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安科技的主营业务 SZ300767.创业板 深股通 上市未满6年

04月23日: 预计财报发布

价: 9.85 (-1.70%)
估值日期: 昨天
PE/扣非PE: 65.56/68.39
市净率PB: 1.51
股息率: 0.82%
ROE: 2.32%
A股市值: 24亿
行业: 橡胶制品
净利润同比: -80.07%.23Q3
北上持股: 1.24% 5日-0.6%
今年来涨: -43.33%
上市日期: 2019.03

公司名称: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控人:李涛 (28.48%) 所属省份:云南省 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 成立日期:2010.01 员工人数:931
主要业务:橡胶减隔震制品、橡胶隔震支座、金属减隔震制品、桥梁支座、桥梁减隔震制品、橡胶减振制品、金属减振制品、抗震支吊架系统、减隔震建筑相关配套产品、速度型消能器、位移型消能器、复合型消能器、调谐质量消能器、金属结构、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其他建筑及安全用金属制品、其他橡胶制品的制造、生产、销售、研究、设计、维修、安装、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承接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及钢结构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国内贸易、物资供销;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 历史详情
主营业务
查看历年营收、净利润
经营概述 - 2023中报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建筑减隔震行业基本情况
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地震引起的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给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因此,世界各国的建筑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防震抗震的研究,其中,建筑隔震技术成为建造高性能防震建筑物的重要课题之一。
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建筑减隔震技术的研究,并在美、日、法、新、意等20多个国家修建了数百座减隔震建筑物。其中,日本是技术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9.0级日本大地震中,大量减隔震建筑经历地震后不仅建筑本身完好,并且室内仪器设备均没有损坏,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该地震大面积的验证了减隔震技术的有效性。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较大地震雅安、通海地震中,使用减隔震产品的建筑变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建筑减隔震技术由于其优越的抗震效果,已成为建筑抗震领域成熟有效的抗震技术。随着政府对于减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扶持,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
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要求全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特定项目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上述政策落地后,目前国内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对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对行业市场空间提升明显。
2、未来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正迅速增长
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41%左右的国土面积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同时,这些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又是人口密集地区,地震对这些地区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更加严重。建筑减隔震产品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措施和抗灾能力,能有效减少地震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2021年9月1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后,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大幅增加,由相关政策带来的学校、医院等建筑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减隔震市场需求大幅增加。随着各地对法律法规执行落实力度的加大以及行业监管的进一步完善,预计学校、医院等《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八类建筑产生的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大。
(2)震振双控市场增长迅速
近年来,除普通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外,类似于地铁上盖物业、工业厂房、工业设施等领域对减隔震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比如对于地铁上盖、沿线的住宅可以通过最新的减隔震(振)技术在现有振动、噪音控制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让居民在充分享受快捷交通的同时提升生活品质。很多特种行业对于特殊振动的控制需求也不断涌现,这些需求可以通过适当的对策或减振产品解决方案得到满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设备减隔震(振)产品和技术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3、建筑减隔震产业链近况
产业链上游:减隔震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橡胶、钢材、胶黏剂、阻尼介质、涂料等,铅芯隔震产品的原材料还包括铅锭。减隔震产品原材料是大宗商品,价格受经济周期、市场需求、汇率影响,波动较大。
产业链下游:减隔震产品的市场主要在重点设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建筑,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按工程类型下游需求主要为学校、医院、机场、贮气罐、电力建筑、通信建筑、科研试验建筑、大型场馆、部分工业建筑等。这类建筑通常具有人员密集、抗震设防要求高的特点。
从减隔震下游需求来看,除强制性政策要求类项目需求逐渐走高外,随着相关设计院、建筑总承包公司、业主等对建筑减隔震技术的认识和熟悉,非强制类公共建筑使用减隔震技术的比例逐渐走高。从房屋类型来看,已建成减隔震建筑中,虽然目前全国房屋减隔震行业仍旧以隔震建筑为主,但减震建筑数量占比有所提高。
4、建筑减隔震相关政策梳理及行业影响
2021年2月1日GB/T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开始执行,其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由“安全性”提高至“韧性”层面,其中“建筑抗震安全功能”代表房屋建筑在给定水准时的地震作用下能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性能,而“建筑抗震韧性”则代表房屋建筑在给定水准下能够维持与快速恢复建筑功能的能力。该变革代表我国对建筑抗震方面要求的突破性提升,从单纯的人员生命安全保障提升至兼顾经济财产安全和建筑功能保障。
2021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不丧失建筑功能。我国减隔震行业正式进入“强制”时代。
2021年12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及2022年3月《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送审稿)》,均为配合抗震条例立法,对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技术及地震时对建筑能正常使用的功能保持性要求做出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规范,相关政策的正式出台将提高行业技术门槛,进一步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2022年5月《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通知》及6月《〈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寄出设施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八类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减隔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满足正常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示着减隔震产品在建筑中使用的比重将逐步加大和国家标准的不断提高。
5、建筑减隔震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定分析
近年来我国减隔震建筑数量快速增长,行业市场容量快速成长。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减隔震技术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我国减隔震市场规模将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受到一定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调控政策以及国家或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影响,目前公司建筑减隔震产品主要应用于学校、医院、地铁上盖、除学校医院以外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建筑物,下游行业为建筑业。
隔震订单转化周期较短,项目开工端节奏至关重要。2023年基建增速有望继续增长,民生补短板等结构性基建项目将更加凸显,学校和医院开工建设有望提速,叠加行业扩容逻辑将推进整体速度。业绩规模不断扩大,订单开工转化问题与原材料运输问题有望逐步消退,转化率与出货量有望双双提升。2021年9月1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正式执行,减隔震技术强制执行主力范围由云南扩张到全国“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学校、医院等“八类”建筑。行业正处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驱动下的扩容周期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巩固估值韧性突破纯基建下游,迎来新需求,由此前学校、医院等主力需求延伸至数据中心、精密仪器企业厂房、LNG、博物馆等。
建筑减隔震技术属于“柔性抗震”,具备最优抗震效果+经济性+提高得房率+降碳等优质特征,是发达国家预防地震时首先选择的抗震方式,我国以前多采用传统抗震,即“硬碰硬”,目前正在加速推广减隔震技术。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未来发展目标明细,重绿色、重民生背景下,内循环为代表的减隔震为长期投资方向。我国绿色降碳任重道远,减隔震既能够有效应对地震危害,高烈度区应用具备经济性,同时能够有效助力降碳减排。需求持续扩张预期下,减隔震作为防灾减灾重点方向,符合我国内需体系建设,作为短板领域,未来投资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需求与投资有望得到双重保障,具备长期看好价值。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为最大程度的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运用减隔震材料将有利于提前预防并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对维护国民经济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筑减隔震产品因其强功能性和巨大的“犯错成本”,行业壁垒高,企业先发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我国减隔震市场相较日本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企业数量有限,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仅为单纯的产品制造和销售商,且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减隔震理论、结构地震动力分析、减隔震设计和咨询等技术和研发能力,不具备提供减隔震技术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建筑减隔震产品的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提供建筑减隔震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业务起步于我国地震发生最频繁的省份之一——云南省,深耕建筑减隔震行业十余年,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公司主编或参编了多项地方、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敏。公司突破了单纯产品生产企业的局限性,能够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全产业链配套服务,竞争壁垒持续增厚。凭借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品牌优势,公司作为建筑减隔震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扩容。
总体来讲,公司是目前A股唯一一家以建筑减隔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的竞争地位。
(三)主营业务
本公司是专业从事建筑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减隔震建筑监测,售后维护等成套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减隔震产品生产基地,产能行业领先,拥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各类专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能满足包括但不限于:全系列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和建筑消能阻尼器(黏滞阻尼器、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摩擦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其他减隔震(振)产品等的生产需求。
(四)主要产品
1、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一种弹性支撑类隔震装置,由薄钢板和薄橡胶板交替叠合,并经过高温、高压硫化而成。使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以柔克刚”的抗震方法,通过使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橡胶隔震支座,并设置在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与上部结构之间形成柔性隔震层,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输入到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达到抗震目的。根据橡胶的阻尼比要求不同,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还可以分为普通橡胶隔震支座(不含铅芯)、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
2、弹性滑板支座
弹性滑板支座属于建筑隔震支座,主要由上连接板、滑移面板、滑移材料、橡胶支座部及下连接板等构成,具有镜面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的一对摩擦装置,当水平力大于摩擦力时,上部结构与基础将发生相对滑动,确保上部结构安全。该支座竖向承载力高、摩擦系数小、长期性能稳定,竖向承载力不受水平位移的影响、水平刚度小。弹性滑板支座主要与橡胶隔震支座配套销售,以满足大型建筑项目的减隔震性能指标要求。
3、消能阻尼器
公司研制生产的消能阻尼器产品主要为粘滞阻尼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金属屈服阻尼器,均属于减震产品。在建筑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联结缝或预埋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间、主附结构间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输入结构中的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目的。此外,公司研制的黏弹阻尼器、金属橡胶型摩擦消能器也已经完成型式检验,均可用于建筑减震工程项目。
4、公路桥梁支座
公路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位于桥梁和垫石之间,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和变形可靠地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同时满足上部结构因荷载、温度变化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5、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能在纵向和侧向上抵抗地震的冲击力,能在地震等无法预估的自然灾害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对设备的损害和对人身财产的破坏。在满足设备正常运转的工艺要求之外,抗震支吊架还能更好的应对地震等突发事故,降低其对设备的损害,能有效防止发生地震时相关破裂造成的漏水、漏电等此生灾害。
6、核电抗震系列产品和服务
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形成稳定市场销售的主营成熟减隔震产品,市场覆盖民用核电、火电、钢铁冶金、石油化工。是国内唯一持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全系列核级液压阻尼制造、设计许可证的单位。主要产品有广泛应用于钢铁、石化、火电与核电厂各类工艺管道等设备的抗震减振全系列液压阻尼器、用于核电厂内各类特殊设计和专用设备日常监测的大型阻尼器性能试验台、管道支吊架及面向国内所有核电站提供阻尼器等产品的性能鉴定、检修以及更换服务。
7、地铁上盖建筑减隔震(振)系列产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及“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兴起,地铁周边及上盖建筑已经越发常见,但地铁经过时产生的振动将对使用这些建筑的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和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地铁上盖建筑“震振双控”系列产品采用水平隔震单元与竖向隔振单元协同作用,水平向隔离地震提高结构安全性,竖向隔离地铁等振动提高舒适性,从而实现震振双控的效果。公司现已与科研机构合作以及自行开发了部分系列产品,包括:三维橡胶隔震支座、三维摩擦摆隔震支座、厚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等类型,目前正在进行市场推广,已有数个项目正在实施。除此之外,震安科技针对中低烈度区,也有专门用于应对建筑振动提升居住舒适度的产品,这部分的产品包括了橡胶类、弹簧类和叠簧类等类型。
(五)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按照“以销定采,保持合理库存”的原则进行采购,并保持通用原材料及标准部件适当的储备量;公司计划部根据生产计划、实际需要计算各种原材料的用量,然后结合库存情况,得出需要采购的量,并提出物料需求申请。公司采购部制定有《合格供应商名录》,采用招标、竞争性谈判、定向协议等方式确定最终的供应商。公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及时维护认证《合格供应商名录》。
2、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并保持合理库存的模式,计划部根据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生产计划,再根据实际发货需求对生产计划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更,计划部以《生产通知单》、技术部以《生产技术通知单》的形式下达至生产部组织协调各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公司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安排领料和生产,并协调、落实生产计划。同时,计划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委外加工计划》,并将现行有效的加工作业资料(图纸、作业指导书、或其他相关资料等)一并转交外协加工商,委外加工业务主要涉及钢板及预埋件生产、铅芯制作等通用性和可替代性较强、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过程。
3、技术服务模式
项目前期,设计部安排专业人员配合销售部参与减隔震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项目确定后,设计部指定项目负责人配合设计单位研究项目减隔震设计方案,评估项目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提出建筑减隔震技术框架方案。
总体方案确定后,设计部负责对结构减隔震设计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上部结构提出优化思路,并配合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达到理想的减隔震效果,同时确定建筑隔震层的布置、减隔震装置的选型和力学参数,完成减隔震设计,减隔震设计需严格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行业、地方规范。减隔震设计成果经公司专门小组审查后发送给项目业主或项目设计单位。设计项目负责人对设计成果进行确认后,销售负责人与客户协商签订合同。同时,售后服务部负责人负责安排售后人员进行安装指导相关事宜(包括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指导安装、工程验收以及回访调查等工作内容),并定期对项目进行巡检,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完善售后服务质量。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以直销为主,客户主要为业主方、施工方及少量经销商,其中属于《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范围的业务涉及招投标程序。
5、收款政策
公司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设置了按供货进度分步收款的政策。同时为应对行业景气度及竞争形势的变化,针对合同金额较大的重点客户,公司在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后可执行单独的信用政策。根据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下游行业建筑业景气度情况,公司在经过风险评估后适时调整收款政策。
(六)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市场布局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陆地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陆地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这些地区都是未来对减隔震技术有需求的地区。同时,随着国内支持相关建筑强制或优先使用减隔震技术的省市地区范围的增加,减隔震市场也逐步在扩大。同时,随着减隔震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相关市场主体如国内主要设计院、大型总包机构对减隔震技术的接受及应用意识得到提高,减隔震技术在国内其他公共建筑、地铁上盖物业、住宅、工业厂房等领域的推广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接受,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得到充分扩展。鉴于上述变化,目前,公司除在传统的西南、西北、华北、华东(南)设置区域销售中心外,还在多个省份设立了办事处,为获得云南省外项目奠定了一定基础,逐步将云南省内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未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产品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内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2、减隔震技术和产品的推广
减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水平方向的破坏,特别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隔震效果更好。减隔震体系能同时保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以及建筑物内部设施在强震下的安全,保障震后建筑物不丧失使用功能,确保建筑物内部财产不遭受损失,保护生命安全。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增强农村住房抗震措施。随着《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颁布落实以及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强制政策的实施起到的示范和鼓励作用,未来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利于减隔震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为减隔震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基础。减隔震行业被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纳入鼓励类第二十一类“建筑”第1款“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
3、提高产品标准、推动检测规范化
减隔震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尚不完备,使得行业内的企业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考虑到减隔震产品质量关乎到建筑结构安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保障减隔震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安全性尤为重要。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专题项目《减隔震工程质量检测研究》,为完善减隔震产品检测、提高减隔震产品质量、规范并统一行业标准提供技术研究支持。凭借公司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地位,公司计划进一步推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从而使得产品质量标准逐步提高,行业逐步形成有序竞争。
4、减隔震技术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开发
从宏观经济投入角度分析,采用减隔震设计,可以提高抗震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经济效益明显。从短期和直接的投入分析,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小梁柱截面,增加房屋使用面积。下一步,公司还将开发专用的计算软件或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计算减隔震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性,同时整理经受地震考验的减隔震建筑的案例,分析长期经济效益。
5、技术交流与合作
公司通过与建设主管部门、设计院进行定期的减隔震技术推广、减隔震设计培训,使建设主管部门、设计院对减隔震技术有了深刻认识,一些设计院已组建了减隔震设计工作室配合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今后,公司将在设计领域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范围,利用公司丰富的设计经验与国内有影响力的设计院、特别是承担抗震设防烈度在8度以上重点区域项目设计的设计院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推广减隔震技术并寻找潜在项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周福霖工作站,苏经宇工作室研发团队和技术工艺成本核算中心,以持续改善生产工艺为主要方向。拥有国内橡胶、高分子材料、化学、机械加工、工程结构方面的诸多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并且能够与国内众多设计院进行长期合作,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高的产品制造工艺水平。经过长期的试验和经验积累,公司在橡胶配方、胶黏剂的粘接工艺、硫化工艺、阻尼器生产工艺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和经验,能够保证橡胶的抗变形、抗老化、耐候性,以及橡胶和钢板的紧密粘接、阻尼器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等要求,从而有能力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隔震橡胶支座和阻尼器产品。公司在隔震、隔震柔性模块、消能减震、核电、三维振动控制、公路桥梁、机电抗震等系列都有所涉及以及代表性项目,力求为全国各地打造减隔震标杆建筑。
(二)行业标准的参编者
公司产品标准的多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推动了多项地方、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定。公司作为参编单位或主编单位,累计已编在编的减隔震技术标准50部,其中国家标准2部、行业标准6部、协会标准13部、地方标准26部、企业标准3部。公司参与了《橡胶支座第5部分: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GB20688.5-2014、《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GB/T37358-2019、《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相关技术工作。
(三)产品质量优势
减隔震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尚不完备,使得行业内的企业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考虑到减隔震产品关乎到建筑结构安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保障减隔震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安全性尤为重要。公司隔震产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减震产品标准依托行业标准且部分产品性能指标优于行业标准,不仅保证了公司产品的高质量,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减隔震建筑物在大地震中的安全储备。随着减隔震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减隔震产品的质量标准预期会进一步提高,公司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
(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通过资源整合,突破了单纯产品生产企业的局限性,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够为工程项目提供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监测以及指导安装与维护更换等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减隔震解决方案。作为云南省减隔震研发示范基地、云南省工程结构减隔震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院士工作站——周福霖院士工作站,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和优秀的技术团队,在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还能不断优化减隔震设计方案,有利于控制建统工程造价、保证减隔震建筑的经济性,为减隔震产品的销售提供保障。
(五)地理位置及产能布局优势
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而公司所在地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地震烈度6度及以上的设防区,其中7度和8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加上9度区,占总面积的84%,设防区面积之大,烈度之高,居全国首位,是我国地震发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数据来源:云南省地震局) 。这使得云南省有较多的减隔震技术方面的研发和设计资源,公司通过与众多设计院、研究院等合作,为减隔震产品的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特。其次,云南省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高要求、政府对减隔震行业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也为公司在行业内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另外,云南省又是天然橡胶的产出大省,公司能够就近获得优质原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除云南外,公司在河北唐山和江苏常州都有生产基地,随着公司相关项目陆续达产,便于公司产能的全国覆盖及全国项目的快速响应。
(六)品牌及项目经验优势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学校、医院、地铁上盖、重大市政工程等对抗震设防要求高的建筑。公司承接了较多的国内重大标志性减隔震项目,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北京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上海日本领事馆、唐山中海油LNG储罐项目、云南省博物馆、中国国际丝路中心项目、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等,其中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已然成为全球减隔震行业的新标杆。这些项目不仅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也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权威机构的认可,为进一步取得销售订单提供了保障。
(七)云南经验向全国推广优势
随着《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落地实行以及减隔震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全国各省市陆续支持相关建筑强制或优先使用减隔震技术,建筑减隔震产品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公司凭借在产品技术、产品标淮、整体解决方案、品牌及项目经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为云南省外市场开拓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公司大力推进减隔震技术科普,曾参与央视CCTV-4大型纪录片《制造美好生活》和CCTV-10《创新进行时》、《透视新科技》和《走近科学》等栏目的录制,其中该期《走近科学》栏目已成为隔震技术在行业内的使用的科普范本。公司现已在重要云南省外市场设立办事处,并建立销售大区,逐步将云南省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产业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及募投项目经营效益的影响的风险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相关区域减隔震市场需求的规模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因抗震条例的颁布实施,后续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仍需依据抗震条例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等文件,相关区域市场需求形成也存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新增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也面临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公司能够获取的市场份额也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监控和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竞争格局情况,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前瞻性规划和调整战略方向、业务布局、工作重点等,最大程度降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公司业务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建筑减隔震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建筑减隔震市场竞争逐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因竞争导致毛利率下滑和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近年来,公司在行业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并获得了多项专利认证,拥有实力雄厚的技术研发队伍。同时,公司着重加强自身创新与销售渠道建设,深挖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打造与强化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战略规划部署、企业文化建设、资源配置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市场,有效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三)应收账款回款风险
公司下游行业内的企业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调控政策的影响,普遍存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公司为了应对宏观经济以及下游客户资金流短缺的情况对大型央企及国有施工集团适当放宽了信用政策从而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如果未来国内宏观经济以及建筑行业景气度大幅下降,大型央企及国有施工集团资金紧张情况进一步加剧,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可能性将加大,公司应收账款存在回收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签订合同时严格按照公司信用政策执行,销售过程中按合同约定收款,对逾期款项采取法律措施加大催收力度。
(四)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减隔震产品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橡胶、铅锭和胶黏剂,报告期内隔震橡胶支座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成本的比例约为65%;减震产品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成本的比例约为68%。钢板、橡胶和铅锭均属于大宗商品,市场化程度高,价格受到经济周期、市场供求、汇率等各因素的影响,变动较大。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会给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采购计划管理,对材料价格波动提前做出预判,实施相应对策以锁定价格;同时通过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流程效率、改善存货结构等方面,来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公司还将进行材料期货的套期保值交易、适当调整销售价格,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五)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
随着行业市场规模的增大,新的竞争者将会增加,市场竞争可能加剧,公司产品价格将可能下跌,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经营。
应对措施:公司进一步进行工艺改进从而降低成本,同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争取降低产品价格下跌对公司毛利的影响。
(六)技术创新风险
公司新产品研发技术难度较大、周期较长,存在新产品推出滞后风险,导致新产品推出后和预期收益可能出现较大差距。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通过及时、动态地把握客户的需求,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实现现有产品的快速迭代,并适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另一方面,公司重视基础技术的研发和积累,持续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根据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提前进行技术部署,将掌握的核心技术平台化、框架化、组件化,通过研发成果产品化,保证技术端与产品端不脱节,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引入专业人才,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缩短新技术应用于产品中的周期,提高公司持续竞争力。
(七)人才流失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如果公司不能吸引到业务快速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或者公司核心骨干人员流失,都将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工作不可避免地依靠专业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随着公司生产规模、人员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公司注重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加强公司内部的人才培养力度,针对核心骨干人才建立了长效培训机制,从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双重渠道来保证公司发展的用人需求,同时完善公司薪酬和考核激励体系,合理运用股权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另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0
False
SZ300767
震安科技
/stock/business/sz300767/
/stock/business/sz300767/