公司文化与价值观认同,团队稳定。近年来在国际化战略的引领下,公司加快了行业顶级海内外人才的引进,国际化专业团队日益丰富,形成专业经验丰富、管理风格务实创新的国际化管理团队。
在20余年发展过程中,公司培养了一支创新活跃、学科分布合理的研发人才梯队,形成了科学家、领域研发带头人、产品研发小组成员的人才金字塔。研发技术团队成员300余名,涵盖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应用化学、生物医药、冶金等专业。核心技术人员锐意进取,具有10-30年专业研发经验,熟悉本行业和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团队核心人员具备丰富的吸附材料合成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及解决方案经验,并且与公司长期共同成长。公司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有陕西省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整合研发资源。
2.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优势:持续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产业化能力
公司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贡献来自于多年的持续技术创新。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获得国内授权专利56项、PCT授权专利6项,处于申请阶段国内专利35项,国外专利17项。“吸附分离聚合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装置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不断开发吸附分离技术在下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下游工业领域的品质提升、资源化利用和成本控制,促进下游领域的产业升级,为下游行业的升级革新起到决定性作用。
公司对国内外吸附分离技术的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多年持续技术创新,开展前瞻性布局,使得吸附分离技术结合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并通过提供材料、应用工艺、装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灵活配套技术支持,准确捕捉市场方向,达成储备技术与市场热点共振的效果。从创立之初的果汁加工,到生命科学、环保化工、金属资源等众多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公司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带动了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公司在金属资源领域持续推进盐湖提锂产业化,并积极推动在镍、钴、钒、钨等金属领域的突破量产及规模化销售;同时持续加快均粒树脂在超纯水领域的认证,实现在芯片、面板、光伏等下游领域客户的商业化销售;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多肽固相合成载体、核酸固相合成载体、细胞培养微载体等生命科学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不断深入,在细分领域具有极强的技术优势;VOCs治理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依靠其安全、稳定、高精度、高回收率、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化工、染料、农药、医药等行业,公司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高效治理树脂吸附技术亦被纳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发布第一批入库技术,成为科学精准治污的示范技术。
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对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从前期结合现场工况挖掘客户实际需求、技术方案设计、产品合成、装置制造到调试安装及售后服务,以技术推动的销售模式需要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协作。这个团队涵盖销售、产品研发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业应用经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新兴市场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公司能够紧跟工业发展需求的体现,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下游用户的信赖和支持,奠定了公司持续、稳定成长的基础。
公司以产业化作为研发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下游用户保持密切合作,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开发先进性、实用性显著的产品和应用工艺。在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小试—中试—大型的产业化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公司拥有材料合成、中试车间6个,应用检测中试设备根据客户情况定制,可移动,可结合客户现场情况采集数据,有效降低产业化风险。近年来,公司依靠自主研发产业化的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覆盖多个下游应用领域。坚持产业化导向是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3.产能优势:高质量产能支持公司抢占未来行业发展先机
2020年,公司新建高陵产业园和蒲城基地,合计新增吸附分离材料产能4万吨/年。两个园区在品系上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新产能定位为吸附分离材料的高端优质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且全自动控制,产品性能稳定,特殊品种满足定制化需求。近年来,伴随国内环保要求升级,吸附分离材料产能大幅压缩,国际产能供货周期加长,行业供求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公司新的产能恰逢行业供求格局较好的时机,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将提升产品市占率,抓住行业窗口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4.服务模式优势: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模式引领行业发展
为响应客户对吸附分离技术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公司结合材料制造、应用工艺、系统装置三方面技术优势,率先提出成套吸附分离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可满足不同客户的柔性需求。多来年,该业务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公司开发出阀阵式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多路阀装置、模拟移动床连续色谱系统、高通量工业制备色谱等系统设备。公司已承担上百项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客户涵盖中国、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区域,覆盖食品加工、植物提取、盐湖提锂、生物医药等诸多下游领域。为支持项目高效执行,公司建成远程调试中心,可以在公司总部对异地项目进行安装、调试指导,这些都将对整线项目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支撑和保障,有效促进了业务模式发展。
5.市场优势: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带来综合竞争力
公司产品和技术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食品加工、环保和化工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业化,推动了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工艺升级。在金属资源领域,公司业务有序梯次展开:盐湖卤水提锂技术,扩大了国内盐湖卤水资源可开发范围,大幅提升国内碳酸锂供给能力,增加中国在碳酸锂资源开发行业的话语权;公司的镓提取树脂和技术,带动了国内树脂法提镓工艺的升级,显著提高了镓提取能力。在抗生素领域,公司的吸附分离材料和技术成功对国外产品形成替代,大幅降低了国内抗生素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公司的酶载体产品,在国内首先大规模生产实现CPC酶法裂解工艺生产7-ACA,是头孢类抗生素生产的重大技术进步。在生命科学领域,研发和销售表现活跃:多肽合成载体用于胸腺多肽、GLP药物固相合成、核酸合成载体等产品,粉末树脂系列用于医用,固相载体、层析和生命科学领域新品推动了生物医药品种的丰富和市场对标,获得市场认可并形成销售量。在超纯水领域,无论是公司生产的UPW均粒树脂,还是超纯水的出水质量,均对标国际一流企业。
在国际市场,由于公司产品很强的技术跟随创新特性、以及技术服务对终端客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作为吸附分离技术供应商,公司为客户提供集材料、设备和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模式特别适用于技术创新性明显、细化技术指标要求更高的客户,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新的吸附分离技术工艺通过在国内市场的成熟应用,快速向国外拓展,实现了国内与国际联动,助推国际化。公司率先开拓了多个应用领域并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和行业地位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控风险
公司通过不断开发吸附分离技术,持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前瞻性布局创新板块,产品应用领域实现多行业覆盖;同时,针对细分领域客户需求,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研发,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随着业务量增加,公司部门、生产线和人员不断增加,经营和生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这将会使公司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趋于复杂。未来公司存在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内部约束引致的管理能力相对滞后于经营规模增长的风险。为此公司将不断完善企业内控,持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费用保证企业经营运行科学顺畅,管理层也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管理体制,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把握企业发展机遇。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作为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企业,是国内吸附分离技术新兴应用领域跨度大、产业化品种多、综合技术实力强的产品和应用服务提供商之一。受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良好前景带动,国内外厂商也在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下游市场竞争加剧。另外,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也使得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开发出新产品,有效提升产能,提高现有产品性能,满足不同新兴领域客户的需求,公司可能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市场占有率无法持续提高等风险。为此,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投入,贴近用户需求,牢牢稳固企业竞争优势,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开发更多下游应用领域。
3.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公司业务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客户范围及订单数量不断增加,均有可能导致客户结算周期延长,应收账款数量增加。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与合理的信用期限,加强后续催收力度,加大业务人员在收款工作方面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4.下游应用领域变化的风险
公司产品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领域,如果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未来新产品、新技术的长期发展战略与国民经济新兴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不相符,将可能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成长性构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一方面夯实核心板块贡献,比如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等板块,同时在诸多创新等领域提前布局,形成跨行业、多板块的立体产品系统,从长远市场布局上管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及时研究新时期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公司长短期发展战略,公司开发的新技术与国民经济新兴应用领域相符,使公司在材料、应用工艺和系统集成以及一体化服务方面的优势与尖端的应用领域需求结合,从而化解应用领域波动带来的风险。
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技术泄密的风险
技术人才是公司核心的资源,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自主创新、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研发水平的提高和核心技术的积累是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于公司的核心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工业水处理、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需要经过多年技术研究和工程经验的积累,因此复合型核心技术人员对于公司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公司通过多年科技开发和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方面形成多项专利技术。
如果公司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相关核心技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出现重大疏忽、恶意串通、舞弊等行为而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露,将影响公司的竞争优势,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对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加大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人才管理制度,结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按照能否胜任岗位要求采取优胜劣汰,不断优化业务领域的人员构成;在新兴业务领域引进高端人才,为促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积累优质人力资源储备。另一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为核心员工搭建价值平台,激发核心员工工作潜力;完善考核目标,对关键岗位的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6.国际业务拓展风险
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逐步推进,国际市场业务量占比迅速增大。如果相关国家或地区关于业务监管、外汇管理、资本流动管理或人员货物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或政策发生对公司不利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业务拓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在现有国际市场资源投入的基础上,推出切实有效市场开拓方案及管理体系,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各类风险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
7.资产折旧摊销增加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随着新建项目投入使用或逐步投入使用,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快速增加,资产折旧摊销随之增加,将加大公司的折旧摊销金额。为此,公司结合项目实施进度,提前做好释放产能的前期布局,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促使项目及时产生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8.新技术产业化进度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尽管公司吸附分离技术可以普遍应用于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可为这些领域提供吸附分离材料、应用工艺和系统集成装置。部分新业务是公司的战略性布局方向,尚在市场开拓初期,未来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体量有限,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不构成重大影响。为此,公司将不断根据下游市场发展方向,一方面夯实公司研发项目储备库,尽可能做到多领域多品种的技术覆盖,同时将根据下游市场开发进度,适时同频提供不同应用领域所需的吸附技术,做好技术与下游应用的双循环。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1.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7亿,同比增长34%;实现归母净利润3.46亿,同比增长75.3%,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基本仓”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吸附材料业务作为公司业务的核心增长动力,体现出良好韧性;受益于业务结构优化及原材料价格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显著提升;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有息负债较少,财务状况健康。高质量产能的持续释放,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生命科学等业务板块良好增长,均对业绩形成正向贡献;盐湖提锂业务进入收获期,也将为业绩增长提供良好支撑。
“基本仓”业务底盘稳健,吸附材料是核心增长动力。从收入结构来看,盐湖提锂大项目收入0.92亿元,占比9%,相对2022年同期增长124%。扣除盐湖提锂大项目后,基础业务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29%,占上半年总营收的91%。整体来看,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公司“基本仓”业务体现出较强韧性,保持稳健增长。在基础业务中,吸附材料营收7.33亿元,占比80%;装置营收1.18亿元,占比不到15%。公司业务以吸附材料为核心,新的材料和应用技术是核心驱动力,尤其是特殊应用领域材料,配套系统装置,可以形成综合解决方案模式,引领各业务板块发展。
多板块高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从收入结构来看,吸附材料中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节能环保等板块保持较快增速。其中生命科学业务,下游GLP-1多肽类药物销量大幅增长,带动固相合成载体销售,同时软胶、硬胶等产品销量增加,板块保持较高增速;水处理与超纯化领域凭借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系,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领域,废水、废气处理及CO2捕捉吸附材料销售呈现增长趋势。总体来看,高毛利业务板块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增加,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综合毛利率进一步提升,技术壁垒与竞争力显现。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7.9%,同比增长4.7%,其中吸附材料毛利率为49.5%,增加6.1%。2023年上半年,得益于生命科学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以及苯乙烯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毛利率明显提升,体现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
经营性现金流有所下降,整体财务状况稳健。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2亿,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37.5%,主要与去年同期多个大型项目订单收到预付款,同时本报告期内部分订单正在执行尚未交付及缴纳的税款增加有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1.7%,同比增长2.7%。报告期末,资产总额53.11亿元,同比增长16.4%;负债总额22.39亿元,同比增长22.6%;净资产30.56亿元,同比增长12.3%;期末资产负债率为42.2%,相对于期初提升2.2%,公司有息负债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财务状况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被评为西安市高新区创业园30年创新创业领军企业;子公司高陵蓝晓科技纳入国家2022年度绿色工厂名单,被认定为2022年省级节水型企业。另外,公司入选MSCI中国指数,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1)国内外盐湖提锂市场同步发力,建立全球“DLELeader”优质品牌形象,确保在手订单高质量交付,持续拓展金属资源业务领域
建立“DLELeader”优质品牌形象。2023年以来,公司凭借在盐湖提锂领域扎实的技术储备,领先的产业化能力和优质高效的项目履约能力,继续领跑市场,获取多个大型产业化项目订单,包括国投罗钾5000吨提锂项目系统装置、阿根廷哈纳克3000吨提锂整线、麻米措吸附剂订单、国投罗钾提锂吸附剂订单等。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及在执行盐湖提锂产业化项目共12个,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8.6万吨,其中5个已经成功投产运营。今年以来,伴随国际旅通放开,公司加强在盐湖提锂领域的海外销售及技术支持,获得众多海外知名客户认可,并与阿根廷本土矿产企业哈纳克签订商业化提锂整线合同,现该项目处于生产制造阶段。依托众多优质产业化运行项目业绩、专业的技术服务支持能力以及丰富的海外系统装置项目经验,公司逐步在国际客户中树立了“DLELeader”(原卤直提技术领导者)这一品牌形象,这体现了全球客户对蓝晓品牌的认可。公司也将持续深耕中国西藏、南美、北美等国内外潜力市场,抢抓新订单,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在手大型订单高质量实施交付。2021年以来,公司签订多个大型盐湖提锂工业化项目,通过细化管理、调配资源,成立锂项目事业部,全力保障大项目如期高质量实施交付。截至目前,五矿盐湖二期改造、锦泰锂业二期等项目已顺利完成交付验收。金昆仑锂业、亿纬锂能金海锂业项目已完成安装,西藏城投结则茶卡项目已获得环评审批正全力进行设备采购及生产。
持续拓展金属资源业务链条。公司多维度布局涉锂产业链,打造提锂“技术极”,不断革新卤水提锂技术,不断提高吸附技术在矿石锂精制、锂电池回收、伴生矿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另外,公司围绕新能源金属领域持续进行业务拓展,其中红土镍矿提镍、钴提取及回收、石煤提钒领域已签订多个工业化项目,未来存在广阔潜在市场空间;氧化铝母液提镓始终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在提铀领域持续对国外品牌进行替代,产品销售加速放量。
(2)在增量市场领域,秉承创新驱动,夯实底层技术,加速市场开拓
生命科学:固相合成载体、软胶、硬胶等产品引领增长。2023年上半年生科板块材料销售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40%,延续良好增长趋势。报告期内,不同应用阶段的客户数量和项目数量稳步增加,多个客户项目完成IND申报,proteinA产品获得商业化订单,实现商业化生产;公司凭借seplife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已成为多肽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受益于全球范围内GLP-1类多肽药物销售大幅增加,公司相关产品发货量显著提升。为应对快速提升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对固相合成载体车间进行高效扩产,新增70吨产能,总产能达到100吨,确保对下游客户的持续、稳定、高品质供货。
节能环保:双碳战略背景下,多品系销售趋势良好。2023年上半年节能环保材料销售收入8854万元,同比增长33%,主要来自于废水处理项目、废气项目和CO2捕捉吸附剂销售。公司提供的多系列吸附产品和整线技术在双碳目标战略下的贡献涵盖多个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在能源供给端,公司的盐湖提锂、红土提镍、钴回收等技术用于新能源金属提取回收,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保障;在工业生产端,公司可以提供二氧化碳捕捉材料和VOCs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公司提供的色谱系统及填料可用于发酵产物提取纯化和高精度精制,广泛应用于苹果酸、丁二酸、高丝氨酸、母乳寡糖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在居民消费端,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生产过程需要进行乳酸纯化,公司在乳酸纯化环节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已形成千万元级销售;在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脱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资源化等环保领域,公司已有数十年的经验。报告期内,公司CO2捕捉、VOCs治理成套技术、工业污水治理相关吸附材料销售趋势良好,带动板块业务增长。
(3)在存量市场领域,对标国外高端品牌,寻求市场突破,逐渐提升市占率
水处理和超纯化: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超纯水获得产业化进展。2023年上半年实现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销售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40%。水处理领域中,高端饮用水市场具有刚性特点,市场空间大,但质量标准要求严格,认证苛刻,长期被国外少数厂商占据。经过几年努力,公司已经与头部客户形成长单合同。超纯水方面,依托喷射法均粒技术,超纯水树脂实现了标志性突破。报告期内,在面板领域持续深入推动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体系的国产化业务,实现超纯水用全品系树脂国产化;实现了多家光伏企业终端抛光树脂上线、稳定运行;半导体领域持续与多家芯片企业达成树脂国产化意向,相关业务稳步推动,实质订单量稳步增加。
化工与催化:技术壁垒较高,潜在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上半年实现化工与催化吸附材料销售收入6,763万元,同比增长3%。化工行业具有行业规模大、性能要求高、树脂用量多的特点,是吸附分离技术应用的重点行业。近年来,中国化工行业新技术快速发展,国产替代需求日益突出,化工领域树脂具有技术要求高,国外品牌市占率高的特点,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报告期内,双氧水精制、电子化学品、BDO精制,MTBE、叠合等多个化工催化领域维持良好销售,未来市场空间仍较好。
(4)秉承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海外营销技术网络建设及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引进
国际化是公司始终坚持的战略,是公司重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历经20年成长,蓝晓科技逐渐成为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行业国内龙头,国际领先企业,公司国际化战略秉承创新驱动理念,秉持产业链高端定位,注重高品质产品和新技术输出,在关键海外市场陆续突破,近年来产品在海外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公司的海外市场从大客户、重点区域系统性拓展,稳步推进,已拓展覆盖到包括北美、欧洲、亚洲、南美、非洲等地区,全球化销售网络渐次形成。
报告期内,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26%,海外业务延续良好增长趋势。公司在阿根廷设立子公司及南美研发中心,为大量南美“锂三角”区域客户提供高效、及时、本地化的技术服务,助力公司市场开拓和项目运营。在生命科学领域,引进AlessandraBasso博士担任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市场及营销总监,FadiGhanem先生负责北美生命科学业务拓展;与载体技术开拓人之一的FernandoAlbericio教授合作等,加强蓝晓生命科学seplifeTM系列产品及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5)高质量产能为业务增长提供坚实保障,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对部分产能进行扩建提质增效
公司近年来已形成国内多地、多功能产业园互补协同格局,高陵新材料产业园2.5万吨特种品系、蒲城新材料产业园1.5万吨大应用品系、高陵系工园装置生产、鹤壁蓝赛资源化回收,兼顾产量和质量、覆盖几乎所有工艺单元,形成科学合理的产能布局。在产能质量上,公司将20多年的材料制造经验投入生产线的精细建设过程,集成了行业先进的废气废水处理装置、自控及智能化灌装系统等,注重安全环保绿色生产。在工艺单元上,多厂区穿插生产全品系产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产品分级上,囊括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多个标准产品。公司通盘布局,打通各厂区产能的互通互补,设立专班对各厂区持续进行分单元、分区域的设备和工艺细化升级,从人员、效率、制度和成本多角度提升管理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向管理质量要产量,促进产量稳步拉升。
报告期内,公司产销量进一步提升,吸附材料产量达2.48万吨,同比增加14%;销量达2.28万吨,同比增加15%。公司积极把握盐湖提锂产业发展机遇,新建锂吸附剂及配套装置产能,突破原有产能限制,满足下游旺盛需求,为大量下游客户提供稳定供货能力。
(6)坚守创新驱动理念,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扩充人才梯队建设
公司始终坚守创新驱动理念,建立并不断更新创新项目库,研究课题储量丰富,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从创新培育到成熟优化,项目覆盖多个下游应用领域,学科丰富,专业跨度大。与此同时,公司重视研发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不断充实研发人才队伍,为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注重人才发展,人才培养,多维度进行人才梯队建设。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091万元,同比增长7%。公司继续对盐湖提锂技术进行迭代升级,推出第三代铝系吸附剂,在吸附量、效率、强度等方面大幅提高;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开发出新一代耐碱蛋白,可耐受1.0M碱,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加大力度招募国内外顶级名校人才,并引进多名国际顶尖专家,为公司技术研发、产品体系、市场推广的国际化布局提供强有力的全方位支持。
(7)促进精细化管理,用好资本工具,保障长效发展
继续推动精细化、高质量管理,以经营数据分析为抓手,对各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等经营环节进行分析,让数据说话,制定改进措施,真实提高管理质量。向重要管理岗位充实懂专业、有担当的管理人才,既有内生年轻骨干人才,也有外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责任明确,放手施展,提升管理队伍的活力和效率。进一步细化对各子公司管理,动态跟踪经营情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系统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用好资本市场工具,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发行“蓝晓转02”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5.46亿元,为公司新建产能、研发中心及营销和技术支持网络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公司注重塑造健康、专业、专注的资本市场形象,投资者交流高效、透明,报告期内入选MSCI中国指数,进一步获得国际资本市场关注。
0
False
SZ300487
蓝晓科技
/stock/business/sz300487/
/stock/business/sz30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